《醫學讀書志》~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卷上

簡籍者,所以稽古哲之謀猷,驗時髦之學術,歷代秘府,皆搜儲至富。宋元革命,載罹兵燹。明成祖廣集遺書,編成《永樂大典》二萬二千九百卷,繁重不能刊布,嘉靖中僅加繕寫。我高宗純皇帝敕繕四庫全書,頒貯七閣。許士民註冊借鈔,覆命撰全書提要,舉書之大凡,人之行履,更節為簡明目錄,宣示臣民,俾得周知學術,樂育人材,亙古未有。禾生逢盛世,暢讀秘書。

而在醫言醫,不敢縱越。謹以史志所載,耳目所及之書,志其次第曰:漢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梁醫方一百三十二部一千二百一卷。隋醫方一百五十六部四千五百一十三卷。唐明堂經脈三十四家四十部二百四十一卷,醫術二百五十七家一百九十二部四千四百五十四卷。宋醫書五百八部三千三百一卷。

金醫書三十六部未載卷,一部一百四十三卷。元醫書一百三十六部未載卷,三十八部七百七十七卷。明醫書九十八部未載卷,一十九部一千二百六十二卷。國朝醫書一百九十六部二千五百一十九卷。合共一千三百九十四部,一萬九千一百三十六卷。令引伏羲氏一部二十卷。神農氏八部四十三卷,注一家四卷。

軒轅氏二十九部二百三十七卷,注一家一百九卷。唐三朝五部三十八卷,附梁隋七部二千九百二十八卷。宋五朝七部一百六十六卷,補二部二百九卷。國朝純廟一部九十卷。岐伯四部十三卷,雷公二部七卷,扁鵲俞拊一部二十三卷,桐君一部三卷。秦越人九部四十七卷,注三家八卷,附呂博望一部三卷,呂廣一部三卷,楊元操一部一卷。

亡名氏十二部三百六十四卷。淳于意二部二卷。先師張子十三部七十二卷,附衛汛三部未載卷,二部三卷。華佗四部八卷。吳普二部十六卷。李鐺之四部十一卷。王叔和七部五十卷,附王洙。葛洪二部十三卷,皇甫謐二部十三卷,附範汪一部一百七十卷。徐叔向十一部一百六卷。

徐文伯五部七卷。徐嗣伯三部九卷。徐之才五部二十一卷。陶弘景七部四十五卷。姚僧垣二部十五卷。巢元方一部五十卷。全元起一部八卷。甄權三部五卷。甄立言二部五十七卷。孫思邈八部一百七十七卷。蘇敬四部五十七卷。孟詵三部十六卷。王燾二部五十卷。陳藏器一部十卷。

王冰四部六十七卷。大明一部二十卷。王惟德一部七卷。唐慎微一部三十卷。孫兆一部十二卷,附高保衡二部五卷。韓祗和一部二卷。龐安時四部十六卷。錢乙二部十三卷。朱肱二部二十三卷。成無己三部十四卷。陳師文、裴宗元二部十三卷。郭雍一部二十卷。許叔微一部十二卷。

寇宗奭一部二十卷。陳言二部二十六卷,附嚴用和一部十卷。陳自明一部二十四卷。張杲一部十卷。楊士瀛二部三十三卷。劉完素十四部四十一卷,附常德一部一卷,鎦洪一部一卷。張元素四部八卷,附子璧二部三卷。張從正五部二十二卷。李杲八部未載卷,一部二十五卷。

白話文:

書籍的編纂,是用來考察古代賢哲的謀略,檢驗當代流行的學術,歷代朝廷的藏書機構,都蒐集儲藏了極其豐富的書籍。宋朝和元朝的更迭,多次遭遇戰火摧殘,許多書籍因此散失。明成祖廣泛收集散佚的書籍,編成了《永樂大典》,總共二萬二千九百卷,因為數量龐大難以刊印,明嘉靖年間僅做了抄寫。我朝高宗純皇帝下令編纂《四庫全書》,分發儲存在七個閣樓。允許士民登記借閱抄寫,並且命令編纂《全書提要》,概括每本書的大要,人的行為舉止,再簡化成簡明的目錄,昭告臣民,使大家都能了解學術,培養人才,這是亙古未有的盛事。我身逢盛世,得以盡情閱讀這些珍貴的典籍。

現在就醫學方面談論醫學,不敢有所逾越。謹慎地依據史書記載,以及我所見所聞的醫學書籍,記錄其順序如下:漢朝的醫方技藝有三十六家,共八百六十八卷。梁朝的醫方有一百三十二部,共一千二百一卷。隋朝的醫方有一百五十六部,共四千五百一十三卷。唐朝的明堂經脈有三十四家,共四十部,二百四十一卷,醫術有二百五十七家,共一百九十二部,四千四百五十四卷。宋朝的醫書有五百八部,共三千三百一卷。

金朝的醫書有三十六部,未記載卷數,其中一部有一百四十三卷。元朝的醫書有一百三十六部,未記載卷數,其中三十八部有七百七十七卷。明朝的醫書有九十八部,未記載卷數,其中一十九部有一千二百六十二卷。我朝的醫書有一百九十六部,共二千五百一十九卷。總計有一千三百九十四部,共一萬九千一百三十六卷。另外引述伏羲氏的著作一部,共二十卷。神農氏的著作八部,共四十三卷,注釋一家,共四卷。

軒轅氏的著作二十九部,共二百三十七卷,注釋一家,共一百九卷。唐朝三代的著作五部,共三十八卷,附帶梁朝和隋朝的著作七部,共二千九百二十八卷。宋朝五代的著作七部,共一百六十六卷,補遺二部,共二百九卷。我朝純廟的著作一部,共九十卷。岐伯的著作四部,共十三卷,雷公的著作二部,共七卷,扁鵲和俞拊的著作一部,共二十三卷,桐君的著作一部,共三卷。秦越人的著作九部,共四十七卷,注釋三家,共八卷,附帶呂博望的著作一部,共三卷,呂廣的著作一部,共三卷,楊元操的著作一部,共一卷。

無名氏的著作十二部,共三百六十四卷。淳于意的著作二部,共二卷。先師張子的著作十三部,共七十二卷,附帶衛汛的著作三部,未記載卷數,其中二部,共三卷。華佗的著作四部,共八卷。吳普的著作二部,共十六卷。李鐺之的著作四部,共十一卷。王叔和的著作七部,共五十卷,附帶王洙的著作。葛洪的著作二部,共十三卷,皇甫謐的著作二部,共十三卷,附帶範汪的著作一部,共一百七十卷。徐叔向的著作十一部,共一百六卷。

徐文伯的著作五部,共七卷。徐嗣伯的著作三部,共九卷。徐之才的著作五部,共二十一卷。陶弘景的著作七部,共四十五卷。姚僧垣的著作二部,共十五卷。巢元方的著作一部,共五十卷。全元起的著作一部,共八卷。甄權的著作三部,共五卷。甄立言的著作二部,共五十七卷。孫思邈的著作八部,共一百七十七卷。蘇敬的著作四部,共五十七卷。孟詵的著作三部,共十六卷。王燾的著作二部,共五十卷。陳藏器的著作一部,共十卷。

王冰的著作四部,共六十七卷。大明的著作一部,共二十卷。王惟德的著作一部,共七卷。唐慎微的著作一部,共三十卷。孫兆的著作一部,共十二卷,附帶高保衡的著作二部,共五卷。韓祗和的著作一部,共二卷。龐安時的著作四部,共十六卷。錢乙的著作二部,共十三卷。朱肱的著作二部,共二十三卷。成無己的著作三部,共十四卷。陳師文、裴宗元的著作二部,共十三卷。郭雍的著作一部,共二十卷。許叔微的著作一部,共十二卷。

寇宗奭的著作一部,共二十卷。陳言的著作二部,共二十六卷,附帶嚴用和的著作一部,共十卷。陳自明的著作一部,共二十四卷。張杲的著作一部,共十卷。楊士瀛的著作二部,共三十三卷。劉完素的著作十四部,共四十一卷,附帶常德的著作一部,共一卷,鎦洪的著作一部,共一卷。張元素的著作四部,共八卷,附帶子璧的著作二部,共三卷。張從正的著作五部,共二十二卷。李杲的著作八部,未記載卷數,其中一部,共二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