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漢書藝文志

按摩一卷

2. 隋書經籍志

岐伯經十卷

3. 宋史藝文志

針經一卷

論針灸要訣一卷

白話文:

針灸經一卷

討論針灸的重要技巧一卷

4. 隋書經籍志

本草注四卷

5. 唐書藝文志

集撰本草四卷

6. 宋史藝文志

養性治身經三卷

7. 漢書藝文志

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二十三卷

白話文:

這是一部名為《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的書,共有二十三卷。

8. 隋書經籍志

採藥錄三卷

9. 唐書藝文志

採藥錄三卷

上書十種,除復二種,凡八種,為上古名醫撰,今亡。按帝王世紀,黃帝使岐伯著醫方以療民疾,是岐伯為醫方傳世之祖。陶隱居本草經序,上古文字未傳,識識相因,至桐雷始著簡編,是桐君雷公為本草傳世之祖。

白話文:

記載有十種醫書,其中有兩本已經失傳,剩下的八本是由古時候的名醫所撰寫,但現在也已經不復存在了。根據《帝王世紀》記載,黃帝命令岐伯編寫醫方來治療百姓的疾病,因此岐伯是醫方傳承的始祖。陶隱居的《本草經序》中提到,上古時期文字尚未流傳,醫藥知識靠口耳相傳,直到桐雷開始將它們記載在簡編上,因此桐君雷公是本草學傳承的始祖。

秦越人以扁鵲自命,虢中庶子為荒誕之辭侮之曰:上古俞拊治病,不用藥石、針熨,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抉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先生之方,毋乃類是。漢志扁鵲內外經,或古扁鵲撰,或秦越人撰,書亡無考,姑列於秦越人之下。

白話文:

秦朝的越人自稱是名醫扁鵲。虢國的大臣嘲笑他荒謬無稽,說:上古時代的俞跗治病,不用藥石或針灸,而是根據疾病的症狀,按照五臟的經絡,剖開皮肉,分離脈絡和筋腱,取出骨髓和腦髓,去除腫脹和膿水,清洗腸胃,灌洗五臟,鍛鍊精氣,改變體質。你的醫術難道不是類似於這樣嗎?《漢書·藝文志》中記載的《扁鵲內外經》,有人認為是古代扁鵲所著,也有人認為是秦越人所著。但這本書已經失傳,無法考證,姑且將它列在秦越人之後。

10. 漢書藝文志

內經九卷

外經十二卷

白話文:

《黃帝內經》共有九卷,

《黃帝外經》則有十二卷。

11. 隋書經籍志

黃帝八十一難經二卷

肘後方三卷

偃側針灸圖三卷

白話文:

《黃帝八十一難經》兩卷

《肘後方》三卷

《偃側針灸圖》三卷

12. 唐書藝文志

八十一難經二卷

13. 宋史藝文志

黃帝八十一難經二卷

黃帝難經疏十三卷

脈經一卷

療黃經三卷

針傳一卷

白話文:

《黃帝八十一難經》兩卷

《黃帝難經注釋》十三卷

《脈學經典》一卷

《治療黃疸病經典》三卷

《針灸傳書》一卷

上書十一種,去復二種,凡九種。周渤海鄚人秦越人著。越人慕古扁鵲之學,因號扁鵲。受長桑君禁方,名聞天下。秦太醫令李⿰酉盆媿技不如,使人刺殺之。其弟子子陽善針,子豹善熨。唐志始有秦越人八十一難經,吳太醫令呂廣注。則書自三國前出。梁七錄之呂博望,或即呂廣眾難經,八十一難經,或即唐志之難經。

白話文:

書中記載了十一種疾病,重複記載的有兩種,實際上只有九種。這部書的作者是來自渤海鄚縣的秦越人。秦越人仰慕古代名醫扁鵲的學問,因此自稱扁鵲。他曾受過長桑君傳授的祕方,名氣傳遍天下。秦朝的太醫令李醯技術不如秦越人,就派人暗殺了他。秦越人的弟子子陽擅長針灸,子豹擅長熨貼治療。唐朝的書籍目錄中首次出現秦越人的《八十一難經》,由吳朝的太醫令呂廣作注釋。由此可知,這本書在三國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梁朝的《七錄》中記載的呂博望,可能是指呂廣。眾難經和八十一難經,可能就是唐朝書籍目錄中記載的《難經》。

今難經中有經云,而素問靈樞所無者,殆諸經之文歟。宋志有呂博望金滕玉匱針經三卷,呂廣金韜玉鑑經三卷,陳振孫書錄解題,有呂廣注楊元操演八十一難經五卷,皆失傳。

白話文:

在現存的《難經》中,有些內容在《素問》和《靈樞》中沒有提到,可能是來自其他醫經的內容。宋朝的書籍目錄中記載了呂博望的《金滕玉匱針經》三卷,呂廣的《金韜玉鑑經》三卷。根據陳振孫的《書錄解題》,呂廣還註解了楊元操的《演八十一難經》五卷,但這些書籍都已經失傳了。

14. 漢書藝文志

白氏內經三十八卷

外經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

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

王藏六府癉十二病方四十卷

風寒熱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五藏傷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客疾五藏狂癲病方十七卷

金瘡瘛瘲方三十卷

婦人嬰兒方十九卷

湯液經法三十二卷

白話文:

《白氏內經》共分為三十八卷,包含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以及五藏六府相關的病症方劑,例如:痹病方三十卷、疝病方四十卷、癉病方四十卷、風寒熱病方二十六卷、五藏傷中病方三十一卷、客疾狂癲病方十七卷,還有金瘡瘛瘲方三十卷、婦人嬰兒方十九卷,以及湯液經法三十二卷。

上書十二種,不著撰人名氏,先師未引,殆當時傳習之書也。梁七錄不載,豈漢獻遷都,晉懷奔逸,亡於兵燹歟?思邈千金方以五藏六府分配諸病,意取法於此,或當時尚有遺書可據。特鈔其目,俾見經方之舊。

白話文:

這些書籍共有十二種,沒有署名作者,我的老師也沒有引用。這些書可能是當時流傳的書。梁朝《七錄》中沒有記載它們,估計是漢獻帝遷都、晉朝懷帝奔逃時,這些書在戰亂中遺失了。孫思邈的《千金方》以五臟六腑來分類各種疾病,可能是參考了這些書籍,或許當時還有遺留的書籍可以參考。我特別整理了這些書籍的書目,讓大家瞭解這些古方的淵源。

15. 漢書列傳

對孝文帝二十九條

16. 宋史藝文志

決死生秘要一卷

上書二種,漢臨甾淳于意撰。意為齊太倉長。文帝四年,中人坐以刑法,少女緹縈上書,願沒為官婢以贖父罪,帝憫而宥之。詔詢醫學,因條疏以對曰:高後八年,師同郡元里公乘陽慶,受黃帝扁鵲脈書禁方,年三十九,次陳治病原委並效驗,具載史記。決死生秘要,系宋人所集,今亦失傳。

白話文:

這兩部醫書,是漢朝臨甾的淳于意所寫。淳于意是齊國的太倉長。文帝四年(西元前180年),宮中宦官觸犯刑法,他的女兒緹縈上書,請求賣身為官奴婢,以抵銷父親的罪過,皇帝感動,赦免了宦官。皇帝詢問醫學的問題,淳于意因此條列文書回答說:呂后八年(西元前180年),我師傅同郡的元裏公乘陽慶,收到了《黃帝扁鵲脈書禁方》,當時他三十九歲。接著整理治療疾病的原因與療效,詳細記載在史記上。《決死生祕要》是宋國人所收集的,但現在已經失傳。

其弟子馮信受審病逆順,和劑五味湯藥法,唐安受五診上下奇咳,四時應陰陽法,高期受經脈高下、奇絡俞氣所居、針灸砭石法,杜信受上下經脈五診法,皆擅名漢世。

白話文:

他的弟子馮信擅長判斷疾病的順逆,調配五味的湯藥;唐安擅長診斷上咳、下咳,運用陰陽療法應對四季變化;高期擅長經絡的深淺、奇經俞穴的位置,以及針灸和砭石療法;杜信擅長上下經絡和五診法。這些人都曾在漢朝時期聲名遠播。

17. 梁七錄

辨傷寒十卷

療傷寒身驗方一卷

評病要方一卷

黃素藥方二十五卷

白話文:

《辨傷寒》十卷

《治療傷寒身體驗方》一卷

《評病要方》一卷

《黃素藥方》二十五卷

18. 隋書經籍志

藥方十五卷

療婦人方二卷

白話文:

藥方第十五卷

治療婦女疾病的方劑第二卷

19. 唐書藝文志

藥方十五卷王叔和集

傷寒卒病論十卷王叔和集

白話文:

藥方總共有十五卷,是由王叔和編集的。

關於傷寒和突然發病的討論,也有十卷,同樣是由王叔和編集的。

20. 宋史藝文志

脈經一卷

五藏榮衛論一卷

五藏論一卷

傷寒論十卷

口齒論一卷

金匱要略方三卷王叔和集

療黃經一卷

白話文:

《脈經》一書

《五臟營衛論》一書

《五臟論》一書

《傷寒論》十卷

《口齒論》一書

《金匱要略方》三卷,由王叔和編集

《療黃經》一書

上書十五種,去復二種,凡十三種。漢南陽張機字仲景撰。師嘗舉孝廉,官長沙太守。後漢書,三國志皆失載。傷寒論自序云:建安紀年,未及十稔,宗族死亡者三之二,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經、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一十六卷。晉王叔和編次。

白話文:

一共有十五本書,其中重複的兩本去掉後,剩下十三本。這是漢朝南陽人張仲景寫的。張仲景曾經被舉薦為孝廉,擔任過長沙太守。但是《後漢書》和《三國志》都沒有記載他的事蹟。張仲景在《傷寒論》的序言中說:建安年間,不到十年,我家族中就有三分之二的人去世了,所以我勤奮地尋找古代醫書,廣泛收集各種方劑,編寫了《傷寒雜病論》,共十六卷,包括《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經》、《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和《平脈辨證》。這本書是由晉朝王叔和整理編排的。

宋開寶中,節度使高繼沖編進。嘉祐中,孫奇等校上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金匱要略三卷,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案梁錄傷寒藥方各二種隋志藥方二種,唐志傷寒藥方各一種,宋志二書之外,復有脈經等五種皆亡。千金方食治序論,引仲景及河東衛泛述扁鵲曰二則,他書未載。

白話文:

宋朝開寶年間,節度使高繼沖編撰了《傷寒論》。嘉祐年間,孫奇等人校對並上呈了《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金匱要略》三卷、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

根據梁朝的記載,《傷寒論》有兩種藥方;隋朝志中有兩種藥方;唐朝志有《傷寒論》藥方一種。宋朝志中兩本書之外,還有《脈經》等五種書籍,但都已失傳。

《千金方》的飲食治療序論中,引述了仲景和河東衛泛《扁鵲傳》中的兩段話,其他書籍中沒有記載。

宋李昉太平御覽引仲景方序云:衛泛仲景弟子,撰小兒顱囟方三卷,及四逆三部厥經,婦人胎藏經,宋志及明永樂大典,有師巫顱囟經而無泛書。今從函海中摘出,僅存一卷,為綿州李調元校。首脈法,次病證,凡二十四條,驚癇疳痢方二十三首,火丹證十五方十四首,雜治方十五首。

白話文:

宋朝李昉編纂的《太平御覽》引述仲景著作的序言說:衛泛是仲景的弟子,編寫了《小兒顱囟方》三卷、《四逆三部厥經》、《婦人胎藏經》。在《宋史志》和明朝編纂的《永樂大典》中,記載有《師巫顱囟經》,但沒有記載泛的著作。現在從《函海》中摘錄出來,僅存一卷,由綿州李調元校訂。首先記載了脈診方法,其次是病證,共24條。有治療驚癇、疳痢的方劑23首,治療火丹病的方劑15方、14首,以及其他治療方劑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