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國朝柯氏琴

民間行本

傷寒論注四卷

傷寒論翼二卷

傷寒附翼二卷

上書三種,總名來蘇集,慈谿柯琴撰。琴字韻伯,號似峰,本儒者,工詩,好為古文辭。嘗讀傷寒論,病方氏條辨之妄定,喻氏尚論之矜奇,乃逐條逐句,細加研勘,摘出脫文衍文,倒句冗句,或刪或正,皆條理疏暢,論議明晰。惟以何者為仲聖之言,何者為王氏之筆,並闢林成二家三百九十七法之謬,及改訛補闕諸字,仍蹈文人擅作聰明結習,失註釋家大體。

至謂傷寒雜病異軌同轅,六經本為百病立法,不專擊傷寒,實傳仲景數千年未火之薪,厥功偉矣。

白話文:

在民間廣泛流傳的版本中,有以下三本書:

  1. 《傷寒論注》四卷
  2. 《傷寒論翼》二卷
  3. 《傷寒附翼》二卷

這三本書合稱為《來蘇集》,由來自慈谿的柯琴所撰寫。柯琴,字韻伯,號似峯,原本是位學識淵博的儒者,擅長作詩,喜愛寫作古文。他深入研究《傷寒論》時,對方氏的條辨之說感到質疑,認為其有妄自定論之嫌;對於喻氏的尚論之論,則認為其過於自命不凡。因此,柯琴開始一條一條、一句一句地詳細研究,找出其中脫漏的文字、多餘的句子,進行必要的刪減與修正,讓整體論述條理清晰,觀點明確。

然而,他在判斷哪些是張仲景的原意,哪些是王叔和的筆誤,以及批駁林氏和成無己兩家三百九十七法的錯誤,並修改錯誤和補充缺失的文字時,有時會像文人般自以為聰明,自行做出判斷,這或許違背了作為註釋家應有的客觀性。

但他認為傷寒與雜病雖不同,但其治療原則相通,六經理論不僅適用於傷寒,也適用於各種疾病,他確實傳承了張仲景幾千年來未被充分理解的思想,可謂功不可沒。

2. 國朝沈氏金鰲

芊綠草堂刻本

尊生書七十二卷

上書一種,錫山沈金鰲撰。金鰲字芊綠,號再平,屢試京兆不售,遂專以醫鳴。書凡七種:首載脈象統類一卷,諸脈主病詩一卷,附明道士曹元白南北規中導引法十八則,次雜病源流犀燭三十卷,傷寒論綱目十八卷,婦科玉尺六卷,幼科釋迷六卷,要分劑藥十卷,自序統會群書,研審意理,積數十年而成是編。卒後十數年,其弟子奇豐額藩皖時,為之序刻。

首為藏府門七十五候十卷,次奇經八脈門附一候一卷,六淫門二十八候六卷,內傷外感門十二候四卷,面部門八候三卷,身形門三十五部候六卷。附諸穴及癰疽圖,皆冠以總論,附以群方。婦科採輯眾說,分為九門,其論求嗣,備述擇鼎進火,及用金鳳銜珠方,並描摹情狀,大能導淫。案房中八家,列於漢志。

班氏已論及迷者必生疾殞命,千金方有房中補益之術,後賢指為書中大疵。況倉公為漢代神醫,止生五女,其師公乘陽慶,年七十餘無子。求嗣之說,倡於褚澄,今所傳書,實宋人偽託。明李濂作醫史,亦言世傳種子術皆妄,何過信如此。又胎孕所由篇,褚氏云:並非千金所引,不知所本何書。

幼科分二十四門,冠以四言韻語,便初學記誦,亦甚有理。序稱其師孫慶曾與葉桂同門,頗精痘科,因受業。時未陳臨診,今師已故。雖素讀錢、陳、曾、萬、湯、魏、翟、聶八家之書,心明瞭而手目未能相應,故缺而有待。傷寒論以本文為綱,諸家為目。分太陽為六十七門,陽明三十九門,少陽十門,太陰六門,少陰二十三門,厥陰十一門,病後症五門。

序稱常讀傷寒百餘家,又假稽氏所藏欽定古今圖書集成藝術部按次詳讀,採擷英華,擬成是編。又言條例悉本柯琴。禾案:傷寒家播亂原文,倡於方有執,刪改字句始於柯琴。二人皆獨抒心得,別開畦徑,不傍他人門戶。琴更文思俊爽,措語周詳,其以方類論,實能束棼歸整。

金鰲無琴之才識,學琴之形似,雖以症類論,以目釋綱,亦殊有理,而改補原文,幾至不可句讀,採集諸家,復美醜不齊,不著書名,任情竄抹,每非原書之舊。且疏忽失檢,序云百家,所引止四十二家,徒為考據者所笑。蓋其性尚矜誇,胸無成轍,雖獲睹秘書,實未得書中旨趣。

然四十二家之內,世罕行本者,若韓祗和、楊士瀛、危亦林、趙嗣真、朱撝、虞搏、樓英、吳綬、閔芝慶、婁全善、黃仲理、張兼善,一十二家之書,藉此遂窺其底蘊。此外世所通行,若朱肱、龐安常、蘇頌、許叔微、寇宗奭、成無己、劉完素、張元素父子、李杲、王好古、朱震亨、王履、戴原禮、陶華、張介賓、繆希雍、趙獻可、王肯堂、方中行、李中梓、喻昌、徐彬、柯琴、魏荔彤、程郊倩、陳士鐸等,本志已詳。未詳者:婁全善、淅人,撰醫學綱目,見古今醫統。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清朝時期,沈金鰲(字芊綠,號再平)的一套醫學著作,總共七十二卷,被稱為「尊生書」。沈金鰲多次在京兆考試中落榜,轉而專心研究醫學,並撰寫了這一系列的醫學作品。

在「尊生書」中,沈金鰲詳細介紹了七種醫學主題。首先,他闡述了一卷關於脈象的綜合分類,以及一卷各種脈象對應疾病的詩歌,並附錄了道家學者曹元白的十八則南北規中導引法。接著,他深入探討了三十卷的雜病源流犀燭,十八卷的傷寒論綱目,六卷的婦科玉尺,六卷的幼科釋迷,以及十卷的藥物分劑。這些作品都是他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思考,最終整理完成的。在他去世後的十幾年,他的學生奇豐額藩在安徽時,為這些作品撰寫了序言,並進行刻印。

在這一系列作品中,沈金鰲詳細地分類和討論了各種疾病。他首先介紹了藏府門的七十五種症候,然後是奇經八脈門的一種症候,六淫門的二十八種症候,內傷外感門的十二種症候,面部門的八種症候,以及身形門的三十五種部位症候。此外,還附上了各種穴位和癰疽圖示,並提供了多種治療方法。在婦科方面,他收集了各種觀點,分為九個主題,特別討論了生育問題,包括選擇配偶和促進生育的方法。在幼科方面,他將疾病分為二十四個主題,以四言韻文的形式,方便初學者記憶和背誦。

沈金鰲的傷寒論綱目以原文為基礎,引用了眾多專家的觀點。他將太陽病分為六十七個主題,陽明病分為三十九個主題,少陽病分為十個主題,太陰病分為六個主題,少陰病分為二十三個主題,厥陰病分為十一個主題,以及病後症狀的五個主題。他聲稱自己曾經閱讀了超過一百位專家的傷寒論著作,並且借閱了欽定古今圖書集成藝術部的資料,仔細研究並選取其中的精華,形成了這一系列的作品。他提到自己的創作方式受到了柯琴的影響。

然而,沈金鰲的才能和知識並不及柯琴,他只是學到了柯琴的表面功夫。儘管他以症狀類型來討論,以解釋原文的綱要,但他在修改和補充原文的過程中,使得文本變得難以閱讀。他從眾多專家中摘錄了內容,但品質參差不齊,沒有註明來源,隨意篡改,經常不符合原書的原意。而且,他在參考資料方面存在疏忽,雖然聲稱參考了一百位專家,實際上只引用了四十二位。這種行為使得他成為考據者的笑柄。他個性上傾向於炫耀,缺乏深厚的學識,即使接觸到珍貴的資料,也無法真正理解其內涵。

然而,在他引用的四十二位專家中,有些著作在當時很少被世人所知。例如,韓祗和、楊士瀛、危亦林、趙嗣真、朱撝、虞搏、樓英、吳綬、閔芝慶、婁全善、黃仲理、張兼善等十二位專家的著作,透過沈金鰲的作品,人們得以窺見其內容。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在當時廣泛流傳的專家,如朱肱、龐安常、蘇頌、許叔微、寇宗奭、成無己、劉完素、張元素父子、李杲、王好古、朱震亨、王履、戴原禮、陶華、張介賓、繆希雍、趙獻可、王肯堂、方中行、李中梓、喻昌、徐彬、柯琴、魏荔彤、程郊倩、陳士鐸等。但是,對於婁全善、淅人,以及撰寫了醫學綱目的樓英等人的詳細信息,還需要進一步探究。此外,還有像龔信這樣的專家,他撰寫了「古今醫鑑」十六卷,刻於萬曆乙丑年,有劉自強、劉巡、恆我齋自序等人的序言。該書主要列出了脈訣、病機、藥性、運氣等內容,並且分為一百三十三門,最後介紹了藥膏的通用治療方法和救荒措施。這些內容都屬於金元時期以後的醫學理論,只是加入了個人的見解。

然而,即使在廣泛討論瘡天皰等不同源流和危害的疾病時,龔信卻將它們錯誤地混為一談。他嚴厲告誡患者切勿使用水銀和輕粉,但在檢查他的處方時,發現有五個處方使用了水銀,七個處方使用了輕粉,甚至有些處方同時使用了兩者。這種矛盾和錯誤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見。沈金鰲引用的內容並非來自這本書。

沈金鰲的兒子沈廷賢,字子才,號雲林,著有「雲林醫聖」八卷、「神彀」四卷、「萬病回春」八卷、「壽世保元」十卷。汪昂,清朝休寧人,字訒庵,撰有「素靈類纂」三卷、「本草備要」四卷、「醫方集解」三卷、「湯頭歌訣」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