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馤塘醫話》~ 正文 (2)
正文 (2)
1. 正文
肝經血多氣少,而病曰肝氣。氣者火也,經云:火生於木,禍發必克。肝經屬木,木鬱則火熾,惟其鬱而為火,故能遍擾諸經,而四體百骸,皆受其病。蓋肝氣上炎而心火生,木剋土而胃火生,木強反制金而肺火生。肝腎同源,腎有相火,君火不明,則相火失位,而腎火亦生。
《內經》所謂諸病皆屬於火,丹溪所謂氣有餘便是火者,此也。但火亦不止一端,果繫有余之火,則知、柏、丹、梔,甚至蘆薈、龍膽草,皆可用之。如屬虛火,則當以補為瀉,甚或用桂、附熱劑,引火歸元,而火症自愈也。
世人每謂肝系五臟之賊,宜瀉不宜補,因有平肝伐肝之說,不知肝木屬春,生生之氣,如無此氣,人何以生,豈可伐乎?善乎經曰:木鬱達之。達之哉,木喜條達,遂其條達之性,而生機自暢,則肝得所而不為病矣。故善治肝者,不專治肝也。大抵陽虛者,中氣不足,宜補脾以培其土,土強而肝木無所侵凌。
陰虛者,下元必虧,宜補腎以益其水,水足而肝木得所滋養。如此則肝患自息,諸症悉平,古人所謂隔二隔三治法,蓋如此。
補中土者,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之類;補腎水者,六味地黃湯、大補陰丸之類。要莫善於《局方》之逍遙散,用柴胡、薄荷,溫散肝木,以達其鬱,而加以歸、芍滋陰,甘、術助陽,茯苓利濕,煨姜和中,兼脾腎心肺而治之,實為肝病第一良方。有他症者,以意消息,自無不效。
近見《續名醫類案》中,創制一方,用沙參、麥冬、生地、歸身、杞子、川楝子六味,出入加減,名一貫煎,自矜為治肝妙劑,此等和平之品,雖無大害,而斷不足以治病,非篤論也。
婦人以血為主,薛立齋良方治婦科,專以肝脾兩經為主,以肝藏血,脾統血故也。立方多用加味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大旨亦頗得法。但婦人善懷而多郁,又性喜褊隘,故肝病尤多。肝經一病,則月事不調,艱於產育,氣滯血燥,浸成勞瘵。婦科之症,強半由此,則逍遙散最為要藥,隨症加減,自無不宜。
《易經》損卦象辭曰:懲忿窒欲。忿、欲二字,致損之本,不惟損德,亦且損身。蓋忿則心火上炎。欲則腎水下竭,此受病之由,即取死之道也。慎疾之君子,當切戒之!能懲能窒,勝於服藥百顆,又何患於肝病耶?
參、耆、白朮,陽分藥也,而古人多以之治血,陽生則陰藉以長也。地黃、歸、芍,陰分藥也,而古人多以之治氣,陰滋則陽得所養也。人身陰陽二氣,不可偏重。陽虛者,陰無所統攝,必隨之而涸。陰虛者,陽無所依附,亦隨之而亡。故治陽盛陰衰之人,但補其陰,毋伐其陽。
治陰盛陽衰之人,但補其陽,毋虧其陰。總不可執於一偏,而使臟氣有偏勝耳。(毋伐其陽,謂補陰劑中兼用氣分藥。毋虧其陰,謂補陽劑中兼用陰分藥。)
白話文:
[正文]
肝經血液多而氣血不足,導致的疾病稱為肝氣病。氣是火,經書上說:「火生於木,禍發必克」。肝經屬木,木氣鬱結則火氣旺盛。正是因為木氣鬱結而化為火,所以能遍及全身各個經絡,四肢百骸都受到影響。這是因為肝氣上逆導致心火旺盛,木克土導致胃火旺盛,木氣過盛反過來克制金導致肺火旺盛。肝腎同源,腎臟有相火,君火(心火)不旺,則相火失位,腎火也會旺盛。
《內經》說:「諸病皆屬於火」,朱丹溪說:「氣有餘便是火」,就是這個道理。但是火也不止一種,如果是實火,則知母、柏子仁、丹皮、梔子,甚至蘆薈、龍膽草,都可以使用。如果屬於虛火,則應該補益而不是瀉火,甚至可以使用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引火歸元,火症自然會痊癒。
世人常說肝臟是五臟之賊,宜瀉不宜補,因此有平肝、伐肝的說法,卻不知道肝屬木,是生生之氣,如果沒有這個氣,人怎麼能生存,怎麼能去伐肝呢?經書上說得好:「木鬱達之」。要使它通達,木性喜暢通,順應其暢通的特性,生機自然舒暢,肝臟就能得到調和而不會生病。所以善於治療肝病的人,不是專門治療肝臟,而是整體調理。總而言之,陽虛的人,中氣不足,應該補益脾胃以培補脾土,脾土強盛,肝木就沒有地方侵犯。
陰虛的人,下元必然虧損,應該補益腎臟以滋養腎水,腎水充足,肝木就能得到滋養。這樣肝病就會自然好轉,各種症狀都會消失。古人說的隔二隔三的治療方法,就是這個意思。
補益中土的藥物有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之類;補益腎水的藥物有六味地黃湯、大補陰丸之類。然而最好的莫過於《局方》中的逍遙散,它使用柴胡、薄荷溫散肝木,使鬱結之氣通達,並加入當歸、白芍滋陰,甘草、白朮助陽,茯苓利濕,煨姜和胃,兼顧脾、腎、心、肺來治療,是治療肝病最好的藥方。如果還有其他症狀,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一定有效。
最近看到《續名醫類案》中,創造了一個方劑,使用沙參、麥冬、生地、當歸、枸杞子、川楝子六味藥,加減使用,名為一貫煎,自詡為治療肝病的妙方。但這些平和的藥物,雖然沒有大害,卻不足以治療疾病,不是嚴謹的論述。
婦女以血為主,薛立齋的良方治療婦科疾病,專門以肝脾兩經為主,因為肝臟藏血,脾臟統血的緣故。他的方劑多用加味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總體來說也頗有道理。但是婦女容易懷孕又容易鬱結,性格又比較狹隘,所以肝病尤其多見。肝經一旦生病,就會月經不調,難以生育,氣滯血燥,逐漸形成勞損。婦科疾病,大多數是由此引起的,所以逍遙散是最重要的藥物,根據情況加減,一定沒有問題。
《易經》損卦卦辭說:「懲忿窒欲」。忿怒、慾望是導致損傷的根本原因,不僅損害德行,也損害身體。因為憤怒會導致心火上炎,慾望會導致腎水虧損,這就是生病的原因,也是走向死亡的道路。謹慎的君子,應該嚴格戒除這些不良情緒!能夠抑制憤怒和慾望,勝過服用百顆藥物,又何患於肝病呢?
人參、黃耆、白朮是陽性藥物,但古人常用它治療血虛,因為陽氣旺盛,陰氣才能生長。熟地黃、當歸、白芍是陰性藥物,但古人常用它治療氣虛,陰氣滋潤,陽氣才能得到養護。人體陰陽二氣,不能偏重。陽虛的人,陰氣沒有東西來統攝,必然會枯竭。陰虛的人,陽氣沒有依託,也會枯竭。所以治療陽盛陰衰的人,只補益陰氣,不要瀉掉陽氣。
治療陰盛陽衰的人,只補益陽氣,不要損傷陰氣。(毋伐其陽,是指在補陰藥物中加入一些氣分藥物;毋虧其陰,是指在補陽藥物中加入一些陰分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