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瀕湖炮炙法》~ 卷三·木類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木類 (3)

1. 皂莢子

〔斆曰〕揀取圓滿堅硬不蛀者,以甑煮熟,剝去硬皮一重,取向里白肉兩片,去黃,以銅刀切,曬用。其黃消人腎氣。

白話文:

〔斆說〕挑選圓潤飽滿、堅硬不蛀的栗子,用蒸鍋煮熟,剝去外層堅硬的果皮,取出裡面白色的果肉,去掉黃色的部分,用銅刀切片,曬乾備用。栗子的黃色部分會損害人體的腎氣。

2. 無食子

〔斆曰〕凡使勿犯銅鐵,並被火驚。用顆小、無杴米者妙。用漿水於砂盆中研令盡,焙乾再研,如烏犀色入藥。

白話文:

(辜斆說)凡是使用白礬,不要讓它碰到銅鐵,而且要防止被火燒驚著。使用顆粒較小、不含有杴米的白礬最好。將白礬研磨成漿水,在砂盆中研磨至完全溶解,然後烘乾再研磨,直到顏色變成烏犀色纔可入藥。

3. 訶黎勒

〔斆曰〕凡用訶黎勒,酒浸後蒸一伏時,刀削去路,取肉銼焙用。用核則去肉。

4. 櫸木皮

〔斆曰〕凡使勿用三四年者無力,用二十年以來者心空,其樹只有半邊,向西生者良。剝下去粗皮,細銼蒸之,從巳至未,出,焙乾用。

白話文:

斆說:凡是使用木槿花,不要用三四年生的木槿花,因為三四年生的木槿花沒有力氣。

使用二十年以上的木槿花,則會空心,而且這種木槿樹只有半邊,朝著西方生長的木槿花比較良。

將木槿花的粗皮剝掉,用細銼屑蒸之,從巳時到未時,取出後焙乾就可以使用。

5. 白楊木皮

〔斆曰〕凡使,銅刀刮去粗皮蒸之,從巳至未。以布袋盛,掛屋東角,待乾用。

6. 蘇方木

〔斆曰〕凡使去上粗皮並節。若得中心文橫如紫角者,號曰木中尊,其力倍常百等。須細銼重搗,拌細梅樹枝蒸之,從巳至申,陰乾用。

白話文:

([斆]說):凡是要用皁角,就把外皮及節拔掉。如果得到中心的紋理橫向生長,就像紫色的角一樣的,稱為木中尊,它的藥效是普通藥效的幾百倍。必須切碎,再搗碎,拌上細梅樹枝,用蒸氣蒸六個小時,陰乾後就能使用。

7. 巴豆

〔弘景曰〕巴豆最能瀉人,新者佳,用之去心、皮,熬令黃黑,搗如膏,乃和丸散。

白話文:

(陶弘景說)巴豆最能攻下,新的最佳,用時去除中心、表皮,熬到呈黃黑色,搗成膏狀,再和丸散。

〔斆曰〕凡用巴與豆敲碎,以麻油並酒等煮乾研膏用。每一兩,用油、酒各七合。〔大明曰〕凡入丸散,炒用不如去心、膜,換水煮五度(各一沸)也。〔時珍曰〕巴豆有用仁者,用殼者,用油者,有生用者,麩炒者,醋煮者,燒存性者,有研爛以紙包壓去油者(謂之巴豆霜)。

白話文:

〔斆說〕凡是使用巴豆和豆子時,先將它們敲碎,然後和麻油、酒等一起煮乾,研磨成膏狀使用。每使用一兩巴豆,就應加入七合的油和酒。〔大明說〕凡是入藥丸或藥散,炒的巴豆不如去除心和膜,更換五次水煮沸(每次煮沸一次)的方法好。〔時珍說〕巴豆的使用方法有很多,有用仁的,有用殼的,有用油的,有生用的,有麩炒的,有醋煮的,有燒存性的,還有將巴豆研爛,用紙包起來壓去油的(稱為巴豆霜)。

8. 大風子

〔時珍曰〕取大風子油法:用子三斤(去殼及黃油者)研極爛,瓷器盛之,封口入滾湯中,蓋鍋密封,勿令透氣,文武火煎至黑色如膏,名大風油,可以和藥。

白話文:

李時珍說:製作大風子油的方法是:取三斤大風子(去殼和黃油),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瓷器盛裝,封好口放入滾水中,蓋上鍋蓋密封,不要讓空氣透進去,用文火武火交替煎煮,直到大風子變成黑色的膏狀,這種膏狀物叫大風油,可以和藥物一起服用。

9. 桑根

〔別錄曰〕採無時。出土上者殺人。〔弘景曰〕東行桑根乃易得,而江邊多出土,不可輕信。〔時珍曰〕古本草言桑根見地上者名馬領,有毒殺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故吳淑《事類賦》云:伏蛇療疾,馬領殺人。〔斆曰〕凡使,採十年以上向東畔嫩根,銅刀刮去青黃薄皮一重,取里白皮切,焙乾用。

白話文:

《別錄》說:桑根沒有特定的採集時間,但從土裡挖出來的部分有毒,會殺人。《弘景》說:在東邊桑樹根部挖取桑根較容易,但在江邊的桑根多從土裡挖出,不能輕信(其品質)。《時珍》說:古本草書上說,從土上看到的桑根叫做「馬頜」,有毒,會殺人。從土裡橫著長出來的桑根叫做「伏蛇」,也有毒,但可以治療心痛的疾病。所以《吳淑》在《事類賦》中說:「伏蛇可以治療疾病,馬頜會殺人。」《斆》說:凡是使用生的桑根,都要採集十年以上桑樹東邊長出的嫩根,用銅刀颳去最外層青黃色的薄皮,取中間白色的部分切片,焙乾後使用。

其皮中涎勿去之,藥力俱在其上也。忌鐵及鉛。或云:木之白皮亦可用。煮汁染褐色,久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