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雷學

《瀕湖炮炙法》~ 卷二·草類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草類 (10)

1. 藜蘆

〔雷曰〕凡採得去頭,用糯米泔汁煮之,從巳至未,曬乾用。

白話文:

採集到的藜蘆,要去掉頭部,用糯米淘米水煮過,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煮,然後曬乾就可以使用了。

2. 附子

〔保升曰〕附子、烏頭、天雄、側子、烏喙,採得,以生熟湯浸半日,勿令滅氣,出以白灰裛之,數易使干。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淹之。並不及前法。〔頌曰〕五物收時,一處造釀。其法:先於六月內,造大小面曲。未採前半月,用大麥煮成粥,以曲造醋,候熟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則以水解之。

將附子去根鬚,於新甕內淹七日,日攪一遍,撈出以疏篩攤之,令生白衣。乃向慢風日中曬之百十日,以透干為度。若猛日,則皺而皮不附肉。〔時珍曰〕按《附子記》云:此物畏惡最多,不能常熟。或種美而苗不茂,或苗秀而根不充,或以釀而腐,或以曝而攣,若有神物陰為之者。

故園人常禱於神,目為藥妖。其釀法:用醋醅安密室中,淹覆彌月,乃發出晾乾。方出釀時,其大有如拳者,已定輒不盈握,故及一兩者極難得。土人云:但得半兩以上者皆良。蜀人餌者少,惟秦陝閩浙人宜之。然秦人才市其下者,閩浙才得其中者,其上品則皆貴人得之矣。

〔弘景曰〕凡用附子、烏頭、天雄,皆熱灰微炮令拆,勿過焦。惟姜附湯生用之。俗方每用附子,須甘草、人參、生薑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斆曰〕凡使烏頭,宜文武火中炮令皴拆,擘破用。若用附子,須底平有九角如鐵色,一個重一兩者,即是氣全。勿用雜木火,只以柳木灰火中炮令皴拆,以刀刮去上孕子,並去底尖,擘破,於屋下平地上掘一土坑安之,一宿取出,焙乾用。若陰制者,生去皮尖底,薄切,以東流水並黑豆浸五日夜,漉出,日中曬乾用。

〔震亨曰〕凡烏、附、天雄,須用童子小便浸透煮過,以殺其毒,並助下行之力,入鹽少許尤好。或以小便浸二七日,揀去壞者,以竹刀每個切作四片,井水淘淨,逐日換水,再浸七日,曬乾用。〔時珍曰〕附子生用則發散,熟用則峻補。生用者,須如陰制之法,去皮臍入藥。

熟用者,以水浸過,炮令發拆,去皮臍,乘熱切片再炒,令內外俱黃,去火毒入藥。又法:每一個,用甘草二錢,鹽水、薑汁、童尿各半盞,同煮熟,出火毒一夜用之,則毒去也。

白話文:

[附子的炮製方法]

保升說:附子、烏頭、天雄、側子、烏喙這幾種藥材,採收後,要用半生熟的湯浸泡半天,不要讓藥材失去原有的活性,取出後用白灰包裹,多次更換白灰使其乾燥。另外一種方法是用米粥或酒糟等浸泡,但效果不如前一種方法。

頌說:這五種藥材採收時,要一起釀製。方法是:先在六月內製作大小麥麴。在採收前半個月,用大麥煮成粥,用麥麴製作醋,等醋成熟後去除酒糟。醋的酸度不宜太高,太酸要用水稀釋。將附子去除根鬚,放入新的甕中浸泡七天,每天攪拌一次,撈出後用稀疏的篩子攤開,使其表面長出白色的菌絲。然後在和緩的陽光下曬一百多天,以曬透乾燥為標準。如果陽光太強烈,附子會皺縮,皮肉分離。

時珍說:根據《附子記》的記載,這種藥材最怕很多事情,不容易完全成熟。有時種得很好但苗長不好,有時苗長得很茂盛但根部不充實,有時用來釀造會腐爛,有時曬乾會捲曲,好像有神靈在暗中操控一樣。所以園丁常常向神祈禱,將附子視為「藥妖」。它的釀製方法是:用醋醅密封在密室中浸泡一個月,然後取出晾乾。剛釀製出來時,大的像拳頭,但烘乾後往往不會超過一個拳頭的大小,所以能有一兩重的非常難得。當地人說:只要有半兩以上的就屬良品。四川人很少服用附子,只有陝西、福建、浙江一帶的人才適合服用。然而陝西人只能買到下等的附子,福建、浙江人才能買到中等的附子,上等的附子都被達官貴人買走了。

弘景說:凡是用附子、烏頭、天雄,都要用熱灰稍微炮製使其裂開,不要過度烤焦。只有姜附湯是生用的。民間常用的附子,都需要搭配甘草、人參、生薑,這是為了減輕它的毒性。斆說:凡是用烏頭,適合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炮製使其表面皺裂,然後掰開使用。如果要用附子,必須要底部平坦,有九個角像鐵色,一個有一兩重,才算氣足。不要用雜木生火,要用柳木灰火炮製使其表面皺裂,然後用刀刮去上面的子芽,並去除底部的尖角,掰開後,在屋檐下平地上挖一個土坑放置一晚,取出後烘乾使用。如果是陰製的附子,要將生附子去皮、尖、底,切成薄片,用向東流的水和黑豆浸泡五天五夜,撈出後在太陽下曬乾使用。

震亨說:凡是使用烏頭、附子、天雄,必須用童子小便浸泡煮過,以減輕毒性,並幫助藥力向下行走,加入少許鹽更好。或者用小便浸泡十四天,挑出壞的,用竹刀每個切成四片,用井水淘洗乾淨,每天換水,再浸泡七天,曬乾使用。

時珍說:附子生用能發散,熟用則峻補。生用的,必須按照陰製的方法,去皮臍後入藥。熟用的,用水浸泡後,炮製使其開裂,去除皮臍,趁熱切片再炒,使內外都變黃,去除火毒後入藥。另外一種方法是:每個附子,用甘草二錢,鹽水、薑汁、童尿各半碗,一起煮熟,放置一夜去除火毒後使用,這樣就去除了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