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炮炙法》~ 卷二·草類 (7)
卷二·草類 (7)
1. 茺蔚
〔時珍曰〕凡用,微炒香,亦或蒸熟,烈日曝燥,舂簸去殼,取仁用。
白話文:
李時珍說:凡是要使用茺蔚子,可以稍微炒過使其散發香氣,或者蒸熟後,在烈日下曝曬乾燥,再用杵臼搗碎並篩去外殼,取其種仁使用。
2. 劉寄奴草
〔斆曰〕凡採得,去莖葉,只用實。以布拭去薄殼令淨,拌酒蒸,從巳至申,曝乾用。
〔時珍曰〕莖、葉、花、子皆可用。
白話文:
劉寄奴草的用法:
古人說,採收劉寄奴草時,要去除莖和葉子,只使用它的果實。用布擦拭去除果實外面的薄殼,使其乾淨,然後用酒拌勻蒸煮,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蒸熟,再拿去曬乾使用。
李時珍說,劉寄奴草的莖、葉、花、果實都可以使用。
3. 旋覆花
〔斆曰〕採得花,去蕊並殼皮及蒂子,蒸之,從巳至午,曬乾用。
白話文:
將旋覆花採摘下來後,去除花蕊、外殼皮以及蒂頭,然後蒸煮,從早上九點到中午這段時間蒸,再將它曬乾後就可以使用了。
4. 青葙
〔斆曰〕凡用先燒鐵杵臼,乃搗用之。
白話文:
使用青葙時,要先把鐵杵和石臼燒熱,再用來搗碎藥材。
5. 續斷
〔斆曰〕凡採得根,橫切銼之,又去向里硬筋。以酒浸一伏時,焙乾,入藥用。
白話文:
續斷這味藥材,採收根部後,將根橫向切成薄片,再去除根部中心較硬的筋絡。接著用酒浸泡一個伏天的時間(約三十到四十天),然後烘乾,這樣就可以入藥使用了。
6. 漏蘆
〔斆曰〕凡採得漏蘆,細銼,以生甘草相對拌蒸之,從巳至申,揀出曬乾用。
白話文:
根據《斆》所說,凡是採集到漏蘆這種藥材,要將它仔細切碎,然後用生的甘草與它等量混合,一起蒸煮,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取出曬乾就可以使用。
7. 飛廉
〔斆曰〕凡用根,先刮去粗皮,杵細,以苦酒拌一夜,漉出,日乾細杵用。
白話文:
使用飛廉的根部時,要先刮掉外層粗糙的皮,然後搗碎成細末,再用苦酒攪拌浸泡一個晚上,接著將汁液濾掉,把藥渣拿去曬乾,最後再搗成細末使用。
8. 葫蘆巴
〔時珍曰〕凡入藥,淘淨,以酒浸一宿,曬乾,蒸熟或炒過用。
白話文:
李時珍說,凡是入藥的葫蘆巴,都要先淘洗乾淨,用酒浸泡一個晚上,然後曬乾,再蒸熟或炒過後才能使用。
9. 蠡實
〔時珍曰〕凡入藥炒過用,治疝則以醋拌炒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凡是入藥的蠡實,都要炒過再用。如果是用來治療疝氣,就要用醋拌過再炒。
10. 惡實
〔斆曰〕凡用揀淨,以酒拌蒸,待有白霜重出,以布拭去,焙乾搗粉用。
白話文:
將惡實揀選乾淨,用酒拌勻後蒸過,等到表面再次出現白色霜狀物時,用布擦去,然後烘乾搗成粉末使用。
11. 枲耳
〔大明曰〕入藥炒熟,搗去刺用,或酒拌蒸過用。〔斆曰〕凡採得去心,取黃精,以竹刀細切拌之,蒸從巳至亥時出,去黃精,陰乾用。
白話文:
〔大明說〕枲耳入藥要炒熟,搗碎後去除刺再用,或者用酒拌勻後蒸過再用。〔斆說〕凡是採到枲耳,要去掉中間的芯,取用黃色的精華部分,用竹刀細細切開,和黃精拌在一起,從巳時(上午九點到十一點)開始蒸到亥時(晚上九點到十一點)取出,去除黃精,放在陰涼處陰乾後使用。
12. 蘘荷
〔斆曰〕凡使勿用革牛草,真相似,其革牛草腥澀。凡使白蘘荷,以銅刀刮去粗皮一重,細切,入砂盆中研如膏,取自然汁煉作煎,新器攤冷,如干膠狀,刮取用之。
白話文:
使用蘘荷時,不要用到革牛草,它外觀很像蘘荷,但氣味腥臭又澀。要用白色的蘘荷,先用銅刀刮去外面粗糙的一層皮,再切成細末,放入砂盆中磨成膏狀,取出自然的汁液來熬煮成膏狀,倒入新的容器攤開放冷,會像乾掉的膠狀,刮下來就可以使用了。
13. 麻黃
〔弘景曰〕用之折去節根,水煮十餘沸,以竹片掠去上沫。沫令人煩,根節能止汗故也。
白話文:
[弘景說] 使用麻黃時,要折斷去除它的莖節和根部,用水煮十幾次沸騰,然後用竹片撈掉水面上的泡沫。泡沫會讓人心煩,而根部和莖節則有止汗的作用。
14. 燈心草
〔時珍曰〕燈心難研,以粳米粉漿染過,曬乾研末,入水澄之,浮者是燈心也,曬乾用。
白話文:
李時珍說:燈心草很難磨成粉末,可以用粳米粉調成漿,把燈心草浸染後曬乾,再磨成粉。接著放入水中攪拌,浮在水面上的就是燈心草的粉末,撈起來曬乾後就可以使用了。
15. 乾地黃
〔藏器曰〕乾地黃,本經不言生干及蒸乾。方家所用二物各別,蒸乾即溫補,生干即平宣,當依此法用。〔時珍曰〕本經所謂乾地黃者,即生地黃之乾者也。其法取地黃一百斤,擇肥者六十斤洗淨,曬令微皺。以揀下者洗淨,木臼中搗絞汁盡,投酒更搗,取汁拌前地黃,日中曬乾,或火焙乾用。
白話文:
乾地黃這種藥材,陶弘景說,《本草經》沒有提到生地黃和蒸熟的乾地黃的區別。醫生們使用的這兩種藥材各有不同,蒸熟的乾地黃是溫補的,生地黃曬乾的則是平和宣散的,應該按照這種方法使用。李時珍說,《本草經》所說的乾地黃,就是生地黃曬乾的。它的製作方法是:取一百斤地黃,選擇其中肥大的六十斤洗乾淨,曬到稍微起皺紋。剩下的地黃也洗淨,在木臼中搗爛絞汁,榨乾汁液後倒入酒中再搗,取汁液拌到之前曬的地黃中,在太陽下曬乾,或者用火烘乾使用。
16. 熟地黃
〔頌曰〕作熟地黃法:取肥地黃三二十斤淨洗,別以揀下瘦短者三二十斤搗絞取汁,投石器中,浸漉令浹,甑上浸三、四過,時時浸濾轉蒸訖,又曝使汁盡。其地黃當光黑如漆,味甘如飴。須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潤也。〔斆曰〕採生地黃去皮,瓷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乾。
勿犯銅鐵器,令人腎消併發白,男損營,女損衛也。〔時珍曰〕近時造法:揀取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縮砂仁末在內,拌勻,柳木甑於瓦鍋內蒸令氣透,晾乾。再以砂仁酒拌蒸晾。如此九蒸九晾乃止。蓋地黃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竄,合和五臟沖和之氣,歸宿丹田故也。今市中惟以酒煮售者,不可用。
白話文:
熟地黃的製作方法是:選用肥大的生地黃三十到六十斤,洗淨後,另外挑選瘦小短的生地黃三十到六十斤搗碎取汁,將汁液倒入石製容器中,浸泡肥大地黃使其濕透,再放入蒸籠蒸三四次,期間不斷浸泡、過濾、轉動並蒸煮,完成後取出曝曬至汁液完全收乾。製成的熟地黃應當呈現如同漆一般的黑亮色澤,味道甘甜如麥芽糖。需要用瓷器來儲存,因為它質地柔軟且容易吸濕。
另一種製作方法是:採收生地黃後去皮,放在瓷鍋上的柳木蒸籠中蒸煮,取出攤開讓熱氣散去,再加入酒拌勻後再次蒸煮,然後取出曬乾。
製作過程中切忌使用銅鐵器具,否則會導致腎功能衰退,並可能出現頭髮變白,男性會損傷精氣,女性會損傷衛氣。
近代製作方法是:挑選沉於水中的肥大地黃,加入用好酒調和的縮砂仁粉拌勻,放入瓦鍋內的柳木蒸籠中蒸煮至透氣,取出晾乾。接著再次用砂仁酒拌勻後蒸煮晾乾,如此重複九次蒸煮、九次晾乾才算完成。這是因為地黃本身性質黏膩,加入砂仁的香氣可以使其藥效走竄,調和五臟之氣,最終歸於丹田。現在市面上多半是以酒煮的方式販售,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