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醫案》~ 五卷 (12)
五卷 (12)
1. 宜興治驗
治當補養,兼清兼消,緩以治之,庶可無恙。公深然之。以四君子湯加白芍藥、黃連、山楂、滑石、陳皮、柴胡,兩帖而潮熱除,嘔吐止。去柴胡,因口渴不止,加葛根,六劑而飲食漸進,血亦止,惟白膿不除。
改用人參、白朮各二錢,白茯苓、白芍藥、當歸、神麯各一錢,酒連、陳皮、澤瀉各七分,滑石、山楂各一錢半,外以丸劑消息盈虛,調養半月,則神氣回而飲食大進,肌肉漸生矣。
少塚宰檢翁問曰:諸醫先謂老年痢非所宜,又嘔吐飲食不進者,謂之噤口,且身熱脈大為痢所忌,公不旬日而收功,蓋諸醫稱書之忌皆幻妄哉?予曰:諸君所言,皆至言也,第非因時制宜耳。愚見以脾胃乃五臟六腑之倉廩,故曰納穀者昌,又曰人身之內,穀氣為寶。予姑舍痢不治,而先開胃口,俾進飲食,使新糟粕將宿穢壓下,若見糞,則後重除而痢易愈也。
然又相其機宜,若食入而腹脹作痛,又量勢略與疏通,通後或氣虛下墜,又因勢而略與升提,大抵以理脾開胃進飲食為先,此亦遠交近攻之策,日雖多,功可萬全矣。斯僕一得之愚,屢試而屢驗也者。設不先開胃口,不審老弱,不揣緩急,一概治痢,雖有得未必無失,豈能算哉!公曰:善。
(四十)
臧少庚年五十,每飲食,胸膈不順利,覺喉管中梗梗,宛轉難下,大便燥結,內熱,肌肉漸瘦,醫與五香連翹湯、五膈丁香散諸治膈之劑,嘗試之不效。時予方有事於先塚,久未遠出,臧則不遠千里而就予治。觀其色蒼黑,目中神炯炯不眊,惟氣促骨立,予知其有心機人也。
其脈左弦大,右滑大。予謂之曰:據脈,乃謀而不決,氣鬱成火,脾志不舒,致成痰涎,因而血少便燥,內熱肌消。張雞峰有言:膈乃神思間病。即是推之,子當減想慮,斷色欲,薄滋味,絕妄想,俾神思清淨,然後服藥有功,不然,世無大丹,而草根木石何足恃哉!子既遠來,予敢不以肝膈相照,茲酌一方頗妥,歸即制服,但毋輕示人,恐見未精者,妄為加減,乃敗事矣。慎之,慎之!臧曰:謹如教。
其方用桂府滑石六兩,炙甘草一兩,真北白芥子、蘿蔔子、射干、連翹子各一兩半,辰砂五錢,以竹茹四兩煎湯,打饅頭糊為丸,綠豆大,每食後及夜,用燈芯湯送下一錢半,一日三服,終劑而病如失。(四十一)
宜興治驗終
白話文:
宜興治驗
治療應以補養為主,同時兼顧清熱和消導,緩慢地進行治療,這樣才能痊癒。對方很認同我的看法。我用四君子湯加白芍藥、黃連、山楂、滑石、陳皮、柴胡,服用了兩劑後,潮熱和嘔吐就都消失了。後來因為口渴不止,去掉了柴胡,加了葛根,服用了六劑藥後,飲食逐漸恢復正常,出血也停止了,只是白色的膿液仍然沒有排出。
於是改用人參、白朮各兩錢,白茯苓、白芍藥、當歸、神麴各一錢,黃連、陳皮、澤瀉各七分,滑石、山楂各一錢半,再製成丸藥,根據病情調整用藥量,調養半個月後,精神恢復,食慾大增,肌肉也開始長出來了。
一位姓檢的老人問我說:很多醫生都認為老年人患痢疾不宜治療,又說嘔吐、飲食不進是“噤口”,而且說身體發熱脈搏有力是痢疾的忌諱,您卻不到十天就治好了,難道那些醫生書上說的忌諱都是錯誤的嗎?我回答說:各位醫生說的話都是正確的,只是他們沒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而已。我的看法是,脾胃是五臟六腑的倉庫,所以說“能吃才能強壯”,又說人體內穀氣最為重要。我暫時不治療痢疾,而是先調理脾胃,使病人能進食,讓新的食物把舊的廢物壓下去,如果能看到糞便排出,那麼下焦的症狀就會減輕,痢疾也更容易治癒。
但是,還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如果進食後腹部脹痛,就要適當疏通;如果疏通後出現氣虛下墜,就要適當提升;總之,要以調理脾胃、促進飲食為主,這也是一種“遠交近攻”的策略,雖然治療時間較長,但最終可以達到完全痊癒的效果。這是我的獨到經驗,多次嘗試都得到了驗證。如果一開始不先調理脾胃,不考慮老少體弱的差異,不考慮病情輕重的緩急,一概而論地治療痢疾,即使有時能治好,也未必沒有風險,怎麼能算成功呢?對方說:妙啊!
臧少庚,五十歲,每次進食後,胸膈都會感到不舒服,覺得喉嚨裡有東西梗塞,食物難以吞嚥,大便乾燥,內熱,肌肉日漸消瘦。他看過很多醫生,服用過五香連翹湯、五膈丁香散等治療膈症的藥物,但都沒有效果。當時我正在先祖墓地有事,很久沒有出門,臧少庚不遠千里來求我治療。我看他面色蒼白,眼神炯炯有神,只是氣喘吁吁,骨瘦如柴,就知道他是一個心思縝密的人。
他的脈象是左弦脈有力,右滑脈有力。我告訴他:根據你的脈象,你是那種優柔寡斷,鬱怒化火,脾氣不舒暢,導致痰涎積聚,從而引起血虛、便秘、內熱、消瘦的人。張雞峰說過:“膈症是思慮過度引起的疾病。”因此,你應該減少思慮,戒除色慾,飲食清淡,摒棄妄想,讓精神保持清淨,然後再服用藥物才能見效,否則,即使是仙丹妙藥也無濟於事,那些普通的草藥又怎麼能指望呢?你既然遠道而來,我怎敢不盡力相助,我給你開一個比較合適的方子,你回去服用,就能痊癒。但是千萬不要輕易告訴別人,以免那些不懂醫術的人胡亂加減藥物,反而弄巧成拙。一定要小心謹慎!臧少庚說:謹遵您的教誨。
我開的方子是:桂枝、滑石各六兩,炙甘草一兩,真北白芥子、蘿蔔子、射干、連翹子各一兩半,辰砂五錢,用竹茹四兩煎湯,做成麵糊丸劑,綠豆大小,每次飯後和晚上,用燈芯湯送服一錢半,一天三次,服完藥後,病就好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