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弟子紀要》~ 桐涇橋孫 (3)

回本書目錄

桐涇橋孫 (3)

1. 太平橋戴

夢泄遺精勤而又久近更舉念則泄腎失封藏之職,心失神明之主矣,急秘其元

白話文:

夢中遺精頻繁,近期更是只要有所思慮就會洩,這是腎臟失去了封藏的功能,心臟也失去了主宰神明的作用,應該馬上固守元氣。

龍骨"一兩"" 大訶子皮"五隻"" 砂仁"五錢"" 砂朱"五錢""

白話文:

龍骨:一兩

大訶子皮:五個

砂仁:五錢

砂朱:五錢

為未取糯米粥糊丸如桐子大,零有硃砂為衣,朝服二粒,鹽酒送下,晚服三粒,冷水送下

白話文:

取未煮的糯米粥糊,搓成像桐子(梧桐樹的果實)般大小的丸子,用少許硃砂作為外衣。早上服用兩顆,用鹽水送服;晚上服用三顆,用冷水送服。

2. 關上董

陰枯於下,陽結於上,陽明素有之瘀血濁痰亦阻膈間,以致飲食之下為噎為噫,經年不愈,其病更劇,所以胸中窒塞,尚吐白沫,脈象細澀,左關帶弦,又兼食後作脹,大便堅結,勢欲成膈。膈之用藥最難,必須循循漸進,以冀戈獲。然噎是神思間病,尤要內觀靜養,俾得懷抱放開,庶幾有益。

白話文:

身體下方陰液不足,上方陽氣鬱結。胃經原本就有瘀血和濁痰阻滯,導致飲食難以下嚥,發出呃逆聲,多年來一直沒有痊癒,病情更加嚴重,所以胸中經常堵塞,還會吐出白色泡沫。脈象細小澀滯,左關脈帶有弦脈。而且飯後脹氣,大便乾燥難解,有形成橫膈膜積滯的趨勢。治療橫膈膜疾病用藥很難,必須循序漸進,纔有希望痊癒。不過,呃逆是屬於心神之間的疾病,尤其要內心靜養,讓心胸開闊,這樣纔有幫助。

當歸、白芍、白蜜、鮮蘆根、乾薑、薤白、檳榔、瓦楞子、黨參、半夏。

復診

白話文:

當歸、白芍藥、蜂蜜、新鮮蘆根、乾薑、薤白、檳榔、瓦楞子、黨參、半夏。

進前法,胸中之窒塞稍和,白沫之上泛略緩,顯繫上焦陽氣暫得溫通之品結者能開,然雖暫開,尚未生生不息,加以陰血仍枯,是以飲食之下不惟為噎為噫,且兼脹逆不舒,大便堅結,脈象細澀,左關帶弦,病情正劇,時也悅耳目娛心志,當在服藥之先。

白話文:

進補調理的治療方法,可以逐漸緩解胸中的窒塞感,白沫上面的泡沫也稍微減少,顯然是因為上焦的陽氣暫時獲得溫補之品而得以疏通。但是,儘管暫時疏通,仍然不能源源不斷地生長,加上陰血還很枯竭,所以飲食後不僅會感到噎住和打嗝,還會伴有脹氣逆流、大便乾結,脈象細微澀滯,左關脈帶有弦緊之勢,病情正在加劇。這時,讓病人聽聽悅耳的音樂或欣賞賞心悅目的東西,可以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應在服藥之前進行。

淡乾薑、炙草、當歸、白芍、制首烏、薤白、黨參、陳皮、瓦楞子、茯苓、檳榔、烏藥、制川附、沈香、蘆根、白蜜製半夏。

白話文:

淡乾薑、甘草、當歸、白芍藥、製首烏、薤白、黨參、陳皮、瓦楞子、茯苓、檳榔、烏藥、製川烏、沈香、蘆根、白蜜製半夏。

3. 唯亭顧

肺氣通於鼻,和則能知臭香矣。茲乃反是肺之不和也,無疑然。然肺脈固澀,而脾胃兩脈何得亦然?加以白苔滿布,想是中焦濕土先病,累及肺金。欲清肺金,必先崇土化濕,以杜病根。若在枝葉上求治,無益也。

白話文:

肺部的氣會通往鼻子,如果肺氣正常,就能分辨氣味的香臭。現在相反,這是肺氣不正常造成的,這毋庸置疑。然而肺部的經脈本來就容易阻塞,為什麼脾胃兩條經脈也會這樣呢?再加上舌苔佈滿白苔,我想是中焦的濕熱首先發病,進而影響到肺金。想要清肺金,必須先加強健脾祛濕,從根源上斷絕病因。如果只在表面症狀上治療,是沒有用的。

藿香、砂仁、於朮、黨參、半夏、陳皮、莘荑、桑皮、苡仁、炙草。

白話文:

藿香、砂仁、白朮、黨參、半夏、陳皮、莘荑、桑皮、薏苡仁、甘草

4. 太平橋邵

病中咳嗽,病後浮腫。浮腫屬脾,咳嗽屬肺。肺金風邪,脾土水濕,互相搏結,變而為風水症也。氣息喘促於上,二便失調於下,病勢危篤,能不慮其厥塞而脫乎?勉擬開鬼門、潔淨府兩法,以冀表裡皆通為幸。

白話文:

生病時咳嗽,病後浮腫。浮腫屬於脾臟,咳嗽屬於肺部。肺部屬金,受風邪影響;脾臟屬土,積聚水液。兩者相互交結,便化為風水症。氣息急促困難,大小便失調,病情危急,怎能不擔心會死掉呢?我努力嘗試「開鬼門」和「潔淨府」兩種方法,希望表裡都可以通暢,那就不幸了。

麻黃湯、五苓散,用肉桂。

白話文:

麻黃湯和五苓散可以加入肉桂。

5. 山塘畢

疊進補納,自云諸恙向安,偶爾動氣,又云諸恙復作。然所患之恙,扔不外乎「喘」兩字,並無節外生枝。見症病亦奇怪矣哉!而不知所患咳喘,下虛氣不歸元之痰也。前所補納,藏氣未充,一以怒則氣上,再以思則氣結。既結於中,又上於肺,則健運失其常,清肅失其職,而痰飲之邪能免咳喘乎?補納方中佐以降氣,俾得兩全為要。

白話文:

這個人進補後表示各種症狀都已好轉,偶爾生氣時,症狀又會復發。但是他所患的症狀,始終不脫「喘息」兩字,並沒有其他症狀出現。我見到他的症狀也覺得很奇怪!而不知道他所患的咳喘,是虛不能收納氣血的痰液所造成的。之前所進補的藥物,補氣不足,一動怒氣就會上逆,再一憂思氣就會鬱結。氣既鬱結於中,又上逆於肺,那麼正常的肺部運作就會失常,肺部肅清的職能也會受損,而痰飲的邪氣又怎麼能避免引起咳喘呢?進補的方劑中,應加入有助於降氣的藥物,這樣才能兩全其美。

大熟地、歸身、炙草、黨參、紫石英、陳皮、於朮、牛膝、胡桃肉、杏仁、蘇子、茯苓製、半夏、桂枝、沈香。

白話文:

大熟地:甘、微溫,補血滋陰。

歸身:辛、溫,補血養心。

炙草:甘、平,健脾益氣,和中緩急。

黨參:甘、平,補中益氣,生津養血。

紫石英:辛、涼,清熱滋陰,利尿通淋。

陳皮:苦、溫,理氣健脾,化痰燥濕。

於朮:辛、溫,健脾運濕,利尿通淋。

牛膝:苦、酸、涼,活血通絡,利尿消腫。

胡桃肉:甘、溫,補腎固精,潤腸通便。

杏仁:苦、溫,潤肺化痰,止咳平喘。

蘇子:甘、酸、平,潤肺利咽,止咳化痰。

茯苓製:甘、平,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半夏:辛、溫,化痰降逆,燥濕止嘔。

桂枝:辛、溫,溫經通脈,散寒解表。

沈香:苦、微溫,行氣止痛,溫中止嘔。

6. 徐州劉

失血後咳嗽不已,痰涎不少,甚至寒熱分爭,左部細輕,右寸關部數大,不寧,飲食小納,納則胸脘不利。此係伏熱傷胃,延及肺金,金受熱傷,變為肺痿。肺既痿矣,水絕生源,則肝腎兩經,即使不虛者而亦虛矣。然虛則補之,本來一定章程,無如肺胃兩經之伏熱尚屬不少,暗劫津液。

白話文:

失血後出現劇烈咳嗽,伴有大量的痰液,甚至出現寒熱交替的發燒。左手寸脈細弱,右手寸脈和關脈脈搏又快又大,而且脈搏不規律。患者進食量比較少,吃了東西後胸腹脹悶。

這是因為體內的餘熱損傷了脾胃,進而影響到了肺臟。肺臟受熱損傷,會轉化為肺虛。肺臟虛弱後,津液的來源就會被切斷,那麼即使肝腎兩經原本沒有虛弱,也會因為津液不足而虛弱。

然而,治療虛弱的方法有既定的規律,但肺胃兩經中的餘熱問題依然嚴重,會暗中損耗津液。

若非清養肺胃以去病根,而徒補肝腎,無益也。若論所吐痰涎,本從熱化,而不知胃家有熱,所進食不能化為氣血,亦易釀成痰飲,上泛於肺。肺又失其清肅之常,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則肺自旋受而旋吐也。吐已多而且久,最慮氣喘。喘則腎木肺標,上下皆損,而恐歸虛脫。

如此看來,一清一養之下,稍能應手方幸。

白話文:

如果不清肺胃來去除病根,而只是補肝腎,沒有用處。要知道吐出的痰液,本來是熱造成的,但卻不知道胃裡有熱,所以吃的東西無法轉化為氣血,容易生痰飲,上升到肺部。肺部又喪失了清爽乾淨的正常狀態,無法疏通水道,將水分輸送到膀胱,於是肺自己不斷吸入水分而吐出來。嘔吐已經很多而且很長久,最擔心的是氣喘。氣喘的話,腎木肺標,上下都受損,而恐會走向虛脫。

冬瓜子、苡仁、白杏仁、蘆根、炙甘草、蛤殼、絲瓜絡、紫苑、海浮石、鱉甲、淡姜渣、秦艽、雲茯苓。

白話文:

冬瓜籽、薏仁、杏仁、蘆根、炙甘草、牡蠣殼、絲瓜絡、紫苑、海浮石、鱉甲、生薑汁、秦艽、雲茯苓

7. 寶應梁

病起下焦後良於背,夫背為陽,良為山。設使背陽充足,何至重若艮山?惟督脈內空,不能統領諸陽,敷布於背,以致脾經之濕痰下隨腎家之氣夾背而上,上而不致於眼突,即艮其背有似山之重焉。背重於上,囊動於下,上下各病而實一以貫之。古語云:生病之處,即陽氣不到之處。此等症是也。下氣通陽,最為入手要著。

白話文:

疾病從下半部產生,後延伸到背部,而背部屬於陽性,延伸是像山一樣。假設背部陽氣充足,為什麼會像泰山一樣沉重?

這是因為督脈內部空虛,無法統率其他陽經,敷潤背部,導致脾經濕痰下移,隨著腎氣夾著背部而上行。雖然沒有造成眼球突出,但背部沉重得像一座山。

背部沉重在上面,膀胱在下面活動,上下各有病症,但實際上是一條經絡貫穿的。古話說:生病的地方,就是陽氣不到的地方。像這樣的症狀就是如此。

暢通下部氣機,通達陽經,是最重要的治療重點。

制川附、川椒、茯苓、陳皮、製半夏、炙草。

白話文:

準備川烏、川椒、茯苓、陳皮、炮製過的半夏和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