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弟子紀要》~ 桐涇橋孫 (3)
桐涇橋孫 (3)
1. 楓橋陳
病名癲疾,得自母胎時,所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故,令子發為癲疾是也。四年前曾經一發現,在形呆,目定,不寐,胡言,心悸,溺熱,脈弦且數,想是驚則氣亂,神出舍空,痰熱襲入其間,舊病復作也。當以化痰調氣,俾得包絡漸和為要。
竹茹、半夏、風化硝、橘紅、茯苓、遠志、石菖蒲、炙草、枳殼、南星。
復診
進前劑,得寐,得吐,並得言語稍清,形神活動,顯系胞絡之痰邪,已有向外之機,無如脈象仍弦至數,還數則為火,弦則為痰,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痰火交結胞絡,正復不少,必須調化,以使痰火漸清,神明漸出,則君主之官不補而自安矣。
半夏、橘紅、石菖蒲、遠志、南星、茯神、風化硝、炙草、龍齒、竹茹、北秫米。
另指迷茯苓丸 白金丸 二丸和勻,每服三錢。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關於一個患有癲癇的病人,這種疾病源自於他在母胎時,母親曾受到重大驚嚇,導致氣血運行失調,精氣混亂,從而讓孩子出生後患上了癲癇。四年前,病人第一次發病,當時他表現出神情呆滯,目光凝定,失眠,說胡話,心悸,小便熱,脈搏緊且快。這可能因為受到驚嚇後,氣血紊亂,精神失常,痰熱乘虛而入,導致舊疾復發。治療上應以化痰理氣,調節臟腑功能,使之逐漸恢復和諧。
開立的藥方包括竹茹、半夏、風化硝、橘紅、茯苓、遠志、石菖蒲、炙草、枳殼、南星等。
經過首次治療後,病人已能入睡,嘔吐,語言稍清晰,精神活動也有所改善,顯示胞絡中的痰邪已有向外出的跡象,但脈象依然緊且快,快表示有火,緊表示有痰,痰是具體的火,火是無形的痰,痰與火在胞絡中交結,數量不小,必須調理化解,以使痰火逐漸消散,神智逐漸清醒,這樣,主管神智的器官就能在未經補充的情況下,自然安穩。
再次開立的藥方包括半夏、橘紅、石菖蒲、遠志、南星、茯神、風化硝、炙草、龍齒、竹茹、北秫米等。
另外,還推薦使用指迷茯苓丸和白金丸,兩種藥丸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
2. 松江方
鼻衄上流,白濁下注,脈象弦數,中宮之濕火分頭病也。
豬肚丸五兩,每服三錢,取茅根湯送下。
白話文:
當鼻子出血向上流,同時有白色的濁液向下流出,脈搏呈現出弦數的特徵,這是中宮(脾胃)濕熱導致的頭部病症。
治療方法是使用豬肚丸,每次服用三錢,用茅根煎煮的湯來送服藥丸。
3. 松江沈
金空則鳴,金實則無聲。無聲之症,其為金實無疑。然金本空也,何反言實?實者熱也。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痿則相傳無權,清肅失職。金受火刑,六葉兩耳中之二十四竅痿而不通,此音不揚之所由來也。肺與大陽相為表裡,肺既病於上,大腸焉得安於下?上下陰陽兩絡見血俱虛,火之為害亦云甚矣。診得脈象弦數,其形頗大。
弦數屬痰與熱,大則又主陽明。明顯系肺與大腸之病,又被陽明痰熱所累也。治病必求其本法,當固本兼治其標。
蘆根、生米仁、生蛤亮、絲瓜絡、牛蒡、冬瓜子、白杏仁、忍冬藤、粳米、馬兜鈴、清阿膠、地骨皮、甘草。
白話文:
「如果金屬空了,就會發出聲音;若金屬滿了,則不會發出聲音。對於那些沒有聲音的情況,可以肯定這是因為金屬滿了。但金屬本質上是空的,為什麼反而說它是滿的呢?這裡的滿是指熱度。熱度在上焦(人體部位之一),會導致咳嗽,進而形成肺痿。一旦肺痿,就無法正常運作,失去了原本的清肅功能。金屬受到火的侵害,使得肺部的六葉及兩側耳朵中的二十四個小孔萎縮,不通暢,這就是聲音無法清晰的原因。肺和大腸互為表裡,肺部在上方生病,下方的大腸怎麼可能安穩?上下兩處陰陽經絡都出現了血虛的現象,火的侵害可謂非常嚴重。從脈象看,脈象弦數,且形狀偏大。
弦數的脈象通常與痰和熱有關,而大的脈象通常表示陽明經的問題。由此可見,這明顯是肺和大腸的疾病,同時也被陽明經的痰熱困擾。治療疾病必須找到根本原因,應當在固本的基礎上兼顧治療表面的症狀。
治療方案包括:蘆根、生米仁、生蛤蜊、絲瓜絡、牛蒡、冬瓜子、白杏仁、忍冬藤、粳米、馬兜鈴、清阿膠、地骨皮、甘草。」
4. 楓橋張
寒熱之下,下痢,胸痞,脈促,氣喘,此即太陽之邪不傳陽明之經,即入陽明之腑也。
葛根芩連湯
白話文:
在有冷熱交錯的症狀下,出現了下痢,胸部感到悶痛,脈搏急促,呼吸困難,這些都是表示原本應傳至陽明經絡的太陽病邪,並未沿著正常路徑傳遞,而是直接進入到了陽明腑部。
對於這樣的病症,可以使用葛根芩連湯來治療。
5. 嘉善王
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此間雖非軟短,亦已弛長。惟其弛長,無怪乎痿而少用。然痿因濕熱,脾虛不化也。往往治在脾經,而不知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下焦見證,實系腎氣內虧。欲治其痿,必先化濕與熱。欲化濕熱,必先補肝及腎。肝腎一旺,濕熱自減。
不獨下焦欲痿,可以漸入佳境。即中下兩焦之小恙,亦可以向安。尚難以痿證已成之例,獨取陽明為治也。清燥湯加減之:
人參、生冬朮、茯苓、炙草、麥冬、小川連、川柏、陳皮、首烏、建、澤瀉、神麯、生薑、紅棗、五味子。
白話文:
【嘉善王】
如果濕熱的情況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會影響到我們的筋骨,導致大筋變得柔軟縮短,小筋則變得鬆弛拉長。筋肉柔軟縮短就會造成拘束感,而鬆弛拉長則可能引發萎弱。即使筋骨尚未達到柔軟縮短的程度,但已經開始出現鬆弛拉長的情況,這就是為什麼會感到疲弱無力的原因。然而,這種萎弱是因為濕熱和脾臟虛弱無法正常運作所導致的。大多數情況下,治療的方向會集中在脾臟上,但是卻忽略了身體最虛弱的地方,正是病邪容易侵入的地方。當下焦出現症狀時,實際上是因為腎氣內部不足所致。想要治療萎弱,首先必須要消除濕氣和熱氣。而要清除濕熱,又必須先補充肝臟和腎臟的功能。一旦肝腎功能強健,濕熱自然就會減少。
不僅下焦想要恢復健康,可以逐漸進入良好的狀態。對於中下焦的小毛病,也能夠趨於安定。但對於已經形成萎弱的情況,不能單純只針對陽明經來治療。基於以上理論,調整清燥湯的藥方如下:
人參、生冬朮、茯苓、炙草、麥冬、小川連、川柏、陳皮、首烏、建澤瀉、神麯、生薑、紅棗、五味子。
6. 廣東曾
水流濕火就燥,濕不與燥為鄰,燥遍逼濕為火,火勢炎上則水之潤下失常,無怪乎求救外水渴而能消,消則仍渴,轉展不已也。前進許氏法僅能小效,制大其方正在此時
大竹葉石膏黨參炙草大生地半夏當歸白芍綿黃耆麥冬
白話文:
開出的藥方有:大量竹葉、石膏、黨參、炙甘草、大生地、半夏、當歸、白芍、綿黃耆、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