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弟子紀要》~ 桐涇橋孫 (2)
桐涇橋孫 (2)
1. 廟堂巷董
知柏之性本來迅掃傷陽。據云服之者多而且久,以致濁陰用事,真陽上越,煩躁眩暈,尺脈微細,小便不舉,幸得大溫大補之劑,尚可支持。為今之計,舍此溫補,別無苟安之法。病發時少腹作痛,際此冬至之時,身中之一陽未必即生,急以來復法,生陽於下,佐以真武湯,坐鎮北方,俾得陰陽不散,最為第一要著。制川附、白芍、茯苓、生清退、潛術,煎送來復丹。
白話文:
【廟堂巷董】
瞭解知母和黃柏的藥性本質是迅速清除身體過剩的陽氣。據說長期服用這些藥物的人會導致身體內的濁陰力量上升,真實的陽氣向上洩露,進而產生煩躁、頭暈等症狀,脈象變得微弱細小,甚至出現小便困難的情況。幸運的是,如果能使用大溫大補的藥方,病情還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
現在的情況下,除了這種溫補的治療方法,似乎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在病症發作時,病人會感到下腹部疼痛。尤其在冬至這個時間點,身體內的一絲陽氣可能尚未甦醒,我們應當立即採取來復法,從下部開始培養陽氣,同時輔以真武湯,用以強化身體北部的防禦,讓陰陽二氣不再散失,這是最關鍵的治療步驟。
使用的藥材有:炮製過的附子、白芍、茯苓、生清退以及潛術,煎煮後配合來復丹一起服用。
2. 龐家巷吳
脾脈絡舌本,又主四肢。脾經素有之痰,為寒所遏,上行舌本則不言,下注四肢則痛痹。內陰心包則形神呆鈍,外陰陽氣則四肢冰冷。現在脈象小滑,寒痰正甚,必得溫通經絡,以使痰消寒化則妥。
蘇合香丸一丸,取竹瀝五錢,薑汁一茶匙,隔滾水燉溫溶服。
白話文:
[龐家巷吳]指出,脾臟的脈絡連接舌根,且主管四肢。如果脾臟平時就存有痰濕,又被寒氣阻塞,痰濕往上影響舌根就會導致無法說話,往下影響四肢就會造成疼痛和僵硬。若痰濕影響到心包(心臟周圍的膜),人就會顯得精神遲鈍;若影響到肢體的陽氣,四肢就會感到冰冷。目前的脈象顯示為小而滑,表示寒痰問題嚴重,必須採用溫熱的方法疏通經絡,讓痰濕消除、寒氣化解,這樣才會好轉。
他建議服用蘇合香丸一粒,再搭配五錢的竹瀝(竹子的汁液)以及一茶匙的薑汁,將這些東西放在溫水中溫熱溶解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