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弟子紀要》~ 桐涇橋孫 (12)

回本書目錄

桐涇橋孫 (12)

1. 西匯王

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脈為血脈。血脈盛則營衛流行,血脈衰則營衛阻塞。流行者通也,通則不痛;阻塞者不通,也不通則痛。痛之為日已久,病必在絡,不獨氣之為患可知。然則通其絡,破且氣,以使營衛漸和,不至有窒礙之弊,豈非快事?而不知五臟內虧,氣血不充,陰陽之道路久已難宣,急急補之,還恐精神不旺,氣滯血凝而痛,焉能受得攻方?夫營即血,衛即氧氣者,肺所主也。

其用在右,右脅部痛,肺之治節不出相傳無權,必得培土生金,補火生土,則真火上騰,肺氣自旺。旺則燥金當令,金不自病矣。

制香附附子理中湯,歸鬚白芍,良薑,取旋覆花、青蔥、新絳、瓦楞子,煎湯代水。

次診

火土合德,肺金自旺,右脅部痛所以向安也。夫肺為五臟華蓋,其用在右,隔一隔二,以補其體,以使其用體用兼全,痛固不作。但秋刑官也,肅殺令行,宜旺而不宜衰,宜通而不塞。肺若獨虛一,交秋令痛自除矣。

何反秋深而更痛耶?細察病情,起於血,後大補肺金,右脅便痛,顯系肺絡之中,必有一點瘀血阻其清肅,所以當通而反不通,漫無止期,不獨壯年時形寒飲冷傷肺而已,仍宜培補,佐以宣通,以使肺金日旺,瘀積消磨為要。

照原方,如九香蟲、陳皮、延胡索、薤白。

三診

脅部不疼,背脊生痮,兩腿作痠,無一而非三陰之界也。三陰之陰氣內旺,陽氣必衰,衰則濁陰用事,為痮為痠,以昭火土不能合德,氣息自短,脈形軟弱,嗽痰少寐,濁陰之氣已加陽位,無怪乎中下兩焦自病矣。若非溫通陽氣,竊恐白露橫江,宿疾復發。

附子理中,當歸、白芍藥,新會皮、金毛脊、薤白、九香蟲、五加皮。

四診

溫通後,痛已不作,諸恙大愈,藥之力耶?魔之退耶?姑置勿論,且論脈為血豚,五至為平,六至為數,三至為遲。診得脈來,四至既不為數,亦難為遲,使以平脈斷之,似未熨貼。何也?蓋以未至太息,不見五志者,亦屬遲脈,則為寒,又屬陽虛。若不以陽和之品,日進一日,還恐真火難生,濁陰竊發。

附子理中湯,河車當歸身、白芍、九香、鹿角霜、金毛脊、陳皮、五加皮,仍取肝著

湯,瓦楞子,煎湯代水。

五診

脈已五至,氣血之平,也可知平則營衛調和,陰陽和協,以免亢則為害之機,且有承則乃制之力焉。然皆藥力之偏見長也,而不和,久而久之,藥力又增,氣火,火宜少不宜壯,壯火食氣,少火生氣耳。

干河車當歸、白芍藥,於朮,鹿角霜、杜仲、九香蟲、陳皮、潞黨參、��

白話文:

[西匯王]的現代譯文如下:

"營氣運行於脈中,衛氣則運行於脈外,脈是血脈的通道。當血脈充沛時,營衛氣血就能暢通無阻,反之,血脈衰弱,營衛氣血就可能受到阻礙。氣血暢通就是通,通則不會感到疼痛;反之,如果氣血受阻,就會產生疼痛。長期的疼痛通常表示病在絡脈,不只是氣的問題。疏通絡脈,調整氣血,使營衛氣血逐漸調和,避免氣血滯塞,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然而,如果五臟功能不足,氣血供應不足,陰陽失衡已久,即使急忙補充,也可能因精神不足,氣血滯塞,導致疼痛加劇,此時怎麼能夠承受強烈的藥物呢?營氣即是血液,衛氣即氧氣,這兩者都由肺主管。

如果右脅部疼痛,可能是肺的功能失調,需要通過補土生金,補火生土的方法來增強肺的功能,讓真火上升,肺氣自然旺盛。一旦肺氣旺盛,燥金就能正常發揮作用,金也就不會自我病態了。

使用香附、附子、理中湯等藥材,加上當歸須、白芍、姜、旋覆花、青蔥、新絳、瓦楞子等,煮湯作爲藥用水。

第二次診斷

當火土結合,肺金自然會旺盛,右脅部的疼痛也會減輕。肺是五臟的華蓋,主要作用在右側,需要通過隔一隔二的方法來補充肺的體質,使其功能與體質同時健全,疼痛自然不會出現。但是,秋天是刑官,肅殺的命令行進,肺應該旺而不是衰,應該通暢而不是阻塞。如果肺虛,進入秋季後疼痛自然消失。

爲何反而在深秋時疼痛加重?詳細觀察病情,起初是由於血,後來大量補充肺金,右脅部開始疼痛,這明顯是肺絡中有一點瘀血阻礙了其清肅,因此本應通暢卻反而不通,沒有止期,不僅僅是壯年時因寒冷和冷飲傷肺而已,仍然需要培補,輔以宣通,使肺金日益旺盛,消除瘀積。

按照原方,加入九香蟲、陳皮、延胡索、薤白等。

第三次診斷

脅部不再疼痛,但背脊出現瘙癢,雙腿痠痛,這些都是三陰經的範圍。三陰的陰氣內旺,陽氣必然衰弱,衰弱則濁陰用事,表現爲瘙癢和痠痛,這表明火土無法協調,氣息短促,脈象軟弱,咳嗽痰少,睡眠質量差,濁陰之氣已經侵入陽位,難怪中下兩焦出現問題。如果不溫通陽氣,恐怕會有舊病復發的風險。

使用附子理中,當歸、白芍藥,新會皮、金毛脊、薤白、九香蟲、五加皮等。

第四次診斷

溫通後,疼痛已經消失,各種症狀大大改善,這是藥物的作用還是疾病自行緩解?暫且不論,脈象爲血豚,五至爲平,六至爲數,三至爲遲。觀察脈象,四至既不算數也不算遲,如果以平脈斷定,似乎不太貼切。爲什麼呢?因爲如果沒有達到太息的程度,沒有看到五志,也屬於遲脈,這意味着寒,同時也代表陽虛。如果不每天服用陽和的藥物,恐怕真火難以產生,濁陰可能會再次發作。

使用附子理中湯,河車當歸身、白芍、九香、鹿角霜、金毛脊、陳皮、五加皮,加上肝著湯,瓦楞子,煮湯作爲藥用水。

第五次診斷

脈象已恢復到五至,氣血平和,可以看出營衛調和,陰陽和諧,避免了過盛導致危害的機會,同時也具有抑制過度的力量。然而,這都是藥物力量的片面效果,如果不和,長久下去,藥物力量會增加,氣火,火宜少不宜壯,壯火消耗氣,少火則能生氣。

使用幹河車當歸、白芍藥,於朮,鹿角霜、杜仲、九香蟲、陳皮、潞黨參、等等。"

請注意,這個翻譯儘量保持了原文的結構和內容,但有些中醫術語和理論可能需要進一步解釋才能完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