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渡漁先生醫案》~ 雜症 (3)
雜症 (3)
1. 雜症
野於朮,化橘紅,大白芍,廣木香,柏子仁,粉甘草,大腹皮,縮砂仁,仙半夏,雲茯苓
友升太過右降不及肝胃之氣久已不和升太過者肝陽也擾心神而榮智慧降不及者胃氣也得穀粒而常反胃脈遲細而饃糊神志清而失慧養肝和胃以助資生
大熟地,酸棗仁,天竺黃,左牡蠣,白歸身,陳膽星,花龍骨,大白芍,雲茯苓,遠志肉,炙甘草,鉤藤勾
肝脾腎多虧關於上中下三焦也肺陰不充脾陽不運腎氣不固上宜滋中宜培下宜攝兼顧為是
人參,厚杜仲,化橘紅,大麥冬,淮山藥,炙甘草,大熟地,菟絲子,野於朮,五味子
天地之氣陽在上陰在下身身陽亦升於上至寒水之令頭面不溫而惡寒者陽氣不升於上縱然陽虛也茲在秋燥之際不宜辛溫惟恐劫液只宜扶氣氣即陽也嚴冬再論扶陽
上黃耆,菟絲子,雲茯苓,野於朮,大白芍,炮姜,甘杞子,炙甘草,大棗
脾胃多虛右脈衰微左尺更耎中下兩陽無以生土所以常自便泄兼夜數次必當溫培中下之陽以實脾土
附子理中合四神,淡吳萸,易菟絲子加廣陳皮
脾陽久虛無以運濕阻遏消導氣機以致中下兩陽式微脘痮復痮兩脈細澀幾成中滿溫陽泄濕且與真武湯
姜用乾者
腸風便泄久年矣本乘土也宜培中以紲本
野於朮,上廣皮,雲茯苓,廣木香,大白芍,炮姜,菟絲子,炙甘草
便後下血遠血也宜培中下
黑歸脾湯(去遠志肉)加伏龍肝
老年真水下虧小溲不清濁陰不化水也現在脈不鼓指斷不可再瀉膀胱膀胱賢之府也瀉膀胱即瀉腎也年巳七旬癸水久絕填之不暇安可瀉乎雖有濕熱腎氣充足濕熱自化矣
大熟地,淮山藥,清阿膠,大天冬,肥知母,厚杜仲,左牡蠣,山萸肉,雲茯苓,懷牛膝,甘杞子,南芡實
水虧少陰火盛陽明上實下虛陽升咯血目眩與張會稽法
玉女煎加白茅根藕節童便
咽痛百餘日矣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是少陰水虧不制處陽以錢仲陽補肺阿膠湯更添入鹹苦
二更宜加元參玉桔梗
陽明一經多氣血血熱妄行咯吐未止因失血生熱氣血兼清可也
玉女前加川貝母,地骨皮,白茅根,藕節
齒痛將兩月而不瘥齒乃骨之餘亦陽明所屬少陰本也陽明標他攝少陰清陽明宜張會稽法
玉女煎加白茅根,人中黃
牙衄陽明胃熱也清降之
霍石斛,石決明,白茅根,大生地,女貞子,鮮湖藕,大麥冬,穭豆衣
久嗽肺腎兩虛金不生水水不制火火灼柔金是以□纏甘昧滋養久服自愈三仙粥加燕窠
交冬來天氣溫暖冬不藏陽人之陽氣亦不潛伏逼近冬至陽生陡然咯血脈細弦數猶恐血溢末止滋陰降陽自然之理
川石斛,北沙參,海參,大生地,淮山藥,鮮藕節,大麥冬,海蛤殼,糯米
瘍科中火症多也火多必有毒居素陰虛者不無受大累瘁火性主動上升下降隨其所至所云臁瘡咽作痛者皆火毒之所發也陰氣充足自能制火化毒余非瘍科也所論悉元之於本夫人陰虧居多滋真陰和升降緩制火毒庶幾不失於正治也
白話文:
[雜症]
第一個病例:患者肝胃之氣失調,肝陽上亢擾亂心神,影響智慧;胃氣虛弱,經常反胃,脈象遲細模糊,神志清醒但智慧受損。治療應以養肝和胃為主,以助益生命元氣。處方用藥包括熟地黃、酸棗仁、天竺黃、牡蠣、白歸尾、膽星、龍骨、白芍、茯苓、遠志、炙甘草、鉤藤。
第二個病例:患者肝、脾、腎三臟虧虛,影響上中下三焦,肺陰不足,脾陽不運,腎氣不固。治療應滋養上焦,培補中焦,收斂下焦。處方用藥包括人參、杜仲、橘紅、麥冬、山藥、炙甘草、熟地黃、菟絲子、野菊花、五味子。 另說明:秋季燥邪,不宜使用辛溫藥物,以免耗傷津液,應以扶助元氣(陽氣)為主。冬季再考慮溫補陽氣。
第三個病例:患者脾胃虛弱,右脈衰弱,左尺脈更虛弱,中下焦陽氣不足,導致常腹瀉,甚至夜間多次腹瀉。治療應溫補中下焦陽氣,以健脾益土。處方用藥包括黃耆、菟絲子、茯苓、野菊花、白芍、炮姜、枸杞子、炙甘草、大棗。另可考慮附子理中湯合四神湯,加吳茱萸、菟絲子、陳皮。脾陽久虛,導致濕邪阻滯,氣機不利,出現脘腹脹痛,脈象細澀,似有腹脹。治療應溫陽利濕,可參考真武湯。薑宜用乾薑。
第四個病例:患者多年腸風便泄,損傷脾土,宜培補中焦。處方用藥包括野菊花、廣皮、茯苓、木香、白芍、炮姜、菟絲子、炙甘草。
第五個病例:患者便血,血色鮮紅,屬於下焦出血,應培補中下焦。處方用藥為黑歸脾湯(去遠志)加伏龍肝。
第六個病例:老年患者真陰不足,小便不利,濁陰不化。脈象不鼓,不宜再瀉膀胱(即瀉腎)。即使有濕熱,腎氣充足後,濕熱也會自行消退。處方用藥包括熟地黃、山藥、阿膠、天冬、知母、杜仲、牡蠣、山茱萸、茯苓、懷牛膝、枸杞子、芡實。
第七個病例:患者少陰火盛,陽明上實下虛,陽氣上逆,出現咯血、目眩等症狀,可用張仲景的治療方法。處方用藥為玉女煎加白茅根、藕節、童尿。
第八個病例:患者咽痛百餘日,少陰經氣不足,不能制約陽氣,可用補肺阿膠湯,加鹹寒藥物。夜間加元參、桔梗。
第九個病例:患者咯血不止,因失血生熱,氣血兩虛,宜清熱養陰。處方用藥為玉女煎加川貝母、地骨皮、白茅根、藕節。
第十個病例:患者齒痛,齒為骨之餘,屬陽明經,少陰經虛弱,陽明經熱盛,宜清瀉陽明經。處方用藥為玉女煎加白茅根、人中黃。
第十一個病例:患者牙齦出血,屬陽明胃熱,宜清熱降火。處方用藥包括石斛、石決明、白茅根、生地黃、女貞子、鮮藕節、麥冬、綠豆衣。
第十二個病例:患者久咳,肺腎兩虛,金不生水,水不制火,火灼金,宜滋陰潤肺。處方用藥為三仙粥加燕窩。
第十三個病例:患者交冬時節咯血,脈象細弦數,應滋陰降陽。處方用藥包括石斛、北沙參、海參、生地黃、山藥、鮮藕節、麥冬、海蛤殼、糯米。
第十四個病例:瘍科火毒症,陰虛者容易受損,火毒上行下行,治療應滋陰清熱,緩解火毒。 (此段關於瘍科的內容較為簡略,未展開具體病症及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