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德堂醫案》~ 舊德堂醫案 (5)
舊德堂醫案 (5)
1. 舊德堂醫案
歙人方李生儒人向患左脅疼痛,服行氣逐血之劑,反加嘔逆,甚至勺水難容。脈左沉右洪,明屬怒動肝火來海,脾陰過投峻藥,轉傷胃氣,俾三陰失職,倉廩無由而化,五陽衰憊,傳道無由而行,所以中脘不通,食反上湧,斯理之自然,毋容議也。方以異功散加白芷肉桂,於土中瀉水,並禁與飲食,用黨參五錢,陳倉米百餘粒,陳皮一錢,生薑三錢,加伏龍肝水三碗,煎耗一半,飢時略飲數口。
二三日後,方進稀粥,庶胃氣和而食不自嘔,依法而行,果獲奇效。柯靄寧患吐血後咳嗽連聲,氣喘吐沫,日哺潮熱,服四物、知柏後,兼服蘇子、貝母、百部、丹皮之屬,病勢轉劇,乞予治之。六脈芤耎,兩足浮數,知為陰枯精竭,而孤陽氣浮,俾肺金之氣不能歸納丹田,壯火之勢得以遊行清道,所以嬌臟受傷,喘嗽乃發。理應六味丸加五味、沉香,導火歸源,但脾氣不實,乃先以人參、白朮、黃耆、山萸、山藥各一錢五分,石斛、丹皮各一錢,五味子念一粒,肉桂五分。
服數十帖,大便始實,改用前方調養月餘,咳嗽亦瘥。後三年前,病復發,信用苦寒,遂至不起。云間田二府封翁,久瀉肉脫,少腹疼痛,飲食下咽,泊泊有聲,才入賁門,而魄門已滲出矣。或以湯藥厚脾,或以丸散實腸,毫不見效,幾瀕於危,召予力救。望其色,印堂、年壽夭而不澤,切其脈,氣口六部細弱無神,則知清陽不升,原陰下陷,非但轉輸失職,將見閉藏傾敗矣。
蓋腎者胃之關也,脾之母也,後天之氣土能制先天之氣,腎可生脾,良由坤士是離火所生,而良木又屬坎水所生耳。故飲食入胃,如水穀在釜,雖同脾土以腐熟,亦必藉少火以生氣,猶上萬物雖始於土,皆從陽氣而生長。彼生生化化之氣,悉屬於一點元陽,所謂四大一身皆屬金,不知何物是陽精也。惟命門火衰,丹田氣冷,使脾臟不能運行精微,腸胃不能傳化水穀,三焦無出納之權,五陽乏敷布之導,升騰精華反趨下陷。故曰瀉久亡陰,下多亡陽,陰陽根本悉歸骨中。若徒知補脾,而不能補腎,是未明隔二之治也。
宜用辛熱之品,暖補下焦,甘溫之劑,資培中上,譬之爐中加火而丹易盛,燈內添油而燃不息,真有水中火發,雪裡花開之妙,何慮寒谷之不回春耶。遂用人參、白朮、炮姜、炙甘草、熟附子煎成,調赤石於末三錢與服,漸覺平安。十劑而痛止,泄減,面色潤澤,飲食增進,不一月而全愈。乃蒙賜顧,繾綣竟日而去,越明年春,田公覲還,父子重逢,喜出望外。不意過食瓜果,前症復發,竟難挽回,卒於仲夏庚寅日,可見木旺凌脾之驗,毫髮不爽也。
庠生奚易思令,正發熱腹痛,嘔惡不食,六脈沉鬱,面黑如薰,用解鬱調中之劑,前症漸愈。若感怒氣,應必復發,半載以來,形神憔悴,小便澀痛,小腹重墜,延予治之。予曰:癥瘕痞塊,多屬中脘,發則形象可求;痃癖兩症,貼在臍旁,發則攻衝而痛。數症皆水道通利者也。今小水澀滯,少腹重墜,必身皮甲錯,繞臍生瘡,此係下焦肝火久郁不舒,已成小腹癰也。非予專門,應瘍科調治,庶可奏效。延醫治之,果如予言,越數日而癰潰,膿色稠紫。服托裡養榮等劑,月餘而康。
白話文:
舊德堂醫案
歙縣人方李生,讀書人,患左脅疼痛。服用行氣逐血的藥物後,反而加重嘔逆,甚至一口水都難以入口。脈象左邊沉弱,右邊洪大,顯然是肝火旺盛,脾陰受損,服用峻猛藥物,傷及胃氣,導致三陰虛弱失職,消化吸收功能失調,五陽衰敗,氣血運行不暢,所以中脘不通,吃下去的食物反倒往上湧,這是很自然的道理,無需多說。於是處方以異功散加白芷、肉桂,以瀉去體內水濕,並禁食飲食,另用黨參五錢、陳米一百多粒、陳皮一錢、生薑三錢,加伏龍肝水三碗,煎至一半,飢餓時少量飲用。
二三日後,開始進食稀粥,胃氣調和,不再嘔吐,繼續按照此法治療,果然收到奇效。
柯靄寧,患吐血後咳嗽不止,氣喘,痰多,每日午后潮熱,服用四物湯、知柏地黃丸後,又服用蘇子、貝母、百部、丹皮等藥,病情反而加重,求我醫治。脈象浮弱,兩足浮腫,脈象數,知道是陰精枯竭,陽氣浮越,肺金之氣不能歸納於丹田,導致虛火上炎,清道遊行,所以嬌臟受傷,出現咳嗽氣喘。理應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沉香,引導真火歸元,但脾氣不足,所以先用人參、白朮、黃耆、山茱萸、山藥各一錢五分,石斛、丹皮各一錢,五味子一粒,肉桂五分。
服用數十劑後,大便才恢復正常,改用之前的方劑調養一個多月,咳嗽也痊癒了。三年後,病情復發,又服用寒涼藥物,最終不治身亡。
雲間田二府封翁,久瀉,脫肛,少腹疼痛,飲食下嚥時,有咕嚕聲,食物剛進入賁門,就從魄門滲出。曾服用滋補脾胃或固腸止瀉的湯藥、丸散,均無效,病情危急,請我全力搶救。觀察他的面色,印堂、年壽部位暗淡無光,把脈後發現氣口六部脈象細弱無力,知道是清陽之氣不升,元陰下陷,不僅是氣血運行失調,將會導致臟腑功能衰敗。
因為腎臟是胃的關口,也是脾的母親,後天之氣(脾土)可以制約先天之氣(腎),腎可以生脾,這是因為坤土(脾)是離火(心)所生,而肝木又是坎水(腎)所生。所以食物進入胃中,就像水穀在鍋裡一樣,雖然依靠脾土來消化,但也要藉助少許火氣來生發,就像萬物雖然始於土,但都依靠陽氣才能生長。一切生化之氣,都屬於一點元陽,所謂四大皆屬金,不知道什麼是陽精。唯獨命門火衰,丹田氣冷,導致脾臟不能運化精微物質,腸胃不能消化吸收水穀,三焦無出納之權,五陽乏敷布之導,精華反而下降。所以久瀉傷陰,久瀉傷陽,陰陽都歸於骨髓。如果只知道補脾,而不知道補腎,那就不懂隔二之治的道理。
應該使用辛熱溫補下焦的藥物,再用甘溫的藥物滋補中上焦,就像爐中加火,丹藥更容易煉成,燈中加油,燈火才能不滅,就像水中生火,雪中開花的妙處,何愁寒谷不回春呢?於是使用人參、白朮、炮薑、炙甘草、熟附子煎服,再加赤石脂末三錢。漸漸感覺好轉。十劑藥後,疼痛停止,瀉痢減輕,面色紅潤,食慾增加,不到一個月就痊癒了。田翁十分感激,與我懇談了一天。第二年春天,田翁父子相見,喜不自勝。不料田翁過食瓜果,舊病復發,最終不治,死於仲夏庚寅日,這印證了木旺克脾的道理,一點也不錯。
庠生奚易思,正發熱腹痛,嘔吐,不思飲食,六脈沉鬱,面色黑如煙燻,服用解鬱調中的藥物後,症狀有所好轉。但只要動怒,病情就會復發。半年以來,形神憔悴,小便不利,小腹墜脹,請我治療。我說:癥瘕痞塊多在中脘,發病時,症狀明顯可見;痃癖兩症,位於臍旁,發病時,會脹痛攻衝。這幾種病症,都是水道通利者。現在小便不利,小腹墜脹,必然是皮膚病變,繞臍生瘡,這是下焦肝火鬱結不舒,已經形成小腹癰腫。這不是我的專長,應該請外科醫生治療,才能奏效。請外科醫生治療後,果然如我所料,數日後癰腫潰爛,膿液稠厚呈紫黑色。服用托裡養榮的藥物,一個多月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