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德堂醫案》~ 舊德堂醫案 (4)
舊德堂醫案 (4)
1. 舊德堂醫案
庠生範嘯凡令正向患頭眩症,六脈浮滑,服消痰順氣之藥略無效驗。予曰:「無痰不眩,此雖古語,然痰之標在脾,而其本屬腎。《素問》曰:『頭痛巔疾,下虛上實』,此之誚也。夫肝為乙木之本,腎為癸水之源,腎陰不充,肝火便發,上動於巔而眩作也。治法以扶脾為主,脾安則木自和,而肺金有養,金為水母,而子亦不虛,何而瘥?」
周浦顧公鼎慕夜遭刦,左半身自頭至足,計傷三十七刀,流血幾干,筋骨斷折。百日以來,濃血淋瀝,肉腐皮黑,痛苦不堪,不能轉側。專科俱用滋陰養血、止痛生肌,反凝滯胃口,妨礙賁門,致飲食厭惡,瘡口開張。乞予救療。左寸關部位刀傷,瀝瀝膿水迸流,大都虛微,不堪尋按。耳蓋虛為陰傷,微為陽弱,陰陽失職,榮衛空虛,氣血衰殘,肌肉滑爛。
《靈樞》云:「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毛,肥腠理而司開闔。」故瘡口不收,皆由衛氣散失,不能收斂耳。即有流膿宿血內藏,其穴能使陽和生動,火氣周流,自然膿收瘡斂,長肉生肌,旬月之間可許步履如初。觀者咸駭,予言為遷為此危重,不過苟延時日,安得無恙?如果回春,則先生非李乃呂先生也。遂力擔承,用養營湯大劑服二十帖,瘡口盡斂,飲食亦進。至百帖,即能起坐。復用藥酒及還少丹,出入加減,四五月後,可以倚杖行步,越明年便能卻杖,迄今榮壯勝常。此亦偶然,不可多得。
大場張公享內正,年逾四旬,傷子悲憫,崩湧如泉。用四物、膠艾,或增棕櫚、棉灰,毫不可遏。醫頗明義,理論陽生陰長,無陽則陰不能生。用補中益氣以調脾培本,勢雖稍緩,然半載以來,仍數日一崩,大如拳塊,徹夜不臥,胸膈脹滿,勢甚危殆。邀予診視,面色青黃,唇爪失澤,四肢麻木,遍體痠疼,六脈芤虛,時或見澀。此病久生鬱,大虛挾寒之象。夫脾喜歌樂,而惡憂思;喜溫燥,而怨寒濕。若投膠艾止澀之劑,則隧道壅塞而鬱結作矣;若專用升柴提舉之法,則元氣衰耗而生髮無由也。乃以歸脾湯加益智、炮姜,大劑與服四帖而勢緩,便能夜寐,胸膈頓寬,飲食增進。調理兩月,天癸始正。記前後服人參十六觔,貧者奈何!
檇李孝廉沈天生夫人,血崩不止,勢如湧泉。醫謂血熱則行,血寒則止,四物加芩、柏等劑,兩晝夜不減。延家君往治,診其脈息安靜,全無病象,肌體清癯,原非壯實。知為脾胃氣虛,不能攝血,苦寒雜進,反以潛消陽氣。須用甘溫之品,以回生長之令。乃以補中益氣湯加阿膠、炮姜,大補脾元,升舉陽氣。二劑而崩止,以後調理漸安。
河間司李朱思皇長公,令方夫人坐孕七月,胎睡異常,喘急不能言,並不能臥者月餘。舉家徬徨,投藥甚亂。一醫用人參、白朮以實脾,一醫改用商陸、葶藶以潤肺,相去天淵,益增疑思。邀予決言。予曰:「此症似危,脈幸洪滑,產前可保無慮,即應分娩之後,頗費周旋耳。」舍前兩治,余不過一二劑便狨安枕矣。座中訝出言之易,各言辨駁。
予據理折之曰:「胃為清陽之海,肺為元氣之龠,故呼吸升于丹田,清濁輸化賴於中土。若平素膏粱太過,則中州積熱,況胎孕內結,則相火有餘。至六七月以來,肺胃用事,胎漸成大,故胎氣愈逼而火愈旺,湊逆於上,喘呼不臥,名曰子懸者是也。茲用參朮丫補,則肺氣壅塞;若用葶藶苦寒,則胃氣孤危,均致變症蜂起,豈非實實虛虛之患乎?」疏方用蘇梗、枳殼、腹皮各三錢,茯苓、陳皮、半夏各錢半,甘草五分,生薑三片。一帖便能言,再劑則安臥,合門信為神丹。余曰:「無歡也。胎前喘急,藥石易療。恐臨盆在邇,其喘復生,雖靈丹在握,不能為也。須預備奇策,調護真元,不致臨產渙散,乃可萬全。」不數日,產一子,甚覺強健。越兩日,喘果復作,驚呆無措,進食亦減常時,此胃土虛而不能生金之象。以大劑參朮、苓草、五味、肉桂數劑乃安。
白話文:
舊德堂醫案
範嘯凡庠生患頭眩,脈象浮滑,服用消痰順氣藥無效。醫生說:「無痰不眩,雖然是古語,但痰的表面症狀在脾,根本原因在腎。《素問》說:『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這就是這個道理。肝為木之本,腎為水之源,腎陰不足,肝火就旺盛,上衝頭頂而導致眩暈。治療方法以扶助脾臟為主,脾臟好了,肝木自然調和,肺金得到滋養,金生水,腎水也不虛,病自然就好了。」
周浦顧公鼎夜間遇劫,左半身從頭到腳被砍三十七刀,失血很多,筋骨斷裂。一百天以來,膿血不斷流出,傷口腐爛變黑,痛苦不堪,無法翻身。專家都用滋陰養血、止痛生肌的藥物,反而導致胃口不佳,影響賁門,使得飲食厭惡,瘡口也張開。請求醫生救治。左寸關部位刀傷處,膿水不斷流出,脈象非常虛弱。耳廓虛弱代表陰虛,微弱代表陽虛,陰陽失調,榮衛虛弱,氣血衰竭,肌肉腐爛。《靈樞》說:「衛氣溫養肌肉,充盈皮毛,滋潤肌膚,主司開合。」所以瘡口不癒合,都是因為衛氣散失,無法收斂。即使有膿血積聚在體內,只要穴位能夠使陽氣生髮,火氣周流,膿血自然會消退,瘡口癒合,長出新肉,一個月左右就能夠像以前一樣行走。旁觀者都很吃驚,醫生說:「面對如此危重的情況,只能盡力維持生命,哪裡能保證平安無事?如果能起死回生,那您就不是李先生,而是呂先生了!」於是醫生全力救治,用養營湯大劑量服用二十帖,瘡口完全癒合,飲食也能進食。服用一百帖後,就能夠坐起來。又服用藥酒和還少丹,增減藥量,四五個月後,能夠拄拐行走,第二年就能夠扔掉拐杖,至今身體健康,比以前還好。這也是偶然的,很難再遇到。
大場張公享內正,四十多歲,因兒子受傷而悲痛不已,月經量大如泉湧。服用四物湯、膠艾湯,或者加棕櫚炭、煅石膏,都無法控制。醫生懂得道理,認為陽氣生長,陰氣才能生長,沒有陽氣,陰氣就不能生長。於是用補中益氣湯調補脾胃,雖然病情稍緩,但是半年以來,仍然每隔幾天就大量出血,血塊如拳頭般大小,整夜睡不着覺,胸悶氣脹,病情十分危急。邀請醫生診治,面色青黃,嘴唇指甲沒有光澤,四肢麻木,全身痠痛,脈象虛弱,有時還有澀滯。這是因為長期鬱結,導致身體虛弱,夾雜寒邪。脾臟喜歡快樂,厭惡憂慮;喜歡溫燥,厭惡寒濕。如果服用膠艾止血的藥物,就會堵塞經脈,加重鬱結;如果只用升柴等溫陽藥物,就會耗損元氣,難以生髮。於是用歸脾湯加益智仁、炮姜,大劑量服用四帖,病情就緩解了,能夠睡覺了,胸悶也消除了,飲食也增加了。調理兩個月,月經恢復正常。前後共服用人參十六斤,貧窮的人怎麼辦呢!
檇李孝廉沈天生夫人,血崩不止,如同泉水般湧出。醫生認為血熱則出血,血寒則止血,於是用四物湯加黃芩、側柏等藥物,服用兩天一夜病情沒有減輕。家人請醫生前來治療,診脈平和,沒有明顯病症,體質清瘦,本來就不強壯。醫生知道是脾胃氣虛,不能攝血,服用寒涼藥物,反而損傷陽氣。需要用溫補的藥物,來恢復生長的功能。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阿膠、炮姜,大補脾元,升舉陽氣。服用兩劑藥物,出血就停止了,以後調理漸漸康復。
河間司李朱思皇長公的夫人,懷孕七個月,胎動異常,呼吸急促,不能說話,一個多月不能躺臥。全家人都很著急,亂投藥。一個醫生用人參、白朮補脾,一個醫生改用商陸、葶藶潤肺,兩種藥方差別很大,更加增加了疑惑。邀請醫生來判斷。醫生說:「這個症狀雖然看起來危急,但脈象洪滑有力,生產前應該沒有問題,只是生產後可能需要費些周折。」與前兩種治療方法相比,只需一兩劑藥就能夠安然入睡。在座的人對醫生的診斷速度感到驚訝,紛紛反駁。
醫生據理力爭說:「胃是清陽之海,肺是元氣的門戶,所以呼吸歸於丹田,清濁代謝依靠中土。如果平素飲食過於肥甘厚味,就會導致中焦積熱,何況懷孕期間,體內蘊熱,相火就會旺盛。到六七個月的時候,肺胃功能旺盛,胎兒逐漸長大,胎氣就會更強,火氣更旺,上逆於上焦,導致呼吸急促,不能躺臥,這就是所謂的『子懸』。如果用人參、白朮補脾,就會導致肺氣壅塞;如果用葶藶等寒涼藥物,就會損傷胃氣,都會導致病情加重,這不是虛虛實實的病嗎?」醫生開了方子:蘇梗、枳殼、厚樸各三錢,茯苓、陳皮、半夏各一錢半,甘草五分,生薑三片。一劑藥就能夠說話了,兩劑藥就能夠安然入睡,家人都認為是神丹妙藥。醫生說:「不要高興得太早。懷孕期間呼吸急促,藥物很容易治療。但是擔心臨近生產,呼吸急促又會發生,即使有靈丹妙藥,也無能為力。需要預先做好準備,調養元氣,防止生產時元氣耗散,才能萬無一失。」幾天後,產下一子,非常健康。兩天後,呼吸急促又發生了,全家人都驚慌失措,飲食也減少,這是胃土虛弱,不能生金的表現。於是用大劑量的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肉桂等幾劑藥物才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