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粹

《舊德堂醫案》~ 舊德堂醫案 (8)

回本書目錄

舊德堂醫案 (8)

1. 舊德堂醫案

婁江祭酒吳梅村夫人產後患痢,晝夜百餘次不能安枕,用滯下通導而後重轉增延。家君治之,斷為陰虛陽陷,用六味湯加肉桂以保衰敗之陰,以補中湯加木香以提下陷之氣。蓋新產之後,營衛空虛,陰陽殘弱,咸賴孤臟之力,生血生氣,無可復後天資生之本。既患下痢,則知元陽已虛,又投峻劑,必使真陰愈竭。惟舍通法而用塞法,易寒劑而用溫劑,俾胃關澤而魄門通暢,倉凜實而傳道運化,自然精微變化,清濁調和矣。可見胎前產後所侍者脾元也,所賴者陽氣也,坤厚既旺,干健自復。丹溪云: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症以末治之,誠者是言也。

龔姓婦產拍發痙,口歪不語,角弓反張,時或稍愈,頃之復作。諸醫皆用風治,予曰:肝為藏血之鄉,風水之司也。肝氣為風,肝血為水,流則風息而筋脈舒,古人云治風先治血,信有矣。況產後氣衰於表,血衰於裡,氣衰則腠理疏而外風易襲,血耗則肝木枯而內風煽動。故血不養筋則角弓反張,風淫胃脈則唇口引動。常用滋潤之品,內養肝血,直補其虛,少佐驅風之劑,使同氣相求得以易入。用四物去芍藥加羌活、防風、獨活、鉤勾、酒炒荊芥兩劑而愈。若用辛散,則風能燥血,辛走陽氣,適滋其困矣。

遂安令曹緣岩長君安初,少年嗜欲,真元素虛。己亥秋丁內艱,悲慟大過,內火燔灼,腎水乾涸,肌肉頓消,咳咯膿血,腥穢異常。延予商治,六脈洪大重按虛豁,右寸獨數。此上盛下虛之候。夫上盛者,赫曦過極,肺中之假陽旺也;下虛者,涸梳衰竭,腎家真陰虛也。陰虛則火獨發,坎宮津液上騰,救母浸浸熾灼,反成稠痰,濁陰膠結於清虛之臟,久而肺熱葉焦,腐化為癰。若不求本而治,則腎陰愈虛,邪火更旺,癰將潰也。法當先清上焦痰火,保定肺氣,以麥冬、沙參、紫菀、貝母、橘紅、茯苓、甘草、桔梗、瓜蔞霜等,五更時服。復用六味湯加麥冬五味大劑臨臥服,以滋化源。數帖而痰清嗽減,一月而精充神復。越三載,因感於邪術,廣圖婢妾以自娛,前症復發,卒至不救。

晉中商人高鳴軒,年六旬外,久歷鞍馬,餐風冒霧,六淫之邪襲其經絡,染成痿廢已三年矣。偏訪名醫,咸以解表為治,兩足愈覺無力,頑麻不仁。辛丑夏初,適過海邑告余,服藥累百不獲少瘥,自信此身永廢矣。予曰:風寒濕氣,乘虛而入,不思養正以補其本,一誤也;屢解表而風邪已去,猶然發散,愈損真元,二誤也。且氣虛則麻,血虛則木,人有恆言。是症必為中風先兆,乃以神效黃耆湯加肉桂服之,才四帖麻頓去,便能卻杖而行。後以還少丹調理月餘,倍常矍鑠。德州都諫王介清丁內艱,患左脅頑痹,足腿麻木,按摩片時少堪步履。服清火消痰,補氣活血,病勢不減。後服闋人涼,邀家君診視,見伊腎肝脈虛,斷為腎虛不能生肝,肝虛不能榮血,水虧血耗,經隧枯澀之症。先以四物湯加秦艽、石斛、牛膝、葳蕤,不數劑而脅痹頓除。後服腎氣丸一杯,永不復發。

秦商張玉環感寒咳嗽變成哮喘,口張不閉,語言不續,呀呷有聲,外聞鄰里。投以二陳枳桔,毫不見減,延予救之。診六脈,右手寸關俱見浮緊,重取帶滑,斷為新寒外束,舊痰內搏,閉結清道,鼓動肺金。當以三拗湯宣發外邪,湧吐痰涎為要。若畏首畏尾,漫投膚淺之劑,則風寒閉固,頑痰何由解釋。況經曰:辛甘發散為陽,麻黃者辛甘之物也。夏天地輕清之氣,輕可去實,清可利肺,肺道通而痰行,痰氣行而哮愈矣。乃以前藥服之,果一劑而汗出津津。一曰夜約吐痰斗許,哮喘遂平。越二年,因不忌口,復起前證而歿。

白話文:

舊德堂醫案

吳梅村夫人產後罹患痢疾,日夜腹瀉百餘次,無法安睡,使用通便的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家父診治,判斷為陰虛陽陷,處方六味地黃湯加肉桂溫補衰弱的陰氣,再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提升下陷的陽氣。因為產後元氣大傷,陰陽虛弱,都依靠脾腎之力來生血生氣,而後天之本已不足。既然患痢疾,說明元陽已虛,若再服用峻猛的藥物,必將真陰耗竭。因此,捨棄通瀉的方法,改用溫補的方法,以溫熱的藥物代替寒涼的藥物,使胃氣滋潤,魄門通暢,脾胃實則,氣機運化正常,精微物質自然能得到調節。可見,孕期和產後都依靠脾胃之氣,也依靠陽氣,脾胃功能旺盛,則陽氣自能恢復。正如丹溪翁所言:產後治療應以大補氣血為主,其他雜症皆屬次要。

龔姓婦女產後出現抽搐痙攣,口角歪斜,不能言語,角弓反張,時好時壞。其他醫生都用祛風藥物治療,我認為:肝臟是藏血的器官,也是主風水的臟腑。肝氣為風,肝血為水,氣血流通則風息筋舒。古人云:「治風先治血」,誠然如此。況且產後氣血虛弱,表虛則腠理疏鬆,外邪易入;血虛則肝木枯燥,內生風邪。所以血虛不能養筋則角弓反張,風邪犯胃脈則口角歪斜。因此,我採用滋潤的藥物內養肝血,直補其虛,再少加一些驅風的藥物,使藥物更容易吸收。我用四物湯去芍藥,再加羌活、防風、獨活、鉤藤、酒炒荊芥,兩劑藥後即痊癒。如果使用辛散之品,則會耗傷血分,辛味藥物走竄陽氣,反而加重病情。

遂安令曹緣岩長子安初,年輕時縱慾過度,元氣虧損。己亥年秋天,其母去世,他悲痛過度,內火燔灼,腎水枯竭,肌肉消瘦,咳嗽吐膿血,腥臭異常。他請我診治,脈象洪大,重按則虛弱,右寸脈微弱,這是上盛下虛的表現。上盛是指陽熱過盛,肺部假性陽氣旺盛;下虛是指腎陰虧虛,真陰衰竭。陰虛則陽火獨盛,坎宮(腎)的津液上湧,因悲傷過度而灼熱,反而形成稠痰,濁陰阻塞清虛之臟,久之則肺熱葉焦,腐化成癰疽。如果只治標不治本,則腎陰會更加虛弱,邪火會更加旺盛,癰疽就會潰爛。所以,我首先清瀉上焦痰火,穩定肺氣,用麥冬、沙參、紫菀、貝母、橘紅、茯苓、甘草、桔梗、瓜蔞霜等藥,五更時服用。晚上臨睡前服用加麥冬、五味子的六味地黃湯大劑,以滋補腎陰。服藥數劑後,痰咳減輕,一月後精氣充沛,精神恢復。三年後,他又沉迷於聲色犬馬,前症復發,最終不治身亡。

晉中商人高鳴軒,六十多歲,長期奔波勞累,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痿證三年。他遍訪名醫,都以解表藥物治療,兩腿更加無力,麻木不仁。辛丑年夏天,他來到海邑求我診治,服用大量藥物均無效,自認此生將殘廢。我說:風寒濕邪乘虛而入,你不注重調養,這是第一個錯誤;你多次服用解表藥物,風邪已去,卻仍然發散,損傷元氣,這是第二個錯誤。而且氣虛則肢體麻木,血虛則筋脈拘急,這是常理。你的病症可能是中風的前兆,我用神效黃耆湯加肉桂治療,四劑藥後,麻木感消失,就能拄杖行走。後來服用還少丹調理一個多月,精神煥發。

德州都諫王介清母親去世後,患左脅頑固性疼痛,足腿麻木,按摩片刻才能行走。服用清熱消痰、補氣活血的藥物,病情未見好轉。後來服用闋人涼藥,邀請家父診治,發現其腎肝脈虛,斷為腎虛不能生肝,肝虛不能榮血,水虧血耗,經絡阻塞的病症。先用四物湯加秦艽、石斛、牛膝、葳蕤,幾劑藥後,脅痛消失。服用腎氣丸後,再無復發。

秦商張玉環因受寒咳嗽轉變為哮喘,張口不能閉合,言語斷續,呼吸困難,聲音嘶啞。服用二陳湯、枳實、桔梗等藥物,病情沒有減輕,於是請我救治。診脈後,發現右手寸關脈浮緊,重按則滑,判斷為新感寒邪外束,舊痰內阻,阻塞氣道,導致肺金受損。應當用三拗湯宣發外邪,排出痰涎。如果畏首畏尾,只用一些表淺的藥物,則風寒會更加閉阻,頑痰如何排出?經書上說:「辛甘發散為陽」,麻黃是辛甘之物。夏天天地之氣清肅,清氣可以去實,清氣可以利肺,肺氣通暢,則痰液可以排出,痰氣排出,哮喘自愈。於是用上述藥物治療,一劑藥後汗出,當夜吐出許多痰涎,哮喘痊癒。兩年後,他不忌口,舊病復發,最終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