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驗大成》~ 遺精章 (2)
遺精章 (2)
1. 附:便濁
方:蓮鬚,黃連,豬苓,茯苓,砂仁,半夏,黃柏,蒼朮,甘草
一人丁年,病起夢遺,變為白濁者久矣。今脈息友關弦長,溢出於上,而兩尺濡澀。此因思想無窮,志願不遂所致。宜卻去妄想,庶藥易奏效。不然,意淫於外,使內太甚,宗筋馳縱,帶脈不引,發為筋痿,及為白濁,病人膏盲,噬臍無及也。
方:茯神,甘草,澤瀉,萆薢,遠志,生地,麥冬,知母,加皮,杜仲,燈草
一人素有火症,腎脈虛數,肝脈弦長,每夜至子後,便夢交接而遺。余以為晝有所思,夜必人夢。彼曰:「無之」。謹按《靈樞·淫邪發夢》篇云:厥風客於陰器,則夢接內。蓋陰器者,宗筋之所繫也。腎主藏精,肝主疏泄,是以腎之陰虛,則精不藏,肝之陽強,則氣不固。
若陰火客於竅,與所強之陽相感,則精液溢出而成夢遺矣。必在子後何居?子後者,一陽始生之時也。此水流濕,火就燥之義。
方:山萸,山藥,丹皮,澤瀉,熟地,茯苓,五味,麥冬
一肥人白濁,兩便大利,右手脈大於左手脈一倍,細按之,累累若貫珠。乃肺與大腸經病,氣虛而有痰有火之脈。法當理中宮之氣,收耗散之陽。用二陳湯,加蒼白朮、升麻、柴胡治之。丹溪曰:此方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良有以也。
一人黑瘦,六脈洪數,五心煩熱,頰赤唇乾,小便赤濁,是症屬心與小腸,熱傷血分。以滋陰降火之劑主之。
方:木通,生地,甘草,黃柏,知母,澤瀉,山梔
一人小便日數十次,如稠米泔色,神思恍惚,疲悴食減,以女勞得之。治須安神魂,定心態。
方:桑螵蛸,遠志,石菖蒲,龍骨,人參,茯神,當歸,龜板
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夜臥時,人參湯調下。
一人右關浮而尺數,小腹熱痛,溲出白液。此脾風傳腎,名曰蠱症。《左傳》云:因以喪志日蠱。便溺精出,乃精元不守也。以建中湯主之。
一人患遺精,聞婦人聲即泄,瘠甚欲死。以遠志為君,蓮鬚、石蓮為臣,龍齒、茯神、沙蒺藜、牡蠣為佐。丸服稍止,然終不斷,於前方加鰾膠味,不終劑即愈。
一人患病,余告曰:是陰虛火動也。使人發熱盜汗,肢節作楚,正合丹溪滋陰降火之劑。服湯二日,服虎潛丸,病全愈。所以知病之源者,切其脈虛而數。《經》曰:脈虛血虛,腎水之真陰不足,而虛火妄動也。余未診時,一醫以為歷節痛風,飲以風劑,即加肢節浮腫,痿弱不能行,汗出如沐。
《經》曰:足受血而步。又曰:奪汗無血。蓋風能生火,又能燥血,血虛則內熱益甚,肢熱則腫,肺熱則痿矣。病是以加也。
白話文:
附:便濁
本文記錄了多位患者因不同原因導致遺精、白濁等症狀的案例,並列出相應的中藥處方。
第一位患者,年輕男子,長期夢遺導致白濁,脈象顯示氣滯血瘀。醫生認為是思慮過度造成,建議患者調整心態,配合藥物治療。否則,縱慾傷身,將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第二位患者,體內有火氣,腎虛肝旺,夜間夢遺,醫生認為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並從經書中引證,指出腎虛精不藏,肝陽亢盛,陰火與陽氣相感導致精液溢出。
第三位患者,肥胖,白濁,大便溏瀉,脈象顯示肺和大腸經病變,氣虛痰火。醫生採用理氣健脾、收斂止瀉的藥物治療。
第四位患者,消瘦,脈象洪數,五心煩熱,小便赤濁,屬於心小腸熱傷血分,需滋陰降火治療。
第五位患者,頻尿,尿液如米泔水,神疲乏力,是因房事過度所致,需安神定志。
第六位患者,右關脈浮,尺脈數,小腹熱痛,排出白濁液,屬於脾風入腎,醫生使用健脾和胃的藥物治療。
第七位患者,遺精,聽到女性聲音即遺精,消瘦嚴重,醫生先使用以遠志為主的方劑治療,效果不佳後加藥,最終痊癒。
第八位患者,陰虛火旺,症狀為發熱盜汗,四肢疼痛,醫生診斷為陰虛火旺,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治療,並以虎潛丸鞏固療效。醫生還以此案例說明了誤診的危害,風寒藥物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