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驗大成》~ 咯血章 (1)

回本書目錄

咯血章 (1)

1. 咯血章

吐血有血屑者,謂之咯血,自腎經來也。氣分有火,則令人咯,久久咯之,則動其血。

一人素多都火,左脈大而馳,右關滑而數。氣都喉間,痰滯不得出,咳出痰中帶血,色如瑪瑙而成塊。愚謂:陰流乎陽,血隨氣使,此緣抑鬱既久,血因氣滯而成瘀,忽復加以憂愁惱怒,擾動君相二火,向所停之瘀挾火勢而上騰矣。此血出自胃經,宜去上中之火,利中宮之氣,氣利火去則不咯,不咯而血自除矣。

方:麥冬,瓜簍仁,阿膠,青黛,杏仁,川貝,桔梗,廣皮,紫菀茸,米仁,甘草,童便

一人多欲,內熱焦煩,脈息濡細而數,咯出痰中帶血。系真陰不足,虛火沸騰,久而咯之則動其血,此血從足少陰經來。宜滋陰降火,尤宜戒色,恬愉養靜,庶乎不復咯矣。

六味地黃湯

一童子御女太早,年甫十六,而形神枯槁。咯出痰血如瑪瑙者盅許,兼小腹作痛,其脈脾肺虛矣,尺脈濡軟。此水衰火旺,金弱脾虛之候。非靜養絕欲,咯之日久,必成勞瘵。

方:麥冬,百合,茯苓,貝母,紫菀,山藥,米仁,白芨,陳皮,阿膠,童便

一童姻後忽吐血盞許,服降火養陰之劑,愈後三月,復因惱怒,每早咯血幾絲。脈息滑數,此因向有痰熱,復因怒動肝火所致。

方:紫菀(一錢五分),米仁(一錢五分),百合(一錢),百部(一錢),貝母(一錢),阿膠(一錢五分)

一童時咳,痰中帶血,此脾肺兩家之火,又非本原之病可比。清咳湯主之。

陳皮,半夏,茯苓,知母,生地,桔梗,山梔,杏仁,阿膠,貝母,桑皮,甘草

丸方:陳皮(一兩),白芍藥(一兩),黃連(一兩),知母(四錢,去毛,鹽水炒),生地(二兩),萸肉(一兩半),玄參(一兩),地骨皮(一兩),丹皮(一兩),麥冬(一兩),貝母(一兩),山藥(一兩,炒黑),甘草(三錢)

煉蜜為細丸,每服二錢,白湯空心送下,上下午更服一次,尤妙。

一友積學工苦,素患吐血,至於強力而起,自為霍然矣,欲覓一館地,為終歲讀書之計。余偶往渴之,邀診其脈,余曰:「恙雖小康,慎無勞心。」出謂人曰:「其人外癯中失,其樞遏不自逸,乃師蠹魚,火宮令,無不自斃。」果然入夏疾作,未交秋而身殞矣。所以至期必死者,余診其脈,陽躁而不鼓,陰微而欲絕,四月一陰生,六月三陰長,今虛陽生浮,真陰內爍,故其病必死矣。

一人大醉後,不能動移,令人駝歸,未免胃口停滯,不能運行,以至明日大吐血。延一醫用涼血止血之劑,百劑不愈。獨憑三老至,竟令服健脾等藥而血止。乃知脾統血,脾弱不能運行,遂不循故道,所以吐血過上行也。

白話文:

[咳嗽出血章]

有人在咳嗽時,會吐出夾雜血屑的痰,這被稱為咳嗽出血,血液源自腎臟經絡。如果身體的氣血系統中有過多的火氣,就會導致咳嗽出血。若長期這樣,就會使血氣受擾。

有一個人,平時火氣較大,左手脈搏跳動迅速,右手脈搏滑順且頻率高。他感覺到喉嚨部位有股氣息,痰液凝滯無法排出,咳嗽時,痰中會帶有像紅寶石般的血塊。我認為這是因為陰氣在陽氣中流動,血液隨著氣息活動,此人長期心情壓抑,氣血受阻形成瘀血,再加上憂慮、煩惱和憤怒,進一步擾亂了心火與肝火,導致原本停滯的瘀血,帶著火氣往上沖。這類出血源自胃部,應該要清除上半身和中焦的火氣,調理中焦的氣息,只要氣息調理好,火氣消散,就不會再咳嗽出血,血也就自然止住了。

處方:麥門冬、瓜萎仁、阿膠、青黛、杏仁、川貝、桔梗、陳皮、紫菀茸、薏苡仁、甘草、童便。

另一人慾望過多,內心常感焦慮煩悶,脈象細弱且頻率快,咳嗽時,痰中夾帶血跡。這是他體內的真陰不足,虛火沸騰的結果,長期這樣,就會咳嗽出血,這類出血源自足少陰腎經。他應該要滋補陰氣,降低火氣,並且應節制性生活,保持心情愉悅,這樣才能避免再次咳嗽出血。

處方:六味地黃湯。

一個少年,過早接觸男女之事,在十六歲時,形體和精神已顯得枯槁。他咳嗽時,會吐出像紅寶石般的血痰,同時伴有小腹疼痛,他的脾臟和肺臟已經虛弱,脈象柔軟。這是腎水衰竭、心火旺盛、肺金虛弱、脾臟功能下降的徵兆。如果不靜心養身,斷絕性慾,長此以往,可能會演變成勞疾。

處方:麥門冬、百合、茯苓、貝母、紫菀、山藥、薏苡仁、白芨、陳皮、阿膠、童便。

有一個少年,在婚後突然大量吐血,服用了一些降火滋陰的藥物,病情有所改善,但三個月後,因為生氣,每天早上都會咳嗽出血絲。他的脈象滑順且頻率高,這是因為他體內原本就有痰熱,加上憤怒導致肝火上升。

處方:紫菀、薏苡仁、百合、百部、貝母、阿膠。

有一個少年經常咳嗽,痰中夾帶血跡,這是脾臟和肺臟的火氣過盛,並非一般的病症可以相比。可以使用清咳湯來治療。

處方:陳皮、半夏、茯苓、知母、生地、桔梗、山梔、杏仁、阿膠、貝母、桑皮、甘草。

藥丸配方:陳皮、白芍、黃連、知母、生地、山茱萸、玄參、地骨皮、牡丹皮、麥門冬、貝母、山藥、甘草。

將這些材料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開水送服,早晚各一次,效果更佳。

有一位朋友,長年刻苦學習,平時常有吐血的情況,但他仍勉強起牀,想要找個安靜的地方,專心讀書。我去探望他,診斷了他的脈象,我告訴他:「你的病情雖然稍微好轉,但是千萬不要過度勞心。」後來我對其他人說:「他外表瘦弱,體質虛弱,他的身體機能受到抑制,無法自我恢復,就像書蟲一樣,即使火燒眉睫,也不會自救。」果然到了夏天,他的病情加重,還未到秋季,他就去世了。之所以會在這個時間點去世,是我當時診斷他的脈象時,發現他的陽氣亢奮,但卻沒有充足的血液支撐,陰氣微弱,即將耗盡。四月時,陰氣開始生長,到了六月,陰氣更為旺盛,然而他的虛陽飄忽不定,真陰內虛,因此他必定會死亡。

有一個人,在喝得酩酊大醉後,無法動彈,被人揹回家,結果胃部產生滯留,無法正常運行,到了第二天,就大量吐血。他請了一位醫生,使用了一些涼血止血的藥物,但經過多次治療,仍然沒有好轉。後來,有三位老人來到,讓他服用了一些健脾的藥物,結果血終於止住了。這讓我們瞭解到,脾臟是控制血液的器官,如果脾臟虛弱,無法正常運行,就會導致血液不遵循正常的路徑,從而導致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