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愚

《余無言醫案》~ 傷寒 (1)

回本書目錄

傷寒 (1)

1. 夏令傷寒證(一)

時當夏令,婦人惡寒高熱。頭痛項強,體疼骨疼,周身無汗、脈浮而緊。微有噁心及氣急,此真六月傷寒也。詢其致病之源,係在電影場中,為冷氣所逼。以麻黃葛根、霍香主之。

友人楊達奎君,其夫人秦碧筠,年41歲。於1942年6月下旬,忽患傷寒。余診之,症狀如上。心竊異之,因其非勞動階級,何由致此。既詢其致病之由。秦即詳告云:「滬上風行一時之觀世音影片,在滬光大戲院開映。聞其情節至佳,因於昨日晚場往觀。時天氣頗熱,乃著云紗短衣而往。

入場則冷氣開放,涼爽如秋,意至適也。迨一小時後,身覺微涼,繼則較甚。但以情節苦楚,為之心酸墮淚,欲罷觀而不能也。直至終場以後,更覺寒矣。歸時路遠,又未步行,乘車而返。夜深途中人少,車快如飛,於是惡寒更甚矣。抵家即覆被而臥,始則惡寒不熱,至四小時後,則寒熱並作矣。

再進則頭痛項強,身痛骨痛,周身無汗,而亢熱矣。若初微覺涼時,早出影場,必不至有此病也。

余既得其病情,且確為傷寒的證。不能因在夏令,而概不用麻黃也。昔賢謂有此證即用此藥,亦何懼哉。乃處以麻黃湯加葛根、藿香,令其照法煎服,不必顧慮。時其夫楊君已回原籍,無人掌握服藥事。其鄰人有稍知藥性者,謂」六月不可服麻黃,即便服之,亦只能三分之一,不可孟浪也,」秦從其商。服後微汗,但旋又復熱而無汗,次日再延余診。

余頗訝之,再三質詢,乃以實告。余當謝以不敏,令其再延他醫。

他醫治之,仍然無效。至第三日,挽張士瀛復來延余,並為深致歉意。且云:「先做與楊君為好友,請勿計其妻不信任也。」余從之往。見其症狀雖末變。而較有煩躁意。因將原方去霍香,加生石膏五錢。秦服之,一劑而汗出、熱退、神安。後為之清理餘邪,微和其大便,即告痊可。

中秋將至,楊君由原籍回滬。備悉其事,特向余致謝意曰:「若不再服麻黃,輾轉更換多醫,設有不測,咎將誰歸耶?無怪先生之不肯複診也。」余笑頷之。

麻黃湯加葛根藿香方

生麻黃三錢,川桂枝三錢,杏仁四錢,炙甘草二錢,粉葛根四錢,廣藿香三錢(按第二方,去藿香,加生石膏五錢。)

2. 夏令傷寒證(二)

夏令酷熱,晚間當門而臥,迎風納涼。午夜夢酣,漸轉涼爽。至二時左右,覺寒而醒,人室就睡。俄而寒熱大作,頭痛骨疼,壯熱無汗。漸至煩躁不安,目赤口乾,氣急而喘。此夏令急性傷寒也,大青龍湯主之。

友人鄧漢城之侄,名一東,身體素壯,不易患病,於七月間忽病傷寒。時天氣白晝頗熱,至半夜後則轉清涼。一東於晚間十時後,當門而臥,赤膊赤脛,只著一短褲,涼風拂拂,一夢如登仙矣。迨至二時左右,迎門風勢更大,涼氣逼人,身發寒戰而醒。立即閉戶入房,裹毯而臥,猶覺寒戰不已。

再加厚被,並飲開水一杯,約一小時,寒戰始止。孰知再後不半小時頃,而體溫上升,愈升愈高。頭痛體痛,周身無汗,捫之炙手。時漸天明,遂延醫療治。

時醫以荊芥薄荷、豆豉、藿香等治之,絲毫無效。延至下午三時,漢城延余往診,途中即告余以得病之由。既至入室,見其時寒時熱,熱多寒少,周身無汗,心煩不安,手足躁擾,氣急微喘?自訴頭痛如刀劈,百節如被校。再測其體溫,已至41℃。脈亦洪大而浮緊。其病之重,可想而知矣。

立為書大青龍湯一方。主藥生麻黃用四錢,川桂枝用四錢,生石膏用四兩,他藥准此比例。不用大棗,而易以鮮竹葉五錢。囑配方回家自煎,並告以煎法。先煎石膏,次下諸藥。煎成濾去湯上浮沫,滿碗服之。必得大汗一身,乃可速愈也。

余乃辭去。不意方箋送至藥店,店員不敢配方,驚訝之極曰:「此方劑量之大,從未見聞。現雖暑熱炎天,石膏竟用至四兩,已屬駭人。而麻黃、桂枝,均用至四錢。當此時令,而服此方,豈不火上加油耶。此位大醫師,必是昨晚醉酒,至今日尚未醒者也。」以方箋授來人,揮之使去。

漢城得知,復親來余所,問分量有無錯誤,並告知藥店人員之言。余曰:「絲毫無誤,此時醫所不敢用,故彼未之見耳。」乃於方箋眉上寫明:「此方由本醫師完全負責,與藥店無涉。」並加蓋一章,以昭責任。使人再去配方,店員只得照配,並謂來人云:「但願第二方明日再來。

」盡半譏半懼之辭也。

藥既配回煎服,無何,煩躁更甚,一家惶恐,強自鎮靜。不半小時,而汗漸出,愈出愈暢。內衣盡濕,浸及被裏亦濕。大汗約半小時,漸漸汗少。計汗出汗止,為一小時又四十分。而高熱一退,諸病爽然若失矣。

次日一東親自乘車,來就余診。告我服藥後之情形,余心大快。又為處一清理餘邪之方,兼通大便,使之照服一劑,毋須三診也。一東即乘車至藥店,告店員曰:「我即昨日服四兩石膏、四錢麻黃之人也。」於是相與驚訝,均大贊服。

然吾猶有言者。依余經驗,麻黃證多,小青龍湯證次之,而大青龍湯證則較少。蓋正傷寒之發於冬令,而化為大青龍湯證者頗少。問或有之,亦須至五六日不解,天寒忽然轉溫,化煩躁乃速,否則不易見。今一東化煩躁如此之速.蓋是時令炎熱之故。昔人謂,有是證即用是藥,豈可不三致意哉。

大青龍湯方

生麻黃四錢,川桂枝四錢,生石膏四兩,杏仁泥四錢,炙甘草三錢,生薑三錢,鮮竹葉五錢,(原方有大棗,去之,易以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