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氏醫談》~ 卷下 (12)
卷下 (12)
1. 虛勞
虛勞者。勞傷臟氣之謂也。夫人身之疾病。非外感則內因。內因亦有虛有實。虛者所謂虛勞也。蓋治之之法。不可汗。不可吐。亦不可下。只有補之耳。而補之義。予前詳論之。夫補者。非充足焉。非滋潤焉。填調其勞傷不足之義也。既填調之。臟氣循環。榮衛流行。則臟氣自充足焉。
榮衛自滋潤焉。是蓋體用耳。補之調之者用也。充足之滋潤之者體也。非謂草根木皮。直充足滋潤臟氣也。予歷年所用之方。附於下。
三黃瀉心湯(金匱),補心氣不足。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金匱),補腎虛。
小建中湯(金匱),補諸不足。
千金云。治肺與大陽俱不足。
黃耆建中湯(金匱),補諸不足。
酸棗湯(金匱),補心虛。
大黃䗪蟲丸(金匱),治諸不足。緩中補虛。
灸甘草湯(金匱),治虛勞不足,甲賀通元曰。按金匱虛勞附方。出千金翼炙甘草湯與傷寒論同。蓋治虛勞不足者。出於千金翼耳。
八味腎氣丸(金匱),補腎虛之主藥也。
錢氏地黃丸(小兒直訣),即六味丸。補腎虛。
王海藏元戎云。八時丸蓋火之源。以消陰翳。錢氏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逍遙散(局方),補肝脾虛勞。
四物湯(局方),補肝脾腎虛。
四君子湯(易簡方),補脾虛。
六君子湯(濟生方),補脾虛。
十全大補湯(局方),補氣血兩虛。
茯苓補心湯(千金方),補心氣不足。按千金方三因方易簡方袖珍方云。茯苓補心湯者。主治品味不同。宜用千金之舊。
八物湯(袖珍方),補氣血兩虛。按八物湯古方。品味有不同。宜用袖珍方。
歸脾湯(濟生方),補心脾。按濟生原方。無當歸遠志。薛氏加當歸遠志。今從薛氏。
補中益氣湯(辨惑論),補脾胃虛。
人參湯(金匱),即理中湯。補中焦。
千金云。已產訖。可服此方。新生臟虛。此所以養臟氣也。
予常用補湯尚多。舉於此者其大約耳。其他不遑枚舉。又至主治品味。不復贅於此。當就本書而考也。
白話文:
[虛勞]這段文字談的是虛勞,指的是因過度勞累導致臟腑功能受損的情況。人的疾病,不外乎外感和內因兩種,內因也有虛和實之分,其中虛的一類就是所謂的虛勞。在治療上,不能使用發汗、催吐或瀉下的方法,只能採取補益的方式。補益的意義,在前面已有詳細討論。補益,並不是單純讓臟腑的功能恢復,也不是單純滋潤臟腑,而是調節因勞損導致的功能不足。經過調節後,臟腑功能得以循環,營衛之氣得以流通,這樣臟腑的功能自然會恢復,營衛之氣也會得到滋潤。這是體用的概念,調節和補益是方法,使臟腑功能恢復和營衛之氣得到滋潤是目標。並不是說藥材如草根、樹皮可以直接讓臟腑功能恢復和營衛之氣得到滋潤。我多年來使用的方子,列在下面。
三黃瀉心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補充心氣不足。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補腎虛。
小建中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補各種不足。
千金方記載,可用於治療肺部和太陽經絡的不足。
黃耆建中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補各種不足。
酸棗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補心虛。
大黃䗪蟲丸(出自《金匱要略》),用於治療各種不足,緩和中焦,補虛。
灸甘草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治療虛勞不足。甲賀通元指出,根據《金匱要略》的虛勞附方,出自千金翼炙甘草湯與《傷寒論》相同。用於治療虛勞不足,出自千金翼。
八味腎氣丸(出自《金匱要略》),是補腎虛的主要藥物。
錢氏地黃丸(出自《小兒直訣》),即是六味丸,用於補腎虛。
王海藏元戎指出,八時丸是火之源,用於消除陰翳。錢氏地黃丸壯水之主,用於控制陽光。
逍遙散(出自《局方》),用於補肝脾虛勞。
四物湯(出自《局方》),用於補肝脾腎虛。
四君子湯(出自《易簡方》),用於補脾虛。
六君子湯(出自《濟生方》),用於補脾虛。
十全大補湯(出自《局方》),用於補氣血兩虛。
茯苓補心湯(出自《千金方》),用於補心氣不足。根據《千金方》、《三因方》、《易簡方》、《袖珍方》的記載,茯苓補心湯的主治病症各不相同,應使用《千金方》的原始配方。
八物湯(出自《袖珍方》),用於補氣血兩虛。根據八物湯的古方,主治病症各不相同,應使用《袖珍方》的配方。
歸脾湯(出自《濟生方》),用於補心脾。根據《濟生方》的原方,沒有當歸和遠志。薛氏添加了當歸和遠志,現跟隨薛氏的配方。
補中益氣湯(出自《辨惑論》),用於補脾胃虛。
人參湯(出自《金匱要略》),即是理中湯,用於補中焦。
千金方記載,產後可以服用此方。新生兒臟腑虛弱,此方可以養護臟腑功能。
我常用的補湯還有許多,這裡只列出了主要的。其他無法一一列舉。至於每種方子的主治病症,這裡不再贅述,應該參考相關的書籍來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