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寶詒醫論醫案》~ 醫論 (2)

回本書目錄

醫論 (2)

1. 教言

予看病三十年來,自著者兩方。一方瘀熱湯,用三味旋覆花湯加茅根、枇杷葉,治瘀熱積胸痛最妙。一方未定名目,治痧疹後,邪戀正虛,將成勞者。倘神識脈情已脫者,無益也。方用四物加杏仁、蘇葉、桔梗

白話文:

我行醫三十年,自己創立了兩個藥方。

一個是瘀熱湯,由三味旋覆花湯加上茅根、枇杷葉組成,對於瘀熱積聚在胸引起的疼痛效果極佳。

另一個藥方還沒有命名,是用於治療出痧疹後,餘邪留戀在體內,導致身體虛弱,將要轉化為勞疾的情況。如果病人的神志和脈象已經脫離常規,則用此方無濟於事。藥方組成是四物湯加上杏仁、蘇葉、桔梗。

問痹症治法。師曰:痰在絡中,一用補藥便成拘攣,大法用蠲痹湯送指迷茯苓丸。(即:茯苓枳殼半夏曲、風化硝。)

白話文:

詢問治療痺症的方法。

老師回答:

如果體內有痰液堵塞經絡,一使用補藥就會造成肌肉痙攣。

治療痺症的總原則是使用「蠲痺湯」來化解痰濕,再搭配「指迷茯苓丸」來利水除濕。

指迷茯苓丸的藥材組成:

  • 茯苓
  • 枳殼
  • 半夏曲
  • 風化硝

陰火上乘,亦有真有假。真者不治,假者予用豬膚湯苦酒湯亦效。豬膚須用黑毛皮外另一層,惟春夏間有。今所用者,多是肉皮。苦酒煎雞子法,武火為佳。治肺花瘡亦效,然究難痊。

白話文:

陰火上升的情況有真有假。真性陰火無法治療,而假性陰火可以用豬皮湯或苦酒湯。豬皮必須使用黑毛豬外層的一層,只有在春夏纔有。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是豬肉皮。苦酒煎雞蛋的方法,用大火煮較佳。這種方法也可以治療肺部化膿性潰瘍,但很難完全痊癒。

予看何姓病,用瘀熱湯加忍冬藤橘絡鴨血炒)、絲瓜絡、歸鬚,此皆搜剔之藥,所謂由此方而擴出一層也。若收進一層,則加生地、阿膠。凡方必有出入,八面顧到,才成一方。

白話文:

我診斷了何姓病患,使用了「瘀熱湯」,並添加了忍冬藤、橘絡(用鴨血炒過)、絲瓜絡、歸鬚。這些藥物都是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淤積。所謂「由此方而擴出一層」,是指在原有藥方的基礎上,再加入這些清熱解毒的藥物。

如果需要進一步加強療效,則可以再加入生地、阿膠。任何藥方都應該根據病患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全面考慮各方面因素,才能形成完善的治療方案。

予昔看書,每見一病,不看伊方,先自想一方,然後再看伊方。一日看《千金》,見產後陽虛咽痛一病,思其方不可得,及看其方,乃八味丸加用紫雪丹為衣。大妙大妙。但此種方極重,不得浪用,必有此病到手,一用即是仙丹。

白話文:

以前我看醫書時,每次遇到一種疾病,都不會先看書上的藥方,而是自己先想一個藥方,然後再看書上的藥方。有一天,我看到《千金方》中收錄的產後陽虛咽痛這種疾病的藥方,自己思考後卻想不出好的方子。等我看完書上的藥方後,竟然是八味丸加上紫雪丹作為外衣。這個方子實在太妙了。但是這種方子非常強效,不能隨便使用,如果遇到這種疾病,一用就是仙丹妙藥。

有風疹塊不時舉發者,性天先生殊不經意,曰:此風入肚中耳。用白蒺藜丸加山梔、防風兩味而愈。(此兩味即山梔丸。)

白話文:

常有蕁麻疹發作的人,性天先生並不在意,他說:「這是風氣進入腹部。」使用白蒺藜丸加上山梔子、防風這兩味藥材就能治癒。(這兩味藥材就是山梔丸。)

問:改春洲芎枳散。先生曰:郁咳成勞,邪鬱於氣血之中,用川芎以挑血中之邪,枳殼以挑氣中之邪,或干或臭,或五色之痰,皆可從此化去。有陰火者,斷不可用。況此病下午發熱者乎?能將改方,想其所以然,則得法矣。得法者,得心之法也。

白話文:

**問題:**改春洲芎枳散。

老師回答:

鬱結的咳嗽演變成勞疾,邪氣鬱結在氣血中,使用川芎來挑出血液中的邪氣,枳殼來挑出氣中的邪氣。無論是乾咳、臭咳,還是吐出五顏六色的痰,都可以用此方化解。如果有陰火,絕對不能用它。

況且,這種疾病下午發熱,你能夠修改方劑,理解其中的原理,就能夠得法。得法者,就是得心之法。

友竹云:芎枳治冷風。若熱風服之,必見血。

問:芎枳不輕用者乎。曰:此升降法也。必有寒風化熱,鬱閉於肺,用芎之升、枳之降,挑松之。火重者不可用。陰火者更不可用。恐火升則火易動耳。至若「勞風法在肺下」一條,此風鬱之更深。於此方者,則柴前連梅煎,其中有膽汁、豬脊髓、童便等。一面降陰火,一面用柴、前,挑散風邪。

白話文:

**問題:**為什麼芎藭不應該輕易使用?

回答: 這涉及升降療法。當寒風化熱,鬱結在肺部時,可以用芎藭的上升作用和枳實的下降作用來疏解。但是,如果火氣很重,就不能用了;如果陰火重,就更不能用了,因為擔心火氣上升後更加容易發作。

至於「勞風法在肺下」那一條,這是風氣鬱結更深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的方劑是柴胡、前胡配伍梅子煎服,其中含有膽汁、豬脊髓、童便等成分。一方面降陰火,另一方面用柴胡、前胡來祛散風邪。

可知立一方,其中斟酌盡善,有不可思議之妙。尤在涇《金匱翼》中論之甚詳。想當時逐漸增減,不知推敲幾年,而至盡善盡美。後人漫不加察,最為可惜。

白話文:

可以看出,(張仲景)制定一方(處方),其中斟酌考慮得非常完善,具有難以想像的奧妙。尤其在《金匱翼》這本書中論述得非常詳細。估計當時(張仲景)逐步增減(藥物),不知道推敲了多少年,才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後人卻不加仔細考察,實在可惜。

黃疸兼臌脹症,古人以為必死。予看蔣姓此病,其自問必死。予用附子理中湯二十劑,腹脹大平,黃疸盡化。惟胃口不開,曰:胃中必有機竅不靈,必當有以撥之。蔣曰:奈何?曰:予所謂蓽撥即藥也。因取所服方,加蓽撥一分,明日大愈。此一時戲言,而蔣姓至今不忘此語。想古人命名,亦必即此意思也。

白話文:

古代醫家認為同時出現黃疸和腹脹的症狀,患者一定會死亡。我曾看過一位姓蔣的患者,他得了這種病,自己也認為必死無疑。我用附子理中湯治療他,服用 20 劑後,腹脹完全消失,黃疸也退盡。可是患者的胃口仍然不好,他說:我的胃裡肯定有問題,必須想辦法疏通它。蔣某問:用什麼方法?我說:我說的「蓽撥」就是藥物。於是,在患者服用的方劑中加入了一份「蓽撥」,第二天他的病情就大大好轉。這是一句當時的玩笑話,但蔣某至今仍記憶猶新。我想古人給藥物起名「蓽撥」,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吧。

復友吐血症。曰:其人即刻大吐,而舌帶黃白苔,雖血症而熱尚在氣分,仍用石膏。若舌紅,則用犀角地黃矣。

白話文:

有一個朋友吐血的症狀。我說:他剛才吐了很多血,但舌苔是黃白色的,雖然有吐血的症狀,但熱氣仍在氣分裡,所以還是要用石膏。如果舌頭是紅色的,那就用犀角地黃。

當歸一味,溫經之功,比附子尤應手。此余所親歷也。

白話文:

只有當歸一味藥,溫補經脈的效果,比附子還容易見效。這是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

思泉問真中、類中之辨。曰:真中有外感,類中多內風。必謂南人無真中者,非也。謂類中必無外感者,亦非也。倘表證而兼惡風惡寒,便當用桂枝,不必拘拘泥定古法。

白話文:

思泉問:「真中」和「類中」有什麼區別?

答:「真中」往往伴有外感(由外邪引起),「類中」大多是由於體內風邪引起。千萬不要認為南方人沒有「真中」,也不要認為「類中」就一定沒有外感。如果病症既有表證(外感表現,如發熱、口渴),又有惡風惡寒(外感特徵),就可以使用桂枝湯治療,不必拘泥於古法。

肝虛頭痛,用女貞子;實者鎮之、散之。

咳嗽一門,嗌乾咽燥,補肺阿膠散之註腳。陰虛咳血,四陰煎之註腳。肺燥胃濕,麥門冬之註腳。夾陰火者,假麥門冬。肝火上升而見血,參用鹽降法。他可類推。

白話文:

咳嗽的治療方法,如果是喉嚨乾燥沙啞,可以用補肺阿膠散。如果是陰虛咳嗽咳血,可以用四陰煎。如果是肺部乾燥、胃部濕潤,可以用麥門冬。如果是夾雜陰虛火熱,可以用假麥門冬。如果是肝火上升引起的咳血,可以用參鹽降法。其他情況可以類推。

脾胃一門,目黃脘痞,越鞠丸之註腳。中虛挾濕,枳實消痞之註腳。他可類推。

白話文:

脾胃一科,眼黃腹脹,有「越鞠丸」這種藥方作註解。身體虛弱夾有濕氣,有「枳實消痞丸」這種藥方作註解。其他的可以類比推測。

竹士云:越鞠是濕熱二字。枳實消痞,是虛而有積。

滋燥兩難,清燥湯之註腳。脾陽不升,胃濕有餘,升陽益胃之註腳。

杭州徐石泉云:曾見一婦人大便後眩運數刻,屢發至數年。予用逍遙散兩劑而減。後用補中十劑而愈。

白話文:

杭州的徐石泉說:曾看過一名婦女在大便後感到頭暈目眩,持續好幾個小時,這種情況已反覆發作好幾年了。我給她用了兩劑逍遙散,症狀有所減緩。後來又用了十劑補中益氣湯,她的眩暈症狀才完全痊癒。

六味丸加遠志二兩,治腎虛耳聾,甚效。

牡蠣其性最妙,收濕不傷陰,斂陰不礙濕。

曾見一外科席子童治重舌。用酒醋入五靈脂數錢,煎數沸。令病者漱口吐出即愈。想靈脂破血中之滯,而醋又能引入血中也。

白話文:

我曾看過一位外科醫師幫一位患有重舌的小孩治療。他用酒和醋加入少量的五靈脂,熬煮數次。讓病人漱口後吐出,重舌就立刻痊癒了。我想五靈脂可以化解血液中的瘀滯,而醋能夠將五靈脂導入血液中。

小溫中丸溫膽湯,「溫」字用意,乃去其火熱,俾得復其和平之氣耳。非因其冷而溫之也。

白話文:

小溫中丸和溫膽湯中的「溫」字,是指去除火熱,讓身體恢復平和的狀態,而不是因為寒冷而溫補。

曾見三和尚治一心悸症,挾濕火者,用歸脾法數劑而愈。其方以白苦參人參,具見靈活之妙。

白話文:

我曾經看到三位和尚治療心悸的案例,患者體質為濕熱偏盛。他們採用歸脾湯作為治療方法,服用幾劑後就痊癒了。在其中一個處方中,他們巧妙地用白苦參代替了人參,充分展現了中醫方劑的靈活性。

喉痹有陰火者,有外感者,須辨。外感症。予用紫雪丹一錢,甚效。

七月十八日看疝氣病,用肉桂、五苓、川楝等。先生曰:此的對之方,是病膀胱氣也。又在二十一種疝氣之外。

白話文:

七月十八日看疝氣病,使用肉桂、五苓、川楝等藥物。先生說:這是對應的方法,是因為膀胱氣造成的疾病。這種情況不在二十一種疝氣病之外。

問:桂枝龍牡與真武分別處,有動靜否?曰:然。桂枝龍牡是神昏,真武則清。一則汗從腎來,一則汗從心來。

白話文:

問: 桂枝龍牡湯和真武湯有什麼區別?有動靜之分嗎?

答: 有。桂枝龍牡湯適用於神志昏迷的患者,而真武湯則適用於神志清醒的患者。桂枝龍牡湯的汗液從腎臟產生,而真武湯的汗液從心臟產生。

問:桂枝龍骨牡蠣與柴胡龍骨牡蠣何如?曰:一則太陽經亡陽,一則少陽經亡陽。

白話文:

問:服用了「桂枝龍骨牡蠣湯」和「柴胡龍骨牡蠣湯」,效果如何?

答:一種是太陽經脈陽氣不足,另一種是少陽經脈陽氣不足。

問:發狂必有火,桂枝龍牡何以用?曰:此病必有太陽症未除。所謂狂者,神魂失據,非實火也。肢寒汗出,陽欲外亡,安得不用桂?曰:果爾,何不用附?曰:附回腎陽,桂迴心陽。

白話文:

**問題:**瘋狂症狀一定是火氣大造成的,為什麼要用桂枝和龍牡牡蠣?

回答: 這種病一定是太陽病證沒有完全解除。所謂瘋狂,是指神魂失常,並不是真正的火氣大。如果病人四肢冰冷、出汗,陽氣就要外洩,怎麼能不用桂枝呢?

問題: 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不用附子?

回答: 附子能回補腎中陽氣,桂枝能回補心臟陽氣。

石膏證:口渴、汗多、脈大,六字,盡之。過其時口不渴,脈細,便入血分。是犀角證。

汪竹士云:調中益氣,是氣陷而瀉者,其舌濁而膩;益胃升陽,是氣陷而中脘有積者,其苔薄而紅。

竹士問陽虛咳嗽。曰:子不記小青龍見證乎?

論瘀血一訣。凡臌脹者看似脾虛,服白朮更甚者,其中必有瘀血。

問瘀血。曰:此病見證,產後十有八、九,其餘大便漆黑者,如慄而硬者,腹痛者,腹中有塊者,皆是。至於室女尼師,經閉尤為易見,大約兩目暗黑,肌膚甲錯,不易之論。因憶二十年前,潘畹蘭家乳婦經事不行,教伊服大黃䗪蟲丸,下黑糞甚多。後教伊服土鱉蟲而愈。

白話文:

問:瘀血。答:這種病的症狀,產後十之八九都會出現。其他症狀包括:大便漆黑如栗子般堅硬、腹痛、腹部有腫塊。至於未婚女性和尼姑,月經閉止時更為明顯。一般來說,瘀血癥狀包括:雙眼昏黑、皮膚粗糙不光滑。我記得二十年前,潘畹蘭家的奶媽月經不調,我教她服用大黃䗪蟲丸,排出了很多黑色的糞便。後來我教她服用土鱉蟲,她的病情纔好轉。

病有虛中挾實,燥中挾濕者,法當兩顧。如予治喘症,用蘇子降氣合貞元飲,十靈八九。喘平後當用腎氣丸。丹溪治腳氣,亦用此方靈。

白話文:

疾病中既有虛弱現象,同時也有實熱現象;或既有燥熱現象,同時也有濕氣過多現象的,治療時應同時兼顧。例如我治療喘症時,使用蘇子降氣湯配合貞元飲,通常十次有八九次見效。喘息平穩後,應使用腎氣丸。丹溪子治療腳氣時,也使用這個方劑,效果很好。

舌苔冷白,陽氣大虛,往往行動如常,轉眠即脫。「冷白」二字,予所創也。

蕭姓病心下堅大如盤,服附子理中、細辛、枳朮等,反瀉,腹痛,少腹滿;繼服附子理中又見氣短。先生曰:是必有血瘀,熱血滯於中,而氣不能化也。因問其大便之色,曰:有干有薄,乾者如慄而黑。因看常熟人臌脹病,曰:此真臌脹也。色蒼黃,腹筋起,古人之言,斷不虛說。

白話文:

蕭姓病人,心窩以下堅硬如盤,吃了附子理中湯、細辛、枳朮等藥,卻出現腹瀉、腹痛、小腹脹滿的症狀;接著再吃附子理中湯,又出現氣短。醫生說:這個人必定有血瘀,熱血停滯在體內,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於是詢問他大便的顏色,病人說:有乾燥的也有稀薄的,乾燥的大便像栗子一樣黑。醫生察看常熟人患有的臌脹病症,說:這真是典型的臌脹病。病人面色蒼黃,腹部筋脈隆起,古人的記載一點也不假。

讀書時滑過,看病必不留心。大抵中虛滿者,皮色不變,按之中硬而外軟,此中不可不分。

治一痞脹症,濕熱內壅,彼醫用承氣等法,脾愈虛而脹愈大。予用胃苓一劑,而痞減得睡。明日加附子五分,去豬苓澤瀉,再服數劑而愈。

白話文:

治療一個腹脹的病人,體內濕熱內盛,其他醫生使用瀉下之法,導致脾氣更加虛弱,腹脹更加嚴重。我使用胃苓湯一劑,腹脹減少,可以入睡。第二天,加上五分附子,去掉豬苓、澤瀉,再服幾劑藥後痊癒。

《醫通》一書,其分別處甚好,然亦有隨筆寫出,精神不聚者。若欲自成一家,須各家匯聚看過,取其所長,而略其所短。

白話文:

《醫通》這本書,它的分門別類很好,但也有隨意寫成的內容,精神分散。如果你想成為獨當一面的名醫,必須廣泛閱讀各家的著作,取其精華,捨棄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