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寶詒醫論醫案》~ 醫論 (5)

回本書目錄

醫論 (5)

1. 教言

舌苔冷白,陽氣大虛,往往行動如常,轉眠即脫。「冷白」二字,予所創也。

蕭姓病心下堅大如盤,服附子理中、細辛、枳朮等,反瀉,腹痛,少腹滿;繼服附子理中又見氣短。先生曰:是必有血瘀,熱血滯於中,而氣不能化也。因問其大便之色,曰:有干有薄,乾者如慄而黑。因看常熟人臌脹病,曰:此真臌脹也。色蒼黃,腹筋起,古人之言,斷不虛說。

讀書時滑過,看病必不留心。大抵中虛滿者,皮色不變,按之中硬而外軟,此中不可不分。

治一痞脹症,濕熱內壅,彼醫用承氣等法,脾愈虛而脹愈大。予用胃苓一劑,而痞減得睡。明日加附子五分,去豬苓、澤瀉,再服數劑而愈。

《醫通》一書,其分別處甚好,然亦有隨筆寫出,精神不聚者。若欲自成一家,須各家匯聚看過,取其所長,而略其所短。

白話文:

[教言]

舌苔白而冰冷,代表陽氣極度虛弱,表面上看起來可能行動如常,但睡著後就可能突然死亡。「冷白」這兩個字是我自己創造的。

有個蕭姓病人,心窩處有一個堅硬腫塊,像盤子一樣大。他服用附子理中湯、細辛、枳實等藥物後,反而腹瀉、腹痛、小腹脹滿;接著再服用附子理中湯,又出現氣短的症狀。老師說:這病人一定有血瘀,熱血停滯在體內,導致氣機運行不暢。於是詢問他大便的顏色,他說:有乾有稀,乾的像栗子一樣黑。老師又看到常熟地區的人患有臌脹病,說:這就是真正的臌脹病!病人面色蒼白泛黃,腹部肌肉隆起,古人的記載果然沒錯。

讀書時粗略地瀏覽,看病時必定要仔細用心。總的來說,體內虛弱而又有脹滿症狀的病人,膚色不會改變,按壓時裡面堅硬而外面柔軟,這點必須區分清楚。

曾經治療一個痞脹症病人,是濕熱內阻引起的。其他醫生用承氣湯等瀉下藥物治療,結果脾胃更虛弱,脹滿反而更嚴重。我用胃苓湯一劑,痞塊減輕,病人得以安睡。第二天加附子五分,去掉豬苓、澤瀉,再服用幾劑就痊癒了。

《醫通》這本書,它在疾病辨別方面非常好,但是也有一些隨意寫作的部分,缺乏整體性。如果想要自成一家之學,必須廣泛閱讀各家醫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