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病書》~ 增訂醫醫病書序 (2)

回本書目錄

增訂醫醫病書序 (2)

1. 增訂醫醫病書序

醫,所以醫病者也。醫病者而干醫之病,則病者之為病不可言矣。炎黃以來,醫者夥頤,醫之病者亦夥頤,病者之死於醫者之病亦正不知夥頤。傷心人類,悇憛孰甚,此淮陰吳鞠通氏所以有《醫醫病》之作也。原書七十餘條,羼雜無紀,讀者瞀目。曹子炳章,醫之好學者也,為之鉤釽其義,犁次其文,目門為四:曰學醫,曰病理,曰證治,曰用藥。

吳說多溷,曹乃剔之;吳說尚微,曹乃顯之;吳說不免罅漏,曹乃為之補苴;吳說有時矜張,曹乃為之折當。吳氏學力全在溫病,於是書亦確有見地,然文不足以濟其質。其論學醫也,語多概略,獨於病理證治上詆諆陰常不足之說,而能辨明陰邪之王於陰分,異於陰虛,因力排苦寒諸方,並及痘科、外科、眼科,而特舉建中。此與臟腑體用、藥即隨之之說,皆仁術慧心,足以起天下人之死於不少。

曹子惟習之久,服之深,故三匝月而殺青。將以付工,問言於余。余不知醫,特竊悲悠悠人世,病者不死於病者之病,多死於醫者之病,而醫者又不自知其所以病,病者將愈益重其病。若欲救病者之病,則不得不先醫醫者之病;欲醫醫者之病,則吳氏之書不得不急行。曹子其孟晉哉!

中華民國四年乙卯七月于越黃壽袞圃人甫志

白話文:

醫學的目的是為了治療疾病。然而,如果醫生自身有問題,那麼病人的病情就變得難以言喻了。自炎帝黃帝以來,醫生眾多,但醫生本身的問題也同樣多,許多病人因為醫生的問題而死亡,數量之多無法估計。對此,淮陰的吳鞠通先生因此寫下了《醫醫病》這本書。

原本的書中有七十多條內容,混雜且缺乏組織,讓讀者閱讀困難。曹炳章,一個熱愛學習醫學的人,他整理了書中的意義,重新組織文章,將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學習醫學,病理學,診斷和治療,以及用藥。

吳鞠通的理論有些混亂,曹炳章就加以釐清;吳鞠通的理論有些模糊,曹炳章就使之清晰;吳鞠通的理論有漏洞,曹炳章就補充完整;吳鞠通的理論有時候過度誇大,曹炳章就適度調整。吳鞠通的學識主要在溫病,對於這本書也有獨到見解,但他的表達方式不足以展現其內涵。他在討論學習醫學時,語言大多粗略,但在病理學和治療上,他反覆強調陰常不足的觀點,並能明確分辨陰邪在陰分的主導地位,不同於陰虛,因此他反對使用苦寒的藥方,並涉及痘疹科、外傷科、眼科,特別提出建中湯。這些理論和臟腑功能、藥物跟隨的觀點,都顯示出他的仁術慧心,足夠挽救許多瀕臨死亡的病人。

曹炳章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深入理解,三個月後完成了這本書。他打算交給出版社,並向我徵求意見。我雖不懂醫學,但深感悲哀的是,在這個茫茫人世,病人不是死於自身的疾病,而是多數死於醫生的問題,而醫生自己卻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導致病人的病情更加嚴重。若想救治病人的疾病,就不得不先解決醫生的問題;要解決醫生的問題,吳鞠通的書就必須立即發行。希望曹炳章能夠實現這個願望!

中華民國四年乙卯七月于越黃壽袞圃人甫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