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稻生宣義

《炮炙全書》~ 卷第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13)

1. 青礞石

甘、咸,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佳,堅細而青黑,打開中有白星點,煅後則星黃如麩金。其無星點者不入藥用,用大坩鍋一個,以礞石四兩打碎,入硝石四兩拌勻,炭火十五斤簇定,煅至硝盡,其石色如金為度,取出研末,水飛,去硝毒,曬乾用。

白話文:

甘、鹹,性平。有青、白二種,以青色者為佳,堅細而青黑色,打開後裡面有白色星星點點,煅燒後星星變黃色如麩金。沒有星星點點的不能入藥。用大坩堝一個,將四兩礞石打碎,加入四兩硝石拌勻,用十五斤炭火圍繞著坩堝,煅燒至硝石完全燃盡,石頭的顏色像金子一樣為止,取出研成細末,用清水沉澱、清洗,去除硝石毒性,曬乾後即可入藥。

2. 花蕊石

酸、澀,平。體至堅重,色如硫黃,形塊有極大者,人鐫為器用。黃石中間有淡白點,以此得花之名,以罐固濟,火煅過,出火毒,研細,水飛,曬乾用。

白話文:

酸味、澀味,性平。質地非常堅硬沉重,顏色像硫磺,塊狀的通常非常大,常被雕刻製成器具。黃石中間有淡白色的斑點,因此得名為「花石」,用陶罐密封好,用火煅燒之後,將火毒排出,研磨成細粉,用水漂洗,曬乾後使用。

3. 膽礬

酸、辛,寒,有毒。其狀如翠,琉璃而有白文,易破折者真,研極細末用。水英為使,畏白薇芫花、菌桂、牡桂、辛夷。

白話文:

酸味、辛辣味,寒性,有毒。它的外觀像綠寶石,又像琉璃,並且有白色花紋,容易破裂的纔是真的,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使用。水英是它的引經藥,它怕白薇、芫花、菌桂、牡桂、辛夷。

圖經云:石膽最上,出蒲州,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慄,擊之縱橫解,皆成疊文,色青,見風久則綠,擊破其中亦青,其次出上饒,曲江、銅坑間者,粒細有廉稜,如釵股米粒。本草云:偽者以醋揉青礬為之,全不然,但取粗。

白話文:

《圖經》中說:最上等的石膽產自蒲州,大的像拳頭,小的像桃核、栗子。敲擊石膽,它會裂成幾層,呈疊層花紋。石膽顏色是青綠色,見風後會變成綠色。敲破石膽,裡面也是青綠色的。其次好的石膽產自上饒、曲江、銅坑等地,顆粒細小,有棱角,像釵股或米粒。本草網目中說:石膽的偽品是用醋揉和青礬製成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這種偽品大多很粗糙。

惡石膽合硝石銷溜而成之,塊大色淺渾渾無脈理,擊之則碎,無廉稜者是也。又氣扶石者,乃削取石膽床溜,造時投硝石中乃凝則相著也。

白話文:

惡石膽和硝石溶化之後成塊狀,塊頭很大,顏色偏淺,渾濁沒有紋理,敲碎之後會斷裂,稜角不分明。另外,氣扶石,是用石膽的底座材料削成,製作的時候加入硝石凝固,這樣兩者才能結合在一起。

4. 食鹽

咸、微辛,寒。須以水化,澄去腳滓,煎煉白色,入藥乃良。漏蘆為使。

5. 青鹽

甘、咸,寒。其形作塊,方圓大小不常,方稜明瑩青色者佳。

6. 芒硝

咸、辛,大寒。朴硝生於斥鹵之地,彼人刮掃煎汁,經宿結成,狀如末鹽,猶有沙土猥雜,須再煎煉入藥。以朴硝一斤、水二碗同入鍋內溶化,掠去油膩,其水將細布或縑子濾去滓腳,用蘿蔔一斤切厚片,同消水入鍋內煮數十沸,撈去蘿蔔,再隔厚紙三重濾過,令滓去淨,放瓦盆內,星月下露一夜,則結成白硝如冰、如蠟,名之盆硝;其底多而上面生細芒如鋒,謂之芒硝;底少而上面生牙,如圭角,作六稜縱橫,玲瓏洞徹、可愛,謂之馬牙硝。狀如白石英,又名英硝。

白話文:

鹹、辛,大寒。朴硝生長在鹽鹼地帶,那裡的人用耙子把土刮掉,再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其煎熬出汁,經過一夜沉澱,就會凝結成像細鹽一樣的東西,還混雜著沙子,需要再次煎煉才能入藥。先把一斤朴硝和兩碗水一起放入鍋中溶化,撇去油膩,再用細布或縑子將水中的雜質濾掉,再用一斤蘿蔔切成厚片,和溶化的朴硝水一起放入鍋中煮幾十沸,撈出蘿蔔,再用三層厚紙過濾,使雜質完全除去,倒入瓦盆中,在星星和月亮下露一夜,就會結成冰塊狀或蠟狀的白色硝石,叫做盆硝;盆硝的底部較多,上面長出像刀鋒一樣的細尖,叫做芒硝;盆硝的底部較少,上面長出像圭角一樣的尖牙,有六稜縱橫交錯,玲瓏剔透、可愛,叫做馬牙硝。還有一種狀如白石英的,又叫做英硝。

二硝之底則通名朴硝。取芒硝、英硝,再三以蘿蔔煎煉去鹹味,即為甜硝。以二硝置之風日中,吹去水氣,則輕白如粉,即為風化硝。以芒硝:英硝同甘草煎過鼎罐升煅,則為玄明粉石葦為使,惡麥句姜,畏三稜

白話文:

二硝的底層通稱為朴硝。取芒硝、英硝,再三用蘿蔔煎煉以去掉鹹味,就是甜硝。

將二硝放在風日中,吹去水氣,就會輕白如粉,就是風化硝。

將芒硝、英硝與甘草一起煎過鼎罐升煅,就會變成玄明粉。

石葦做為引子,惡臭麥曲和生薑,害怕三稜。

制玄明粉法:用白淨朴硝十斤,清水一桶,煎化去滓,星月下露一夜,去水取硝,每一斤用蘿蔔一斤,切片,同煮熟,濾淨再露一夜,取出。每硝一斤,用甘草一兩,同煎去滓,再露一夜,取出以大沙罐一個築實盛之,鹽泥固濟,厚半寸不蓋口,置爐中以炭火十斤,從文至武煅之,待沸定,以瓦一片蓋口,仍前固濟,再以十五斤頂火煅之,放冷一伏時,取出隔紙安地上,盆覆三日,出火毒,研末,每一斤入生甘草末一兩、炙甘草末一兩,和勻,瓶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