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鏡》~ 卷之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5)

1. 痘疹

設有痢疾、下血、驚風、傷寒等候,則不論痘之未出已出,兒之或大或小,總歸於不治而已。不治之痘,人皆以歸腎變黑者當之。故凡有黑色者,莫不指之曰腎經痘也。而不知痘疹之中,惟黑者最難識。若初出時,隱隱有黑點,自三四朝至六七朝,其黑色如故,不見紅色,但如玄珠,而亦有光采者,名曰黑痘。不拘男女,如有此痘,必主非嘗之貴,與歸腎變黑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蓋歸腎變黑者,初出非不紅,至後反黑陷,醫者又當識之。

藥例

痘疹將出未出之際,身體壯熱無汗,乃腠理□□□宜疏解,以升麻、葛根起劑,佐以紫蘇、柴胡□□□類以疏其表,連翹、白芷、天花粉、甘草□□□□□毒,當歸、川芎、紅花以活其血,陳皮□□□□□□其氣,木通以行十二經絡。此用藥□□□則然也。

痘疹初出,一朝至四朝,若有微汗即去升麻□□□紫蘇、柴胡、防風解表之劑,若無汗仍用紫蘇、柴胡□□帶疏表,宜以白朮起劑,佐以白芷、連翹、天花粉、甘草、當歸、川芎、紅花、陳皮、枳殼、烏藥,以解其毒,活其血,勻其氣而已矣。此用藥於既出之後,則然也。

痘疹五朝至九朝,不用解毒之劑,宜以黃耆起劑,佐以白朮、人參,以補其里,不用當歸,但用川芎,以行血中之氣,少加木香以助之,仍用白芷、連翹、天花粉、甘草以解其毒。若身熱未解,宜以茯苓、木通清利小便。若或覺飽,仍用陳皮些少,以制人參;枳殼些少,以制黃耆。此用藥於發漿之際,則然也。

痘疹九朝至十三朝,瘡已回盡,宜用八物湯起劑,加天花粉、連翹、木通之□。若有餘熱,少加芍藥、黃芩,此用藥於已回之□則然也。

已上皆太平痘疹,故用此藥。

痘疹黑陷倒靨,乃必死之症也,而亦不可坐視。宜用無價散,以人貓豬犬四者之糞先曬乾,至臘月辰日,燒灰,研細,用熟蜜作餅子,白滾湯磨服。一歲一字,二歲一錢,三歲二錢,以意加減,即時變為紅活,無不神效。

或用人牙燒灰,入麝香少許,共研極細,蜜作餅子,以溫酒調下二三服。

或用小豬尾尖血三四點,研入冰片少許,新水調下。

或用鐵腳威靈仙一錢,炒為末,冰片一分,溫水調服,取下瘡痂,為效。

痘疹出不快,以蟬殼洗去土,曬乾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若不善酒,以白滾湯送下。

痘疹漿不足,以人參、黃耆各二錢,炙甘草、白朮各二錢,大棗五枚,肉桂五錢,用大米泔二盞,煎至半盞,溫服。若回不快,即於此方中,去桂、甘草,加五味五分,煎服。

痘疹入眼,用白蒺藜炒、炙甘草、羌活、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熟水調下。

或用黑狗耳,刺血滴入眼內,其瘡自散。

疱疹眼內有云翳,用輕粉、黃丹等分,以竹筒吹入耳內,左眼有翳,吹右耳,右眼有翳,吹左耳,內翳即退。或用瓜蒂根半錢,蛇退、蟬退各二錢半,為細末。用羊肝一兩,薄切數片,將藥末一錢,揉勻,用紙包,線系之於淘米水內,懸煮令熟,去紙,臨用湯下,日進二服。

白話文:

痘疹

如果孩子患有痢疾、下血、驚風、傷寒等疾病,無論痘疹是否已出,年齡大小,都難以治癒。人們普遍認為痘疹不治是因腎經受損而變黑。因此,凡是痘疹發黑,都被認為是腎經受損所致。但其實痘疹之中,黑色痘疹最難辨識。如果痘疹初起時,隱約出現黑點,三四天到六七天後,顏色仍然是黑色,沒有紅色出現,如同黑色的珍珠,卻也閃閃發光,這叫做黑痘。不論男女,如果出現這種痘疹,預示著非同尋常的貴氣,與因腎經受損而變黑的痘疹,不可同日而語。

腎經受損而變黑的痘疹,初期並非不紅,只是後期才會變黑凹陷,醫生必須能夠識別。

藥方舉例:

痘疹將出未出時,身體發熱無汗,這是肌膚腠理閉塞,應當疏解,可用升麻、葛根為主藥,輔以紫蘇、柴胡等藥疏通表邪,再用連翹、白芷、天花粉、甘草等藥清解毒邪,當歸、川芎、紅花活血,陳皮理氣,木通通利十二經絡。這是痘疹將出時的用藥方法。

痘疹初出,一到四天,若有微汗,就停用升麻等疏表藥物,若無汗仍需用紫蘇、柴胡等藥疏通表邪,宜以白朮為主藥,佐以白芷、連翹、天花粉、甘草、當歸、川芎、紅花、陳皮、枳殼、烏藥,以解毒、活血、調和氣血。這是痘疹已出後的用藥方法。

痘疹五到九天,不用解毒藥物,宜以黃耆為主藥,佐以白朮、人參,以補益臟腑,不用當歸,但用川芎,以行血氣,少加木香以助之,仍用白芷、連翹、天花粉、甘草以解毒。如果發熱未退,宜用茯苓、木通清利小便。如果感覺飽脹,可少用些陳皮以制約人參;少用些枳殼以制約黃耆。這是痘疹發漿時的用藥方法。

痘疹九到十三天,痘疹已全部收斂,宜用八物湯為主藥,加天花粉、連翹、木通等藥。如果有餘熱,少加芍藥、黃芩。這是痘疹已收斂時的用藥方法。

以上都是針對一般的痘疹,因此使用這些藥方。

痘疹發黑凹陷,是必死之症,但也不能坐視不管。宜用無價散,將人、貓、豬、狗四種動物的糞便曬乾,在臘月辰日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熟蜜做成藥餅,用滾燙的開水送服。一歲服用一字(古代重量單位),二歲服用一錢,三歲服用二錢,依此類推加減用量,就能使痘疹變紅活潑,非常有效。

也可使用人牙燒成灰,加入少許麝香,研磨成細粉,用蜜做成藥餅,用溫酒調服二三服。

也可取小豬尾尖血三四滴,研入少許冰片,用清水送服。

也可使用鐵腳威靈仙一錢,炒成粉末,加冰片一分,用溫水送服,以去除瘡痂,療效顯著。

痘疹出疹不快,可用蟬殼洗淨泥土,曬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不善飲酒者,可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痘疹漿液不足,可用人參、黃耆各二錢,炙甘草、白朮各二錢,大棗五枚,肉桂五錢,用大米淘米水二盞,煎至半盞,溫服。如果痘疹收斂不快,就在此方中,去掉肉桂、甘草,加入五味子五分,煎服。

痘疹入眼,可用白蒺藜炒制,炙甘草、羌活、防風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熟水送服。

或用黑狗耳朵,刺血滴入眼內,痘疹即可自行消散。

痘疹眼內有雲翳,可用輕粉、黃丹等分,用竹筒吹入耳朵內,左眼有雲翳,吹右耳,右眼有雲翳,吹左耳,雲翳即可消退。或用瓜蒂根半錢,蛇退、蟬退各二錢半,研磨成細粉。用羊肝一兩,切成薄片,將藥粉一錢,與羊肝揉勻,用紙包好,用線系在淘米水中懸煮至熟,取出藥物,臨用時用湯送服,每日服用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