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鏡》~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傷寒

少陽症,身熱,不大便,不惡寒,邪在半表半裡,宜以大柴胡湯為主治,而和解之。

柴胡(二兩),黃芩(七錢半),芍藥(三錢),半夏(六錢半),枳實(四枚,炙),大黃(五錢)

上作三服,每加薑、棗煎服。

太陽、陽明症,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秘,譫語,嘔噦,宜以調胃承氣湯為主治而下之。

大黃(一兩,酒浸),甘草(五分),芒硝(九分)

每服五錢,水一碗,先煎大黃、甘草至七分,去渣,入硝煎一沸,溫服。

陽明症,六七日不大便,腹脹滿,無表症,汗後不惡寒,潮熱,狂言而喘,宜以小承氣湯為主治而下之。

大黃(一兩),厚朴(五錢),枳實(六枚)

上作一劑,水煎溫服,以利為度。

太陰症,自利不渴,脈沉身痛,宜以四逆湯為主治。

甘草(一兩),乾薑(七分),附子(半個),黃連(五錢)

上作一劑,水煎溫服,弱人用大附子,加乾薑三錢。

本方乾薑加至一兩,名通脈四逆湯,治厥逆下利,脈不至,每服五錢,加蔥白九莖。嘔加生薑,咽痛加桔梗,利止脈不出加人參。本方去附子、黃連,加人參、白朮,名理中湯,專治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鴨溏,蛔厥等症。治病之效,雖不可誣,而用藥之時,亦宜斟酌。大補大熱之劑,必審其真而後用也。

少陰症,舌乾口燥,及胃實譫語,五六日不大便,腹痛,煩渴,宜以大承氣湯主治而下之。

大黃(五錢),厚朴(一兩),枳實(五個),芒硝(五錢)

水二盅半,先煎厚朴、枳實至一盅,入大黃煎至七分,去渣,入硝煎一沸,溫服,以利為度,不可過服。

少陰症,惡寒,手足拘急,或心中悸而煩,脈微細者,宜以小建中湯主治而溫之。

桂枝,甘草(各二兩),芍藥(三兩)

作三服,每加姜三片,棗四枚,去渣,入餳糖一合,微火待餳糖化,溫服。嘔者不用餳糖,恐其發吐也。

厥陰症,舌卷囊縮而惡寒,宜以桂附湯主治之。

桂枝(一兩),附子(三錢),青皮,甘草,柴胡(各四錢)

作三服,每加姜三大片。

兩感傷寒,雖不治之症,然所稟有虛實,所感有淺深,若所稟者實,而所感者淺,間亦可生,治之而愈者有矣,未有不治而生者也。宜以大羌活湯主治而雙解之。

羌活(二錢五分),獨活,防己,黃芩,黃連,白朮,川芎(各二錢),細辛(五分),生地,知母(各二錢)

作一劑,水煎服。

春分後感冒傷寒,宜以九味羌活湯為主治,代桂枝麻黃湯用。

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蒼朮(一錢),甘草(三分),白芷(一錢),川芎(一錢五分),生地黃(一錢),黃芩(一錢),細辛(三分)

作一服,加姜三片,蔥一莖,水煎熱服,覆熱取汗。原有汗去蒼朮,加白朮,渴加知母、石膏。

白話文:

傷寒

少陽病,身體發熱,不大便,不惡寒,邪氣在半表半裡,宜用大柴胡湯為主藥,來調和解表。

藥方:柴胡二兩,黃芩七錢半,芍藥三錢,半夏六錢半,枳實四枚(炙),大黃五錢。

分成三劑服用,每劑加薑、棗煎服。

太陽、陽明病,不惡寒,反而惡熱,大便秘結,神志不清說胡話,嘔吐,宜用調胃承氣湯為主藥瀉下。

藥方:大黃一兩(酒浸),甘草五分,芒硝九分。

每劑五錢,水一碗,先煎大黃、甘草至七分,去渣,加入芒硝煎一沸,溫服。

陽明病,六七天不大便,腹部脹滿,沒有表證,汗出後不惡寒,潮熱,胡言亂語並喘息,宜用小承氣湯為主藥瀉下。

藥方:大黃一兩,厚朴五錢,枳實六枚。

作一劑,水煎溫服,以通便為度。

太陰病,腹瀉不渴,脈沉身體疼痛,宜用四逆湯為主藥。

藥方:甘草一兩,乾薑七分,附子半个,黃連五錢。

作一劑,水煎溫服,體弱者用大附子,並加乾薑三錢。本方乾薑加至一兩,名為通脈四逆湯,治療厥逆下瀉、脈搏微弱,每劑五錢,加蔥白九莖。嘔吐加生薑,咽痛加桔梗,腹瀉停止脈搏仍不顯著者加人參。本方去掉附子、黃連,加入人參、白朮,名為理中湯,專治腹瀉不渴,畏寒且嘔吐,腹痛瀉稀,蛔厥等症。治療效果雖好,但用藥時機需謹慎考慮。大補大熱的藥劑,必須仔細判斷病情後再使用。

少陰病,舌乾口燥,以及胃實而神志不清說胡話,五六天不大便,腹痛,煩渴,宜用大承氣湯為主藥瀉下。

藥方:大黃五錢,厚朴一兩,枳實五個,芒硝五錢。

水二盅半,先煎厚朴、枳實至一盅,加入大黃煎至七分,去渣,加入芒硝煎一沸,溫服,以通便為度,不可過量服用。

少陰病,惡寒,手足拘急,或心中悸動煩躁,脈搏微細,宜用小建中湯為主藥溫補。

藥方:桂枝、甘草(各二兩),芍藥(三兩)。

分成三劑,每劑加薑三片,棗四枚,去渣,加入飴糖一合,小火煮至飴糖融化,溫服。嘔吐者不用飴糖,以免加重嘔吐。

厥陰病,舌頭捲縮惡寒,宜用桂附湯為主藥。

藥方:桂枝一兩,附子三錢,青皮、甘草、柴胡(各四錢)。

分成三劑,每劑加薑三大片。

兩種傷寒,雖然是不易治療的病症,但病情虛實不同,感受深淺不一,如果體質偏實,而感受較淺,有時也可自愈,治療後痊癒的也有,但沒有不治療而自愈的。宜用大羌活湯為主藥,雙向調節。

藥方:羌活二錢五分,獨活、防己、黃芩、黃連、白朮、川芎(各二錢),細辛五分,生地、知母(各二錢)。

作一劑,水煎服。

春分後感冒傷寒,宜用九味羌活湯為主藥,代替桂枝麻黃湯使用。

藥方:羌活二錢,防風一錢五分,蒼朮一錢,甘草三分,白芷一錢,川芎一錢五分,生地黃一錢,黃芩一錢,細辛三分。

作一劑,加薑三片,蔥一莖,水煎熱服,蓋被取汗。原有汗者去掉蒼朮,加白朮,口渴加知母、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