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鏡》~ 卷之一 (2)
卷之一 (2)
1. 內傷
傷寒家以外感風寒為外傷,內傷飲食為內傷,固矣。然內傷而專指飲食言者,其言猶未盡也。飲食所傷,固可以為內傷,或傷於血,或傷於氣,或傷於精,皆非外得也,獨不可以言內傷乎。內傷之病,各有症辨,惟飲食所傷,亦身發大熱,類於傷寒,但不惡寒而獨惡熱,頭不甚疼,骨節不痛,而中脘飽悶,見食即惡,與傷寒大同小異。故傷寒家有內傷外傷之辨,辨以此耳。
白話文:
傷寒派醫學將感冒受涼稱為外傷,飲食不當稱為內傷,這是確定的。然而內傷專指飲食所引起的,這種說法還不夠全面。飲食造成的損傷當然可以稱為內傷,無論是傷及血液、氣機或精氣,都不是從外部得來的,難道不能稱為內傷嗎?內傷的疾病各有症狀,其中飲食造成的內傷也會出現高燒,類似於傷寒,但與傷寒不同的是,內傷不惡寒而只怕熱,頭不怎麼疼,骨節也不痛,卻會感覺中腹部飽脹,看到食物就噁心,與傷寒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因此,傷寒派醫學有內傷、外傷之分,其區分標準就是這些。
至若好勇鬥狠,奔走負重,恃壯使力,蹼跌輕生,必傷於血。血積於上,則胸脅痛,血積於中,則中脘痛,血積於下,則小腹痛。傷重則行其血,傷不重則活其血,血既行,則養其血而已。或忿恨衝心,暴怒頓發,爭言鬥舌,叫號罵詈,必傷於氣,氣積不散,則兩脅脹滿,胸膈悶塞,甚至發為臌症,飲食不進,而病斯劇矣。宜大劑伐肝化氣之藥治之。
白話文:
至於好勇鬥狠、奔波負重、仗著力氣逞強、輕率行事,肯定會損傷氣血。氣血積聚在胸腔上方,就會胸脇疼痛;氣血積聚在胸腔中部,就會腹部疼痛;氣血積聚在腹部下方,就會小腹疼痛。傷勢嚴重,就要疏通氣血;傷勢不嚴重,就要調理氣血。氣血疏通,再滋養氣血就可以了。或者因為憤恨衝動,突然大發雷霆,爭執不休,破口大罵,肯定會損傷氣。氣息鬱積不散,就會導致兩側肋骨脹滿,胸膈憋塞,甚至發展成臌脹症,不能進食,病情就會加重。應該用大量疏肝理氣的藥物治療。
或恃強壯,不惜氣力,縱情於女色,耗亡其真精,則小腹氣並,其冷如冰,其堅如石,痛連陰器,小便秘而不通,切不可以精虛之故,妄加補劑,又不可誤以為霍亂,妄投鹽水,要當以活血為主,而調氣次之,待其痛止氣和,方可漸加帶補之劑也。
藥例
內傷於食,視其所傷者何物,各以主治之藥消之。
白話文:
有些人仗著身體強壯,不珍惜氣力,縱情於美色,過度耗費體內精氣,導致小腹氣血鬱結,寒冷如冰,堅硬如石,疼痛連及陰器,小便不通。注意不能因為精氣虛弱而盲目補充補劑,也不能誤認為是霍亂而亂用鹽水。治療要以活血化瘀為主,疏通氣機為輔。等疼痛停止、氣機調和後,纔可以逐漸加入補養的藥物。
如傷於魚肉,則用山楂、蓬朮、三稜之藥,甚至有用阿魏、硇砂、巴豆霜者。如傷於米食,則用麥芽、神麯、枳實、陳皮、檳榔、草果之類。如傷於麵食,則用萊菔子為君,佐以蒼朮、厚朴、陳皮、香附之類。如傷於生冷,則於消食劑中加官桂、乾薑、木香之類。凡消食之劑,必兼用白朮、甘草,則脾氣有助,而運化速矣。
內傷於血,視其所傷者何處,分上中下而治之。
白話文:
如果食物積滯是由於吃了魚肉,可以用山楂、蓬朮、三稜等藥材,甚至有人會用阿魏、硇砂、巴豆霜。
如果食物積滯是由於吃了米飯,可以用麥芽、神麯、枳實、陳皮、檳榔、草果等藥材。
如果食物積滯是由於吃了麵食,可以用萊菔子為主藥,佐以蒼朮、厚朴、陳皮、香附等藥材。
如果食物積滯是由於吃了生冷食物,可以在消食藥劑中加入官桂、乾薑、木香等藥材。
所有消食藥劑中,都必須同時使用白朮和甘草,這樣才能幫助脾氣,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
如胸前痛,則用紅花、赤曲、降真香、丹皮之類,而以桔梗引經,以枳殼開氣。如兩脅痛,則用蘇木、紅花、當歸、桃仁之類,而以青皮、柴胡引經,以木香調氣。如中脘痛,則以當歸為君,佐以紅花、蘇木、三稜、蓬朮之類,而以芍藥、甘草引經,厚朴、大腹皮寬腹脹。
白話文:
- **如果胸前疼痛,**可以使用紅花、赤曲、降真香、丹皮等藥物,並配合桔梗來疏通經絡,枳殼來宣發肺氣。
- **如果兩側肋部疼痛,**可以使用蘇木、紅花、當歸、桃仁等藥物,並配合青皮、柴胡來疏通經絡,木香來調節氣機。
- **如果是中腹部疼痛,**以當歸為主藥,配伍紅花、蘇木、三稜、蓬朮等藥物,並配合芍藥、甘草來疏通經絡,厚朴、大腹皮來寬解腹脹。
如小腹痛,則以桃仁為君,佐以當歸梢、紅花、山楂、蘇木、蓬朮之類,而以青皮、官桂引經,檳榔破氣,痛甚者加玄胡索、乳香、沒藥。凡血並不行,劑內加穿山甲、麝香,水酒同煎,送下大黃丸二三錢,此惟傷重者可用也。
內傷於氣,宜以伐肝破氣之藥治之。
白話文:
如果腹部疼痛,可以用桃仁作為主藥,搭配當歸梢、紅花、山楂、蘇木、蓬朮等輔助藥材,再用青皮、官桂引導藥性,檳榔疏通氣滯。疼痛劇烈時,可以添加玄胡索、乳香、沒藥。如果病情較重,且氣血不通,可以在藥方中加入穿山甲、麝香,用水和酒一起煎服,然後服用二至三錢的大黃丸。這個方法只適用於病情嚴重的患者。
用醋炒青皮為君,醋炒芍藥、便浸香附、烏藥、枳殼、木香、官桂之類為佐,水酒同煎服之。
內傷於精,宜以養血調氣之藥治之。
白話文:
用醋炒過的青皮作為主藥,再加上醋炒芍藥、用醋泡過的香附、烏藥、枳殼、木香、官桂等中藥為輔助,用水和酒一起煎煮後服用。
用紅花為君,桃仁、丹皮、當歸、生地、牛膝、赤曲之類為佐,少加甘草梢,炒鹽一撮,酒煎,入童便,熱服。痛連陰器者,必有血滯於莖中,礙其道路,甚至小便不通,宜頭髮燒灰為末,童便、酒調下四五錢為妙。
凡此特其大略耳,若夫斟酌損益,非言所能示也。
白話文:
主藥用紅花,輔助用藥包括桃仁、丹皮、當歸、生地、牛膝、赤曲等。再少量加入甘草梢和炒鹽。用酒煎煮,加入童便,趁熱服用。如果是陰莖疼痛,一定是因為莖部有血滯,阻礙了經絡流通,甚至導致小便不通。建議將頭髮燒成灰,研成細末,加入童便和酒調服,每次四五錢,效果很好。
一切內傷之症,有似於傷寒者,遂以為傷寒,而誤用發表之藥,如麻黃、升麻之類,則內氣升發,勢不可遏,有食吐食,有血吐血,吐而不已,面赤咽乾,火皆奔上,汗出不休,陽亡氣耗。當此之時,無藥可救,其死必矣,慎之慎之!若外傷誤服內傷之藥,亦有大害,不可輕投。
若內傷既重,或溺水涉深,則寒氣入內,血於食並而不運,必死無疑,雖有良藥,竟何益乎!
白話文:
凡是內傷的症狀,如果類似感冒,就誤以為是感冒,並錯誤地使用發散祛邪的藥物,比如麻黃、升麻之類。這種做法會導致內氣上浮,勢不可擋,出現食物嘔吐、吐血不止,面紅咽乾,火氣上沖,出汗不止,導致陽氣耗散。到了這個地步,服藥也無法挽回,死亡是必然的了,務必要小心!如果外傷誤用治療內傷的藥物,也會造成很大的危害,不能輕率使用。
2. 中風
夫人似乎無恙,而卒然中風者,豈一朝一夕之故哉。其受病久矣,蓋肉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土必先潰也,而後水決之。木必先枯也,而後風摧之。夫物且然,而況於入乎?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白話文:
各位,有些人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病痛,卻突然中風了。難道這是某天某個時間才會發生的嗎?其實,他們早就生病了。就像肉必須先腐爛纔有蟲子生出來,土壤必須先鬆弛纔有水流出來,樹木必須先枯萎纔有風能把它吹倒。連這些物質都是這樣了,何況是人體呢?經典裡說:邪氣會侵犯到氣虛的地方。
風豈能中乎人,亦人之自受乎風耳!使其內氣充足,精神完固,則榮衛調和,腠理緘密,雖有風將安人乎?惟其不戒暴怒,不節淫欲,或飢不暇於食,或寒不暇於衣,或嗜酒而好色,或勤勞而忘身,或當風而沐浴,或大汗而行房,或畏熱而露臥,或冒雨而奔馳,以致真元耗亡,氣血消盡,大經細絡,積虛彌年,平時無甚痛苦,而不知榮衛皆空,徒存軀殼,正猶無心之木,將折未折,無土之牆,欲頹未頹,其勢已不可支,而方且自謂無恙,迷昧而不知戒焉,一旦為賊風所襲,如劇寇操刃,直入無人之境,勢若破竹,不移時而皆潰,則杯酒談笑之間,舉步轉移之頃,卒然顛仆,頓為廢人,不亦重可駭哉!由是觀之,雖由外風之中,實因內氣之虛也。
白話文:
風難道能侵入人體嗎?其實是由於人自身虛弱而導致受風。如果人的內氣充盈,精神健旺,那麼氣血運行就會調和,皮膚腠理緊密堅固,即使遇到風,又能怎樣傷害人呢?只不過是因為人們不約束自己的暴怒,不節制自己的淫慾,有的飢餓得顧不上吃飯,有的寒冷得沒有衣服穿,有的嗜酒好色,有的勞累過度不顧惜身體,有的當著風洗澡,有的出大汗後行房事,有的怕熱而露宿,有的冒雨奔馳,導致真氣耗竭,氣血衰弱,經絡虛弱多年,平時沒有什麼明顯病痛,卻不知道體內的氣血已經空虛,只是留著一具軀殼,就像沒有樹心的樹木將要折斷卻還沒有折斷,沒有泥土的牆壁將要倒塌卻還沒有倒塌,這種狀況已經無法挽救,而人們卻還自認為沒有問題,糊塗而不知警惕。一旦遭受惡風邪氣的侵襲,就像強盜揮舞利刃,直接闖入無人之地,勢如破竹,不一會兒就 همهما دمرهما، مما يؤدي إلى الانهيار المفاجئ أثناء الحديث والضحك، والسقوط بشكل مفاجئ، وتحول الشخص إلى عاجز بشكل دائم أليس هذا أمرًا مرعبًا للغاية؟ ومن هذا المنطلق، فإنه على الرغم من أن السبب المباشر هو الرياح الخارجية، فإن السبب الجذري هو ضعف الطاقة الداخلية.
然人之一身,表裡上下,未有皆虛,惟積虛之處,氣多不貫,而勢有偏輕,故一為風所入,而肢體於是乎廢矣。若以臟腑言之,則又各有形症焉。中臟多滯九竅,故有唇緩、失音、鼻塞、耳聾、眼瞀、便秘之症,中腑多著四肢,故有半身不遂、手足不隨、左癱右瘓之形。又有中血脈者,則外無六經之形症,內無便溺之阻澀,惟口眼喎斜,或左或右而已矣,而手足動靜,起居食息,固無恙也。或肢不能舉,口不能言,而更無別症者,乃中經也,比之中臟腑為輕,比之中血脈猶重耳。
白話文:
人的身體,從表到裡,從上到下,不可能全部虛損。只有積聚虛弱的地方,氣血不通,力量偏弱,所以一被風邪入侵,肢體就會癱瘓。如果從臟腑來說,各個臟腑也有不同的症狀。中臟(指五臟)多有停滯,會出現嘴脣鬆弛、聲音沙啞、鼻塞、耳聾、眼睛昏花、大便不通的症狀。中腑(指六腑)多著在四肢,會出現半身不遂、手足不聽使喚、左側癱瘓右側也能活動的症狀。還有的中血脈(指經絡系統),外觀上沒有六經的症狀,也沒有排便排尿的障礙,只是口眼歪斜,有時是左邊,有時是右邊,但手腳活動、起居飲食都正常。有的肢體不能抬起,嘴巴不能說話,但沒有其他症狀,這是中經所致。這種情況比中臟腑輕,但比中血脈重。
然因其病而藥之,則中臟者宜下,中腑者宜汗,中經者宜補血以養筋,中血脈者宜養血以通氣,此皆可治之症也。而亦有難易於其間,中臟為難,而中腑次之,中經又次之,中血脈又次之。其或初中於血脈,藥之而愈,苟不守禁忌,必復中而中必在經。或初中於經,藥之而愈,苟不守禁忌,必復中而中必在腑。
白話文:
當人因外邪而生病時,治療方法如下:侵入臟腑的應瀉下;侵入表皮的應發汗;侵入經絡的應補血養筋;侵入血脈的應養血通氣。這些都是可以治癒的病症。
然而,治療難度也存在差異,侵入臟腑最難治,其次是侵入表皮,再次是侵入經絡,最容易治癒的是侵入血脈。如果一開始病邪入侵血脈,用藥後治癒了,但又不遵守禁忌,病邪還會復發,而且一定會深入經絡。如果一開始病邪入侵經絡,用藥後治癒了,但又不遵守禁忌,病邪還會復發,而且一定會深入表皮。
或初中於腑,藥之而愈,苟不守禁忌,必復中而中必在臟。中一次則虛一次,虛一次則重一次。故中腑雖可治也,由先中血脈於經,而後及於腑,則難治矣。中臟本難治也,由先中於腑,而後及於臟,則不治矣。若中腑而兼中臟,與傷寒兩感者何異,豈有可生耶?
白話文:
如果病邪停留於腑,通過服藥可以治癒,但如果不遵守飲食禁忌,就會再次中病,而再次中病必定會傷及臟腑。每次中病都會使身體虛弱一分,虛弱一分,病情就加重一分。所以說,中腑的病雖可治癒,但由於病邪先通過經脈影響血脈,然後才波及腑,所以很難治癒。中臟的病本來就難以治癒,如果先中於腑,後及於臟,那就沒法治了。如果同時中腑又中臟,就和傷寒同時受到兩種病邪的侵襲有什麼分別,哪還有生還的可能?
凡中風口開者為心絕,手散者為脾絕,眼合者為肝絕,遺尿者為腎絕,聲如鼾睡者為肺絕。汗出如油者為無氣,肉脫筋痛者為無血。髮直指而頭上竄,面赤如妝而汗綴如珠者,皆所不治之症也。
白話文:
如果中風後嘴巴張開,表示心臟衰竭;手腳舒展開來,表示脾臟衰竭;眼睛閉合,表示肝臟衰竭;小便失禁,表示腎臟衰竭;發出鼾聲,表示肺臟衰竭。滿身大汗如油,表示氣血虛脫;肌肉脫落、筋骨疼痛,表示血氣耗盡。頭髮直立豎起,頭部亂竄,臉色紅潤如妝容,汗水像珠子一樣流淌,這些都是無法醫治的症狀。
其有一中即死者,又何為如此之急耶?蓋人之五臟,以心為君,心也者,所以主宰乎一身者也。五臟之中,惟心最難死,故人死氣絕,一身盡冷,而心頭獨熱者,以其難死故也。中臟之人,不即死者,以四臟之氣雖絕,而心猶未病也,一中其心,則杯酒未乾,片言未盡,而魂魄先亡矣。縱有起死回生之藥,亦何所施乎?
白話文:
為什麼有人被刺中就馬上死亡?這是因為人的五臟中,以心臟為最重要的器官,它負責主導全身。五臟中,心臟最不容易死亡,所以人臨死時全身已經冰冷,只有心臟還保持溫熱,這是因為心臟難以死亡。中臟的人之所以不會立即死亡,是因為其他四臟的氣息雖然已經斷絕,但心臟還沒有病變。然而,一旦心臟被刺中,即使一口酒還沒喝完,一個字還沒說完,魂魄就已經消亡了。即使有起死回生的藥物,也無處使用了。
大法中風諸症,總屬風疾,初中之時,不論在表在裡,必先以攻痰祛風為主,待其甦醒,然後審其經絡,分其氣血而治之,不可因其內氣之虛,而驟用補劑。蓋一中之間,道路已為風痰阻絕,雖欲補之,孰從而補之?若其病的系大虛,口眼不喎斜,手足不偏廢,便溺不阻澀,但汗出不休,眩暈不定,四肢軟弱,氣息短促,方可用獨參湯。而猶必佐以去白陳皮,加以薑汁、竹瀝,始可服也。
白話文:
對於重大的中風疾病,一般都歸屬於風疾的範疇。在疾病的初期階段,無論是表證還是裡證,都要以化痰祛風為主。等到患者甦醒之後,再仔細檢查經絡氣血,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不可因為患者內氣虛弱,就貿然使用補藥。因為在中風發作期間,經絡已經被風痰阻滯,即使想補,也無從下手。
如果患者的病勢屬於大虛,沒有口眼歪斜、手足偏廢、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只是不斷出汗、頭暈目眩、四肢軟弱、氣息短促,此時方可使用獨參湯。但仍需要配合使用去除白陳皮、薑汁、竹瀝等藥材,才能服用。
若無監製,一時或可以愈疾,而痰邪不泄,終當為患,他日或發癰疽,必無藥可治者,切宜慎之。即腦、麝、牛黃等藥,初中時亦不宜驟用,恐引風氣入於骨髓,又不可用大戟、芫花、甘遂以泄大腸之經。大抵於行痰祛風劑中,日淺則加以順氣,日久則惟活血為要耳。
藥例
初中風不省人事,乃風痰壅盛,迷其胸膈也。
白話文:
如果沒有監控,用藥雖然暫時可以治癒疾病,但是痰邪沒有排出體外,最終還是會成為禍患。日後一旦發作癰疽,肯定無藥可治,所以務必要慎重。即便是腦藥、麝香、牛黃等藥物,在初期也不宜突然使用,以免引動風氣進入骨髓。同樣,也不可用大戟、芫花、甘遂等藥物來泄大腸經。一般來說,在治療痰濕、祛風的方劑中,如果病情時間短,則加入理氣的藥物;如果病情時間長,則以活血為主要目的。
宜以天花粉、荊芥各二三兩,水煎服。加薑汁、竹瀝,磨枳實、沉香各一錢,或二錢灌之。若牙關緊,即以薑製南星同麝香少許,擦之自開。灌此藥,直待其醒,再進此藥,然後以他藥進之。
中腑為在表,法當汗之。
白話文:
應使用天花粉和荊芥,各取二到三兩,以水煎服。可加入生薑汁、竹瀝、磨碎的枳實和沉香,各一錢或二錢,灌服。如果牙關緊閉,就用生薑製成的南星,加上少許麝香,擦拭牙關即可打開。灌服這種藥物,一直持續到病人清醒,再繼續灌服。最後再服用其他藥物。
宜以麻黃為君,羌活、防風、荊芥、甘草之類為佐,以發其表;南星、半夏、瓜蔞仁之類,以逐其痰;陳皮、枳殼、紫蘇梗之類,以順其氣,加薑汁、竹瀝服之。
中臟為在裡,法當下之。
白話文:
以麻黃為主要藥材,搭配羌活、防風、荊芥、甘草等藥材,使藥效發散於體表;使用南星、半夏、瓜蔞仁等藥材,驅逐痰液;加入陳皮、枳殼、紫蘇梗等藥材,調順氣息。再加入薑汁和竹瀝一起服用。
宜以大黃為君,枳實、厚朴、甘草為佐,以通其秘;豬牙皂角、穿山甲、木通、菖蒲之類,以開其竅;瓜蔞仁、杏仁、蘇子、防風、荊芥之類,以逐其風痰,加薑汁、竹瀝服之。
中經者,以補血養筋為主。
白話文:
以大黃作為主藥,輔以枳實、厚朴、甘草,通暢便祕;
豬牙皁角、穿山甲、木通、菖蒲等,疏通竅道;
瓜蔞仁、杏仁、蘇子、防風、荊芥等,驅風化痰;
再加入薑汁和竹瀝服用。
宜以四物為君,佐以木瓜、薏仁、威靈仙而補血養筋,兼以羌活、獨活、防風、細辛、甘草而疏其風,南星、半夏、茯苓、黃芩而治其痰,加薑汁、竹瀝服之。
中血脈者,以養血通氣為主。
白話文:
以四物湯為主要藥物,輔以木瓜、薏仁、威靈仙,補血強筋;再加羌活、獨活、防風、細辛、甘草,祛除風寒;南星、半夏、茯苓、黃芩,治療痰濕;最後加入薑汁、竹瀝服用。
宜四物為君,佐以紅花而養其血,兼以枳殼、烏藥、香附、陳皮而通其氣,加薑汁、竹瀝服之。
白話文:
以四物湯為主方,輔以紅花養血,再加入枳殼、烏藥、香附、陳皮理氣,最後添加薑汁、竹瀝一起服用。
口眼喎斜,外攻之法,以皂角五兩,去皮子為末,以陳醋和之,左喎塗右手心,右喎塗左手心,以暖水一盞,安向手心,須臾便止,即洗去藥,並抽掣中指。
白話文:
口眼歪斜,可以從外部治療。方法是將五兩皁角去皮磨成粉末,用陳醋調和。如果左邊歪斜,就塗抹在右手中間;如果右邊歪斜,就塗抹在左手中間。然後用一碗熱水,放在塗抹藥物的手心上,過一會兒歪斜就會停止。然後洗掉藥物,並用力拉扯中指。
左邊半身不遂,屬血虛與死血,宜於四物湯中加紅花、桃仁煎之,以薑汁、竹瀝調服。右邊半身不遂,屬氣虛與濕痰,宜於四君子湯中加半夏、南星、陳皮、枳殼煎之,以薑汁、竹瀝調服。
左癱右瘓,四肢不舉,風痹等疾。
白話文:
左邊半身不遂
原因:血氣虛弱,以及凝固的血液阻塞了經絡。
治療:在四物湯中加入紅花和桃仁,並以薑汁和竹瀝調配服用。
右邊半身不遂
原因:氣虛,以及濕痰阻滯了經絡。
治療:在四君子湯中加入半夏、南星、陳皮和枳殼,並以薑汁和竹瀝調配服用。
麻黃(一斤),白芷,桑皮,蒼朮,甘松,浮萍(各二兩),川芎(三兩),苦參(三兩)
白話文:
麻黃(500 克)、白芷、桑皮、蒼朮、甘松、浮萍(各 100 克)、川芎(150 克)、苦參(150 克)
水煎成膏,調酒中服之。服一日,停一日,如此數日,手足自然輕快。又治小兒驚風。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成膏狀,加入酒中服用。服用一天後,停一天,這樣連續服用幾天,手腳自然會感到輕快。也可以用來治療小兒驚風。
中風痰壅,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
附子(去皮),南星(各一兩),木香(半兩)
每五錢,生薑九片煎服。
附癇症
癇症一發,即顛仆眼直,口吐痰沫,或作羊鳴,不省人事,此乃因驚恐而得之。
白話文:
中風導致痰氣阻滯,病人昏迷不醒,嘴歪眼斜,半身癱瘓。用附子(去皮)、南星(各一兩)、木香(半兩),每五錢,加生薑九片煎服。
至於癲癇發作時,病人會突然倒地,眼珠直瞪,口吐白沫,甚至發出羊叫聲,失去意識。這是因為驚嚇而引發的。
礞石(硝煅),硃砂,天竺黃,麝香,南星,半夏,天麻,蛇含石(醋煅)
等分為末,以薑汁、竹瀝和,於蜜中煉熟,丸如龍眼大,童便磨下半丸,立止。服三五丸痊愈。
白話文:
硝石(煅燒過的硝石),硃砂,姜黃,麝香,南星,半夏,天麻,蛇含石(醋煅製過的蛇含石)
若治癇症,即於此方中加銀粉。(即黑鉛熔化,投水銀和作一處,傾冷地上,取起研細是也。)
附癘風
白話文:
如果治療癲癇症,可以在這個方劑中加入銀粉。(也就是將黑鉛熔化,放入水銀中混合,倒在地上冷卻,取出研磨成細粉)
癘風,手足皮膚迸裂,麻木不仁,甚至四肢蜷攣,眉脫鼻倒,乃惡風沿入臟腑,血肉皆死,肉生細蟲,食人脂膏故也。蓋由人受乖厲之氣而成。亦有瘡腫後不守禁忌,酗酒厚味,熱極生風,是虛為本,血熱為標。治法必先殺其蟲,瀉其火,然後生血涼血,祛風導滯,降陽升陰則可。
白話文:
癘風
癘風是一種疾病,症狀包括皮膚破裂、麻木不仁,甚至四肢蜷縮、眉毛脫落、鼻腔閉塞。這是因為惡風侵入臟腑,導致氣血凝滯,肉中生出小蟲,吞噬人體的脂肪和膏脂所致。癘風通常是由於受到邪氣所致。
也有患者在瘡腫痊癒後不注意忌口,酗酒暴飲暴食,導致身體過熱生風。這種情況虛證為主,熱血上盛為標。
治療方法:
治療癘風,首先要殺死體內的蟲子,清除體內的熱毒,然後再補血涼血,驅散風邪,順氣活血,降火升陰,這樣才能治癒。
第一是死人身上蛆最妙,炒乾為末,好酒送下,諸蟲皆消,肌膚自潤,如其不可得,宜多取毒蛇,打死曬乾,切片,磨作粉,和糯米蒸熟,作酒飲之,能起死回生。
白話文:
把白花蛇、全蠍、大風子、益母草、胡麻、豬牙皁角、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芷、當歸、川芎、穿山甲、殭蠶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上蜂蜜做成像龍眼一樣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顆藥丸,每天服用三次。用好酒將藥丸碾碎,並隨著酒量服用,喝到醉為止。
或用白花蛇、全蠍、大風子、益母草、胡麻、豬牙皂角、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芷、當歸、川芎、穿山甲、殭蠶等分為末,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一日三丸,好酒磨下,仍隨量飲,以醉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