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易通說》~ 下卷 (17)
下卷 (17)
1. 雜卦
有但感風氣者,如蛇床子,葉如紅蘿蔔而無紅根,川芎,葉如紅蘿蔔有根而不紅,則皆治肝風。用藥者知物各秉一氣,合化成方,與八卦之重為六十四卦,其義一也。
白話文:
雜卦
有些藥物能治療風邪引起的肝風,例如蛇床子,它的葉子像紅蘿蔔葉子,但根卻不是紅色的;川芎,它的葉子也像紅蘿蔔葉子,而且有紅色的根。懂得用藥的人,知道每種藥物都具備獨特的作用,能將這些藥物配伍成方劑,就像八卦互相重疊組合成六十四卦一樣,道理都是相通的。
2. 引伸
《易》之為書,廣大悉備,豈僅為醫言哉。昔者聖人觀象製作,前民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繫辭》所言各事,非聖人只取此象而已,謂節此數事,而知聖人制作,皆取卦象。推之天下後世,隨時制宜,因地為利,不難取諸易象,以盡萬物之性。
乃近日泰西新出化學、汽學,中國人未經目睹,輒謂中國聖人亦所不知。即今之通儒,亦謂光學僅見於《墨子》,化學如煉火生云,煉云生水,亦僅見於《淮南子》,其他未之前聞。豈知我孔子一部《易經》,已將西人化學包舉無遺。西人謂光、熱、電三者能化開各物,分出原質。
夫光、熱、電即離火也。《易》曰:離者,麗也。萬物皆相見謂得火。化之則萬物皆分離。而原質化出,是以萬物皆相見。故火蒸水則化為輕氣、養氣,輕、養得火又化為水。此化分、化合皆不外火也。雖有用藥汁化分者,然硝強水、磺強水皆火之精,硝、磺、炭三者化為火藥。
硝是光質,磺是電質,炭是熱質。此三者化分各物,能令定質變為流質,流質,變為浮質,浮質變為氣質,無一不借火力。則聖人相見乎離,一語包舉化學無遺矣。
問曰:火燒銅鐵,每燒一次,則體積輕減,以受火克即銷化也。惟燒赤金,雖火功極大,然後能熔,及冷復還本體,並不輕減,其故何也?答曰:赤金是七赤兌澤之純金,所秉之氣澤甚厚,故雖受極大之火力而澤氣不減。又問曰:赤金遇綠養則化為綠氣,其本體遂輕減,此又何說?答曰:綠屬巽卦,先天兌卦變為後天巽卦。赤金遇綠色而化綠氣,即是兌變為巽之理。
此等化學,惟《易經》得其根源,西洋雖有試驗,尚未能通一畢萬。
中國見外洋汽機,自古所無。不知《易經》已括汽機之妙。《易》曰: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蓋取諸小過。按:小過䷽,上震下艮,震木動於上而象杵,艮土止於下而象臼。後人變為水磨。上一面止而不動,下一面動而研物。又是上艮下震,合為山雷頤卦。頤即人上下牙床,上牙床止而不動,下牙床動而齧物。
故卦名頤,取人頰車為名也。頤以齧物養人,水磨亦碾米以養人。頤之用在齒,而磨亦有齒,與卦象可謂巧合。《易》曰: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睽者,乖離不合也。卦體䷥,火炎上而不下,澤降下而不上,兩相乖離,故謂之睽。彎弧向後,象澤之降,發矢向前,象火之炎。
若今之洋槍銃,則是睽卦錯綜而變為兌上離下之革䷰。炮藥象離火,彈子象兌金。洋槍皆用鉛彈,鉛恰是兌金,故極銳利。中國舊用鐵彈,所以不及。《易》曰: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蓋取諸渙。按:渙卦䷺,上巽下坎,本木在水上,其象顯然。雖西人船制屢變,問能外木在水上之義乎。
白話文:
《易經》這本書,廣大而完備,難道只是為了談論醫學嗎?古時候的聖人觀察自然現象而製作器物,讓人民在上面蓋屋頂、下面築房屋,來抵擋風雨,這就是取自《大壯》卦的意象。用犁來耕田的便利,教導天下百姓,這是取自《益》卦的意象。《繫辭》所說的各種事情,並非聖人只是單純取用這些卦象而已,而是說了解這幾件事,就可以知道聖人製作器物,都是取自卦象的。推廣到天下後世,隨時根據需要制定措施,因地制宜獲取利益,不難從《易經》的卦象中找到啟示,來充分發揮萬物的特性。
然而,近來西方新出現化學、汽學,中國人沒有親眼見過,就說中國的聖人也不知道。即使現在博學的儒者,也認為光學只見於《墨子》這本書,化學例如煉火產生雲,煉雲產生水,也只見於《淮南子》這本書,其他的就沒聽說過了。難道他們不知道孔子的一部《易經》,已經把西方人的化學全部涵蓋了嗎?西方人說光、熱、電三者能將各種物質分解,分離出原始的成分。
光、熱、電就是離火。《易經》說:離,就是附麗的意思。萬物相互照見,就表示得到火。用火來轉化,萬物就會分離,原始的成分就會顯現出來,因此萬物才能相互照見。所以用火蒸煮水,就會轉化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得到火,又會轉化成水。這種分解和結合,都離不開火的作用。雖然也有用藥汁來分解物質的,但硝酸和硫酸都是火的精華,硝、硫、炭三者結合就能變成火藥。
硝是光的本質,硫是電的本質,炭是熱的本質。這三者分解各種物質,能讓固體變成液體,液體變成浮游狀態,浮游狀態變成氣體,沒有一樣不藉助火的力量。因此,聖人說「相見乎離」,一句話就概括了化學的全部內容。
有人問:火燒銅鐵,每燒一次,體積就會減少,這是因為受到火的剋制而被銷熔。但是燒煉純金,即使火力極大,也只能將它熔化,冷卻後又恢復原狀,體積並不減少,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純金是屬於七赤兌澤的金,所含的澤氣非常濃厚,所以即使受到極大的火力,澤氣也不會減少。又問:純金遇到綠色的氧氣,就會變成綠色的氣體,體積也會減少,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回答說:綠色屬於巽卦,先天兌卦變為後天巽卦。純金遇到綠色而變成綠氣,就是兌卦變為巽卦的道理。
這些化學的道理,只有《易經》才抓到根本,西方雖然有實驗,但還沒有理解其中千萬分之一。
中國人看到外國的蒸汽機,認為是自古以來沒有的。不知道《易經》已經包含了蒸汽機的奧妙。《易經》說:「砍斷木頭做成杵,挖地做成臼」,這是取自《小過》卦的意象。小過卦的卦象是上面是震卦,下面是艮卦,震卦代表木在上面運動,像杵一樣,艮卦代表土在下面靜止,像臼一樣。後人把它變成水磨。上面一面靜止不動,下面一面轉動來研磨東西。這又是上面是艮卦,下面是震卦,合起來就變成山雷頤卦。頤卦就像人的上下牙床,上牙床靜止不動,下牙床運動來咬東西。
所以卦名叫頤,取人頰車的象徵。頤卦用來咬東西養活人,水磨也用來碾米養活人。頤卦的功用在牙齒,而磨也有齒,與卦象可以說是巧合。《易經》說:「把木頭彎成弓,把木頭削成箭,弓箭的威力,可以用來威懾天下」,這是取自《睽》卦的意象。睽卦的意思是乖離不合。卦象是火往上燃燒,不會向下,澤往下降,不會向上,兩者相互乖離,所以叫做睽。彎弓向後,像徵澤的下降,發射箭矢向前,像徵火的向上燃燒。
像現在的洋槍火銃,就是睽卦錯綜變化而成,變成兌卦在上面,離卦在下面的革卦。火藥像離卦的火,彈子像兌卦的金。洋槍都用鉛彈,鉛恰好是兌卦的金,所以非常銳利。中國以前用鐵彈,所以比不上洋槍。《易經》說:「挖空木頭做成船,削木頭做成槳,船槳的便利,可以用來渡過難關」,這是取自《渙》卦的意象。渙卦的卦象是上面是巽卦,下面是坎卦,本來就是木頭在水上的意象,非常明顯。雖然西方人的船隻製造不斷變化,但能脫離木頭在水上的本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