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醫貫砭》~ 卷下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2)

1. 氣虛中滿論

又有一等純是陰虛者,下一純字,專為要用六味,而病情又失矣。其證腹大臍腫,腰痛,兩足先腫,小水短澀,喘嗽有痰,不得臥,甚至頭面皆腫,或面赤口渴,但其人飲食知味,大便反燥。醫見形腫氣喘,水證標本之疾,雜用利水之藥而益甚。不知陰虛,三焦之火旺,與衝脈之屬火者同逆而上。

由是水從火溢,水火不能相合,豈有水反從火溢者?即有之,亦宜引火達下,不得用純陰藥也。上積於肺而嗽,甚則為喘呼不能臥。散聚於陰絡,而為跗腫。隨五臟之虛者,入而聚之,為五臟之脹。皆相火氾濫其水而生病也。五臟之脹,皆屬於火,從無此論。腫脹用八味固是正治,用六味則無此理矣。

蓋水勢橫逆,得純陰之品則陰氣益旺,且無辛芳之藥,則水道必不能開。但或遇陰虛之人,則用藥忌太燥熱耳。此人治病,六味、八味不可缺一。此論用八味而遺六味,則真陰又無著落,所以幻出陰虛一種,則六味仍不可缺。六味有知,亦感此周旋之德否。以六味地黃加麥冬、五味大劑服之。

滋之不足,尚欲斂之,不殺不休!親試有驗,故錄。

白話文:

氣虛中滿論

還有一種類型的人,純粹是陰虛體質。有人只用六味地黃丸,結果病情反而惡化了。他們的症狀是腹部膨大、肚臍腫脹、腰痛、雙腳先腫、小便短少澀滯、咳嗽有痰、無法平躺,甚至臉部都腫起來,或者面紅口渴,但他們還能感覺食物的味道,大便卻乾燥。醫生看到他們形體腫脹、氣喘,認為是水腫,屬於標本兼治的疾病,便使用利水藥物,結果病情反而加重了。這是因為他們陰虛,三焦的火氣旺盛,與衝脈屬火的情況互相逆衝而上。

因此,水氣因為火氣旺盛而溢出,水火不能互相調和。怎麼會有水因為火而溢出的情況呢?即使有這種情況,也應該引導火氣下降,不能只用純陰的藥物。水氣積聚在肺部而咳嗽,嚴重時則氣喘無法平躺。水氣聚集在陰經的經絡中,而導致腳踝腫脹。水氣隨著五臟虛弱的部位,進入並聚集,導致五臟脹滿。這些都是因為相火(命門之火)氾濫,損傷水氣而導致疾病。五臟脹滿都屬於火邪導致,從來沒有這種說法(指水腫歸屬於火)。腫脹用八味丸固然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但用六味地黃丸卻沒有道理。

因為水氣逆行,如果使用純陰的藥物,陰氣會更加旺盛,而且沒有辛香的藥物,水道就無法通暢。但是如果遇到陰虛的人,用藥就要避免太燥熱。治療這種病,六味地黃丸和八味丸都不能缺少。文中提到用八味丸而遺漏六味地黃丸,則真正的陰氣得不到滋補,所以才會出現陰虛的症狀,所以六味地黃丸仍然不可缺少。六味地黃丸好像也有知覺一樣,也感受到這種周旋治療的功效吧。可以服用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再加入麥冬、五味子的大劑量藥物。

單純滋養不足夠,還需要收斂,不徹底治癒就不能罷休!親自試驗過,確實有效,所以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