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砭》~ 卷下 (9)
卷下 (9)
1. 喉咽痛論
喉與咽乃一身之緊關橐龠也。經曰:足少陰所生病者,口渴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素問》云: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咽痛,不可納食。又曰:足少陰之絡,循喉嚨,通舌本。凡喉痛者,皆少陰之病。此又亂道。《靈》《素》手足太陰、足厥陰、少陽、足陽明、手少陽,少陰諸經,皆有喉咽之證,令皆抹殺。專指為腎經之疾,然後可獨用六味、八味,真苦心也。
但有寒、熱、虛、實之分。少陰之火如奔馬,逆衝到咽喉緊鎖處,氣鬱結而不得舒,故或腫或痛也。其證必內熱口乾,面赤痰涎湧上,其尺脈必數而無力。蓋緣腎水虧損,亦有實火者。相火無制而然。須用六味地黃,門冬、五味大劑作湯服之。喉痛之挾風火者,十居八九,即以滋膩、酸斂之藥投之,百不一生。
如辛酉、壬戌之間,咽喉痛者,十人而五不但服溫燥之藥者立斃,即清涼之藥而少加重濁者尚且不救。余治以百數,皆以辛寒清淡疏散之藥,不失一人。若依此方,無一活者矣。又有色欲過度,元陽虧損,無根之火遊行無制,客於咽喉者,須八味腎氣丸,若遇陽明有火者不立斃乎!大劑煎湯,冰冷與飲,使引火歸原,庶幾可救。此論陰虛咽痛治法如此,正褚氏所謂上病療下也。
人之喉咽如曲突,曲突火炎,若以水自上灌下,突暴裂矣。如曲突之火已熾,炎及屋宇,安得不以水沃乎?惟灶床下以盆水映之,上炎即息,此上病療下之一驗也。
有急喉痹者,其聲如齁,痰如拽鋸,此為肺絕之候。此乃氣上脫之證,宜入類中風條,非急喉痹。急喉痹乃風火之證耳,不得誤引。且果系喉痹,人參、薑汁豈不立殆者?速宜人參膏,用薑汁、竹瀝放開服,如未得膏,先煎獨參湯救之。服早,十全七八,次則十全四五,遲則不救。
白話文:
[喉咽痛討論]
喉和咽是身體裡非常關鍵的部分。古書記載:當足少陰腎經出現問題時,會導致口渴舌乾、咽部腫脹和上氣等症狀。《素問》指出,當邪氣侵入足少陰的絡脈,會使人咽部疼痛,難以吞嚥食物。同時,足少陰的絡脈會沿著喉嚨,連接到舌頭底部。因此,所有的喉痛,都可以視為是足少陰腎經的疾病。然而,這種觀點有些過於狹隘。《靈樞》和《素問》都提及,手足太陰、足厥陰、少陽、足陽明、手少陽和少陰等多條經絡,都有可能引發喉咽的症狀,不能單純地認為只有腎經才會導致喉痛。
喉咽痛有寒、熱、虛、實的區別。當足少陰腎經的火氣像奔騰的馬一樣,衝擊到咽喉這狹窄的地方,氣血在這裡鬱結無法舒展,就會產生腫脹或疼痛。患者通常會感到內熱口乾,臉色紅潤,痰多,脈搏頻率快但弱。這是因為腎水虧損,也有實火的存在。需要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門冬和五味子等大量藥材煮成湯來服用。然而,對於由風火引起的喉痛,即使使用滋補或收斂的藥物,也往往無效。
例如,在辛酉、壬戌年間,十個咽喉痛的人中就有五個,如果服用溫燥的藥物,立刻就會死亡,即使服用清涼的藥物,如果其中含有較重的藥材,也無法救治。我治療了上百個這樣的病例,都是用辛涼清淡的藥物疏散,沒有一個人死亡。如果按照某些方子治療,恐怕沒有一個人能活下來。此外,有些人因為性生活過度,導致元陽損耗,無根之火在體內肆意遊走,影響到咽喉。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八味腎氣丸。如果遇到陽明經有火的情況,立刻就會死亡。大劑量煎湯,冰凍後飲用,可以讓火氣回到原處,或許還能有救。這就是治療陰虛咽痛的方法,正如褚氏所說的,上病療下。
人的喉咽像煙囪一樣,如果煙囪著火,如果用水從上面澆下去,煙囪會立即破裂。但如果煙囪的火已經很大,燒到了屋頂,怎麼能不用水去撲滅呢?最好的方法是在爐竈下方放一盆水,這樣上方的火勢就能被抑制。這就是上病療下的道理。
有時候,人們會突然喉嚨阻塞,聲音嘶啞,咳嗽時聲音像鋸木頭,這可能是肺部功能衰竭的徵兆。這種情況屬於氣上脫的症狀,應該歸類在類中風的範疇,而不是急喉痹。急喉痹是由風火引起的,不能混淆。而且,如果真的是喉痹,用人參和薑汁真的不會造成更大的危險嗎?應該立即服用人參膏,用薑汁和竹瀝沖開服用。如果沒有膏藥,先煎獨參湯急救。如果服用得早,七八成的病人可以康復;其次,四五成的病人可以康復;如果拖延時間,就無法救治了。
2. 眼目論
經曰: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腎藏精,故治目者,以腎為主。明明說為之精則即眼之精矣,明明說五臟六腑之精則五臟六腑各有精矣。若指腎藏精之精即是此精,將目中之脂膏盡在腎中耶。目雖肝之竅,子母相生,腎肝同一治也。並肝腎為一,總要專用六味一方耳。
又有陽虛不能抗陰者,若因飲食失節,勞役過度,脾胃虛弱,下陷於腎肝,濁陰不能下降,清陽不能上升,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令人耳目不明。夫五臟六腑之精,皆稟受於脾土,而上貫於目。此精字,乃飲食所化之精,非天一之元精也,《內經》明云: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又曰: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
其鑿鑿如此,偏要說是脾土飲食所化之精,反經背道已極。至稟受脾土二句,又是假造經文。用東垣益氣聰明湯。
張子和云:目不因火則不病,白輪病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脾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亦一偏之見,六淫之邪皆能傷目也。但子和一味寒涼治火,余獨補水以配火,亦一句可了。若系邪火,豈補水所能化?至於六淫七情,錯雜諸證,詳倪仲賢《原機啟微》,此書甚好,而薛立齋又為之參補,深明壯水之主,益火之原,甚有益於治目者也。若系六淫,則壯水之六味,益火之八味,何可用耶?
白話文:
[眼目理論]內容如下:
經典中提到:人體五臟六腑的精華,都上行到眼睛,成為眼睛的精華。腎臟儲存精華,所以治療眼睛疾病,主要從腎臟著手。經典清楚地說,這些精華就是眼睛的精華,五臟六腑各自都有自己的精華。如果說腎臟儲存的精華就是這些精華,難道眼睛中的所有油脂都在腎臟中嗎?雖然眼睛是肝臟的孔竅,但是根據五行相生的原理,腎和肝應該一起治療。我們只需要專心使用六味地黃丸就可以了。
然而,對於陽氣虛弱無法抵抗陰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飲食失調、勞累過度,導致脾胃虛弱,進而使渾濁的陰氣沉澱到腎和肝,導致清潔的陽氣無法上升,因此到了白天,就像日月不明一樣,導致邪氣侵入孔竅,使人耳目不清明。五臟六腑的精華,都是由脾土所產生,然後上行到眼睛。這個"精"字,指的是由飲食轉化的精華,而不是天一生水的原始精華。《內經》明確指出:五臟六腑的精華,都上行到眼睛,成為眼睛的精華。另外,經典還說:眼睛是五臟六腑的精華,是榮衛魂魄經常運行的地方,也是神氣的產生地。
然而,有人堅持認為這些精華是由脾土飲食轉化而來,這完全違反了經典的原則。至於"由脾土稟受"這兩句,是偽造的經文。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東垣益氣聰明湯。
張子和曾經說過:眼睛如果不是因為火氣就不會生病,白色的眼球出現紅色,是火氣影響了肺部。眼瞼紅腫,是火氣影響了脾臟。黑眼球有翳障,是火氣影響了肝臟和脾臟。紅色的血管貫穿眼睛,是火氣過旺的表現。能夠治療火氣的人,一句話就能解決問題。然而,這只是一種片面的觀點,六淫之邪都能傷害眼睛。張子和只使用寒涼藥物治療火氣,我則選擇補充水分以配合火氣,這也只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是邪火,單靠補水真的能化解嗎?對於六淫七情等各種複雜的症狀,可以詳細參考倪仲賢的《原機啟微》,這本書非常好,而薛立齋又對它進行了補充,深刻闡述了壯水的原則和增強火氣的源頭,對於治療眼睛非常有益。如果是六淫,壯水的六味地黃丸和增強火氣的八味地黃丸,怎麼可能用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