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砭》~ 卷上 (9)
卷上 (9)
1. 陰陽論
故陰陽又各互為其根,陽根於陰,陰根於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從陽而引陰,從陰而引陽,各求其屬而窮其根也。世人但知氣血為陰陽,而不知水火為陰陽之根,能知水火為陰陽,而誤認心腎為水火之真,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
試觀之天上金木水火土五星見在,而日月二曜,所以照臨於天地間者,非真陰真陽乎?《內經》之論陰陽極為明白,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又曰:陽化氣,陰成形。又曰:水為陰,火為陽。又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又曰:陰陽者,氣血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其言陰陽也,詳而且明。故五臟合言之,則心肝陽而肺腎陰。分言之,則五臟各有陰陽,惟腎有兩,則左屬水而為陰,右屬火而為陽。
人之元氣藏於腎中,腎之陰陽必宜保護,不宜戕賊,比諸臟為尤重,何等明白。乃幻成真假無形有形,根源太極等語,其說愈微妙,愈俚鄙荒唐。意在欺世,實自欺耳!人身心、肝、脾、肺、腎五行具存,而所以運行五臟六腑之間者,何物乎?有無形之相火,行陽二十五度;無形之腎水,行陰亦二十五度。行陽行陰,《內經》指榮衛言,辨見前。
而其根則原於先天太極之真,此所以為真也。一屬有形,俱為後天而非真矣,非根矣。謂之根,如木之根,而枝葉所由以生也。如此說,則八味、六味之能補真陽、真陰,竟是補太極矣。嗟乎!五臟六腑,孰非有形之體,草根木皮,亦孰非有形之物,不過氣性各殊,藉以補偏救弊耳,何必過高其論,自投魔境乎!
既有真陰真陽,何謂假陰假陽?曰:此似是而非,多以誤人,不可不知。如人大熱發躁,口渴舌燥,非陽證乎?余視其面色赤,此戴陽也,切其脈,尺弱而無力,寸關豁大而無倫。此係陰盛於下,逼陽於上,假陽之證。余以假寒之藥,從其性而折之,頃刻平矣。如人惡寒,身不離復衣,手足厥冷,非陰證乎?余視其面色滯,切其脈澀,按之細數而有力。此係假寒之證,寒在皮膚,熱在骨髓。
余以辛涼之劑,溫而行之,一汗即愈。此亦有不可汗者。凡此皆因真氣不固,故假者得以亂其真。陰盛格陽,陽盛格陰,此病變之不同,何得指為真氣不固,此亦專欲為用八味地步耳。假陽者不足,而示之有餘也。假陰者有餘,而示之不足也。此假字又與前真字不對。前所云真者,謂先天真元之氣,非後天及諸臟之氣耳。
此乃以陰盛似陽,陽盛似陰之證。對真而言,則前所云真,乃指熱為實熱,寒為實寒也。不荒謬之甚乎!總之,真字本不通之至,一身之中,原無所謂假陰、假陽也。既已識其假矣,而無術以投其欲,彼亦扞格而不入。經曰: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去邪而歸於正矣。
白話文:
陰陽論
陰陽互相依存,陽的根本在陰,陰的根本在陽。沒有陽,陰就無法產生;沒有陰,陽就無法轉化。我們要順著陽的特性引導陰,順著陰的特性引導陽,追溯其歸屬,探究其根本。世人只知道氣血是陰陽,卻不知道水火才是陰陽的根本;有些人知道水火是陰陽,卻錯誤地認為心腎就是水火的精髓,這就是陰陽學說之所以不能明瞭和實踐的原因。
看看天上金木水火土五星,以及日月二曜照臨天地,這不正是真正的陰陽嗎?《內經》關於陰陽的論述非常清楚,說:「陰陽是天地之道,是萬物的綱紀,是變化的父母,是生殺的本源,是神明的居所。」又說:「陽化為氣,陰成形。」又說:「水為陰,火為陽。」又說:「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
又說:「陰陽是氣血的男女,左右是陰陽的道路,水火是陰陽的徵兆,陰陽是萬物能夠開始的根本。」所以說:「陰在內,是陽的守護;陽在外,是陰的使令。」它對陰陽的論述詳盡而明瞭。因此,綜合五臟來說,心肝屬陽,肺腎屬陰;分別論述,則五臟各有陰陽,只有腎臟有兩部分,左腎屬水為陰,右腎屬火為陽。
人體的元氣藏在腎中,腎臟的陰陽必須好好保護,不能損害,這比其他臟腑更為重要,道理非常明白。然而,卻有人虛構出真假、無形有形、太極根源等說法,這些說法越是微妙,就越是粗俗荒謬,目的是欺騙世人,實際上是自欺欺人!人體擁有心、肝、脾、肺、腎五臟,以及運行於五臟六腑之間的物質,是什麼呢?那就是無形的相火,運行陽氣二十五度;無形的腎水,運行陰氣也二十五度。陽氣和陰氣的運行,《內經》中以榮衛來說明,前面已經論述過。
它們的根本源於先天太極的真氣,這就是所謂的真。那些有形的東西,都是後天產生的,不是真,也不是根本。所謂的根,就像樹木的根,是枝葉生長之所依賴。如果這樣說,那麼八味藥、六味藥能夠補益真陽、真陰,其實就是補益太極了。唉!五臟六腑,哪一樣不是有形的物質?草根樹皮,哪一樣不是有形的東西?不過是氣性不同而已,用來補偏救弊罷了,何必過度拔高理論,把自己陷入迷途呢?
既然有真陰真陽,何謂假陰假陽?所謂假陰假陽,是似是而非的,多用來誤導人,不可不知。比如,人發高燒煩躁,口渴舌燥,這不是陽證嗎?我看他的面色發紅,這是陽氣外露,切脈發現尺脈弱而無力,寸關脈洪大而無規律。這是下焦陰盛,逼迫陽氣上浮,是假陽的證候。我用治療假寒的藥物,順著它的性質去抑制它,很快就能痊癒。比如,人怕冷,總是裹著衣服,手腳冰冷,這不是陰證嗎?我看他的面色晦滯,切脈覺得脈澀,按下去脈象細弱有力。這是假寒的證候,寒在皮膚,熱在骨髓。
我用辛涼溫通的藥物,讓他微微出汗,病就好了。但也不是所有這種情況都可以出汗。凡此種種,都是因為真氣不足,所以假象才能干擾真氣。陰盛格陽,陽盛格陰,這些是疾病變化的不同情況,怎麼能都歸咎於真氣不足呢?這也是為了使用八味藥而強行解釋吧!假陽是陽氣不足,卻表現出有餘;假陰是有餘,卻表現不足。這個「假」字與前面「真」字的意思不一樣。前面說的「真」,指的是先天真元之氣,不是後天及五臟之氣。
這就是陰盛似陽,陽盛似陰的證候。與「真」相對而言,前面說的「真」,是指熱為實熱,寒為實寒。這不是很荒謬嗎?總之,「真」字本來就講不通,人體內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假陰假陽。既然已經認識到是假的,卻沒有方法去治療,那也是格格不入的。經書說:「隱藏其主要症狀,而先治療其誘因,開始時相同,結束時不同,這樣就可以去除邪氣,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