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書屋夜話錄》~ 肝風證治

回本書目錄

肝風證治

1. 肝風證治

肝風一證,雖多上冒巔頂,亦能旁走四肢。上冒者,陽亢居多。旁走者,血虛為多。然內風多從火出,氣有餘便是火,余故曰肝氣、肝風、肝火,三者同出異名,但為病不同,治法亦異耳。

一法曰:熄風和陽。如肝風初起,頭目昏眩,用熄風和陽法,羚羊、丹皮、甘菊、鉤鉤、決明、白蒺藜、即涼肝是也。

一法曰:熄風潛陽。如熄風和陽不效,當以熄風潛陽,如牡蠣、生地、女貞子、玄參、白芍、菊花、阿膠。即滋肝是也。

一法曰:培土寧風。肝風上逆,中虛納少,宜滋陽明,泄厥陰,如人參、甘草、麥冬、白芍、甘菊、玉竹。即培土寧風法,亦即緩肝法也。

一法曰:養肝。如肝風走於四肢,經絡牽掣或麻者,宜養血熄風,生地、歸身、杞子、牛膝、天麻、制首烏、三角胡麻。即養肝也。

一法曰:暖土以禦寒風,如《金匱》近效白朮附子湯,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是暖土以禦寒風之法。此非治肝,實補中也。

一法曰:平肝。金鈴、蒺藜、鉤鉤、橘葉。

一法曰:搜肝。外此有搜風一法。凡人必先有內風而後外風,亦有外風引動內風者,故肝風門中,每多夾雜,則搜風之藥,亦當引用也,如天麻、羌活、獨活、薄荷、蔓荊子、防風、荊芥、殭蠶、蠶蛻、白附子。

白話文:

【肝風證治】

在談論肝風這個病症時,雖然多數情況下會見到頭部上方的症狀,但也可能影響到四肢。如果症狀出現在頭部,通常是因為肝陽過旺。若影響到四肢,則多是因為血虛。然而,內風多是由於肝火旺盛導致,肝氣過剩就是肝火。因此,我常說肝氣、肝風、肝火,這三個名詞指的是同一個來源,但產生的病症不同,治療方法也會有所差異。

一種治療方式是:熄風和陽。在肝風剛開始,出現頭暈眼花的情況,我們可以使用熄風和陽的療法,使用羚羊角、牡丹皮、甘菊、鉤藤、決明子、白蒺藜等草藥,這是冷卻肝臟的方法。

另一種治療方式是:熄風潛陽。如果熄風和陽的療法效果不佳,可以轉向熄風潛陽的療法,使用牡蠣、生地黃、女貞子、玄參、白芍、菊花、阿膠等草藥,這是滋潤肝臟的方法。

再一種治療方式是:培土寧風。當肝風向上逆流,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時,應滋補陽明經,調節厥陰經,可以使用人參、甘草、麥冬、白芍、甘菊、玉竹等草藥,這就是培土寧風法,同時也是緩解肝臟壓力的方法。

還有一種治療方式是:養肝。當肝風影響到四肢,經絡受阻或麻木時,應補血熄風,可以使用生地黃、當歸、枸杞子、牛膝、天麻、何首烏、亞麻籽等草藥,這就是養肝的方法。

另一種治療方式是:暖土以禦寒風。例如,《金匱要略》中的白朮附子湯,可以治療風寒引起的頭痛、頭重、眩暈、食慾不振,這是暖土以禦寒風的方法。這不是直接治療肝臟,而是補充中氣。

另一種治療方式是:平肝。可以使用金鈴子、蒺藜、鉤藤、橘葉等草藥。

最後一種治療方式是:搜肝。除了以上提到的治療方式,還有一種搜風的方法。人體通常先有內風,然後才會有外風,也可能外風會引發內風,所以在治療肝風的過程中,常常會混合其他症狀,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我們也會使用一些搜風的草藥,如天麻、羌活、獨活、薄荷、蔓荊子、防風、荊芥、殭蠶、蠶蛻、白附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