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昌克

《叢桂偶記》~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甘草粉蜜湯

諸注家釋粉曰。即粉錫也。一名白粉。一名鉛粉。又名胡粉。此乃用鉛化造者。其法詳於李氏綱目。今以藥鋪呼篤烏那慈地者為真。勿用婦人傅面。稱和失魯肥者。以有夾雜也。本草逢言曰。甘草粉蜜湯。治蛔病吐涎心痛。專取胡粉殺蟲。甘草安胃。蜜以誘入蟲口也。又傷寒直解。

及論注。皆以為鉛粉。以故近世古方家先生。皆用胡粉而不疑。按千金方。並外臺方。作粱米粉。蓋本論。粉上脫粱米二字也。千金。外臺。以不題其方名。人徒看過傳謬而已。

白話文:

各註釋家解釋「粉」字時說,指的是粉錫,又名白粉、鉛粉,再者被稱為胡粉。這是由鉛加工製成的。具體的做法在李氏的《本草綱目》中有詳細描述。現在藥店所售的篤烏那慈地是真正的胡粉,切記不要使用婦女用來塗臉的,俗稱和失魯肥的粉,因為它可能摻雜了其他物質。

《本草逢原》一書中提到,甘草粉蜜湯能治療由蛔蟲引起的口吐涎沫、心臟疼痛等症狀,主要利用胡粉的殺蟲作用,甘草則有安定胃部的功效,蜂蜜的作用則是引誘蟲子進入其口。

另外,在《傷寒直解》及其相關註釋中,均認為「粉」是指鉛粉,因此近世的古方家和醫生,都無疑問地使用胡粉。然而,根據《千金方》和《外臺祕要》,「粉」實際上應指「粱米粉」,可能是因為在原本的論述中,「粉」字上方脫落了「粱米」二字。由於《千金方》和《外臺祕要》未標明方名,人們只是照著誤解傳下去罷了。

2. 廣東人參

世有稱廣東人參者。往年官禁不許市賣。蓋以其非參類也。近禁漸開得貨之。人多貴重之。以為勝韓種人參。議者或疑以為沙參。或以為零餘子人參。紛紛無明徵。而用之者。亦雖知其非參類。而以其味大似人參。用之而不疑。頃問之長崎人。曰。或嘗以朝鮮。廣東。韓種。

竹節。四種人參。示之和蘭瘍醫。皆不識之。只指廣東人參曰。亞墨利加。寬政丙辰和蘭將來廣東人參若干斤。又題曰。亞墨利加。仍識此物產亞墨利加。嘗記廣東人呂大圭者。來崎陽。上書言其地不產人參。閱大明一統志。廣東者古百粵之地。而其產無人參。廣東新語曰。

越無人參。蘇長公嘗種羅浮。有詩云。上黨天下脊。遼東真井底。靈苗此孕育。肩股或具體。移根到羅浮。越永灌清泚。地殊風雨隔。真味終祖禰。由是視之。廣東不生人參者。可知也。頃閱徐應登所序醫便。載金不換三七試驗曰。出自粵西惟右江南等州。蠻夷地名為最。粵西是廣東。

則所謂廣東人參。即金不換三七也。此物從來奇藥。故世用廣東人參者。偶中守株而已。本草綱目所說三七之解不一。時珍曰。近傳一種草者。即今所謂三七也。與金不換不同。如其主治。綱目所載。瀕湖集簡方。醫便皆同。又孫光裕血症全集載之。共無補氣之說。但是系血藥。

用廣東人參者。知之而臨病者。則其誤鮮矣。集簡方。載在本草綱目。今只記醫便。血症全集。

醫便曰。金不換三七經驗仙方。

三七出自粵西惟右江南等州。蠻夷地名。為最。產於險峻山谷之間。真味似人參。每莖上七葉。下三根。故名三七。重擬良金。又名金不換。又名血見愁。專治血歸經絡。效最莫比。今將治法。開真於後。

一治金刃箭傷。跌跋傷損。血出不止。自嚼少許罨患處。即愈。

一治婦人赤白帶下。每服用一錢。研末溫酒送下。

一治吐血。用一錢自嚼。茅花煎湯或米湯送下。

一治男婦傷寒口齒不開。將生薑擦齒。用薑湯調三錢服。

一治婦人產後敗血作疼。用一錢或五分。艾葉煎湯。老酒。研末送下。自嚼亦可。

一治男婦被打傷青腫不消。用一錢嚼細塗患。即消。

一治男婦害眼十分沉重不開。用一錢嚼爛塗眼外。一宵即愈。(醫鑑云。水磨塗眼眶。)

一治男婦紅白痢疾。用一錢研末。木香黃連煎湯。或米泔水送下。

一治蛇傷。虎傷。用一錢磨細。酒送下。余嚼塗患立效。

一治男人下蠱毒。先嚼一錢。遇毒即返。神效。

一治男婦喉瘋單雙鵝頭。用一錢為末。鹽酒送下。

一治男婦心氣疼痛。量年久近。有二錢或一錢為末。溫酒調下。或自嚼。酒送下亦可。

一治小兒痘疹。用一錢蜜水滾熱服下。

一治男婦血淋。用一錢燈草薑湯送下。

一治婦人血山崩。量年遠近。研末一錢。用淡白酒。或米湯。服一二次。即愈。

白話文:

世上有人稱之為「廣東人參」的東西。過去官方禁止販賣,因為它並不是真正的人參。但近年禁令逐漸放寬,可以開始交易,人們對它非常珍視,甚至認為它比韓國的人參更優秀。有些人懷疑它是沙參,或認為它是零餘子人參,各種猜測紛飛,但都沒有確切的證據。然而,使用這種「廣東人參」的人,即使知道它並非真正的人參,但因為它的味道很像人參,所以使用時並不懷疑。

我曾經詢問過長崎人,他們說,有人曾經把朝鮮、廣東、韓種和竹節這四種人參拿給荷蘭的醫生看,醫生都不認識,只指出廣東人參,並稱之為「亞墨利加」。在寬政丙辰那一年,荷蘭將軍帶來了若干斤的廣東人參,同樣稱之為「亞墨利加」。由此可見,這種東西產自美洲。

曾有一位來自廣東的呂大圭來到日本,他寫信表示廣東地區並不出產人參。根據《大明一統志》記載,廣東是古代百越之地,而當地並不產人參。《廣東新語》中也提到,越地並無人參。蘇長公曾經在羅浮山種植,並寫詩道:「上黨天下脊,遼東真井底。靈苗此孕育,肩股或具體。移根到羅浮,越永灌清泚。地殊風雨隔,真味終祖禰。」由此可見,廣東並不產人參。

徐應登在其著作《醫便》中記載了一種名為「金不換三七」的藥材,它產自粵西的右江、南等州的蠻夷地區,而粵西就是廣東。因此,所謂的「廣東人參」就是金不換三七。這種藥材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奇藥,因此世人使用「廣東人參」時,只是偶然間發現它的療效,而並不知道其真正身分。

《本草綱目》中對於三七的解釋不一,李時珍說,最近流傳的一種草藥就是現在所稱的三七,但它和金不換不同。根據其治療效果,《本草綱目》、《瀕湖集簡方》和《醫便》都有相同的記載,另外,《孫光裕血癥全集》也有提及。這些文獻都未提到三七具有補氣的功效,而是強調它是一種血藥。

那些使用「廣東人參」的人,如果知道了它的真實身分,在面對疾病時就不會犯錯。以下是《瀕湖集簡方》、《醫便》和《孫光裕血癥全集》中關於金不換三七的治療方法:

  1. 治療刀箭傷、跌打損傷、出血不止:將少量金不換三七嚼碎,敷在患處即可痊癒。
  2. 治療婦女白帶或紅帶:每次服用一錢,研成粉末,用溫酒吞服。
  3. 治療吐血:服用一錢,自行嚼碎,用茅花煎湯或米湯吞服。
  4. 治療男女傷寒口齒不開:用生薑擦牙齒,再用薑湯調和三錢金不換三七服用。
  5. 治療產後血塊引起的疼痛:服用一錢或五分金不換三七,用艾葉煎湯,再用老酒調和粉末吞服。也可以自行嚼碎吞服。
  6. 治療男女被打傷青腫不消:服用一錢金不換三七,嚼碎塗抹在患處即可消除腫脹。
  7. 治療男女眼睛嚴重腫脹無法睜開:服用一錢金不換三七,嚼碎塗抹在眼睛周圍,一夜後即可痊癒。
  8. 治療紅白痢疾:服用一錢金不換三七,研成粉末,用木香黃連煎湯或米泔水吞服。
  9. 治療蛇咬傷、虎咬傷:服用一錢金不換三七,磨成細粉,用酒吞服。剩餘部分嚼碎塗抹在患處,立即見效。
  10. 治療男性下蠱毒:先嚼碎一錢金不換三七,遇到毒素即可反轉,效果神奇。
  11. 治療男女喉部腫瘤:服用一錢金不換三七,研成粉末,用鹽酒吞服。
  12. 治療男女心氣疼痛:根據病情的輕重,服用二錢或一錢金不換三七,研成粉末,用溫酒調和吞服。也可以自行嚼碎,用酒吞服。
  13. 治療兒童出痘疹:服用一錢金不換三七,用蜂蜜水滾熱後吞服。
  14. 治療男女血淋:服用一錢金不換三七,用燈草薑湯吞服。
  15. 治療婦女月經崩漏:根據病情的輕重,服用一錢金不換三七,研成粉末,用淡白酒或米湯吞服一二次,即可痊癒。
  16. 治療腸紅下血:服用四物湯,加入五分金不換三七,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槐角煎湯或空腹用溫酒吞服。
  17. 治療杖傷或刀傷引起的瘀血:根據傷口大小,嚼碎金不換三七敷在患處,即可痊癒。在受杖刑時,先服用一錢金不換三七也可以防止血液沖擊心臟。受杖刑後,多次服用金不換三七更佳。
  18. 治療男女無名腫毒或癰疽等瘡:服用一二錢金不換三七,研成細粉塗抹在患處,疼痛即可緩解。或者在初期或未完全形成時,用好米醋磨成糊狀塗抹,即可消散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