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偶記》~ 卷一 (5)
卷一 (5)
1. 厥
亦此義也。左傳。蹷其本之蹷。固同義。蓋臨父喪不哀。於孝道。既見生蹷之機。言他日必發動不能有其宗之意也。
白話文:
這也是這個意思。《左傳》裡「蹷其本之蹷」,「蹷」和「厥」是同義詞。大概是說在父親喪事中不哀傷,在孝道方面,已經看出他日後一定會爆發,無法盡孝的跡象。
2. 白酒
仲景方:枳實薤白白酒湯。人多用清酒,其言曰:「白猶白湯之白。」又曰:梁武帝詩「金盞盛白酒」,因知是美酒也。按:白湯與藥湯對,猶白徒、白民之白也。《靈樞》云:「以白酒和桂,而飲美酒。」可見白酒與美酒異。《學之藥性辨》曰:米酒始熟未灑而酌取上澄者,名為白酒,俗呼「乃革古米」是也。
蓋臆說也。造白酒法,諸書不一。《揚州府志》曰:白酒各州縣皆有,用草曲三日可成,味極美。《食物本草》曰:白酒處處有之,以蓼與曲釀米為酒母,以水隨下隨飲。初下時味嫩而甘,隔宿味老而酢矣。武帝所詠白酒蓋此類。《王遜藥性纂要》曰:杭州白酒,乃石灰湯也。飲之不特肚脹,而舌燥口苦,最為害人。由是觀之,白酒多種,皆非入藥用之品也。
《禮內則》曰:酒有清、白。鄭玄曰:「昔酒,今之醊久;白酒所謂舊醊。」《廣韻》曰:苦酒。《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注曰:事酒有事而飲也;昔酒無事而飲也;清酒祭祀之酒。《本草綱目》曰:
《飲膳標題》云:白者曰醝。《玉篇》曰:白酒也。《周禮·天官·酒正》:「酇」曰,《釋文》曰:即今白醝酒也。白酒,《千金方》作「白酨漿」,即酢也。《外臺方》作「白酨酒」。程衍道注曰:「酨」音再,酢漿也。又按:《字典》音代;《說文》:酢漿也;《玉篇》:釋米汁也。《周禮·天官·酒正》「漿注」:「酨漿」,酨之言載也,米汁相載也。乃今用酢為得。《飲膳正要》曰:米酢為上,入藥用。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裡關於「白酒」的不同理解和用途。內容大意如下:
東漢張仲景的醫方中有一種叫做「枳實薤白白酒湯」的藥方,其中使用了白酒。人們多會用清酒來代替,但有人認為「白」字在這裡是指像白湯一樣的清淡,也有人引用梁武帝的詩句「金盞盛白酒」,認為白酒是指高品質的酒。然而,根據《靈樞》中的記載,白酒和美酒是有區別的,白酒是用白酒和肉桂混合而成的。
有學者解釋,白酒是米酒在剛釀好尚未攪拌時,從上面舀取清澈的部分,這就是所謂的白酒,民間通常稱之為「古米」。然而,這種說法只是推測。各種書籍中對於如何釀製白酒的描述並非一致。如《揚州府志》記載,白酒在各州縣都有生產,只需三天即可釀成,味道極佳。《食物本草》指出,白酒各地都有,是用蓼草和酒麴釀製米酒,隨時可以取來飲用。新釀製的白酒味道較為清新甘甜,放置一夜後則會變酸。
然而,也有學者如王遜在其著作《藥性纂要》中提到,杭州的白酒實際上是由石灰湯製成的,飲用後不僅會造成肚子脹氣,還會使舌頭乾燥、口中有苦澀感,對人體有害。由此可見,白酒有多種不同的製作方法,並不一定適合用於藥物配方中。
《禮記·內則》中提到,酒分為清酒和白酒兩種。鄭玄解釋,清酒指的是陳年老酒,而白酒則是新釀製的酒。《廣韻》中將白酒定義為一種帶有酸味的酒。《周禮·天官》中提到,酒正需要分辨三種不同類型的酒:一是事酒,二是昔酒,三是清酒。事酒是在特定場合下飲用的酒;昔酒則無特定飲用場合;清酒專門用於祭祀。
《本草綱目》中也提到了「白酒」,稱其為「醝」,即是一種帶有白色泡沫的酒。《周禮·天官》中也提到「酇」,即現在的白醝酒。在千金方中,「白酨漿」被解釋為醋;而在外臺方中,「白酨酒」被視為一種醋漿。程衍道在註解中指出,「酨」的發音為「再」,意思是醋漿。根據字典,「酨」的另一個讀音為「代」,《說文》中解釋為醋漿,《玉篇》中則表示為米汁。
最後,《飲膳正要》中建議,用米醋作為最好的選擇,特別是用於藥物配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