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昌克

《叢桂偶記》~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伊吹艾草

葉圓長。背白有芒。莖獨植。高二尺許。氣香似艾。採亦端陽。謨按艾葉。本經及諸註釋。悉云。生於田野。類蒿。復道者為佳。未嘗以州土拘也。世俗反指此為野艾。至賤視之。端午節臨。僅採懸戶闢疫而已。其治病症。遍求蘄州所產獨莖圓葉。背白有芒者。稱為艾之精英。

倘有收藏。不吝價買。彼處仕宦。亦每採此。兩京送人。重紙包封。以示珍貴。名益傳遠。四方盡開。今以形狀考之。九牛草者即此。人多不識。並以艾呼。經註明云。氣雖艾香。實非艾種。醫用作炷。以灸風濕痹疼癆熱積聚。嘗獲效者。亦因辛竄。可以通利關竅而已。謂之全勝真艾。

未必能然。大抵人之常情。貴遠賤近。泥於習俗。膠固不移。縱有本經之文。諸家之注。何嘗著一目。視以為真偽之別耶。噫。可勝嘆哉。按西土亦以九牛草為藥艾者。彼我一轍。何其相似如斯乎。

白話文:

伊吹艾草葉子呈圓形且細長,背面白色並帶有細毛。莖單獨生長,高度約二尺。氣味芬芳,類似艾草。採摘時間也在端午節。根據《本經》及其他注解,艾草都生長在田野,類似蒿草,生長在高地的較佳。從來沒有規定一定要在哪個州縣採集。但世人反而將這種艾草稱為野艾,看輕它,端午節只採摘一些掛在門上避疫而已。治療疾病時,人們卻遍尋蘄州所產的獨莖、圓葉、背面白色並帶有細毛的艾草,稱其為艾草中的精華,收藏起來,價格不菲,當地官員也經常採摘,送往京都,用厚紙包好,以示珍貴,因此名聲遠揚,各地都開始種植。現在從外形來看,九牛草就是這種艾草,很多人不認識它,都把它叫做艾草。經書注解說,雖然氣味像艾草,但實際上不是同一種類。醫家用它製作艾灸用的艾柱,來治療風濕痹痛、癆熱、積聚等疾病,有時確實有效,這是因為它辛溫走竄,可以通利關竅罷了。有人說它比真正的艾草還好,未必如此。大多數人的通病是貴遠賤近,墨守成規,即使有《本經》和諸家注解的記載,又有誰真正去仔細辨別真偽呢?唉,真是令人感嘆!據說西方也用九牛草作為藥用艾草,他們和我們一樣,真是太相似了!

2. 生生乳

生生乳。出黴瘡秘錄。神效靈驗。非他藥之所及。而此藥不知其所從來。焦氏筆乘曰:宋朝類苑載,楊嵎瘍生於頰,連齒輔車外腫,若覆甌,膿血內潰,痛楚甚,療之百方不差。或語之曰:天官瘍醫中有名方,何不試用。嵎按瘍醫註疏中,法制之,用藥注瘡中,少損朽骨,連牙潰去,遂愈。按周禮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凡療瘍,以五毒攻之。所謂腫者,壅腫也;潰者,膿血溢也;金者,刃傷也;折者,傷損也。祝,讀如注,以藥傅著之也;劀,刮去膿血也;殺,去其惡肉也;齊,與劑同。五毒,五藥之有毒者:石膽一,丹砂二,雄黃三,礜石四,磁石五。用黃堥,置五石其中,燒之三日夜,其煙上著,以雞羽掃取之以注瘡,惡肉破,骨盡出。黃堥,黃瓦器也。此當後世醫方之祖。又曰:瘍醫公孫知叔,記問該博,深明百藥之性,創造五毒之劑。取丹砂養血而益心,雄黃長肉而補脾,礜石理脂膏而助肺,磁石通骨液而壯腎,石膽治筋而滋肝。療瘡瘍之五證,內應五臟,拘之以黃堥,熟之以火候,藥成傅瘍,無不神效。一人須有疽,一夕決潰,勢欲殆,以前藥傅之,應手而差。是乃生生乳之祖。

白話文:

【生生乳】

「生生乳」這個藥方,來自於一本叫做《黴瘡祕錄》的古籍,效果非常神奇且確實,遠勝過其他的藥物。然而,我們並不清楚這藥方的由來。根據焦氏筆乘的記載,宋朝的《類苑》中提到,有一個人名叫楊嵎,他的臉頰上長了一個大瘡,連到牙牀和顴骨,紅腫得像一個倒扣的甕,而且在內部化膿出血,疼痛難忍。他嘗試了各種方法治療,但都沒有見效。後來有人告訴他,在天官瘍毉的醫書中有一個有名的處方,他不妨試試看。於是楊嵎依照《瘍毉註疏》中的描述製備藥物,將藥物塗抹在瘡口,稍微削除一些壞死的骨頭,結果連同牙齒一起排出。

終於康復了。根據《周禮》中瘍毉的職責,他們負責處理腫瘍、潰瘍、刀傷以及骨折等創傷,使用祝藥和劀殺法進行治療。所謂的腫瘍,指的是組織腫脹;潰瘍,指的是膿血流出;金瘍,指的是刀劍造成的傷害;折瘍,指的是受傷導致的損傷。祝,就是將藥物塗抹在患處;劀,就是刮除膿血;殺,就是去除壞死的組織;齊,即是藥劑。五毒,指的是五種具有毒性,但可做為藥物使用的物質,分別是石膽、丹砂、雄黃、礜石和磁石。製作時,將這五種石頭放入黃色陶罐中,連續燃燒三天三夜,讓煙氣附著在罐壁上,再用雞毛掃下來塗抹在瘡口,能去除壞死組織,使骨頭露出。黃堥,就是黃色的瓦器。這個藥方堪稱是後世醫學的鼻祖。

另外,有位名叫公孫知叔的瘍醫,知識淵博,對各種藥物的性質瞭若指掌,創立了五毒劑。他選用丹砂來養血益心,雄黃來長肉補脾,礜石來調理脂膏助肺,磁石來通骨液壯腎,石膽來治筋滋肝。用這些藥物治療瘡瘍的五種症狀,對應人體的五臟。在黃色陶罐中混合藥物,掌握好火候,製成藥膏塗抹在瘡口,無不產生神奇的效果。有一個人得了膿瘍,一夜之間就爆發,情況危急,但他用了這種藥膏後,病情馬上得到了控制。這就是「生生乳」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