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昌克

《叢桂偶記》~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2. 伊吹艾草

伊吹艾草。自古以為上品。後藤省艾灸通說載。江州豬吹山下。太平寺村。一老人齎真艾。來京師。將先君子言為徵焉。且精造法。開街店也。先君子大嘉賞。以其事口占焉。家圍才栽數根。培養甚易茂盛。又手掘採媆根。移種缸中。乃贈之諸州門弟子。令知其真偽有別也。

余按在昔和歌所詠伊吹山。在下野。而非近江膽吹山也。契沖百人一首改觀抄曰。顯昭云。據能因坤元儀。伊吹山。在下野國。其跨濃江二州者。亦稱伊吹。然非是也。又按能因歌枕。亦作下野州。六帖下野艾歌。及清少納言枕草子。送人之下野州歌。亦可以證。蓋京畿好事者。

以其地去京不遠。伊吹之名偶同。誤認稱揚之。近世歌人。皆以近江膽吹山。入詠。下野河內郡。都賀郡。共有標茅原都賀郡二荒山。西北有太郎岳。連其岳者曰伊吹山。其山麓乃標茅原也。(又作標原。又稱戰場原。又稱赤沼。土人相傳。昔在宇中將。居於二荒山。<今稱上城者其墟也。

>時賊起侵疆。戰二荒山西北。<戰場原也。>連年不息。中將之軍。動失利。陸奧小野人猿丸。勇悍好獵。中將使人逆之。猿丸應招。來於二荒山未熟其地理。故結茅標之。戰遂有功。名其地曰標茅原。後祀中將於二荒山。為二荒神。祀猿丸於太郎岳。為慈眼太郎明神。神護景雲中。

勝道上人。開二荒山。建大已貴。田心姬。味耜高彥根。三祠。以中將猿丸袝之。又宇都宮。橘利遠。崇敬太郎明神。建祠於府中。其地號伊野標茅原。蓋建祠時。擬太郎岳地名也。其地今有小野氏者。蓋猿丸之裔也云。)生艾草。其苗柔軟甘美堪食云。神名帳注曰。宇津宮神社。

在河內郡宇都宮城之艮標原。祀事代主命。二荒山本宮所祀神亦同之。古今集載。多太多乃女。志免士加波良農。佐志毛玖佐。和禮我古乃世乃。阿羅武嘉岐利波(風土記曰。俗謂之示現太郎宮。相傳事代主神。舊在二荒山太郎岳。而見神於此所。故得斯稱也。上注所記慈眼太郎。

蓋示現太郎之訛也。)據以上諸說。伊吹山標茅原。在下野地方者。可知也。余往年西上。經濃江諸地。膽吹山下街店。市艾。往來商旅。齎之。以貨四方。後藤不深考之誤。遂至不可改焉。通說又曰。其灸之為用也。孤行雖微。內治有力。非火氣溫之。暗通艾氣之妙。至矣。

盡矣。余謂專謂火氣溫之。則溫石熨法。亦何別焉。灸之治法。不啻艾功火功最存焉。溫石也。熨蒸也。隔物徹氣。如艾灸。則點火安駐肌肉上。固與溫石熨蒸。異矣。凡百之物。皆以新近不脫其氣為良。如六陳暫置焉。特艾草。貴陳舊經年者。蓋取火勢溫溫如冬日也。新近其勢猛烈。

如夏日不可於人身。於是乎畜收經年。乃聽用。孟子所謂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朱子曰。干久益善。即是也。凡艾灸採野艾。如法制造。經久者為良。余按膽吹艾。別是一物。即九牛草也。或云。蔞蒿。未知何是。不徒地名誤。其艾亦誤也。陳嘉謨本草蒙筌云。九牛草產均州山。

白話文:

【伊吹艾草】

伊吹艾草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上等品質的艾草。根據後藤省在《艾灸通說》中的記載,江州豬吹山下的太平寺村,有一位老者帶來了真正的伊吹艾草,來到京都,並以先人的言論作為證明。此外,他還精細地製作了艾草,並開設了一間店面。先人對他的行為給予高度評價,並以此事為口頭傳頌。他只在家中種植了幾株,但培養非常容易,使其茂盛。他又親自挖掘嫩根,移植到缸中,並將之贈予各州的弟子,讓他們瞭解真正與偽劣之間的區別。

我查閱過去的和歌,其中提到的伊吹山位於下野,而不是近江的膽吹山。契沖在《百人一首改觀抄》中提到,顯昭說根據能因坤元儀的記載,伊吹山位於下野國,而跨過濃江二州的也被稱為伊吹山,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伊吹山。此外,能因的歌枕也將其定為下野州。《六帖》中的下野艾歌,以及清少納言的《枕草子》中關於送人到下野州的歌,都可以作為證據。大概是京都附近的人們,因為該地離京都並不遠,伊吹的名字偶然相同,誤解並讚揚它。近世的歌人都將近江膽吹山納入歌中。下野的河內郡、都賀郡共有標茅原,都賀郡有二荒山,其西北方向有太郎嶽,連接太郎嶽的就是伊吹山,其山腳下就是標茅原。(又稱標原,又稱戰場原,又稱赤沼。當地人傳說,在古代,宇中將居住在二荒山,現在稱為上城的地方就是當時的廢墟。當時盜賊侵犯邊境,戰鬥發生在二荒山西北,即戰場原。多年戰亂不斷,中將軍隊屢次失敗。陸奧的小野人猿丸,勇敢善戰,喜好狩獵,中將派人招募他。猿丸應召前來,來到二荒山,但對地理不熟悉,因此用茅草做標記,戰鬥取得了成功。因此,這個地方被命名為標茅原。後來,人們在二荒山祭祀中將,成為二荒神;在太郎嶽祭祀猿丸,成為慈眼太郎明神。神靈在景雲中保護著這裡。

勝道上人在這裡開創了二荒山,建立了大己貴、田心姬、味耜高彥根三個祠堂,將中將和猿丸合祀其中。另外,宇都宮和橘利遠對太郎明神十分崇敬,在府中建立祠堂,這個地方被稱為伊野標茅原。當初建祠堂時,模仿了太郎嶽的地名。現在那裡有一個姓小野的人家,據說是猿丸的後裔。)當地生長著艾草,其幼苗柔軟甘美,適合食用。根據《神名帳》的註釋,宇津宮神社位於河內郡宇都宮城的艮標原,祭祀的是事代主命。二荒山本宮所祭祀的神也是同一神祇。《古今集》中記載,多太多乃女,志免士加波良農,佐志毛玖佐,和禮我古乃世乃,阿羅武嘉岐利波(風土記中稱之為示現太郎宮,相傳是事代主神,原本位於二荒山太郎嶽,後來在此地顯現,因此得名)。根據以上的各種說法,可知伊吹山和標茅原位於下野地區。

多年前,我向西行,經過濃江等地,膽吹山下的街店售賣艾草,來往的商人將其帶走,販賣到四方。後藤沒有深入考察,導致錯誤無法更正。《通說》又說,艾灸的作用,雖然單獨使用效果微弱,但在內科治療中卻有強大的力量。如果不是火氣溫暖,就無法體驗到艾氣的微妙之處,這是極致的。我認為,如果只是簡單地認為火氣溫暖,那麼溫石熨法又有什麼不同呢?艾灸的療法治法不僅僅是艾草的功效和火的功效,還包括溫石和熨蒸。這些方法通過物體隔絕氣息,如艾灸,是在肌肉上點燃艾草,固定在上面,這與溫石和熨蒸截然不同。所有的物品,都是以新鮮或未失去氣味為佳,如六陳暫時放置。然而,對於艾草來說,年份越久越為珍貴,這是因為它的火勢溫暖如冬日。新鮮的艾草火勢猛烈,就像夏日的陽光,不能用於人身上。因此,我們需要儲存一年以上的艾草,然後才能使用。這就是孟子所說的「七年之病,尋找三年之艾」。朱子說,乾燥越久越好,這就是道理。總體而言,艾灸應該採集野生艾草,按照正確的方法製造,並且存放時間越長越好。我查閱了膽吹艾草,這實際上是另一種植物,即九牛草,或者有人稱之為蔞蒿,但不清楚哪個纔是正確的。不僅地名被誤解,艾草本身也被誤解了。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提到,九牛草產自均州山,葉子圓長,背面白色有芒,莖獨立,高約二尺,氣味像艾草。採集時間為端陽。根據艾葉的描述,本經和各家註釋都表示,艾葉生長在田野,類似蒿草,而且複雜的莖更好,從未將州土限制在其中。然而,民間卻普遍將此視為野生艾草,看不起它。端午節臨近時,僅僅採集一些掛在門戶上以避疫病。他們在尋找治療病症的艾草時,會到處尋找蘄州所產的獨莖圓葉、背面白色有芒的艾草,認為這是艾草中的精華。如果有收藏,他們不會吝惜價格購買。在那裡的官員也會經常採集這種艾草,將其送給兩京的人,用多層紙包裝,以顯示其珍貴。名聲越傳越遠,四面八方的人都開始採用。現在,從外觀來看,九牛草就是這種植物,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將其統稱為艾草。經書中明確指出,儘管氣味像艾草,但實際上並非艾草的種類。在醫學上,用作灸柱,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疼痛、癆熱、積聚等疾病,有時會獲得效果,這可能是因為其辛辣成分能夠穿透關節。然而,說它完全勝過真正的艾草,可能並非如此。通常情況下,人們往往看重遠方的事物,而輕視身邊的事物,受到傳統習俗的束縛,難以改變。即使有本經的文獻和各家的註釋,也未曾仔細研究,以辨別真假。唉,令人嘆息不已。據我查閱,西方也將九牛草用作藥用艾草,與我們的做法相似,真是令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