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偶記》~ 卷二 (7)
卷二 (7)
1. 饑饉
唐德宗貞元中。關中倉廩竭。禁軍或自脫巾呼道曰。拘吾軍而不給糧。吾罪人也。上憂之甚。會韓滉運米三萬斛至陝。李泌即奏之。上喜遽至東宮謂太子曰。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時禁中不釀。命於防市。取酒為樂。又遣中使。諭神策六軍。軍士皆呼萬歲。時比歲饑饉。
白話文:
唐朝德宗貞元年間,關中地區的糧倉已經空虛。禁軍士兵甚至自動摘下頭巾,高聲呼喊說:"我們被關在軍營裡,卻沒有糧食供應,這是我們的罪過啊。"德宗皇帝聽後非常憂慮。
恰逢韓滉運送了三萬斛大米到陝郡。李泌立刻向皇帝稟報。皇帝大喜,連忙趕到東宮,對太子說:"大米已經運到陝郡了,我們父子終於得救了。"
當時,皇宮裡沒有酒釀,皇帝就命令在防禦市場裡取酒來娛樂。還派中使去告訴神策六軍,軍士們都歡呼萬歲。當時連續幾年發生饑荒,糧食稀缺。
兵民率皆瘦黑。至是麥始熟。時有醉人。當時以為嘉瑞。人乍飽食死者復五之一。數月人膚色。乃復故。本藩郡縣所在。設稗倉而畜積數十百歲。人以為長物。天明癸卯。七月七日。天雨砂土。如重霧。如篩灰。相去咫尺。不可相見。日影如未磨鏡。翳翳無光采。白晝晦暗。
白話文:
士兵和百姓普遍都消瘦黑瘦。到了這個時候,麥子才成熟。當時有人喝醉了,當時人們認為這是個好兆頭。人們剛吃飽肚子,死亡率又降低了五分之一。幾個月後,人們的膚色才恢復原樣。本郡各縣都設置了糧倉,儲備糧食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人們把它們當作長久之物。天明這天是癸卯,七月初七。當天下了砂土雨,就像大霧,像篩過的灰。相隔尺餘,就看不見彼此。太陽像未磨的光亮,朦朦朧朧,沒有光彩。白天也昏暗。
家家點燈。不知何故。人皆驚怪。老人或言寶永中。富士山旁吐沙起山。此時如此。後數日。始傳信州淺間山燒。是年盛夏多雨陰涼。仍著冬衣。甲辰。民甚餓。此冬無雨雪。乙巳梅雨中無一陰。田畝赤地。稼禾不耕。臘月時發雷聲。人以為異。丙午。六月。連雨。七月十六日。
白話文:
家家戶戶都點起了燈,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人們都感到很驚訝。有些老人說,在寶永年間,富士山附近曾噴出沙子,形成了另一座山。現在的情形與當時很相似。過了幾天,才傳來長野縣淺間山發生火災的消息。那一年盛夏,雨水多,天氣陰涼,人們還穿著冬裝。甲辰年時,人們很飢餓。那個冬天沒有下雪,乙巳年梅雨時也一直沒有下雨,農田乾旱,莊稼無法耕種。臘月末時,居然打起了雷,人們都覺得很奇怪。丙午年六月,連日降雨。七月十六日……
洪水漂沒民家。平地水高丈餘。關東大饉。都人以為米商奸黠藏米之所致。數十人。相呼市頭喧譁。擊破米肆。蹂躪其所畜。米苞狼藉市街。甚至倒屋折柱。街頭為不通。二三晝夜。橫行都中。壞盡行米數百戶。此時米三合。價百錢。於是本藩開倉廩賑給貧民。牛馬絡繹而運之。
白話文:
洪水淹沒了民宅,平地上的水深達一丈多。關東地區發生了大饑荒。城裡人都認為是米商奸詐狡猾,藏起了米,導致了饑荒。數十人互相呼應,在市場上喧鬧起來,衝進米店,踐踏米店的存米。米袋散落在街上,甚至還有倒塌的房屋和折斷的柱子,導致街道不通。二三天時間裡,他們橫行京城,毀壞了數百戶賣米的店鋪。當時米價高漲,三合米賣到一百個錢。於是,藩府開倉放糧,賑濟貧民。牛馬絡繹不絕地運送糧食。
里正伍長。相檢校。而無所不及。時貧人雜食芣苣。冬青葉等之物。面色青黃微腫。仍索救之方。乃私制三因方所載解毒丸。告官。博施給之郡司。大得其驗。而與唐書言瘦黑者。不相符。
白話文:
裏長和伍長互相檢查監督,沒有任何疏漏。當時窮苦人混雜著吃車前草、冬青葉等東西,臉色青黃發腫,就請求救治的方法。於是私自按照《三因方》中記載的解毒丸處方,給官府報告,並廣泛施予縣官。結果效果顯著,而且與唐代書中所記載的瘦黑者症狀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