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偶記》~ 卷一 (14)
卷一 (14)
1. 五毒五藥
古語往往指藥言毒藥。皆是比諭之言也。古方家先生。常以為談資。凡藥之為物。對疾而為用。其不冠毒字。亦非常用物。仰藥而死之類。可以見也。周禮所說毒藥。原是二物。東門隨筆既辨之。然無明證敵異說。藤田子定辨之而示余。其說鑿鑿有據明瞭。乃今錄諸左曰。周禮醫師。
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鄭玄注云。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孟子曰。若藥不暝眩。厥疾不瘳。(按此孟子引書之文。而鄭玄不直引書者。今所謂古文尚書。晉時始行。鄭玄尚未之睹故也。)近世大儒物茂卿引此以解論語季康子饋藥夫子不嘗之章。而醫人好奇者。
狃聞其說。遂創為古方家者流。謂疾醫之業。非專用毒藥不可。妄庸之徒。一意攻擊。其病雖除其人亦隨而斃。故時人有古方善殺人之諺。不意二王(王莽王安石)之後。周禮再流毒於世也。以余觀之。此不善讀周禮之過也。夫醫師。眾醫(食醫疾醫瘍醫獸醫)之長。上士二人。
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猶後世尚藥局也。其職固云。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則上文所謂聚毒藥者。乃以供疾醫瘍醫等之事也。藥則疾醫職所謂五藥。(注云。五藥草木蟲石谷也。)毒則瘍醫職所謂五毒。(注云。五毒五藥之有毒者。
)總而曰毒藥。其不言五者。從省文也。康成以為藥之辛苦者。雖與良藥苦口之談相類。(古書良藥苦口。或有作毒藥苦口者。)然下文明言五藥五毒。則不可從也。以毒藥為五毒五藥。不獨余臆說。昔人亦有此解。(頃閱清人姜兆錫周禮輯義。其解既已如此。更考明柯尚遷周禮全經云。
毒謂五毒。攻之之毒藥謂五藥。療之之藥二物也。聚之所以共眾醫之用。其說最為明瞭。)余請更詳其說。假如典婦功之職。為主婦人絲枲功官之長。而典絲職曰。及獻功。則受良功而藏之。(鄭司農云。良功絲功縑帛。)典枲職曰。及獻功。受苦功。(鄭司農云。苦功謂麻功布紵。
)典婦功統之則曰。凡授嬪婦功。及秋獻功。辨其苦良。(鄭司農讀苦為鹽。謂分別其縑帛與布紵之粗細。)苦良。即典絲之良功。典枲之苦功。猶省五毒五藥而言毒藥也。疾醫職曰。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以五氣五聲五色眡其死生。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入醫師。瘍醫職曰。凡療瘍以五毒攻之。以五氣養之。以五藥療之。以五味節之。凡藥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咸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肉。以滑養竅。凡有瘍者。受其藥焉。醫師之職統之則曰。聚毒藥以共醫事。例以苦良之為良功苦功。
斯可以證其為五藥五毒矣。蓋古人命名。各有其義。均之草木蟲石谷。自其可以攻之而言則為毒。自其可以療養而言則為藥。故瘍醫職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則備有五毒五藥。而疾醫職掌萬民之疾病。則言五味五穀五藥。而不言五毒。可以見已。今之古方醫。
白話文:
古代的語言常常將藥物稱為「毒藥」,這都是比喻性的說法。古代的醫學專家,常以此作為討論的話題。任何藥物,針對疾病來使用,那些不冠上「毒」字的,也是常用的一般藥物,如吃藥致死的情況,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周禮》裡提到的「毒藥」,原本指的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東門隨筆曾試圖澄清這個誤解,但沒有明確的證據來反駁其他的解釋。藤田子定給出了清晰且有根據的說明,現在我將其記錄如下:在《周禮·天官冢宰》中的「醫師」一職,
負責管理醫務政策,聚集各種藥材以供醫務所需。鄭玄在註釋中提到,「毒藥」是指那些味道辛、苦的藥物,因為藥物的性質,通常帶有一定的毒性。孟子曾說,如果藥物不能讓人感到昏眩,那麼病就不會痊癒。(按照這裡的引用,孟子引用了古文,而鄭玄沒有直接引用古文的原因是,當時所謂的古文《尚書》在晉代才開始流行,鄭玄那時還未見到。)近代的大學者物茂卿引用了這一說法來解釋《論語》中季康子送藥給孔子,孔子沒有嘗試的那一章。而一些醫學界追求新奇的人,
聽信這種說法,於是創立了一派所謂的「古方家」,認為治療疾病,必須專門使用毒藥。這些輕率無知的人,一心只顧著猛攻病情,雖然疾病可能被去除,但病人也可能隨之死亡。因此,當時有「古方善於殺人」的俗語。沒想到在王莽和王安石之後,《周禮》再次在世上散播這種誤導。以我的看法,這是因為人們沒有正確理解《周禮》造成的錯誤。醫師,是所有醫術(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的領導者,有上士兩人,
下士四人,府吏兩人,史官兩人,以及二十名學徒,這就像是後世的尚藥局。他們的職責確實是,凡是有疾病的百姓,或是患有皮膚病的人,都會來這裡接受治療。那麼,上文中提到的「聚集毒藥」,就是為了供應疾醫、瘍醫等人使用。藥物是指疾醫所使用的「五藥」(註釋中提到,五藥包括草、木、蟲、石、穀。)而「毒」則是指瘍醫所使用的「五毒」(註釋中提到,五毒是指五藥中有毒的部分。)總結來說,「毒藥」是指五毒和五藥,不提及「五」字,是為了簡化文字。康成認為「毒藥」指的是味道辛、苦的藥物,雖然這和「良藥苦口」的說法類似,(古書中有「良藥苦口」的說法,也有「毒藥苦口」的說法。)
然而,下面的文字明確提到了五藥和五毒,因此我們不能這樣理解。將「毒藥」視為「五毒五藥」,不僅是我個人的猜測,過去的人也有這樣的解釋。(最近閱讀了清朝人姜兆錫的《周禮輯義》,他的解釋已經是這樣了。進一步考證明朝柯尚遷的《周禮全經》提到,
「毒」是指五毒,「攻之之毒藥」是指五藥,「療之之藥」是兩種不同的東西。聚集這些藥物,是為了供應各個醫生使用。這種說法是最清楚明瞭的。)讓我進一步詳細解釋。比如「典婦功」一職,是主管婦女紡織工作的領導。而「典絲」的職責是,等到進獻成品時,就會接受品質良好的成品並儲存起來。(鄭司農解釋,「良功」指的是品質好的織物,如縑帛。)「典枲」的職責是,等到進獻成品時,接受品質較差的成品。(鄭司農解釋,「苦功」指的是品質較差的麻織品,如布紵。)
「典婦功」統轄之下,會說,凡是要授予婦女紡織工作的,等到秋天進獻成品時,要分辨出品質的好壞。(鄭司農將「苦」讀為「鹽」,指的是分辨縑帛和布紵的粗細。)「苦良」,即「典絲」的「良功」和「典枲」的「苦功」,就像省略了「五毒五藥」而僅說「毒藥」一樣。疾醫的職責是,用五味、五穀、五藥來調養病人的疾病,用五氣、五聲、五色來判斷生死,再結合九竅的變化和九臟的活動,
對於所有生病的百姓,都要進行分類治療。病人去世後,要記錄下死亡的原因,然後向醫師報告。瘍醫的職責是,用五毒來治療瘍症,用五氣來調養身體,用五藥來治療疾病,用五味來調節口味。所有的藥物,酸能滋養骨骼,辛能滋養筋絡,鹹能滋養血管,苦能滋養氣血,甘能滋養肌肉,滑能滋養孔竅。所有患有瘍症的人,都可以獲得藥物治療。醫師的職責統轄之下,會說,聚集毒藥以供應醫務工作。將「苦良」比作「良功苦功」,
可以證明它們指的是「五藥五毒」。古人命名事物,都有其道理。對於草、木、蟲、石、穀這些東西,從可以攻治的角度來看,它們就是「毒」;從可以療養的角度來看,它們就是「藥」。因此,瘍醫的職責中掌管腫瘍、潰瘍、金瘍、折瘍的治療,就會備有五毒和五藥。而疾醫的職責中掌管萬民的疾病,就會提到五味、五穀、五藥,而不會提到五毒。由此可以看出區別。如今的古方醫生,
經常以《周禮》中的疾醫為依據,卻不知道在原本的職責描述中,實際上並沒有提到「五毒」,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以上是我偶然閱讀《周禮》時,對此進行了考究和思考,感嘆世上缺乏精細讀書的人。然而,我不懂醫學,不知道我的說法對於醫學是否恰當。姑且將其記錄下來,呈獻給南陽的原先生,請求他進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