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昌克

《叢桂偶記》~ 題叢桂偶記後

回本書目錄

題叢桂偶記後

1. 題叢桂偶記後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書豈可盡信乎。將不可盡信乎。信與不信。唯在其人耳。吾南陽先生之於學。廣蒐羅群籍。苟有可以裨益醫事者。雖後世之書。取以備參考。簸場粃糠。淘汰鏐鐐。用力之久。瞭然多所發明。如此篇。先生三餘之間。自錄其所見聞。凡若干卷。

白話文:

孟子說:「完全相信書本,反而不如沒有書本。書本難道可以完全相信嗎?或者說不能完全相信嗎?相信與否,取決於個人。我南陽的老師在治學方面廣泛搜羅各種書籍,只要對醫術有幫助的,即使是後世的書籍,也拿來參考。他像篩穀子一樣,去掉糟粕,留下精華,經過長久的努力,發現了很多問題。像這部著作,是老師在閒暇時自記的見聞,總共有若干卷。

二三兄弟。校訂得二卷。先上之梓。此書一出。四方之士。知先生用心之篤。玩味揣摩。施之治則。不亦仁術之一助乎。刻成。先生有命令予題其末。敢書數方。以為之跋。寬政十二年庚申秋。門人大谷恭謹識

諸子讀偶記。談笑以為常。問之。則

白話文:

此書由兩三位兄弟校對,共編訂成兩卷。先付梓印刷。此書出版後,四方之士得知先生用心良苦。細細品味,反覆推敲,用於實際治療。那麼這本書不也成為仁術的助力嗎?書籍刻印完成後,先生命我為其寫序。我謹寫下數言,作為跋文。寬政十二年庚申秋,學生大谷恭謹識。

家大人之所著也。今年諸子議而上木。不肖幼未能讀。讀不能解。因木子虛之勸乞大人跋其尾云。十一童男昌文謹撰

白話文:

家父所著的這本書,今年由各位兄長商量著印出來了。不肖的孩兒年紀尚小,不會讀書。就算會讀,也無法理解內容。因此應木子虛的勸請,請求家父在這本書最後寫上跋語。十一童男昌文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