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昌克

《叢桂偶記》~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黴瘡秘錄

海寧陳司成。黴瘡秘錄。以崇禎壬申就。後閱宋竇漢卿瘡瘍全書。全部十三卷。康熙中。洪瞻岩陳友恭所校。其中載黴瘡秘錄。而又有小異同。稽之全編。漢卿裔孫夢鱗增補而行世者也。其序有隆慶三年之記。因疑隆慶。崇禎。相去六十年。陳司成何物取竇氏成說自為己說。

後又得瘡瘍全書。一部十二卷。無黴瘡秘錄文。曰。宋燕山竇漢卿輯著。明三衢大酉堂繡梓。因識日所閱瘡瘍全書。加陳司成黴瘡秘錄。而射利當時。即康熙中。洪陳二人之所為也。讀者宜知之。

白話文:

海寧的陳司成寫了《黴瘡祕錄》一書,在崇禎壬申年完成。後來他閱讀了宋代竇漢卿的《瘡瘍全書》,全書共有十三卷。在康熙時期,這本書由洪瞻巖和陳友恭進行了校對。在《瘡瘍全書》中也收錄了《黴瘡祕錄》,但是內容有些許出入。經過仔細核對,發現這是竇漢卿的後裔竇夢鱗進行增補後出版的版本。在書的序言中,記載了隆慶三年的信息。這讓陳司成感到困惑,因為隆慶和崇禎相差六十年,他不明白為什麼竇氏的理論會被視為自己的理論。

之後,他又找到了一本十二卷的《瘡瘍全書》,但這本書中並未收錄《黴瘡祕錄》。書上寫明是由宋代燕山的竇漢卿編輯和撰寫,明代由三衢的大酉堂出版。因此,他認識到之前讀過的《瘡瘍全書》加上陳司成的《黴瘡祕錄》,可能是為了牟利而合併出版的,這就是康熙時期洪、陳二人所做的事。讀者應該瞭解這個情況。

2. 牛黃清心丸

癸辛雜識曰。和劑惠民藥局。當時製藥有官監。造有宮監門。又有官藥。藥成分之內外。凡七十局。出售則又各有監官。皆以選人經任者為之。謂之京局官。皆異時朝士之儲。悉屬之大府寺。其藥價。比之時直。損三之一。每歲糜戶部緡錢十萬。朝廷舉以償之。祖宗初制。可謂仁矣。

然弊出百端。往往為諸史藥盜。竊至以樟腦易片腦。臺附易川附。橐橐為奸。朝廷莫之知。亦不能革也。凡一劑成則又皆為朝士及有力者所得。所謂惠民者。元未得分毫及民也。獨暑藥臘藥。分賜大臣及邊帥者。雖隸御藥。其實劑局為之稍精緻。若至寶丹紫雪膏之類。固非人間所可辨也。

若夫和劑局方。乃當時精集諸家名方。凡經幾名醫之手。至提領。以從官內臣。參校。可謂精矣。然其間差訛者。亦不少。且以牛黃清心丸一方言之。凡用藥二十九味。其間藥味。寒熱訛雜。殊不可曉。嘗見一醫云。此方止是前八味。至蒲黃而止。自乾山藥以後凡二十一味。

乃補虛門中山芋丸。當時不知緣何誤寫在此方後。因循不曾改正。余因其說而改之。信然。凡此類。必多有之。信乎誤注本草非細故也。克校之今本藥味序次多失誤。又不載山芋丸方。諸虛門中。只有大山蕷丸。大抵相適。據山蕷丸方除其藥味。則余牛黃。麝香。羚羊角。龍腦。

黃芩。雄黃。犀角。蒲黃八味。是即牛黃清心丸。而外更餘地黃一味。然未知此說何所據也。黎居士易簡方等所載清心丸。與局方所載同。

白話文:

在《癸辛雜識》這本書中,提到和劑惠民藥局在當時製藥是由官方監督,有專門的部門負責製造,並有專門的官員負責藥材的採購,藥局總數高達七十家,銷售時也會有監督官員,這些都是由曾經擔任過公職的人擔任,被稱為京局官,他們都是未來朝廷官員的儲備人才,所有藥局都隸屬於大府寺管理。藥品的價格,通常比市價便宜三分之一,每年會消耗戶部十萬緡錢,朝廷會全額補償,可見祖宗最初的制度,非常仁慈。

然而,久而久之,弊端層出不窮,常有官員偷竊藥材,例如用樟腦替代片腦,用臺附替代川附,進行各種詐欺行為,朝廷卻毫不知情,也無法根治。通常,藥局製成的藥品,都被朝廷官員或有權勢的人拿走,所謂的「惠民」,實際上根本沒有讓百姓受惠。只有防暑藥和臘藥,分發給大臣和邊疆將領的,雖然掛著御藥的名號,但實際上是由藥局製造,稍微精緻一些。像至寶丹、紫雪膏這一類的藥品,一般人根本無法辨別真假。

至於和劑局的藥方,當初精選各家名醫的藥方,經過多位名醫的審核,最後由內臣參與校對,可以說非常精確。但是,其中還是有不少錯誤,以牛黃清心丸為例,共使用了二十九種藥材,其中藥材的寒熱性質混雜,讓人難以理解。曾聽一位醫生說,這個藥方只有前八味藥,到蒲黃為止,從乾山藥開始的二十一味藥。

實際上是補虛門中的山芋丸,不知為何當時誤寫在這個藥方後面,一直沿用下來,未曾改正。我根據他的說法修改後,發現確實如此。這樣的例子肯定很多,由此可見,誤解本草並非小事。經過核對,現在的版本中藥材的順序多有錯誤,而且沒有載明山芋丸的配方,在補虛門中,只有大山蕷丸,大致相符。根據山蕷丸的配方,去除掉藥材,只剩下牛黃、麝香、羚羊角、龍腦、黃芩、雄黃、犀角、蒲黃八味藥,這就是牛黃清心丸。另外還剩下地黃一味藥,但不知道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麼。黎居士的《易簡方》中記載的清心丸,和藥局記載的配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