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餘》~ 養性篇 (3)

回本書目錄

養性篇 (3)

1. 養性篇

月令,一歲十二月之政令,視時候以授人事也。鄭玄曰:「掩猶隱翳也,躁猶動也,進尤御見也,聲謂樂也。」薄滋味,毋致和,為其氣異,此時傷人。節耆欲,定心氣,微陰扶精,不可散也。

又曰:「仲冬之月,君子齋戒;處必掩身,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靜以待陰陽之所定。」(同上)

鄭玄曰:「寧,安也;聲,謂樂也。」慎起居聲色,節飲食嗜欲,修身養生之道莫切焉。四時皆當如此,而特言之仲夏、仲冬者,舉其要也。

左氏傳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昭二十五年)

淫者,過也。淫則失其性,故制禮防之。

春秋繁露曰:「君子察物之異,以求天意,大可見矣。是故男女體其盛,臭味取其勝,居處就其和,勞佚居其中,寒暖無失適,飢飽無過平,欲惡審度理,動靜順性命,喜怒止於中,憂懼反之正。此中和常在乎其身,謂之得天地泰。得天地泰者,其壽引而長;不得天地泰者,其壽傷而短。

短長之質,人之所由受於天也。是故壽有短長,養有得失。及至其末之大卒而必讎於此,莫之得離。故壽之為言猶讎也。」(循天之道篇)

物之異者,謂物之異於常情也。如男女應迨其盛壯,室家之念方動而合之;其或過年,或不及年,均為異常;非欠生育,則因致疾病,非天地生物之意必矣。他臭味、居處、勞佚、飢飽,皆得中和,無有過不及。夫人壽長短,固有定分;然養得其道,短者或可引而長;養失其道,長者亦可傷而短。若持其身,如董子所論中和常在乎其身,不但盡定分,或可以延乎其外矣。其末之末,讀如《召誥》「王末有成命」、《中庸》「武王末受命」之末,指人之末年。讎,猶報也,應也。《詩》曰:「無言不報。」《左傳》曰:「無喪而感,憂必讎焉。」杜注:「讎,對也。」人能養性節欲,則必有報應。

天意大可見矣者是也。

又曰:「供設飲食,候視疚疾,所以致養也;委身致命,事無專制,所以致養也。」(天地之行篇)

供設飲食,選設與疾病相得者也。委身致命,修身俟命也。事無專制,守禮義,秉中和也。專制與《呂覽.盡數篇》「擅行」同。此條與《荀子.修身篇》、《申鑑.俗嫌篇》並觀,其義益明。

論語曰:「食不厭精,鱠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鄉黨篇)

精,精鑿也。食饐而餲,飯傷熱濕而味變也。餒,爛也;敗,腐也。色惡臭惡,雖未敗而色臭已變也。失飪,失烹調生熟之節也。不時,謂物非其時也。醬古者有數種,各有所宜;若不相得,恐有害,故不食也。量,限量也。主客酬酢之間,或不得為限量,然以醉為節,不至困心志喪威儀也。

白話文:

養性篇

一年十二個月,各有其運行的規律,要順應時節來安排生活起居。掩飾躁動,避免過度張揚,節制飲食,不要過度調味,因為不同季節的氣候容易傷人。要節制慾望,安定心神,稍微滋陰以護養精氣,不可使其散失。

仲冬之月,君子應齋戒,住所要溫暖舒適,身體要放鬆安靜,遠離聲色娛樂,禁止嗜好慾望,安頓身心,順應自然,靜待陰陽的平衡。

聲色娛樂要謹慎,飲食嗜望要節制,修身養生之道,莫過於此。四季都應如此,特別強調仲夏仲冬,是因為這兩個季節最重要。

禮法是天地的規律,大地的法則,也是人們行為的準則。天地運行有其規律,人應順應自然,天地的精氣運化出六氣,運用五行,氣化成五味,顯現為五色,發出五音。若過度縱慾,就會導致混亂,人們失去本性,所以要設立禮法來約束。

過度就是過分,過度就會失去本性,所以要制定禮法來預防。

要觀察萬物的不同,以求得天意,這非常重要。男女之事要順應其盛壯時期,飲食起居要適度,勞逸結合,寒暖適中,飢飽適度,喜怒哀樂要控制在適度範圍內,憂慮害怕要及時調整,使身心保持平衡和諧。這樣就能得到天地的庇佑,壽命就會延長;反之,壽命就會縮短。

人的壽命長短,本就由天生注定,養生得法,短命的人可能延年益壽;養生失法,長壽的人也可能夭折。如果能像董仲舒所說的,保持身心平衡和諧,就能不僅達到天定的壽命,甚至可能更長壽。人的晚年,就像完成天命一樣,這是無法避免的。

萬物不同於常情,比如男女結合,要選擇在盛壯時期,如果過早或過晚,都屬於異常,不是影響生育,就是導致疾病,這都不是天地萬物生長的本意。飲食起居,勞逸寒暖,飢飽都應適度,沒有過與不及。人的壽命長短,確實有其定數,但是如果養生得法,短壽的人或許可以延長壽命;如果養生失法,長壽的人也可能夭折。如果能保持身心平衡和諧,不僅能活到天定的壽命,甚至還能延年益壽。

供奉飲食,照料疾病,是盡孝道的表現;委身奉獻,不固執己見,也是盡孝道的表現。

供奉飲食,是指選擇適合病人食用的食物;委身奉獻,是指修身養性,順應天命;不固執己見,是指遵守禮義,保持身心平衡。

飲食要精細,食物腐敗變質就不要吃,顏色不好看、氣味不好聞、烹調不好、不是季節的、切得不整齊、沒有合適的醬料的,也不要吃。肉雖然很多,也不要讓食物的氣味蓋過米飯的味道。酒雖無量,但不要喝醉,市面上買的酒肉也不要吃,不吃沒加薑的食物,也不要吃太多。

精細,指精細地製作食物。飯變質,指飯因為受熱受潮而變味。餒,指食物腐爛;敗,指食物腐敗。顏色不好看、氣味不好聞,雖然沒有腐敗,但顏色氣味已經變壞了。失飪,指烹調失當,生熟火候不對。不時,指不是當季的。醬,古代有幾種,各有其適用之處,如果不合適,恐怕有害,所以不吃。量,指限量。主客之間的應酬,可能不能限量,但是以不喝醉為度,不要喝到影響心志,喪失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