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台逸士超

《醫餘》~ 養性篇 (2)

回本書目錄

養性篇 (2)

1. 養性篇

佚不勞也。適猶安便也。欲養其民者。必當先為自養。猶欲治國家者。先修其身也。養生如此。疾病禍害。將安從來。

周禮曰。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百珍之齊。(六食。食音嗣。下食齊食同。齊才細反。下同。)

鄭玄曰。和調也。按六食以下。並膳夫所掌醫食調和而已。六食六穀稌黍稷粱麥苽也。六飲。水醬醴酤醫酏也。

六膳六牲。牛羊豕犬雁魚也。羞出於六牲及禽獸。以備滋味。謂之庶羞。羞進也。醬醯醢也。膳夫職醢人。共醢六十甕。醯人共醯六十甕。八珍。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搗珍漬熬肝也。王昭禹曰。齊者調和其味。使多寡厚薄。各適其節也。又按六膳。膳夫職。禮記內則並有馬無魚。

凡食齊眡春時。羹薺眡夏時。醬齊眡秋時。飲齊眡冬時。

鄭玄曰。飯宜溫。羹宜熱。醬宜涼。飲宜寒。溫熱涼寒。通四時為言。眡猶比。言四時之齊。和比四時也。王應電曰。五穀食之主。故宜溫。羹所以調食。故宜熱。醬所以致滋味。故宜涼。飲解渴。故宜寒。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以滑甘。

鄭玄曰。各尚其時。味而甘以成之。猶水火金木之載於土。賈六彥曰。木味酸屬春。火味苦屬夏。金味辛屬秋。水味鹽屬冬。各尚其時味者。多一分者也。必多其時味者。所以助時氣也。中央土味屬季夏。五行以土為尊。五味以甘為上。滑者通利往來。所以調四味。故曰調以滑甘。

王昭禹曰。春令發散多。酸以收之。夏令解緩多。苦以堅之秋令揫。斂多辛以散之。冬令堅慄多咸以耎之。

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麥。魚宜苽。

鄭玄曰。會成也。謂其味相成。鄭司農云。稌稉也。爾雅曰。稌稻苽雕胡也。賈公彥曰。凡會膳食之宜者。謂會。成膳食相宜之法。王應電曰。凡物性有同類。以助其生者。有相待以泄其過者。合食則能益人。有相反而為忌者。合食則能害人。

凡君子之食恆放焉。(食醫職)

鄭玄曰。放猶衣也。賈公彥曰。上六食六飲一。經據共王不通於下。凡食春多酸已下至魚宜苽已上。齊和相成之事。雖以王為主。君子大夫已上亦依之。故云恆放焉。蓋飲食之於人。所繫至重。故立食醫之職。以掌其事。酒正有酒人醬人籩人醯人醢人。膳夫有庖人亨人內饔外饔。

各守其職。以謹其制。如內則所記齊和製造之法。亦可謂詳而悉矣。是不特為禮數之備焉。苟齊和失宜。以必有害於性命也。

禮記曰。禮儀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禮運)

人不由禮義。則放逸惰慢。淫惑溺亂。其不致疾殞生者殆希。

又曰。仲夏之月君子齋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母致和。節耆欲。定心氣。(月令)

白話文:

養性篇

不勞作則身體健康,適應環境就能舒適安穩。想要養護百姓,必先自身修養;如同治理國家,需先修身養性。養生之道如此,疾病禍患又從何而來呢?

周禮記載,食醫官負責調和國王的六穀、六飲、六牲、百餚百醬百珍的飲食。六穀指的是稻、黍、稷、粱、麥、荅;六飲指的是水、醬、醴、酤、醫、酏;六牲指的是牛、羊、豬、狗、雁、魚;百餚指的是從六牲及禽獸中烹製出的各種美味佳餚;百醬指的是醬、醋、醢等調味品;百珍指的是八珍,即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搗珍、漬、熬肝等珍貴食物。 調和飲食,使之分量、濃淡適宜。

關於六牲的烹調,禮記內則記載有馬肉卻沒有魚肉。

一年四季的飲食調配:春天吃溫和的米飯,夏天吃熱的羹湯,秋天吃涼的醬,冬天喝冷的飲品。溫、熱、涼、寒,都應與四季相符。

米飯宜溫,因其為五穀之主食;羹湯宜熱,因其用於調和食物;醬宜涼,因其用於增加滋味;飲品宜寒,因其用於解渴。

一年四季的口味調配:春天多用酸味,夏天多用苦味,秋天多用辛味,冬天多用鹹味,再以甘滑之味調和。

春天發散之氣多,用酸味收斂;夏天舒緩之氣多,用苦味收斂;秋天收斂之氣多,用辛味發散;冬天凝滯之氣多,用鹹味軟化。

飲食搭配:牛配稻,羊配黍,豬配稷,狗配粱,雁配麥,魚配荅。

食物有相生相剋,搭配得宜則有益於身體健康,反之則有害。

君子飲食,應遵循一定的規矩。

以上關於四季飲食、食物搭配等內容,雖然以國王為例,但君子、大夫等也應遵循,飲食對人至關重要,因此設有食醫官職位,負責掌管飲食。酒正之下有酒人、醬人、籩人、醯人、醢人;膳夫之下有庖人、亨人、內饔、外饔,各司其職,嚴格遵守制度。禮記中關於飲食調和的記載,非常詳細完善,這不僅僅是禮儀的規定,更是為了確保飲食的適宜,避免危害生命健康。

禮儀是人倫綱常的根本,能使人誠信和睦,鞏固身心。不遵循禮儀,就會放縱怠慢,沉迷於聲色享樂,導致疾病夭亡。

仲夏之月,君子應齋戒,保持身心安靜,避免躁動,克制聲色享樂,飲食清淡,避免過於精緻,節制慾望,安定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