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台逸士超

《醫餘》~ 治術篇上 (1)

回本書目錄

治術篇上 (1)

1. 治術篇上

醫之為術。自古有其法。仲景氏蒐羅論述。以立規矩準繩。學者變而通之。活而運之。則可制萬病於掌握矣。如經傳諸子言醫事。不過假以論國政。談養性耳。然其言古奧深邃。與後世醫流浮空煩瑣之論。判然不同矣。學者誦而則之。化而裁之。則裨益吾道。蓋非淺少也。

白話文:

醫學這門技術,自古以來都有它的法則。仲景先生蒐集和論述了這些法則,建立了標準和準則。後人學習這些法則,並靈活運用、活學活用,就可以掌握萬病的治療方法。比如儒家經典和《論語》、《孟子》等書中提到的醫學知識,雖然只是借用來說明國政和養生,但它們的語言深奧而透徹,與後世醫家空洞繁瑣的理論截然不同。後人學習這些經典,並加以融會貫通,化為自己的所用,對於醫學的發展大有裨益。

易曰。旡妄之疾。勿藥有喜。(旡妄九五)象曰。旡妄之藥。不可試也。

王弼曰。藥攻有妄者也。而反攻無妄。故不可試也。藥攻有妄。可以見古者療病之法矣。試用也。

又曰。損其疾。使遄有喜。旡咎。(損六四)

白話文:

《易經》說,若是一場無妄之病,不用吃藥自然會好。

王弼說,藥是用來治有妄之病的,如果用在無妄之病上反而不好,所以不能輕易嘗試。藥是用來治有妄之病的,這可以看出古人的治病方法是在於試用。

又說,減輕病情,讓病情迅速好轉,這樣就沒有後患。

王弼曰。疾何可久。故速乃有喜。損疾以離其咎。有喜乃免。故使速乃有喜。有喜乃無咎也。楚語曰。誰無疾眚。能者蚤除之。亦此意也。

書曰。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說命)

白話文:

王弼說:疾病不能持續太久。所以快速治療才會令人感到歡喜。及早治療可以消除病患的痛苦,有歡喜的感覺就表示免於危險。所以要讓病人快速得到治療,有了歡喜的心情,才能避免災禍。如同《楚語》中所說的:「哪有人不會生病或遭遇災難?有能力的人會及早處理。」這也是這個意思。

說命本屬偽書。然楚語一引之。孟子再引之。王符三引之。則為古尚書之文明矣。按申鑑曰。或問厲志曰。昔殷高宗能葺其德。藥瞑眩以瘳疾。藥瞑眩以瘳疾。即厲志以修德也。葺說文曰修補也。

白話文:

《說命》本來屬於偽造的古書。但《楚語》引用過一次,《孟子》引用過兩次,《王符》引用過三次。因此,這本書可以作為先秦《尚書》的參考資料。

《申鑑》記載:有人問厲志:「以前殷朝的高宗能修養自己的品德。服用中藥,雖然會出現頭暈目眩的副作用,最終卻治好了疾病。」這個故事說明,厲志也在用修德來調養身體。《說文解字》中解釋,「葺」有修補的意思。

又曰。樹德務滋。除惡務本。(泰誓)

孔安國曰。立德務滋長。去惡務除本。言受為天下之惡本。此剽竊左傳伍員之語者。然養性療疾。理亦如此。

周禮曰。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天官塚宰下)

鄭玄曰。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孟子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

劉彝曰。醫之政。謂物產之宜。採取之候。治煉之方。攻療之制。悉預知之。然後可以共醫事。

白話文:

古人說,樹立德行要像培育樹木一樣,不斷滋養;去除惡行要像拔除草根一樣,斬斷根本。

孔安國解釋說,建立德行要努力使其不斷成長,去除惡行要徹底斷絕其根源。他認為受為天下之惡的根源,這段話其實是剽竊了《左傳》伍員的言論。然而,養生治病也同樣遵循這樣的道理。

《周禮》記載,醫師負責掌管醫治的政令,並收集毒藥以進行醫治。

鄭玄解釋說,毒藥指的是藥性苦澀的藥物。藥物本身大多帶有毒性。孟子也說過,如果藥物不苦,疾病就不會痊癒。

劉彝則認為,醫師的政令,指的是要了解藥物的產地、採集時間、加工方法、治療方法等,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更好地進行醫治。

逸按藥者偏性之物也。偏性之物皆有毒。毒雖有酷薄大小。要無非毒者。毒即能。能即毒。毒者藥之性也。能者藥之才也。其能萬不同者。以毒萬不同也。毒萬不同者。以性之偏也。故勿論草木金石。凡可以供治疾之用者。總謂之毒藥。不特辛苦物也。毒藥字見於素問異方法宜論。

白話文:

逸注:藥物是一種偏性的物質。偏性的物質都含有毒性。雖然毒性有大有小,但它們都離不開「毒」這個本質。毒性就是藥物的性質,藥物的功效就是毒性的作用。藥物的功效千差萬別,是因為毒性有千差萬別。毒性千差萬別,是因為藥物的偏性不同。因此,不論是草木、金石,凡是可以治療疾病的,都可以稱作「毒藥」。「毒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素問·異法方宜論》中。

移精變氣論。寶命全形論。湯液醴醪論。藏氣法治論。示從容論。疏五過論。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論。通篇又見於墨子。鶡冠子。呂覽。淮南子。劉子新論。史記。前漢書等。其義詳於拙著橘黃醫談。

白話文:

《移精變氣論》:談論精氣轉化為氣血。

《寶命全形論》:探討如何養生延壽。

《湯液醴醪論》:研究湯藥和酒藥的治療作用。

《藏氣法治論》:探討臟腑精氣在疾病中的變化和治療方法。

《示從容論》:論述養生之道,提倡從容不迫的心境。

《疏五過論》:闡述五種過度行為對身體的危害。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論》:記載經絡穴位針灸治療的方法。這篇論述同時出現在《墨子》、《鶡冠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劉子新論》、《史記》、《漢書》等著作中。其詳細含義可參閱鄙人拙作《橘黃醫談》。

凡邦之有疾病者。有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師分而治之。(同上諸本脫下有字今從唐石經及宋王與之訂義本)

鄭玄曰。疕頭瘍。亦謂禿也。身傷曰瘍。分之者醫各有能。

白話文:

凡是國家中有生病的人,有皮膚病或傷口的人會來求醫,就讓醫生分別治療他們。

鄭玄說,疕是指頭部的皮膚病,也指禿頭。身體的傷害稱為瘍。分別治療是因為每個醫生各有專長。

方苞曰。疾醫職曰。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而此職曰邦。蓋雖統萬民。而以王宮百官府為主也。以是推之。則王后世子公孤六卿之病。必醫師親治可知矣。

白話文:

方苞說,《疾醫職》中說,所有生病的人,都要分開治療。而這個職官稱作「邦」,意思是雖然統管萬民,但主要是以王宮和各級官署為主。從這裏推論,國王、王后、世子、公、孤、六卿等人的疾病,一定是由醫師親自治療的。

逸按職雖分四。食醫唯掌飲食。其職近於膳宰。獸醫不與人相干。畢竟疾瘍二科耳。至治療之法。雖疾醫不可不通瘍科之伎。瘍科亦不可不知疾醫之術。然各修其業。以守其職。故分而治之耳。賈公彥云。疾醫知疾而不知瘍。瘍醫知瘍而不知疾。泥矣。

白話文:

逸先生說,醫生的職責雖然分為四類:

  1. 食醫:專門掌管飲食,職務類似於膳食管理員。

  2. 獸醫:不與人類醫學相干。

  3. 疾醫:專門治療疾病。

  4. 瘍醫:專門治療外傷。

在治療方法上,雖然疾醫不能不懂得瘍醫的技術,瘍醫也不能不懂得疾醫的知識。但是,各人專注於自己的專業,以履行自己的職責,所以才會分科治療。

賈公彥說,疾醫只懂疾病,不懂外傷;瘍醫只懂外傷,不懂疾病。這樣的說法太過片面。

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同上)

鄭玄曰。食祿也。全猶愈也。以失四為下者。五則半矣。或不治自愈。

王安石曰。鄭氏謂全猶愈也。人之疾固有不可治者。苟知不可治而信。則亦全也。何必愈。

王昭禹曰。晉侯有疾。醫緩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公曰。良醫也。晉公果卒。

白話文:

每年年底都要總結醫術,來制定飲食規律。十全是最上等的,十次失誤一次的算是中等,十次失誤兩次的算是次等,十次失誤三次的算是較差,十次失誤四次的算是最差。

鄭玄解釋說,食祿指的是醫生的俸祿。全等於痊癒。以失誤四次為最差,因為五次失誤就等於一半了,甚至有的病人不治自愈。

王安石說,鄭玄認為全等於痊癒,但人的疾病本來就有不可治癒的,如果明知不可治而仍然相信醫術,那也叫做全,何必一定要痊癒呢?

王昭禹說,晉侯生病了,醫生說:「這病不可醫治,在肓之上,膏之下。」晉侯說:「好醫生!」結果晉侯果然去世了。

逸按稽醫事醫師通考疾醫瘍醫等終年之案記。觀治療議論之當否失得。以制食祿也。疾醫職云。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入於醫師是也。十全非治。十得十也。謂治法十全。無失誤也。夫治之與不治。雖由伎之巧拙。病有難易。時有得失。且死生命也。雖良工不能起死者。苟治法十全而死。

白話文:

逸按:稽查《醫事醫師通考》,其中記載了疾醫、瘍醫等全年的病例記錄。觀察治療議論是否得當,以作為核發俸祿的依據。疾醫的職責是:病人死亡時,由醫師們分別記載死亡原因,然後彙整到醫事檔案中。十全十美不表示治療一定好。十中得十才表示治療方法完美無缺。治療與否,雖然取決於醫生的技術好壞,但疾病也有難易之分,時機也有得失。而且生死是由命,就算高明的醫生也不能起死回生。如果治療方法完美無缺而病人還是死亡,

是孟子所謂盡其道者。非非命也。程伊川曰。周官醫以十全為上。非謂十人皆愈為上。若十人不幸皆死。病則奈何。但知可治不可治者。十人皆中節。即為上。

上三節。言醫師職掌政令。

白話文:

這是孟子所說的盡其本分。不是不相信命運。程伊川說,周朝的醫官把治癒十分之一的病患看作最高水平。並不是說治癒十個人都成為上等水平。如果十個人不幸都死了,醫生的醫術怎麼樣呢?只要知道哪些病可以治,哪些不可以治,十個人都診斷得當,就是上等水平。

又曰。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同上)

白話文:

又說,疾病專家負責照料所有人的疾病。四季都有流行病。春季有流行性頭疾。夏季有疥瘡病。秋季有瘧疾。冬季有咳嗽上氣病。

鄭玄曰。癘疾。天氣不和之疾。痟酸削也。首疾。頭痛也。嗽咳也。上氣喘逆也。五行傳曰。六癘作見。

逸按流行之疾。古稱之癘疾。疫癘。疾疫。此條特就其多者言之。非謂年年四時如此也。讀者宜不以辭害意矣。

鄭玄曰。痟酸削也。而不釋其狀。賈疏王解亦不解其義。予別有考。六癘。六氣之沴也。

上一節。論癘疾所以行。

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同上)

白話文:

鄭玄認為癘疾是由天氣不和導致的疾病,痟酸削是形容病情的嚴重程度,包括頭痛、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五行傳中提到六種癘疾,指的是流行病,古代稱為癘疾、疫癘、疾疫,這裡只是列舉出常見的疾病,並不代表每年都會發生。讀者要注意理解文字的本意,不要被字面意思所迷惑。

鄭玄用「痟酸削」來描述病情,但沒有詳細說明病症。賈疏和王解也沒有解釋其意思。我另有考證,認為六癘指的是六氣的病氣。

上一段論述了癘疾的流行原因,接下來講述用五味、五穀、五藥來治療疾病。

鄭玄曰。養猶治也。病由氣勝負而生。攻其羸。養其不足者。五味。醢酒飴蜜姜。鹽之屬。五穀。麻黍稷麥豆也。五藥。草木蟲石谷也。其治合之劑。則存乎神農子儀之術云。

白話文:

鄭玄說:「養」的意思就是治療。疾病是由於氣血失調而產生的。治療方法是攻其虛弱,滋養不足。五味就是指醢酒飴蜜姜鹽之類的調味品。五穀是指麻黍稷麥豆之類的穀物。五藥是指草木蟲石谷之類的藥物。治療中藥物的配伍用量,則依據神農子儀之術。

逸按人之生疾感邪。或由精氣鬱遏。或因精氣虧虛。故精氣充盈宣通者。瘀濁不生。症癖不結。是以內患無由而生。外邪不能得而侵焉。與孟子所謂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正一理也。至疾病已成。則精氣益致衰亡。素問評熱論曰。

白話文:

我認為人的疾病是由於感受邪氣所引起。有的時候是精氣鬱積不通暢,有的時候是精氣虧虛所致。因此,精氣充足通暢的人,不會產生瘀滯,也不會形成病症。所以,內部不會產生疾病,外來的邪氣也無法入侵。就像孟子說的,人一定要自取其辱,才會被別人侮辱;家族一定要自取其毀,才會被別人毀滅;國家一定要自取其滅亡,才會被別人滅亡。這是一個道理。一旦疾病形成,精氣就會越來越衰亡。《素問》的《評熱論》中說: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玉機真藏論曰。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是故假饒以藥攻病。不飲食養之。精氣焉得保續旺復乎。五常政大論曰。藥以祛之。食以隨之。藏氣法時論曰。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可見藥食相須。而後病可得而治。精可得而復矣。

白話文:

當邪氣侵犯時,人體內的正氣必定不足。《玉機真藏論》說:「邪氣強盛,體內的正氣就會衰弱。」因此,即使用藥物治療疾病,如果不注意飲食保養,正氣又怎麼能持續強盛起來恢復健康呢?《五常政大論》說:「用藥物來驅除邪氣,必須搭配飲食來調養。」《藏氣法時論》說:「用毒藥來攻邪,必須用五穀來滋養,用五果來輔助,用五畜來補充,用五菜來充實。」可見藥物和飲食是相輔相成的,纔能有效治療疾病,恢復健康。

是經文所以養字括之也。鄭玄特云疾由氣勝負而生者誤矣。藥不止五類。而云五藥者。其概耳。

以五氣五聲五色眡其死生。(同上)

白話文:

這是經文所以用養來概括它。鄭玄特別說疾病是由氣的盛衰而產生的是錯誤的。藥物不止五種類別,但說五藥是因為大概分為這五類。

通過五氣、五聲、五色來觀察病人的生死。

鄭玄曰。三者劇易之徵見於外者。五氣。五藏所出氣也。肺氣熱。心氣次之。肝氣涼。脾氣溫。腎氣寒。五聲言語宮商角徵羽也。五色面貌青赤黃白黑也。察其盈虛休王。吉凶可知。審用此者。莫若扁鵲倉公。

白話文:

鄭玄說:人體的這五氣、五聲、五色,是身體內在變化顯露於外的徵兆。

  • 五氣:

  • 肺氣:溫熱

  • 心氣:較熱

  • 肝氣:涼

  • 脾氣:溫和

  • 腎氣:寒

  • 五聲:

  • 宮:肺氣

  • 商:心氣

  • 角:肝氣

  • 徵:脾氣

  • 羽:腎氣

  • 五色:

  • 青:肝氣

  • 赤:心氣

  • 黃:脾氣

  • 白:肺氣

  • 黑:腎氣

觀察一個人的五氣、五聲、五色的盈滿虛弱、旺衰等變化,就可以判斷吉凶禍福。擅長使用這些診斷方法的人,莫過於扁鵲和倉公了。

逸按氣謂氣息亢脫盛衰。色謂面目四體潤澤慘悴。聲謂言語聲音清濁低昂。正錯三者劇易之徵。見於外者。可以斷吉凶。推生死矣。眡猶察也。不曰知而曰眡。古義為然。素問玉機真藏論曰。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可已。陰陽應象大論曰。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白話文:

我認為氣指的是呼吸的強弱和盛衰。色指的是臉色和四肢的潤澤或憔悴。聲指的是說話的聲音是否清濁、高低。這三種徵兆是判斷疾病嚴重程度的關鍵。觀察這三種徵兆就可以判斷吉凶、推測生死。這裡的「眡」和「察」意思相同。之所以不說「知」而說「眡」,是古人的習慣用法。《素問·玉機真藏論》中說:形體和氣息協調,說明疾病可以治癒。面色浮動光澤,說明疾病可以痊癒。《陰陽應象大論》中說:善於診斷的醫生會觀察面色、按脈象,先區別陰陽。

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聲音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鄭玄雲。五氣五藏所出。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聲宮商角徵羽。泥矣。凡如雲五味五穀五藥五毒。亦皆概舉大略耳。不可拘執。

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同上)

白話文:

  • **審清濁而知部分:**通過觀察呼吸的清濁,可以瞭解疾病的部位。
  • **視喘息:**觀察呼吸氣喘的類型,可以知道患者的症狀。
  • **聽聲音而知所苦:**聽取患者的聲音,可以瞭解其病情的嚴重程度。
  • **觀權衡規矩:**觀察身體的體重和體型,可以幫助判斷疾病的性質。
  • **鄭玄雲:**鄭玄說,五臟和五行相對應,產生五種顏色(青、赤、黃、白、黑),五種聲音(宮、商、角、徵、羽)。
  • **泥矣:**這只是概括地列舉了五味、五穀、五藥、五毒等,不能拘泥於此。

鄭玄雲。兩參之者。以觀其生死之驗。竅之變謂開閉非常。陽竅七。陰竅二。藏之動。謂脈至與不至。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脈之大候。要在陽明寸口。能專是者。其秦和乎。岐伯榆柎。則兼彼數術者。

白話文:

鄭玄說,同時觀察兩種參脈(左手寸脈和右手尺脈),就可以瞭解病人的生死狀況。竅位發生變化,是指開闔與平常不同。陽竅有七個,陰竅有兩個。藏脈的動向,是指脈搏的到與不到。主要的藏脈有五個,另外還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等。脈診最重要的指標,在於陽明經的寸口脈。能專注於此脈者,他的醫術必定精湛。如果能綜合運用其他數術(如望、聞、問),醫術將更加高明。

逸按兩參之者。氣色與聲。其候在外。如九竅之變證涉於表裡。九藏據於胸腹。故至九藏之動。其候一於裡。起斃繫於此。治不治判於此。蓋氣色聲音九竅之失常。皆疾病擾亂九藏之所致也。故已驗大表。又徵之裡。回互錯綜。而後控制救治之。術可得而施矣。此醫之所贊化育也。

白話文:

古人認為「兩參」指觀察病人的氣色和聲音。這些症狀表現於體表,就像九竅的變化反映內外的問題。而九藏位於胸腹,因此九藏的異常也會反映在體內。病人的生與死取決於此,治療與否的判斷也要根據此原則。簡單來說,氣色、聲音、九竅的異常都是由於疾病影響了九藏所致。因此,在治療時,不僅要觀察體表症狀,還要了解內部情況,全面而徹底地瞭解病人的狀況後,治療方法才會有效。這就是醫者在治病時應效法的原則。

陽明衝陽。一名趺陽。寸口大淵。切按可以決府藏動否矣。張湛曰。疼疴結於藏府。疾病散於肌體者。必假脈診以察其盈虛。投藥石以攻其所苦。亦此義也。

白話文:

陽明經絡衝擊陽氣。又稱趺陽。在寸口脈的大淵穴處。按壓此穴可以判斷內臟是否正常。張湛說:疼痛和疾病如果積聚在內臟中,而病變散落在身體表面,就必須通過診脈來判斷身體的虛實狀態。然後才能用藥物或針灸等治療手段來針對性地治療疾病。這就是此處所說的義理。

下四節。言疾醫治法。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入於醫師。(同上)

鄭玄曰。少者曰死。老者曰終。所以謂治不愈之狀也。醫師得以制其祿。且為後治之戒。

白話文:

凡是人民有疾病的,應分別進行治療。如果病人去世了,則要記錄下病情及治療過程,並報告給主管的醫生。

鄭玄說,年輕人去世稱為死,老年人去世稱為終。記錄這些是為了說明未能治癒的情況,這樣可以作為醫生薪酬的依據,同時也能給後來的治療提供借鑒。

逸按疾醫瘍醫。各錄其治療無效之狀。而入於醫師。醫師觀施設之精粗。得失而進退之。教督之。以勉勵之也。所以。所為也。詳見經傳釋詞。

上一節。復言醫之政令以結之。

又曰。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劑。(同上)

白話文:

逸:「經方」記載了疾病和風濕病的治療方法。分別記錄了他們治療無效的情況,並讓醫師總覽。醫師根據治療方法的精緻粗糙,得到和失去的情況,進行調整和指導。教導和督促他們,以激勵他們。所以,所做的事情。詳細內容請見經文記載。

鄭玄曰。腫瘍癰而上生創者。潰瘍癰而含膿血者。金瘍刃創也。折瘍踠跌者。祝當為注讀如注。病之注聲之誤也。注謂附著。藥劀刮去膿血。殺謂以藥食其惡肉。

白話文:

鄭玄說:

腫脹形成類似癰瘡的腫塊,並且表面破裂產生傷口,叫做「潰瘍」。

已經潰爛的膿瘡,裡麪包含膿液和血液,叫做「癰瘍」。

刀劍等金屬利器造成的傷口,叫做「金瘍」。

跌倒或摔傷造成的傷口,叫做「折瘍」。

「祝」字應該是「注」的誤寫,指的是病痛的蔓延。

「注」指的是附著在傷口上。

用藥物清除膿血,叫做「劀」。

用藥物腐蝕壞死的肉,叫做「殺」。

逸按腫瘍謂腫痛含膿者。潰瘍謂潰爛腐蝕不止者。如附骨疽瘻瘡結毒是也。金創折傷。亦有成膿者。故又謂之瘍。瘍創瘡義同。鄭玄曰。注謂附著藥。按附著之藥。有消散漫腫者。有柔和焮痛者。有圍固瘡邊者。有食惡肉破頑毒者。敷藥膏藥皆然。意者古昔治法亦當然也。而不言者。含在中耳。

凡療瘍以五毒攻之。(同上)

白話文:

逸翁認為,腫瘍指的是腫痛化膿的病症。潰瘍指的是潰爛腐蝕且無法痊癒的病症。例如附骨疽、瘻瘡和結毒等。受刀傷或骨折後產生的傷口也有化膿的情況。所以,這些病症也稱為「瘍」。瘍、創、瘡的意思相同。

鄭玄說:「注」是指敷藥的行為。敷藥可以起到消散腫脹、緩解疼痛、保護傷口邊緣和去除壞死組織的作用。無論敷膏藥還是軟膏,都是如此。我想古代的治療方法也應該是這樣的。不過,這些內容並沒有明文記載,而是暗含在治療方法之中。

鄭玄曰。止病曰療。攻治也。五毒。五藥之有毒者。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以雞羽掃取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白話文:

鄭玄說:治療疾病叫做「療」,「攻」是施予治療的意思。「五毒」是指五種有毒的藥物。現在的醫方有五毒藥方。將黃堥、石膽、硃砂、雄黃、礜石、慈石混合在一起,焚燒三天三夜。煙霧會上升並附著在器皿上。用雞毛掃取煙霧,用它塗敷傷口。惡肉和碎骨就會全部排出。

逸按此條。專就膽潰者腐蝕者言之。

以五氣養之。以五藥療之。以五味節之。(同上)

鄭玄曰。既刮殺而攻盡其宿肉。乃養之也。五氣。當為五穀字之誤也。節。節成其藥之力也。

逸按上條言外施之術。此條言內治之法。祛病養精之道盡矣。

上三節。言瘍醫治法。

凡藥之酸養骨。以辛養筋。以咸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氣。以滑養竅。(同上)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膽潰和腐蝕的治療方法。作者主張用五氣(應為五穀)滋養身體,用五藥治療疾病,用五味調整飲食。鄭玄則解釋,刮除腐肉後,需要用五穀滋養,五味則能增強藥效。作者總結前述,前一條談論的是外治方法,而這一條則講述內治方法,涵蓋了祛病養精的全部道理。以上三節内容,講述的是瘍病的治療方法。最后,文章还提到了五味對人體的不同滋養作用:酸養骨、辛養筋、咸養脈、苦養氣、甘養氣、滑養竅。

鄭玄曰。以類相養也。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辛金味。金之纏合異物似筋。鹹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脈。苦火味。火出入無形似氣。甘土味。土含載四者似肉。滑滑石也。凡諸滑之物。通利往來如竅。

白話文:

鄭玄說:用同類的東西來滋養自己。

酸味屬於木,就像樹木的根紮在地裡,與骨頭相似。

辛味屬於金,就像金屬的形狀千變萬化,與筋腱相近。

鹹味屬於水,就像水在地中流動,好比脈絡。

苦味屬於火,就像火的存在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有如氣息。

甘味屬於土,就像土地涵養著萬物,類似於肉身。

滑則如同滑石一般。所有光滑的東西,都能順暢通行,就像人體的孔竅一樣。

王昭禹曰。素問酸收辛散咸軟苦堅甘緩。夫肉以骨為體。骨收則強。故以酸收之。肉以筋為節。節散則不攣。故以辛散之。脈所以行血脈。軟則和。故以咸軟之。氣所以充體氣。堅則實。故以苦堅之。肉緩則不壅。故以甘緩之。竅利則不滯。故以滑利之。此說似優。

上一節。言疾醫瘍醫用藥之法。

白話文:

王昭禹說:

《素問》中記載:酸味收斂,辛味發散,鹹味軟化,苦味堅固,甘味緩和。

人體中,肌肉以骨骼為支撐。骨骼收斂則強壯,因此用酸味收斂它。肌肉以筋腱為關節。關節疏散則不攣縮,因此用辛味疏散它。血脈用來運行血液。血脈柔軟則和順,因此用鹹味軟化它。氣用來充盈身體。氣體堅固則充實,因此用苦味堅固它。肌肉鬆緩則不阻塞,因此用甘味緩和它。竅穴通暢則不阻滯,因此用滑利之物暢通它。

這個說法似乎很有道理。

韓詩外傳曰。扁鵠過虢侯世子暴病而死。扁鵲造宮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士之事。得無有急乎。曰。世子暴病而死。扁鵲曰。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治之。庶子之好方者出應之。曰。吾聞上古醫曰弟父。弟父之為醫也。以莞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之。發十言耳。諸扶輿而來者。

白話文:

《韓詩外傳》記載,扁鵲路過虢國,發現虢侯的世子暴病而死。扁鵲進宮說:「我聽說國內發生了急事,莫非有緊急情況嗎?」國人說:「世子暴病而死。」扁鵲說:「請轉告鄭國的醫生秦越人,他能治好這個病。」虢侯寵信醫術的人出來應答說:「我曾聽說古代有位叫弟父的名醫,他行醫時以草蓆為牀,以草束為枕,面向北方唸咒語,只有十句話,所有被抬來求醫的病人,都能康復。」

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豈能若是也。扁鵲曰。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為醫者。曰俞跗。俞跗之為醫也。搦木為腦。芷草為軀。吹竅為腦。死者復生。子之方豈能如是乎。扁鵲曰。不能。中庶子曰。苟如子之方。譬如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大。所見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白話文:

所有病症都已恢復正常。你的醫術難道可以做到這樣嗎?扁鵲說:不能。中庶子又說:我聽說遠古時代的名醫叫俞跗。俞跗行醫時,用木頭做頭顱,用香草做身體,吹氣就能讓頭顱活動,死者也能復生。你的醫術難道能做到這樣嗎?扁鵲說:不能。中庶子說:你的醫術,就像用管子窺視天空,用錐子刺穿大地,所窺視的範圍很大,但能看到的東西很小;所刺穿的物體很大,但刺中的部分很少。

如子之方。豈足以變童子哉。扁鵲曰。不然。事故有眛投而中蟁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夫世子病所謂屍蹶者。以為不然。試入診。世子股陰當溫。耳焦焦如有啼者聲。若此者。皆可活也。中庶子遂入診世子以病報。虢侯聞之。足跣而起至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先生幸而治之。

白話文:

如果像你說的這樣治療,怎麼可能治好太子呢?扁鵲說:不是這樣的。所以才會有蒙著眼睛投針而正中蟲頭,蒙著眼睛就能分辨黑白色的事情。現在太子的病,就是所謂的「屍蹶」,你認為不是,就請進去診斷一下。太子的大腿內側應該溫熱,耳朵發焦,好像有人在哭一樣的聲音。出現這種情況,都可以治好。中庶子就進去診斷太子,並將病情報告給虢侯。虢侯聽後,赤著腳起身走到門口,說:先生不辭辛勞,光臨寒舍,有勞先生了。希望先生能夠治好太子。

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地載。長為人。先生弗治。則先犬馬填壑矣。言未卒而涕泣沾襟。扁鵲入。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為先。軒之灶八拭之。陽子同藥。子明灸陽。子游按磨。子儀反神。子越扶形。於是世子復生。天下聞之。皆以扁鵲能起死人也。扁鵲曰。吾不能起死人。直使夫當生者起。

白話文:

如果沒有糞土的滋潤,人就無法得到天地滋養,不能長久生存。先生若不救治,我早就死在溝渠中了。還沒說完,眼淚就沾濕了衣襟。扁鵲走進來,磨好針石,先找出三陽五輸穴道。在竈上用布蘸水擦拭八次,陽子用藥灸,子明用火灸陽穴,子游按摩,子儀穩住元神,子越扶正形體。於是太子復活了。天下的人聽聞此事,都認為扁鵲能起死回生。扁鵲說:「我不能起死回生,只是讓本該活著的人重新甦醒。」

死者猶可藥。而況生乎。悲夫。罷君之治。無可藥而息也。詩曰。不可救藥。言必亡而已矣。(卷十)

與史記扁鵲傳所記頗有異同。其義則於扁鵲傳解之。死者猶可藥以下。韓氏傷時政之言也。

禮記曰。君有疾飲藥。臣先嚐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嚐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曲禮下)

白話文:

連死人都能用藥治療,何況活人呢?可悲啊,您的治理手段無藥可救,只能任其沉淪。詩經說:「不可救藥」,意思就是必定滅亡。

這段文字與史記扁鵲傳記載略有不同,但意思與扁鵲傳的解釋相同。從「死者猶可藥」開始,是韓非子批評當時政治的言論。

禮記中說,君王生病喝藥,臣子要先嚐試;父母生病喝藥,子女要先嚐試。醫術不能代代相傳,就不會有人相信他們的藥。

飲服也。嘗猶試也。孔穎達曰。父子相承。至三世。是慎物調劑矣。吳大倫曰。醫三世治人多矣。用物熟矣。功已試而無疑。然後服之。亦謹疾之至也。方愨曰。醫之苟非祖父子孫傳業。則術無自而精。術之不精。可服其藥乎。逸按古者巫醫世業。而又有醫師督課黜陟之。故傳世久者。

白話文:

(飲用服藥時)也要嚐過。嚐是嘗試的意思。孔穎達說,父子相傳,到了三代,必定能謹慎地調配藥物。吳大倫說,醫生三代行醫,見過的人多了,用過的藥物也熟悉了,功效已經經過驗證,不會有疑慮。這樣,他們服藥才謹慎。方愨說,如果醫生不是祖父、父親或兒子傳授醫術,那麼技術就不會精湛。技術不精湛,怎能服他們的藥?逸按:古時候巫醫是世襲職業,而且還有醫師監督、考覈、懲罰。因此,傳承久遠的醫術必定精湛。

其業必精。且古無醫籍。其有者父以傳子。子以傳孫。故世業至三可知其技之精。不特醫。周禮保章氏馮相氏等陰陽星曆之類。凡以技成家者。皆令世其業。不三世不服其藥。以此也。後世醫籍日多。故雖非世業。亦有獨造之人。人或因疑此條未深考耳。

又曰。凡執技以事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凡執技事。上者不二事。不移官。出鄉不與士齒。(王制)

白話文:

醫生的醫術一定要精湛。而且古代沒有醫書,有的都是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孫子。因此,三代相傳的醫術,必定非常精良。不僅是醫術,像《周禮》中記載的保章氏、馮相氏等掌管陰陽星曆的人,凡是用技藝傳家的,都要求代代相傳。不經過三代,是不能得到服用的許可的。這是因為這樣才能保證醫術的精湛。後世醫書日益增多,所以即使不是世家傳承的醫術,也有人能獨自創立。也許有人對這條規定抱有懷疑,但只要仔細考量,就不難理解了。

凡百技術。非自少至老。一意專心攻其事。不能至其極。所以不移官也。然人之才能。各不同。有長於彼。而短於此者。有巧乎此。而拙乎彼者。是以相傳之技不必巧。首唱之業不必拙。要在其人。夫子所以畏來者也。

左傳曰。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哀公元年)

白話文:

所有的技術和技藝,如果從小到大不能專心致志地鑽研,就不可能達到極致的水準。所以官職是不會輕易變動的。然而每個人的才能各不相同,有人在某方面擅長,而在另方面又有所欠缺;有人在這裡靈巧,而在那裡笨拙。因此,傳授的技術未必精巧,創造發明的技藝未必粗糙,關鍵在於人本身。這就是孔子所擔憂後輩的原因。

樹樹植也。言欲樹德者。當務蕃滋。猶欲去疾者。期於除盡。其理相反。而意反切。與下條使醫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未之有也。其義相發。

白話文:

樹木是生長的物種。想要樹立道德的人,應該勤勉地播種和培育。就像想要治癒疾病的人,目標是徹底根除。這兩個道理看似相反,但內涵卻是相通的。與下一條「讓醫生治療疾病,但也要留下一些殘留」的說法,沒有任何矛盾,它們的意義相互補足。

又曰。吳將伐齊。越子率其眾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吳其泯矣。使醫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未之有也。(哀公十一年)

外順內忌。餌之以利。曰豢腹心之疾。雖輕不可忽也。況其重者乎。石田磽确也。

白話文:

此外,記載吳王要攻打齊國,越國國君率領眾人前來朝拜。吳王和眾位大臣都收到了越國的禮物。吳人都很歡喜,只有伍子胥感到擔憂。他說:“這是吳國自討苦吃啊!”他勸諫說:“越國的存在,就如我心腹之患。我們與越國土地相連,卻有野心吞併我們。他們現在示好並臣服,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慾望,我們不如趁早對越國動手。如果越國在齊國得逞,就等於我們得到了一塊不能耕種的不毛之地。沒有什麼用處,越國一定會反叛,吳國將被消滅。即使找醫生醫治疾病,也不可能說要留下一部分病害吧?”(《左傳·哀公十一年》)

春秋繁露曰。子曰。人而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故匿病者不得良醫。羞問者聖人去之。(執贄篇)

白話文:

《春秋繁露》上說,孔子說:「一個人不能『不知如何是好』,『不知如何是好』的人,多半是我已經不知道如何對待他了。所以隱瞞病情的人,不能得到好的醫生;恥於發問的人,聖人會遠離他。」

有匿病者。有忍疾者。是不特終身不能脫病患。或至於死。豈不愚乎。楚語曰。誰無疾眚。能者蚤除之。

論語曰。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鄉黨篇)

白話文:

有的人隱藏病情,有的人忍受疾病,這樣不僅終生無法擺脫病痛,甚至可能因此喪命,這不是很愚蠢嗎?楚國的語言說,誰能沒有疾病和災難,有能力的人應該及早去除它。

《論語》裡提到,季康子送藥給孔子,孔子拜謝後接受了藥物,並說自己還不瞭解藥性,所以不敢服用。

孔安國曰。未知其故。故不敢嘗。禮也。物茂卿曰。饋毒於人令死。古者謂之饋藥焉。是所以無饋藥之禮也。孔子之時。禮失俗變。貴人問疾。或饋之藥。時人亦必嘗之。依賜食之禮也。皆非禮也。

白話文:

孔安國說:不知道藥物的來源,所以不敢品嘗。這是一種禮節。物茂卿說:送毒藥給人害死,在古代稱為饋藥。這就是沒有饋藥禮儀的原因。孔子時代,禮節廢弛,習俗改變。貴人探病,有的會送藥。當時的人也一定會品嘗,依照賜食的禮儀。這些都是不合禮節的。

方言曰。凡飲藥傳藥而毒。南楚之外謂之瘌。北燕朝鮮之間謂之癆。東齊海岱之間謂之眠。或謂之眩。自關而西謂之毒。瘌痛也。(卷三)

白話文:

《方言》中說:服用藥物,而後出現中毒。在南楚以外稱之為「瘌」。在北燕、朝鮮之間稱之為「癆」。在東齊、海岱之間稱之為「眠」,有人也稱之為「眩」。自關中向西稱之為「毒」。「瘌」就是疼痛。

藥也。逐病也。無不眠眩。此其所以為藥也。後人懼眠眩。甚於疾病。而篤癃大患。尚且欲以平淡泛雜之劑治之。終使可生者斃。可不深思耶。

史記曰。毒藥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於行。(範睢傳)

白話文:

藥物是為了治療疾病的,不能產生昏睡眩暈等副作用。這就是藥物的意義所在。後世的人過於擔心昏睡眩暈,甚於患病。而危重疾病尚且想要用平淡無奇的藥方來治療,終使可以存活的人死亡。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前漢書淮南王傳。張良傳。並同。家語六本篇。韓非子外儲說傳說苑敬慎篇。俱作良藥。良以藥能言。毒以藥性言。毒即能。能即毒。以毒藥攻病毒。所以眠眩而疾愈也。三代醫法為然。秦漢以降。道家長生延年之說。混於疾醫。始有不老久視之方。補虛益氣之藥。千歲之下。往而不返。雖卓絕之士。尚不能脫其窩窟。可不嘆哉。

白話文:

《前漢書·淮南王傳》、《張良傳》以及《家語·六本篇》、《韓非子·外儲說》、《傳說苑·敬慎篇》中,都把藥物稱為「良藥」。「良」字指藥物具有表達能力,而「毒」字則指藥物的藥性。「毒」就是「能」,「能」也就是「毒」。運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疾病,所以會出現昏睡、眩暈等症狀,但最終疾病也能得到治癒。從三代開始,醫治疾病的方針就是如此。秦漢以後,道家追求長生不老的說法混雜於醫疾之中,於是出現了不老長壽的藥方和補充元氣的藥物。經過千年之後,人終將死去、無法復返。即使是傑出的醫者,也無法逃脫這種生死循環。這怎能不令人感嘆呢?

又曰。語有之矣。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終日正言。鞅之藥也。(商君列傳)

此即上條毒藥利於疾之義。與臧孫美疢惡石之言。其意正同。

白話文:

又有人說,外表的言語是華麗的,真實的言語是實際的,令人難受的言語像藥一樣,好聽的言語往往是疾病。如果先生您真的願意一整天說正確的話,那對我來說就是良藥。

這就是上面所說的,有毒的藥物對於疾病是有益的意義。這和臧孫說的喜歡美好的病痛,討厭砭石的話,意思是一樣的。

又曰。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徐廣曰鄭當作鄚。鄚縣名。今屬河南。)姓秦氏。名越人。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

白話文:

又說:扁鵲是勃海郡鄚縣人(徐廣說「鄭」應該是「鄚」,鄚縣是地名,現在屬於河南)。姓秦,名越人。年輕時當過旅館的管理員。一位叫長桑君的客人路過。只有扁鵲覺得他與眾不同。經常恭敬地招待他。長桑君也知道扁鵲不是普通人。來來去去十幾年。於是叫扁鵲私下坐下來。間或跟他說:「我有一些祕方,想傳授給你。你千萬不要泄露出去。」扁鵲說:「謹遵您的吩咐。」於是長桑君從懷裡拿出藥物給了扁鵲。

飲之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重其授受。以貴其方法。神其人以奇其術。方技方術。諸傳皆然。是史家常態。注家欲實其事。迴護旁搜為說。

白話文:

扁鵲喝了上池的水。三十天後,他應該知道了醫書的內容。於是扁鵲全部取走了那些被禁的醫書,然後扁鵲就突然不見了。他可能不是凡人。扁鵲按照書中所寫喝了藥,三十天後,他的視力可以看到牆的另一邊的人。他用這個視力看病,可以看到人的五臟六腑的疾病。他只是用診脈當作一個幌子而已。(強調老師的傳授,以尊重方法,讚美這個奇人,以奇特他的醫術。治病救人的技術和方法,都是如此。這是史家的常態。注釋家想要證明此事,透過迴護和廣泛蒐集資料來說明。)

可謂迂矣。)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者猶日)名扁鵲。當晉昭公時。諸大夫強而公室弱。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於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

白話文:

真是迂腐啊。(治療方法)不論在哪裡做,在齊或在趙。(在趙的人)名叫扁鵲。當時正值晉國昭公在位。國家公室勢力衰微,大夫勢力強盛。趙簡子是當時的大夫,他攬權治國。簡子生了一場病,五天都沒有知覺,大夫們都十分擔憂。於是請來了扁鵲。扁鵲進來診視病情,出來後,董安於問扁鵲。扁鵲說,脈象平穩,有什麼好奇怪的。過去秦穆公也曾經這樣,昏迷了七天才醒過來。醒來那天他告訴公孫支和子輿說,

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所學也。帝告我。晉國且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策。於是出。夫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此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間。間必有言也。

白話文:

我受到皇帝極大的恩寵。我之所以能夠活到這把年紀,是因為我懂規矩。皇帝告訴我,晉國即將大亂,五代君主都不得安寧。未來將會出現一位霸主,但他會早逝。霸主之子將會淫亂無道,男女不分。公孫支把這些話寫成書,藏在秦國的檔案中。於是我就離開了。獻公時代的晉國之亂、文公時代的霸業、襄公在殽山擊敗秦軍、以及回國後的縱情淫亂,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如今主公的病症跟這些情況相似,不出三天必定會好轉,好轉後一定會有所表示。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於三代之樂。其聲動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羆來。我又射之中羆。羆死。帝甚喜。賜我二笥。皆有副。吾見兒有帝側。帝屬我一霍犬。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

白話文:

過了兩天半,簡子醒來了,對大夫們說:「我在天的時候非常快樂,跟眾神們在廣闊的天空中逍遙遊玩。那裡的音樂演奏和舞蹈都不像我們人間三代的音樂舞蹈,那些天樂動人心魄。有一隻熊想要攻擊我,天帝命令我射殺那隻熊,熊就死了。又有一隻大灰熊過來,我又射殺了那隻大灰熊。天帝非常高興,賞賜給我兩個裝滿東西的器物,都是成對的。我看到我的兒子(魯哀公)在帝君旁邊,帝君把一隻獵狗交給我,說:『等你兒子長大成人時,就把這隻狗送給他。』」

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將大敗周人於範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董安於受言。書而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扁鵲傳)

白話文:

皇帝曾預言晉國將要衰落,經過七代君主後就會滅亡,嬴姓的人將在範魁的西邊大敗周人。但嬴姓終究無法奪取天下。董安於聽了這些話,寫下來並藏了起來。後來,董安於把扁鵲的話告訴了簡子,簡子賞賜了扁鵲四萬畝田地。

此條文士修飾之言。不足為模範也。唯血脈治也。而何怪七字。可以為疾醫之規則焉。夫人身不過氣血也。故氣血之宣閉治亂。可以斷疾之輕重治不治矣。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楚子使醫視叔豫。復曰。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論衡別通篇曰。血脈不通。人以甚病。是可以見其義矣。

虢太子破陰絕陽之色已發。脈亂猶且得活。故血脈治者。雖篤患必生。診處之間。可痛著眼於此以下手。

白話文:

這篇文章是文人修飾過的語言,不足以作為榜樣。重要的是血脈的治療,為什麼奇怪的七個字可以作為醫生診治的準則呢?人的身體不過是氣血罷了。所以氣血是否通暢可以判斷疾病的輕重,是否可治。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的記載中,楚王派醫生去看望叔豫,醫生回來報告說,叔豫消瘦得很嚴重,但他的血氣還沒有變化。論衡別通篇中說,血脈不通,人就會有嚴重的疾病。由此可以看出這個道理。

又曰。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禳過於眾事。(正義曰。中庶子。古宮號也。後漢書百官志云。太子中庶子六百石。注職如侍中方方術也。治禳。修禳祀也。說文磔禳祀除癘殃也。徐曰禳之為言攘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白話文:

又傳說,扁鵲路過虢國,當時虢國太子過世。扁鵲到達虢國宮門口,詢問掌管宮廷方士事務的中庶子喜說:「請問太子得的是什麼病?國家上下都在修禳祭祀,勝過其他所有國事。」(正義注:中庶子是古代宮廷官名。後漢書《百官志》記載:太子中庶子官階為六百石。注:職責如同侍中。方方術,方士對於醫學等方面的知識。治禳:修辦禳祀。說文解字:磔禳祭祀,用以消除災殃。徐邈說:禳就是攘的意思。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齊侯禳彗。晏子曰。天之有彗。以除穢德也。君無穢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穢。禳之何損。史記齊世家彗星見。晏子曰。百姓愁苦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交錯。而不得泄。暴發於外。則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泄。

白話文:

齊侯準備祭祀禳解彗星。晏子說:「彗星是上天用來清除人間罪惡的。君王如果沒有罪過,又何必禳解呢?如果真的有罪過,禳解又有什麼用呢?」

《史記.齊世家》記載,彗星出現時,晏子說:「百姓受苦受難的人數以萬計,而君王卻只讓一個人禳解,怎麼能平息眾人的怨言呢?」

中庶子說:「太子生病,體內的氣血運行不調和,而無法發洩出來。如果突然發作於體外,就會傷及內臟。太子的精神無法阻止邪氣,邪氣積聚在體內無法發洩。」

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蹷而死。(交錯猶言錯行也。郁毒抑遏。則氣血不能錯行。故邪氣侵入。而精氣不能拒止邪氣。邪氣畜積。內外鬱閉。以發暴蹷也。陽緩陰急。猶云外虛內實也。蹷蹶厥瘚義同。氣逆也。韓詩外傳作瘚曰。無使小民飢寒。則瘚不起)扁鵲曰。其死何如時。

白話文:

因此(陽氣)緩慢而(陰氣)急躁,所以突然暴厥而死。(錯行就是說交錯運行的意思。鬱積的毒氣被抑制,導致氣血不能交錯運行,所以邪氣入侵,而精氣不能抵禦邪氣,邪氣聚集,內外閉塞,從而導致暴厥。陽緩陰急,猶如說外虛內實。蹷蹶厥瘚意義相同,都是氣逆的意思。韓詩外傳中把瘚寫作厥,說不要讓百姓飢寒,那麼厥就不會發生。)扁鵲說,(這種人)什麼時候會死呢?

(何如猶曰幾何其可生不可生蓋在於此)曰雞鳴至今曰收乎曰未也。(收謂棺斂)其死未能半日也。(扁鵲於是決其可生)言(言使中庶子報虢君也)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按鄭當作鄚未嘗得精光侍謁於前也。(精光顏色也。精光之上。當添拜字看。)聞太子不幸而死。

白話文:

(就像說「還能活嗎」一樣,實際情況在於此)他說雞鳴到現在,還能收斂嗎?他說還不行。(收斂指裝入棺木)他死後還不足半天。(扁鵲於是斷定他可以活命)他說(讓中庶子稟報虢君):我是齊國勃海郡秦越人,家住在鄚地。我從未見過太子,如今聽聞太子不幸身亡。

臣能生之。(扁鵲聞中庶子言。知其可救。是不出千里而決者。)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誕大言也。謂欺之。)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臣說苑作吾)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應邵曰黃帝時醫也。)治病不以湯液醴釃。(汁滓相將曰醴。而去滓漉曰釃)鑱石橋引案杭毒熨。

白話文:

我的治療能讓他起死回生。(扁鵲聽了少府的介紹後,知道太子還有救,但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少府說:「先生說話不會是誇大其辭吧(指欺騙)?為何說太子能被救活?」我(據《說苑》記載,扁鵲自稱「吾」)聽說遠古時代,有一位名叫俞跗的神醫。(應劭說:俞跗是黃帝時期的一位名醫。)他治病不用湯劑藥液,而是用刀針砭刺、拔火罐、敷藥膏的方法。

(鑱石鑱針砭針也橋撟誤。撟矯蹻通。撟引矯。揉強急而導引之也。杌杌誤。扤動搖也。詩小雅正月篇。天之扤我。毛萇曰。扤動也。案扤按摩閉滯而動搖之也。素問異法方宜論曰。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太素作按矯毒熨。見素問壽夭剛柔篇。以毒藥熨帖病處也。

白話文:

針灸醫療技術包括刺針、砭石刮痧和按摩。按摩是手法矯治通暢經絡。矯治引導,就是揉捏強硬部位並加以引導。杌杌是錯誤的,應該是扤,指動搖。詩經《小雅·正月》中有「天之扤我」一句,毛萇注釋:「扤,動也」。扤就是按摩閉塞不通暢的地方,使其動起來。《素問·異法方宜論》說:「(這種)病多為痿弱、厥冷、發熱。治療應採用引導、按摩、伸屈經絡的方法。」《太素》中寫作「按摩毒熨」,見於《素問·壽夭剛柔篇》。意思是使用有毒的藥物熨帖病竈處。

)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撥謂開衣見。猶曰知應病之表候也。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曰。睹其應而知五藏之害是也。)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訣決通。搦按也。揲閱持也。或曰荒肓同。膈也。爪荒之下體誤分也。幕膜同。說苑作束肓。莫肓膜見素問痹論。

白話文:

通過望診,觀察病情的表現。這是因為五臟的經絡都與體表相通。(「撥」指撩開衣服觀察。「應」指疾病的表候。靈樞九針十二原篇中說:「觀察其表候就能知道五臟所受的損害。」)

因此,可以根據體表的表現割開皮膚、分離肌肉,分清經脈與肌肉的連接,按壓並刺激骨髓、腦髓和膈肌。(「訣」通「決」,意為分離。「搦」意為按壓。「揲」意為持握或托起。有人認為「荒」和「肓」同義,指膈肌。將「爪」與「荒」分開描述是錯誤的。膈肌也稱「幕」或「束肓」、「莫肓膜」。見素問痹論)。

割解訣結搦揲六字。形容譬諭極奇。下文湔浣潄滌練易亦然。)湔浣腸胃。潄滌五藏。練精易形。(素問湯液醪醴論曰。疏滌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是雖非急病。治法理則同。腸胃五藏互言耳。)先生之方(方方術也)能如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

白話文:

「割、解、訣、結、搦、揲」這六個字,用來形容比喻非常奇特。(就像下文中的「湔、浣、潄、滌、練」這些字,也用來形容比喻)用「湔、浣」來清洗腸胃,「潄、滌」來清洗五臟,「練」出精華,讓身體輕鬆健康。(《素問·湯液醪醴論》說:「疏通、清洗五臟,所以精氣自然產生,身體自然健壯,骨肉互相依附,體內正氣平和。雖然這不是急病,但治療的方法和原理是一樣的,只是說的是腸胃和五臟之間的關係。)先生的醫術(醫術:醫治的道理和方法)如果能這樣,那麼太子就可以得救。如果不能這樣,太子就活不了了。

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曾乃也。咳讀為孩。不可終日。謂暫時被厭苦。言嬰兒無知。猶喻其詐也。)扁鵲仰天嘆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以中庶子之論為管隙之見。所以奪其膽也。)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白話文:

而想使他生氣。一直不告訴他。此孩童終日咳嗽。(曾乃也。咳讀作孩。不可終日。表示暫時被厭惡。表示嬰兒無知。也用來形容他的裝病。)扁鵲仰天嘆息說:先生的醫術,就好比用管子窺視天空,用縫隙觀察文章。(把中庶子的言論比作管隙之見。這樣做是為了奪取他的膽氣。)越巫的醫術,不用切脈、看氣色、聽聲音、寫出病狀來說明病情的所在。

(切診脈之陰陽虛實也。望觀血色之榮枯浮沉也。聽聞聲音之清濁盛衰也。寫照形體之虛實肥瘠也。靈樞榮衛失常篇曰。無陰無陽。無左無右。候病之所在。夫切望聽寫。固診候之樞要也。然至術如扁鵲。有不必待四診而決病證者。待俟也。假也。莊子逍遙遊曰。雖免於行。

白話文:

切脈可以診斷陰陽虛實;望診可以觀察氣血的榮枯沉浮;聽診可以辨別聲音的清濁盛衰;診形可以判斷體型的虛實肥瘦。根據《靈樞》中「榮衛失常篇」所說,沒有陰陽,沒有左右,可以根據疾病所在的部位來確定病情。切診、望診、聽診、診形這些方法的確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但是對於像扁鵲這樣的名醫來說,未必需要四種診斷方法就能確定病症。所謂「待」,就是等待;「假」,就是假設。《莊子·逍遙遊》中說:「即使免於行走,也未必不會遇到機會。」

猶有所待。可見有待者。未足言其極矣。)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聞陽得陰。聞陰得陽。聞彼知此。聞此察彼也。故雖末診。太子中庶子一言之下。已知其可生。此所以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也。曲猶小也。

白話文:

還有些事情需要等待。由此可見,還有事情等待實現。不能說已經達到極致了。)聽說疾病表現出來的陽症,從中可以推論出陰症。聽說疾病表現出來的陰症,從中可以推論出陽症。疾病的症狀應該表現在宏觀的外表上,不出千里範圍者極多,不能曲意阻止(推論)。(聽說陽症可以推論出陰症,聽說陰症可以推論出陽症,聽說彼處就可以知道此處,聽說此處就可以瞭解彼處。所以即使沒有親自診脈,太子中庶子只說了一句話,就能知道這個人可以生還。這就是不出千里範圍者極多的原因。曲意猶如狹隘。)

言吾術如此。不可以小見而止之也。)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陰脈上爭。故有耳鳴鼻張之應。陽脈下墜。故有股陰尚溫之徵。)中庶子聞扁鵲之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之言入報虢君。(瞚與瞬同。

白話文:

我說我醫術高明就是這麼回事,不能因為見到的只是一個小症狀就輕視我。你認為我說話不真實,那就讓我給你家太子看病試試。我會發現他耳鳴鼻子張大。觸摸他大腿內側到大腿根部,那裡會比其他地方溫暖。(這是因為陰脈向上流動,所以會造成耳鳴鼻子張大的現象,陽脈向下流動,所以大腿內側到大腿根部會溫暖。)中庶子聽了扁鵲的話,感到頭暈目眩卻眼皮不眨,舌頭伸出來卻不能短縮,於是就把扁鵲的話稟告給了虢國國君。(「瞚」和「瞬」的意思相同。)

說文曰。瞚開闔目數搖也。撟然舌舉貌。)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泄橫。流涕長潛。忽忽承眨。悲不能自止。

白話文:

《說文解字》中寫道:「瞚,眼睛張開閉合多次的樣子。(撟,舌頭上舉的樣子)」虢君聽了大吃一驚,走出宮門迎接扁鵲於中門。他說:「我早就聽聞您的高風亮節,卻從未有機會拜謁。先生經過我的小國,我感覺十分榮幸,有幸得到您的救助。國家微弱,臣子寡少,有您在,才能活命;沒有您,恐怕就要死在溝壑中,永遠無法再見到您了。」話還沒說完,虢君就深深地嘆息,好像要把心肺都咳出來似的。眼淚長流,悲傷得不能自已。

容貌變更。(中闕宮門也。舉之。猶曰不棄之也。董份曰。寡臣太子也。棄捐填溝壑。甚言死也。噓唏與歔欷同。悲泣氣咽貌。服與愊腷通。方言臆滿也。郭璞注愊臆氣滿也。泄橫謂魂精失守之狀也。索隱曰。長潛長垂淚也。忽忽。通惚惚。水湧貌。眨睫也。承睫。謂淚垂於睫也。

白話文:

外貌發生變化。(中闕指宮門。舉起,猶如不捨棄的樣子。董份說:低微的臣子如太子一般。被拋棄於溝壑之中。極言死亡。噓唏與歔欷相同。形容悲泣而氣息哽咽的樣子。服與愊腷相通。方言中指胸口鬱悶。郭璞注釋愊腷為胸口氣息鬱結。泄橫指魂魄散失的樣子。索隱說:長潛指流淚不止。忽忽同惚惚。形容水湧出的樣子。眨眼。承睫指淚水滴落在睫毛上。

止禁也。靈樞論勇篇曰。失氣。驚悸顏色變更。虢君以下。極言渴望推獎之意。言未卒以下寫盡哀痛慘怛之狀極妙。),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屍蹶。謂蹶而如屍也。)夫以陽入陰中動胃。(中內也。血氣不錯行。邪氣闖入內擾動胃府。是上文暴發於外為中害者。

白話文:

「止」就是禁止的意思。

《靈樞‧論勇篇》中記載:當一個人失去正氣,就會驚悸不安、面色變化。從虢君以下的話,極力表達了渴望推舉扁鵲的用意。文中「言未卒以下」深刻描繪了悲痛欲絕的樣子,十分精妙。

扁鵲說:「太子的病,屬於『屍蹶』。」(「屍蹶」,指倒在地上像死屍一樣。)由於陽氣進入陰中,擾亂了胃部。(「中」,指內部。血氣運行不暢,邪氣侵入內部擾亂了胃府。這正是上文中所說的「暴發於外為中害」的情況。)

)繵緣中經維絡。別下於三焦膀胱。(繵緣謂邪氣纏繞也。中猶穿也。別下言更入。)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遂墜也。陽脈下墜。陰脈上爭。故血氣乖亂。致會氣閉而不通。會氣元真也。金匱要略曰。五藏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客氣邪風。中人多死。又曰不遣形體。

白話文:

邪氣纏繞於經脈之中,穿透內部。從三焦膀胱另闢通道進入。(「繵緣」指邪氣纏繞,「中」同「穿」,「別下」表示再進入體內)因此,陽脈(氣血)下墜,陰脈(氣血)上爭。身體內會氣閉塞不通。(「遂」意為墜落,陽脈下墜,陰脈上爭,導致血氣混亂,使得會氣閉塞不通。會氣指元真之氣。《金匱要略》中說:五臟的元真通暢,人就能安和。邪風客氣侵襲人體,常常會導致人死亡。又說不能放棄肉體。)

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之色已廢。脈亂故形靜知死狀。太子不死也。(陰上而陽內行。覆說陽脈下遂。陰脈上爭也。

白話文:

當衰弱生病時,邪氣就無法進入人體的皮膚腠理。腠理是人體三焦經絡相通、元真聚集的地方,受到血氣的滋養。理是指皮膚和臟腑的紋理。

陰氣上升,陽氣在內部運行。下部氣血內鼓卻無法上升,上部氣血絕斷無法下降。導致上部陽脈斷絕,下部陰脈破裂。陰脈破裂、陽脈斷絕的徵兆已經消退。這是因為脈絡紊亂,身體靜止,所以知道這是死亡的徵兆。但是太子不會死。

(陰氣上升,陽氣在內部運行。用相反的方式說,就是陽脈向下運行,陰脈向上運行。)

鼓疑破誤。紐亦絡也。上下內外拒格破絕。不能振起。又不能相使也。破絕二字。形容之語。不可做實字看。廢徐廣曰一作發。是也。血色已變。形如死狀。然脈動未絕。而生機尚存。所以云不死也。)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太子之病是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凡此數事。

白話文:

鼓脹疑似破裂。紐也是脈絡。上下內外互相阻塞和斷絕。不能振奮起來。也不能互相促進。破絕兩個字是形容詞,不可當作真正的詞語。廢徐廣說一個版本寫作「發」,是正確的。血色已經改變,形狀像死了的樣子。但是脈搏尚未停止,生機依然存在。所以說沒有死。)陽氣進入陰脈藏匿的人可以活(太子之病就是這樣)。陰氣進入陽脈藏匿的人會死。所有這些事。

皆五藏蹶中之時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以陽入陰。上文所謂以陽入陰也。支拄也。蘭遮也。藏即五藏。舉藏府在其中。邪氣橫騖。遮拄府藏營運之機。是以會氣破閉。不得通暢。鬱極而蹷暴。數事謂上件諸證。暴蹶所由而發也。取謂刺取血。見素問瘧論。刺瘧論靈樞等泄郁通閉。

白話文:

所有這些症狀都是由於五臟在功能低下時突然發作的。高明的醫生會採取措施處理。拙劣的醫生則會疑惑不解。(以陽氣進入陰氣。上文所說的以陽氣進入陰氣。就是支撐。就是阻攔。五臟就是五個藏腑。將藏府包含在其中。邪氣橫行。阻攔支撐府藏運作的機制。因此會氣淤阻閉塞。不能通暢。鬱結到極點就會突然發作。這些事情就是指上述各種症狀。突然發作的原因就在於此。處理就是指刺取血液治療。見《素問·瘧論》、《刺瘧論》、《靈樞》等書籍中記載的,通過刺血來緩解鬱悶疏通閉塞。

使氣血循環流通之術。)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厲砥皆磨石也。針鐵針也。石砭針也。三陽五會。甲乙經以為百會一名。肘後方亦曰屍蹶刺百會。蓋發泄鬱閉。宣通陽氣之法。)乃使子豹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

白話文:

促進氣血循環的方法。)扁鵲讓弟子子陽用針具和磨刀石。取外側三陽經的五個交會穴。過了一會兒,太子甦醒。(厲砥都是磨刀石。針是鐵針。石砭是石針。三陽五會,甲乙經認為它就是百會穴。肘後方也說屍蹶就是刺百會穴。這是一種宣洩鬱閉,疏通陽氣的方法。)接著讓子豹按照五分之比例準備熨帖材料。用八分膏劑混合。加熱後塗抹在兩側腋下。

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五分之熨疑摺布為厚五分。浸八減之。齊以熨之也。或曰。減咸通。鹹味八物和合以煮之也。更熨。更互熨兩脅也。復故復舊也。陰陽是一篇主意。曰聞陽得陰。聞陰得陽。曰以陽入陰。曰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曰陰上而陽內行。

曰破陰絕陽。曰以陰入陽。曰適陰陽。以陰陽立論。以陰陽終論。條理井然。文辭絕妙。)

白話文:

太子起身坐著。再接受適應陰陽的治療。只服用了二十分藥湯就恢復了健康。(五分之熨:取摺疊後的布料,厚度為五分。將其浸入藥液中,待其吸收浸泡八分後取出。冷卻後用來熨敷。或說:用鹹通治療。鹹通是指將八種鹹味食材混合煮沸成的藥液。再熨:交替熨敷兩側的肋部。復故:恢復原狀。陰陽是一篇治療方案的主旨。文中提到「陽得陰則調」,「陰得陽則舒」;「以陽入陰」,「陽脈下遂,陰脈上爭」;「陰上而陽內行」。

此事又見於韓詩外傳。劉向說苑。而稍有異同。司馬遷因韓詩外傳。更搜索異聞。潤色鋪張。作扁鵲傳。然裨益醫事。獨此條而已。如趙簡子齊桓公事。不足為醫家之典型也。

白話文:

這件事也記載在《韓詩外傳》和《劉向說苑》中,但略有不同。司馬遷根據《韓詩外傳》蒐集更多的奇聞異事,潤色鋪陳,寫成《扁鵲傳》。然而,對醫學方面有幫助的只有這一條內容。像趙簡子、齊桓公的事蹟不足以作為醫家的典型範例。

又曰。扁鵲過齊。齊侯客之。(扁鵲齊人。不可言過齊。疑是別一扁鵲。司馬遷以為秦越人耳。)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侯當作公。下皆同。新序可證。)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病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

白話文:

相傳,扁鵲曾經拜訪齊國,齊桓公款待他。(扁鵲是齊國人,因此不能說他「過」齊國。懷疑另有其他扁鵲。司馬遷認為扁鵲是秦國或越國人。)扁鵲進宮見齊桓公,說道:「大王有種疾病只停留在皮膚表面,若不治療,將會深入體內。」桓公說:「寡人沒有任何病痛。」扁鵲告辭離開。桓公對身邊的人說:「醫生貪圖利益,想把健康的人說成有病,來賺取功勞。」過了五天,扁鵲再次進見齊桓公,說道:「大王患有疾病。」

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故事因也。左傳隱公元年。穎考叔曰。敢問何謂。公語之故。)扁鵲曰。

白話文:

疾病在血管中。不治療恐怕會加重。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了。五天後,扁鵲又拜見桓侯說:「您有病。在腸胃之間。不治療將會加重。」桓侯沒有回應。扁鵲離開了。桓侯不悅。五天後,扁鵲再次拜見。望見桓侯後就退走了。桓侯派人詢問他為什麼。

(故事出處。《左傳·隱公元年》。穎考叔說:「請問什麼意思」。公告訴他緣由。)扁鵲說:

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天官書曰。文昌宮六星。四曰司命。索隱曰。春秋元命包曰司命主災咎也。張衡思玄賦。死生錯而不齊兮。雖司命其不晰。)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

白話文:

疾病停留在皮膚表面時,可以用熱敷或熱水泡來治療。進入血脈中時,可以用針灸或用石藥治療。如果在腸胃中,可以用酒類來治療。到了骨髓深處,即使是掌管生命的神仙司命也無能為力。(《天官書》說,文昌宮中有六顆星,第四顆是司命星。據《春秋元命包》的記載,司命主掌災禍和壽命。《張衡思玄賦》中說,死亡和生命交錯不齊,即使是司命也無法辨別清楚。)現在疾病已經深入骨髓,我因此無能為力了。再過五天,(患者就會死去)。

桓侯體病。使人賦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使聖人預知微。(微幾微也。)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病患也。言人患疾疢之多。醫患治法之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凡事循理必治。

白話文:

桓侯的身體染病。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早已逃離。桓侯於是死去。如果聖人能預先知道細微的徵兆,就能讓好的醫生及時開始治療。那麼疾病就能痊癒,性命就能保住。人的疾病很多,而醫生的療法卻很少。所以有六種病是不能治的。第一種是驕傲放縱不講道理的。因為凡事遵循道理才能治癒。

不論於理。謂不循於理。)輕身重財。二不治也。(所謂忘軀狥物之類。)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適當也。中也。靈樞師傅篇。難經十四難可並考。衣食不能適。多在貧困。然亦有縱情肆欲。自失其適者。)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素問調經篇曰。血氣未並。五藏安定。

白話文:

  • **不合乎道理:**不講道理,不遵守規矩。
  • **只顧自身利益,不顧錢財:**這種人無法醫治。
  • **生活飲食不適宜:**生活條件惡劣,或過度放縱慾望,導致身體失調。
  • **陰陽氣血紊亂,身體不適:**氣血不調,五臟失衡,這種病無法治療。

陰與陽並。血氣以並。病形以成。)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形神羸憊者。胃氣已困極。故假令能服藥。不能運布藥氣。是亦多不治。)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歆望巫祝者固也。委付凡醫者。亦足以取死。)有此一者。重難治。(有一於此。則輕者亦至難治也。況有二有三者。

白話文:

陰陽並行。血氣也隨之並行。這樣才能形成各種疾病表現。)身體虛弱,不能服藥。這是五種無法治療的情況之一。(身體和精神都很虛弱的人,胃氣已經極度虛弱。即使能服藥,也無法吸收藥氣。這種情況大多也難以治療。)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生。這是六種無法治療的情況之一。(寄望於巫術是肯定行不通的。託付給平庸的醫生,也足以導致死亡。)如果出現其中一種情況,治療起來就很困難。(如果出現其中一種情況,即使病情較輕也難以治療。更何況同時出現兩三種情況。)

何以得治之。)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邯鄲趙都。其俗貴寵婦人。故為帶下醫。帶下腰帶已下經血諸疾也。以下文例推之。聞下恐脫趙人二字。)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周重養老尚齒之禮。餘風猶存。痹病毒凝閉不通之義。疑耳聾目䁾之證。

白話文:

怎麼才能治好這種疾病呢?扁鵲的名聲傳遍天下。他路過邯鄲,聽說當地貴婦人都很尊貴。於是便假裝成婦科醫生。(邯鄲是趙國的都城,那裡的風俗是寵愛貴婦。所以扁鵲才裝成婦科醫生。婦科疾病是指腰帶以下的經血疾病,從後面的文字也可以推測出來。聽說下文可能是脫落了「趙人」兩個字。)扁鵲路過洛陽,聽說這兒的人都很愛護老人。於是便假裝成治療耳聾目盲的醫生。(周朝重視養老尊老,這樣的風尚餘風尚存。痹字指病邪凝結閉塞不通。懷疑是指耳聾眼花等證狀。)

)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明板太平御覽。作顱囟醫。與上文帶下耳目痹同類。似可從。中古巫方立小兒顱囟經。見病源候論。五庫全書總目。載顱囟經二卷。論顱囟之義甚詳。)隨俗為變。(伎之妙無所不能。非釣名射利之為。)秦太醫令李䤈自知伎不如扁鵲也。

白話文:

(扁鵲)後來到了鹹陽。聽說秦國人愛護小孩,於是便為小孩治病。(明朝版本《太平御覽》寫作「顱囟醫」。與上文中提到的「帶下耳目痹」屬於同類。似乎可以採用。中古時期的巫方寫了《小兒顱囟經》。見《病源候論》。《五庫全書總目》收錄了《顱囟經》二卷。探討顱囟的意義非常詳細。)隨順民俗而變化。(扁鵲精湛的醫術無所不能,不是為了博取名利而行醫。)秦國太醫令李䤈自知醫術不如扁鵲。

使人刺殺之。(人之有伎。娟疾以惡之。是聖賢所深戒也。䤈何者至敢行殺吾。於是乎知世醫妒忌排擠之不足怪也。噫。)

白話文:

此事本出韓非子喻老篇。古人假醫事論國家治亂成敗。諷諭君相者甚多。如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聖人蚤從事焉。(韓非子)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本傳)其意可見矣。人之所病以下。司馬遷補葺以成傳之體耳。世醫以腠理骨髓之言為扁鵲真訣。

這個故事原本出自《韓非子》的《喻老篇》。古人用看病的例子來說明國家治亂成敗的道理。對君王和大臣的諷刺有很多。就像患病的禍福,也有皮膚和內臟之分。所以聖賢從病症輕微的時候就開始治療。(韓非子說)讓聖人預知微小的徵兆。讓好醫生提早治療。那麼疾病可以痊癒,生命可以保住。(《史記》本傳)裡面的意思很明顯。從「人之所病以下」的部分,是司馬遷補充完善以形成傳記的體例。後世的醫生把「皮膚、骨髓」這句話當作扁鵲的真言密訣。

白話文:

這個故事原本出自於《韓非子》的《喻老篇》。古時候的人用看病的例子來比喻國家興衰的道理,其中對君王和大臣的諷刺很多。就好像人生病,禍福也有分為皮膚和內臟兩種,因此聖賢從病症輕微的時候就開始治療。

(韓非子說)讓聖人能夠預知微小的徵兆,讓好醫生能夠提早治療,這樣疾病就可以痊癒,生命也可以保住。(《史記》本傳)中的意思很明顯。從「人之所病以下」的部分,是司馬遷補充完善以形成傳記的體例。後世的醫生把「皮膚、骨髓」這句話當作扁鵲的真言密訣。

或以三條年世隔異為疑者。抑末傳中惟屍蹶一條。為扁鵲真面目。其治術卓絕。自有不可磨滅者。可以為醫家之寶典。夫若神而明之。在其人耳。

白話文:

或許因為年代相隔太遠而產生懷疑。然而,在《黃帝內經》的傳承中,只有「屍蹶」一篇是扁鵲的真實面目。他的醫療技術超凡脫俗,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可以作為醫學界的典範。至於他如何神明通達,在於其個人天賦。

又曰。太倉公者。齊太倉長臨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醫方術。高後八年。更受師同郡元里公乘陽慶。(公乘官。陽姓慶名。)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故方。倉公舊所學之方也。)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決嫌疑。

白話文:

此外,記載著:太倉公是齊國太倉長官,住在臨淄。姓淳于氏,名意。年輕時就喜歡學習醫術和方術。呂后統治的第八年,他換了老師,拜同郡的元裏公乘陽慶為師。(公乘是官職,陽是姓,慶是名。)陽慶年紀已經七十多歲,沒有兒子。他讓淳于意拋棄自己以前所學的方術,並全部傳授給他祕方。(以前所學的方術,指的是太倉公之前所學習的方術。)太倉公傳授了黃帝和扁鵲所著的脈書,以及根據五種顏色來診斷疾病的方法。他能夠預知一個人的生死,解除難以判斷的疑慮。

定可治。及藥論甚精。(周禮疾醫職曰。以五氣五聲五色眡其死生。素問移精變氣論曰。余欲論病人。觀死生。決嫌疑。說文曰。嫌不乎於心也。一曰疑也。)受之三年。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然左右行遊。諸侯不以家為家。或不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文帝四年。中人上書言意以刑罪當傳西之長安。

白話文:

必定可以治好。而且他的藥理論述非常精闢。(《周禮》中《疾醫職》一章說:用五氣、五聲、五色來觀察病人的生死。《素問》中《移精變氣論》說:我想要診治病人,觀察生死,以解決疑慮。《說文解字》說:嫌是心裡不滿的意思;又說:是疑惑的意思。)跟隨他學習了三年。他為人看病,判斷生死很準確。但是他不固定在一個地方行醫,諸侯也不把他當自己家裡人。有時他不給人看病,病人家多有怨言。文帝四年,宮中太監上書,說意由於有罪應流放到長安西部。

(傳驛遞也)意有五女隨而泣。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緩字帶說。意在急。袁盎傳曰。一旦有緩急。遊俠傳曰。緩急人之所時有也。)有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傷痛也。)乃隨父西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初為太倉長。故曰為吏。廉不貪也。

白話文:

在傳遞公文的地方,意公有五位女兒在旁邊哭泣。意公生氣地罵道:「生了女兒卻生不出兒子,緊急的時候沒有人可用!」(「緩」有急迫的意思,意公在這裡強調的是緊急狀況。袁盎傳中說:「一旦有緊急狀況。」遊俠傳中也說:「無論是誰,緊急狀況都是時有發生的。」)

其中有一位名叫緹縈的少女,聽了父親的話非常傷心。(「傷」是痛苦的意思。)於是她跟著父親一起上書寫道:「我的父親是朝廷官員,在齊國以清廉正直聞名。」(父親最初是太倉長官,所以稱為「為吏」。「廉」是不貪的意思。

)今坐法當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妾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書聞。上悲其意。此歲中亦除肉刑法。意家居詔召問所為治病。(為去聲為人治病也。)死生驗者幾何。人主名為誰。詔問故太倉長臣意。

白話文:

現在治療犯人的方法是要施以刑罰。我十分悲痛,知道死去的人無法復生,而被處刑的人也無法重新活過。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找不到方法可以做到,終究是遙不可及。我情願自請入宮為官婢,以贖罪父親的刑罰,希望能讓他改過自新。皇帝看了奏書後,感到很悲傷。也在這一年廢除了肉刑。

皇上在家中召見臣意,詢問他如何治療疾病(因為「為」字去聲,是指為別人治療疾病)。他一共治療過多少人?那些人現在是生是死?皇上姓名為何?這些問題都是皇上詢問以前的太倉令臣意的。

(已去官。故曰故。)方伎所長。及所能治病者。有其書無有。皆安受學。受學幾何。歲嘗有所驗。何縣裡人也。何病醫藥已其病之狀皆何如。具悉而對。曰。自意少時喜醫藥。醫藥方試之多不驗者。至高後八年。得見師臨菑元里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得見事之。謂意曰。

白話文:

(官職已辭去,因此稱為「故」。)方技是長處,而且所擅長的治療疾病,有相關書籍記載的沒有,全部憑空接受學習。學習了大約幾年?每年治療後有些什麼驗證?在哪個縣鄉?得的是什麼病?醫藥如何讓病情好轉?症狀如何?全部詳實地回答。回答說:我自己從小就喜歡醫藥,試驗過的醫藥方大多沒效果。到年紀較大後八年,才見到菑川元裏公乘陽慶。慶已經七十多歲,我得以親自拜師。乘陽慶對我說:

盡去而方書非是也。(而汝也。是猶善也。)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拜謁。(謁請也)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珍奇咳術。

白話文:

完全刪除這些書並非正確的做法。(而你這樣做,是有好處的。)慶幸有古人的道術流傳下來,黃帝和扁鵲的脈書。透過五色診斷疾病,知道人的生死,解決疑慮,確定可治療的方法。以及非常精湛的藥物論述。我的家境富裕,非常喜歡您。願意把我的祕方書全部教給您。我的意思就是說,我很榮幸。這是我不敢奢望的。我立即起身行禮答謝。(答謝請求)接受他的脈書上下經五色珍奇咳術。

(素問示從容論。雷公曰。臣請誦脈經上下篇。咳歌開切。音該。與侅胲該通。說文曰。奇侅非常也。方言曰。非常曰侅。事漢書藝文志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三卷。五音奇咳。刑德二十一卷。淮南子兵略訓曰。刑德奇賌之數。賌即賅。張注奇賌。奇秘非常術也。廖百子曰。

白話文:

《素問·示從容論》。雷公說:我請求朗誦《脈經》上下篇。咳歌開切,音該。該與奇胲相通。《說文解字》說:奇胲就是非常。《方言》說:非常叫作胲。《漢書·藝文志》記載《奇胲五音用兵》二十三卷、《奇咳五音刑德》二十一卷。《淮南子·兵略訓》說:刑德是奇賌的計數方法。賌就是賅。張氏註解說:奇賌就是奇異祕術。廖百子說:

咳當從賅。訛作咳。未可謂從與胲同。)揆度陰陽外變。(醫和所稱六淫之類。)藥論石神論。(疑當作藥石神論)接陰陽禁書。(或者以為房中術書)受讀解驗之。可一年所。(所許也。年也。)明歲。即驗之。有驗。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要約也。受讀以來。約略三年也。

白話文:

咳嗽應從「賅」字來理解。(錯誤地寫成「咳」。不能說「賅」與「胲」相同。)根據陰陽變化外在因素(類似醫和典籍中提到的六淫)。《藥石神論》(懷疑應寫作《藥石神論》)銜接陰陽禁忌之書(或認為是房中術書籍)。接受學習後進行驗證。可以在一年之內(可以推測。一年。)。明年。即予以驗證。有成效。然而尚未精通。關鍵的是要花三年時間(概略。從學習以來。大約三年。)。

)即嘗已為人治診病。決死生。有驗精良。(嘗試也。或曰已以也。此說難從。)今慶已死十年所。臣意年盡三年。年三十九歲也。

倉公所受楊慶脈書藥論禁方書等不一存。是以治驗數十條。病論治法。其義不可得而詳。故今不載錄。

白話文:

(即這張文書)曾經已經替人診療疾病。決定生死。確有精良的驗證。(嘗試也。有人說即已也。這種說法難以採信。)現在慶已死了十年。我猜測他享年三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