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餘》~ 命數篇 (4)
命數篇 (4)
1. 命數篇
至必死之病,雖良工不能救。若夫凡工不能救,可救者往往斃人於非命,故術不可不慎且修也。程子曰:「病而付之於庸醫,比之不慈不孝。醫家病家不可畏且慎耶?」
又曰:「夫死者病之甚者也。」(《論死篇》)
又曰:「人病不能飲食,則身羸弱。羸弱困甚,故至於死。」(同上)
病之甚者,自不能飲食,是以精氣減耗,胃氣衰弱,不能運布藥氣,以抵排邪氣,故方用無效,其窮必至於死。是死病之常態,不可如何也已。
又曰:「人之所以生者,精氣也。死而精氣減。能為精氣者,血脈也。人死血脈竭,竭而精氣滅,滅而形體朽,朽而成灰土。何以為鬼?」 (《論死篇》)
而猶則也。減猶絕也。此條與東方朔《罵鬼書》其意略同。阮瞻、郁離子亦不信鬼,是皆好智而不好學之弊也。夫聖人有廟兆之設、祭祀之禮,鬼神何可誣衊?王充於《解除篇》反覆談鬼,此篇謂無鬼,此何言之矛盾?鬼之為禍福,歷歷有徵。子產曰:「鬼有所歸不為厲。」可謂知言矣。
王隱《晉書》曰:「郭文舉得疫癘危困,不肯服藥,曰:『命在天不在藥。』」(《太平御覽》引)
「命在天不在藥」,固矣。然不服藥而委命,過矣。世之愚者多類此,可嘆。
文子曰:「老子曰:『人有三死,非命亡焉:飲食不節,簡賤其身,病共殺之;樂得無已,好求不止,刑共殺之;以寡犯眾,以弱凌強,兵共殺之。』」(《符言篇》)
此必泗洙之遺言,王肅剽襲入於《家語》中。然其辭不如文子之簡。
白話文:
命數篇
到了必死的病,即使是最好的醫生也無法救治。至於那些普通的醫生無法救治的病,卻往往因為庸醫的誤治而導致病人死亡。所以醫術不可不謹慎且精益求精。程子說:生病了卻託付給庸醫,如同不慈不孝一樣。醫生和病人都不應該掉以輕心,務必謹慎啊!
又說:死了的人,都是因為病情嚴重。
又說:人生病不能吃喝,就會身體虛弱。虛弱到極點,就會導致死亡。
病情嚴重的人,自己就無法飲食,因此精氣消耗減少,胃氣衰弱,不能輸送藥氣來抵禦邪氣,所以治療方法無效,最終必定死亡。這是死症的常態,沒有辦法改變。
又說:人之所以能活著,是因為有精氣;死了,精氣就減少。而能產生精氣的,是血液。人死後,血液枯竭,血液枯竭精氣就消失,精氣消失,身體就腐朽,腐朽之後就變成灰土,怎麼還能成為鬼呢?
「減」同「絕」。這一段話和東方朔罵鬼的文章意思大致相同,阮瞻《郁離子》也不相信鬼。這些都是聰明而不肯學習的弊端。聖人設有廟宇祭祀,鬼神怎可誣蔑?王充在《論衡·解嘲篇》反覆論述鬼神,此篇卻說沒有鬼,這豈不是自相矛盾?鬼神帶來禍福的徵兆,歷歷可見。子產說:「鬼有歸宿就不會作祟。」這話說得真好。
《晉書》記載,郭文舉得了瘟疫,病情危急,不肯服藥,說:「生死有命,不在藥物。」
生死有命,當然是對的;但是不服藥而聽天由命,卻是錯的。世上的愚人大多如此,令人惋惜。
文子說:老子說:「人有三種死法:不是天命所致而死的;飲食不節、糟蹋身體而病死的;貪圖享樂無止盡、追求慾望無度而被刑罰處死的;以少犯多,以弱凌強,被戰爭殺死的。」
這一定是泗水、洙水流域的遺言,王肅剽竊抄襲到《家語》中,但其文辭不如文子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