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餘》~ 治術篇上 (9)

回本書目錄

治術篇上 (9)

1. 治術篇上

使氣血循環流通之術。)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厲、砥皆磨石也;針,鐵針也;石,砭針也。三陽五會,《甲乙經》以為百會一名;《肘後方》亦曰「屍蹶刺百會」,蓋發泄鬱閉,宣通陽氣之法。)乃使子豹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

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五分之熨,疑摺布為厚五分,浸八減之齊以熨之也。或曰:「減咸通」,鹹味八物和合以煮之也。「更熨」,更互熨兩脅也。「復故」,復舊也。陰陽是一篇主意。曰「聞陽得陰」,曰「聞陰得陽」;曰「以陽入陰」;曰「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曰「陰上而陽內行」;曰「破陰絕陽」;曰「以陰入陽」;曰「適陰陽」。以陰陽立論,以陰陽終論,條理井然,文辭絕妙。)

此事又見於《韓詩外傳》、《劉向說苑》,而稍有異同。司馬遷因《韓詩外傳》,更搜索異聞,潤色鋪張,作《扁鵲傳》。然裨益醫事,獨此條而已。如趙簡子、齊桓公事,不足為醫家之典型也。

又曰:「扁鵲過齊,齊侯客之。」(扁鵲齊人,不可言「過齊」,疑是別一扁鵲,司馬遷以為秦越人耳。)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侯當作公,下皆同,新序可證。)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病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故事,因也。《左傳隱公元年》,穎考叔曰:「敢問何謂?」公語之故。)扁鵲曰:「

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天官書》曰:「文昌宮六星,四曰司命。」索隱曰:「《春秋元命包》曰:『司命主災咎也。』」張衡《思玄賦》:「死生錯而不齊兮,雖司命其不晰。」)「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賦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使聖人預知微(微,幾微也),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病,患也。言人患疾疢之多,醫患治法之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凡事循理必治,不論於理,謂不循於理。)輕身重財,二不治也;(所謂忘軀狥物之類。)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適,當也,中也。《靈樞·師傅篇》、《難經·十四難》可並考。衣食不能適,多在貧困,然亦有縱情肆欲,自失其適者。)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素問·調經篇》曰:「血氣未並,五藏安定。陰與陽並,血氣以並,病形以成。」)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形神羸憊者,胃氣已困極,故假令能服藥,不能運布藥氣,是亦多不治。)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歆望巫祝者固也,委付凡醫者,亦足以取死。)有此一者,重難治。(有一於此,則輕者亦至難治也,況有二、有三者。]

白話文:

治術篇上

這篇記載了扁鵲行醫的幾個案例,說明如何使氣血循環暢通。扁鵲讓弟子子陽用磨好的針和砭石,針刺外三陽五會穴位,太子因此蘇醒過來。(三陽五會穴,甲乙經書上稱為百會穴,肘後方也記載過用針刺百會穴治療屍蹶的方法,都是為了疏通鬱結,宣通陽氣。)接著,讓弟子子豹用五分厚的布,煮過八種減痛的藥材後,交替熱敷太子的兩脅下。

太子於是能坐能起,氣血恢復陰陽平衡。只服用藥湯二十天就痊癒了。(五分厚的布,可能是指摺疊成五分厚的布;八減之,可能是指八種減痛的藥材混合煮沸;交替熱敷,指輪流熱敷兩脅。)

此事也見於《韓詩外傳》和劉向的《說苑》,但略有出入。司馬遷參考了《韓詩外傳》,又搜集了其他資料,潤色擴充後寫成了《扁鵲傳》。但對醫事有益的,只有這個案例而已;像趙簡子、齊桓公的案例,不足以作為醫家的典型。

此外,記載扁鵲在齊國的見聞:扁鵲進見齊桓公,說他病在皮膚腠理,不治會加重。齊桓公說自己沒病。扁鵲離開後,齊桓公認為扁鵲是為了圖利,想把沒病的人當作治癒的案例來炫耀。五天後,扁鵲再次拜訪,說齊桓公的病在血脈,不治會加重。齊桓公還是說自己沒病,扁鵲離開後,齊桓公很不高興。五天後,扁鵲再次拜訪,說齊桓公的病在腸胃之間,不治會加重。齊桓公不理會,扁鵲離開後,齊桓公很不高興。五天後,扁鵲再次拜訪,遠遠看見齊桓公就逃走了。齊桓公派人去問原因。

扁鵲說:病在皮膚腠理,可以用湯熨治療;在血脈,可以用針石治療;在腸胃,可以用酒醪治療;在骨髓,即使是司命之神也無可奈何。現在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才不敢再求治了。五天後,齊桓公病重,派人召見扁鵲,但扁鵲已經逃走了,齊桓公不久就死了。這說明聖人能預知細微的病兆,如果能及早請到良醫,疾病就能治癒,性命就能保住。人們患病的種類很多,但醫術治療疾病的方法卻很少。因此,有六種情況是難以治療的:驕縱放肆,不講道理;輕視身體,重視財富;飲食起居不適度;陰陽失調,氣機紊亂;體質虛弱,無法服藥;相信巫祝,不相信醫生。只要有一種情況存在,就非常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