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餘》~ 治術篇上 (8)
治術篇上 (8)
1. 治術篇上
猶有所待。可見有待者。未足言其極矣。)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聞陽得陰。聞陰得陽。聞彼知此。聞此察彼也。故雖末診。太子中庶子一言之下。已知其可生。此所以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也。曲猶小也。
言吾術如此。不可以小見而止之也。)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陰脈上爭。故有耳鳴鼻張之應。陽脈下墜。故有股陰尚溫之徵。)中庶子聞扁鵲之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之言入報虢君。(瞚與瞬同。
說文曰。瞚開闔目數搖也。撟然舌舉貌。)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泄橫。流涕長潛。忽忽承眨。悲不能自止。
容貌變更。(中闕宮門也。舉之。猶曰不棄之也。董份曰。寡臣太子也。棄捐填溝壑。甚言死也。噓唏與歔欷同。悲泣氣咽貌。服與愊腷通。方言臆滿也。郭璞注愊臆氣滿也。泄橫謂魂精失守之狀也。索隱曰。長潛長垂淚也。忽忽。通惚惚。水湧貌。眨睫也。承睫。謂淚垂於睫也。
止禁也。靈樞論勇篇曰。失氣。驚悸顏色變更。虢君以下。極言渴望推獎之意。言未卒以下寫盡哀痛慘怛之狀極妙。),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屍蹶。謂蹶而如屍也。)夫以陽入陰中動胃。(中內也。血氣不錯行。邪氣闖入內擾動胃府。是上文暴發於外為中害者。
)繵緣中經維絡。別下於三焦膀胱。(繵緣謂邪氣纏繞也。中猶穿也。別下言更入。)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遂墜也。陽脈下墜。陰脈上爭。故血氣乖亂。致會氣閉而不通。會氣元真也。金匱要略曰。五藏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客氣邪風。中人多死。又曰不遣形體。
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之色已廢。脈亂故形靜知死狀。太子不死也。(陰上而陽內行。覆說陽脈下遂。陰脈上爭也。
鼓疑破誤。紐亦絡也。上下內外拒格破絕。不能振起。又不能相使也。破絕二字。形容之語。不可做實字看。廢徐廣曰一作發。是也。血色已變。形如死狀。然脈動未絕。而生機尚存。所以云不死也。)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太子之病是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凡此數事。
皆五藏蹶中之時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以陽入陰。上文所謂以陽入陰也。支拄也。蘭遮也。藏即五藏。舉藏府在其中。邪氣橫騖。遮拄府藏營運之機。是以會氣破閉。不得通暢。鬱極而蹷暴。數事謂上件諸證。暴蹶所由而發也。取謂刺取血。見素問瘧論。刺瘧論靈樞等泄郁通閉。
白話文:
治術篇上
扁鵲診治太子之症,憑藉精湛醫術,僅憑少量資訊就預判病情,說明其醫術高超,並非一般醫生所能及。他根據觀察到的病徵(陽象)推斷出隱藏的病理(陰象),反之亦然,能夠由表及裡,由裡及表,判斷病情。因此,即使未親自診脈,僅憑中庶子的一番描述,便已斷定太子可救,這也是他千里之外就能診斷疾病的原因。
扁鵲告知弟子,他的醫術精妙絕倫,不能以淺薄的見解而輕易否定。他讓弟子去診治太子,預測太子會有耳鳴鼻塞、大腿及下體仍然溫熱的症狀。這是因為陰脈上逆,導致耳鳴鼻塞;陽脈下墜,則造成大腿及下體溫熱。
中庶子按照扁鵲的吩咐診治太子後,發現太子出現頭暈眼花、舌頭僵硬不下垂的症狀,並將此報告給虢君。虢君聞訊後大為震驚,立刻前往宮中拜見扁鵲,表達了對扁鵲醫術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並對太子能否得救寄予厚望,情緒激動,悲痛不已。
扁鵲診斷太子患的是一種類似於“屍蹶”(像屍體一樣癱倒)的疾病。由於陽氣入侵陰分,擾亂了胃腑功能,邪氣沿著經絡深入三焦和膀胱,導致陽脈下墜,陰脈上逆,氣血阻塞不通。陰氣上逆,陽氣內陷,身體內外均呈現異常,但脈象未絕,因此太子尚未死亡。
扁鵲指出,陽氣進入陰分則能使人痊癒,陰氣進入陽分則會導致死亡。太子所患疾病是五臟功能紊亂突然發作的症狀。精湛的醫生能準確診斷,而技藝不精的醫生則會感到困惑。 這一切病症都是因為邪氣阻滯五臟,導致氣血運行受阻,最終暴發而引起的。治療方法是刺血排毒,疏通經絡,使氣血恢復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