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餘》~ 疾病篇 (3)
疾病篇 (3)
1. 疾病篇
豈禜祭之所與乎。湫集也。底滯也。露謂形體羸瘠。筋骨呈露。列子曰。口形甚露是也。爽明也。正義曰。節宣以時。節宣散其氣也。節即四時是也。凡人形神有限。不可久用。神久用則竭。形大勞則敝。不可以久勞也。神不用則鈍。形不用則痿。不可以久逸也。固當勞逸更遞。
以宣散其氣。朝以聽政。久則疲。疲則易之以訪問。訪問久則倦。倦則易之以修令。修令久則怠。怠則易之以安身。安身久則滯。滯則易之以聽政。以後事改前心。則亦所以散其氣也。
又曰。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良臣將死。天命不祐。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於是乎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
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物亦如之。至於煩。乃舍也已。無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菑。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雨淫末疾。兩淫腹疾。晦淫惑疾。
明淫心疾。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出告趙孟。趙孟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矣。主相晉國。於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於淫以生疾。
將不能圖恤社稷。禍孰大焉。主不能御。吾是以云也。趙孟曰。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於文皿蟲為蠱。谷之飛亦為蠱。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皆同物也。趙孟曰。良醫。厚其禮而歸之(同上)
蠱心志惑亂之疾。昏狂失性皆是也。凡貴人之疾。非飲食勞佚之失。則淫溺惑亂之由。為古今之通患。要皆因大臣苟固祿位。而不納規諫。阿諛逢迎。以成其惡焉耳。其罪安歸。醫和之言。真醫國之論也哉。慆慢也。堙塞也。煩手淫聲以慢塞心耳。所以忘平和也。按書湯誥曰。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慆淫。孔安國曰。慆慢也。無從非常無就慢過禁之。
論語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篇)
孝子之事親。無所不至。父母將何憂。唯疾乎。不能保無死。此所以遺父母之憂也。為人子者。如曾子之臨終。而後可以無憾矣。
又曰。子之所慎。齊戰疾。(述而篇)
齊所以事鬼神也。不可不極其誠敬。戰國之存亡系焉。故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而疾疢也者。死生之所判。此夫子所以尤致慎於三者也。
釋名曰。疾病者。客氣中人急疾也。病並也。客氣並與正氣在膚體中也。(釋疾病篇)
白話文:
[疾病篇]
祭祀之事與疾病有何關聯呢?疾病的成因是積聚和阻塞。形體消瘦,筋骨外露,稱為「露」。列子說:「口形甚露」就是這個意思。「爽明」指的是按照季節調節身體,使氣血宣通。四時節氣的宣洩,能使人體之氣得以宣散。人的精氣神是有限的,不可過度使用,神氣用盡則衰竭,身體過度勞累則損耗,不可久勞;神氣不用則遲鈍,身體不用則萎縮,不可久逸。所以應該勞逸結合,使氣血宣通。例如,早上處理政務,時間久了就會疲倦,就應該改為接見訪客;訪客多了感到厭倦,就改為批閱文書;批閱文書久了感到怠倦,就改為休息;休息久了又會感到阻塞,就又該回到處理政務。如此循序漸進地調整,也是宣洩氣血的方法。
晉侯向秦國求醫,秦伯派醫和診治,醫和說:「晉侯的病不可治癒,這是因為他接近女色,病情如同中蠱一樣,既不是鬼神作祟,也不是飲食所致,而是因為迷惑喪志所引起的。良臣將死,天命不佑。」晉侯問道:「接近女色真的會生病嗎?」醫和回答:「這是因為不節制。先王之樂是用來節制百事的,所以有五種節奏的快慢、先後,相互銜接,聲音由高到低,五個音階之後就不能再彈奏了。這時就會出現手指煩亂、聲音淫靡的情況,阻塞心神。
於是就忘記了平和的狀態,君子是不會聽這種聲音的。其他事物也一樣,到了煩亂的程度,就應該停止了,這樣就不會生病。君子彈奏琴瑟,是為了調節身心,而不是為了讓自己心神煩亂。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產生五色,發出五聲,過度則產生六種疾病。六氣指的是陰、陽、風、雨、晦、明,分為四季,依次為五節,過度就會造成災害。陰氣過盛則寒疾,陽氣過盛則熱疾,雨氣過盛則濕疾,陰陽皆過盛則腹疾,晦氣過盛則迷惑之疾,明氣過盛則心疾。女子在陽氣旺盛而陰晦的時節過度房事,就會產生內熱、迷惑、中蠱的疾病。如今君上不節制,不按時令行事,怎麼能避免這些疾病呢?」
醫和接著向趙孟說明情況,趙孟問:「誰算是良臣?」醫和回答:「君上就是啊!君上治理晉國八年,晉國沒有發生動亂,諸侯也沒有缺失,可謂是良臣了。」醫和聽說晉國大臣們享受榮華富貴,卻沒有擔當起重任,一旦發生災禍而不悔改,必然要受到懲罰。如今君上因為過度縱慾而生病,將來不能治理國家,禍患還有比這更大的嗎?君上不能克制自己,所以才這樣說。」趙孟問:「什麼是蠱?」醫和回答:「蠱是淫亂迷惑所造成的疾病。在古代的食器中生的蟲叫蠱,穀物中的飛蟲也叫蠱,《周易》中將女子迷惑男子,風雨摧落山林稱為蠱,這些都是同類的病症。」趙孟說:「您真是良醫!」於是厚禮送走了醫和。
蠱是心志迷惑、亂性而生的疾病,昏迷狂亂都是此類疾病。凡是貴人的疾病,如果不是飲食起居的失調,就是縱慾迷惑所致。這在古今都是通病,根本原因都在於大臣們貪圖富貴,不接受規勸,阿諛奉承,助紂為虐。罪過應該歸咎於誰呢?醫和的言論,真是治國的良策啊!「慆慢」、「堙塞」指的是手指煩亂、聲音淫靡,阻塞心神,因此忘記了平和的狀態。
《湯誥》說:「治理國家,不能違背常規,不能縱慾淫亂。」孔安國注釋說:「慆,是怠慢;淫,是超過法度的。」
《論語》說:「父母只憂慮子女生病。」(《為政》篇)
孝子侍奉父母,無微不至,父母還會擔心什麼呢?只有擔心子女生病。人不能保證不死,這就是遺留給父母的憂慮。做子女的,應該像曾子臨終那樣,才能沒有遺憾。
又說:「所應該謹慎的是:祭祀、戰爭和疾病。」(《述而》篇)
祭祀鬼神,不可不盡誠敬,國家的存亡繫於此。所以說:「國家的大事,在於祭祀和戰爭。」而疾病,是決定生死的大事,所以孔子特別重視這三件事。
《釋名》說:「疾病,是外來的邪氣侵犯人體,引起急劇的病痛;『病』,是聚集的意思;外來的邪氣和人體的正氣,聚集在肌膚和身體內。」(《釋疾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