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餘》~ 疾病篇 (2)
疾病篇 (2)
1. 疾病篇
又曰。成子高寢疾。慶遺入請曰。子之疾革矣。如至乎大病。則如之何。(檀弓篇)
革者亟也。急也。變也。檀弓曾元曰。夫子之疾革矣。鄭玄曰。革與亟同。謂病進亟也。
又曰。禿者不免。傴者不祖。跛者不踴。非不悲也。身有錮疾。不可以備禮也。(問喪篇)
鑄銅鐵以塞隙。謂之錮也。以譬病毒閉塞之狀。月令篇作固疾。新書大都篇西京雜記並作痼疾。錮痼皆從固。病毒固結沉滯不動之義。
左氏傳曰。晉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成十年)
居肓膏之間。謂病之入深。猶言在骨髓也。非可攻治。故曰不可達者。以針砭達之也。不至者。藥力不及也。為治也。申鑑曰。夫膏肓近心而處。阨針之不達。藥之不中。攻之不可。二豎藏焉。是謂篤患。
又曰。叔豫曰。國多寵而王弱。國不可為也。遂以疾辭。方暑。闕地下冰而床焉。重繭衣裘。鮮食而寢。楚子使醫視之。復曰。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襄二十一年)
人罹疾病。則血脈亂而諸證見焉。論衡別通篇曰。血脈不通。人以甚病。中論考偽篇曰。內關之疾。云云。期日已至。血氣暴竭。遭之者不能攻也。今診之以血氣未動。知雖瘠。其非真病。非良工而豈能然哉。按扁鵲傳曰。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其意正同。闕與掘通。穿也。復。反命也。
又曰。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襄二十三年)
藥石。毒藥砭石也。美疢即疾疢。其謂惡石者。對美疢云爾。
又曰。晉公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叔向問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沉臺駘為祟。史莫之知。敢問此何神也。子產曰。此二者不及君身。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若君身則亦出入飲食哀樂之事也。
山川星辰之精又何為焉。僑聞之。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茲心不爽而昏亂百度。今無乃壹之。則生疾。(昭公元年)
祟說文曰神禍也。正字通曰。凡國家物怪人妖皆曰祟。江充傳曰。祟在巫蠱由乖氣致戾。人自所召。非神出以警人也。禜永定切。音詠。祭名。正字通引左傳此文曰。周禮春秋禜亦如之。今以子產之言觀之。晉侯之疾。百度昏亂。精氣壅閉。湫底之所致也。是乃美疢不如惡石者。
白話文:
[疾病篇]
有人說,成子高生病臥床,慶遺去探望他說:「您的病情危急了,如果到了重病的地步,該怎麼辦呢?」(《檀弓篇》)
「革」是指急迫、緊急、變化。 《檀弓》曾元說:「夫子的病情危急了。」鄭玄說:「革和亟同義,指病情急劇惡化。」
又有人說,禿頭的人不能行禮,駝背的人不能拜祭,跛腳的人不能跳躍,並不是他們不悲傷,而是因為身體有殘疾,無法盡禮。(《問喪篇》)
用銅鐵塞住縫隙,叫做「錮」。用來比喻病毒阻塞的樣子。《月令篇》作「固疾」,《新書大都篇》、《西京雜記》都作「痼疾」。「錮」、「痼」都從「固」,意思是病毒凝固阻塞、停滯不動。
《左傳》記載,晉公子生病,向秦國求醫。秦伯派醫生緩慢地趕來。還沒到,晉公子夢見自己的病變成兩個小男孩,其中一個說:「那是好醫生,怕傷害我們,所以逃走了。」另一個說:「住在肓之上,膏之下,你拿我們怎麼辦?」醫生到了之後說:「這病治不了了,病灶在肓之上、膏之下,無法攻治,也無法用藥物治療到達病灶,藥力也到不了那裡,所以治不了。」(《成十年》)
肓與膏之間,是指病情深入,如同在骨髓裡一樣,無法攻治,所以說無法到達,是指針灸無法到達,藥力也無法到達。 《申鑑》說:「膏肓靠近心臟,針灸無法到達,藥物也無法奏效,無法攻治,兩個小男孩藏在那裡,這就是嚴重的疾病。」
又有人說,叔豫說:「國家寵臣太多而國君衰弱,國家沒辦法治理了。」於是就以生病為由辭官。正值盛夏,他卻挖地窖放冰,在冰上鋪床,穿著厚厚的棉衣皮裘,吃很少的食物,然後睡覺。楚王派醫生去看他,醫生回來報告說:「他確實消瘦得很厲害,但是血氣並沒有紊亂。」(《襄二十一年》)
人患病,血脈就會紊亂,各種症狀就會出現。《論衡·別通篇》說:「血脈不通,人就會得重病。」《中論·考偽篇》說:「內關的疾病……」,到期限了,血氣突然衰竭,遇到這種情況的人無法治療。現在診斷他的血氣並沒有紊亂,知道雖然消瘦,但並非真正的疾病。不是優秀的醫生怎麼能診斷出來呢?按《扁鵲傳》記載,趙簡子生病,五天不省人事,扁鵲說:「血脈是通暢的」,有什麼奇怪的呢?他的意思和這是一樣的。「闕」與「掘」同義,都是挖掘的意思。「復」是回覆的意思。
又有人說,臧孫說:「季孫愛護我,是我的疾病;孟孫厭惡我,是我的良藥。好的疾病不如壞的藥物,那藥物如同生養我,好的疾病,它的毒害更多。」(《襄二十三年》)
「藥石」是指毒藥和砭石。「美疢」就是好的疾病,說「惡石」是相對「美疢」而言的。
又有人說,晉公子生病了,鄭伯派公孫僑去晉國弔唁,順便探望病情。叔向問他:「我們國君的病,占卜的人說,是沉臺和駘這兩個地方的神靈作祟,史官都不知道,請問這是什麼神靈呢?」子產說:「這兩個地方的神靈不會影響到國君的身體,山川的神靈,就會有水旱瘟疫的災禍,因此要祭祀它們;日月星辰的神靈,就會有雪霜風雨不正常的現象,因此要祭祀它們;如果影響到國君的身體,那就是出入飲食、喜怒哀樂的事了。」
山川星辰的精氣怎麼會干預呢?公孫僑聽了之後,說:「君子應該順應四時,早晨聽政,白天訪問,傍晚修訂法令,晚上休息,這樣就能調和自身的氣血,不要讓它阻塞;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心思清明,不要昏亂,現在國君是不是這樣呢?這樣才會生病。」(《昭公元年》)
「祟」《說文解字》解釋為神靈的禍害。《正字通》說,凡是國家出現怪異的事情、妖魔鬼怪,都叫做「祟」。《江充傳》說:「祟在於巫蠱,是由於乖張的氣而導致的災禍,是人自己招來的,不是神靈出來警示人的。」「禜」音詠,是祭祀的名稱。《正字通》引用左傳這篇文章說,《周禮》、《春秋》中「禜」也是這樣的。現在根據子產的話來看,晉侯的疾病,是因為昏亂、精氣阻塞,身體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造成的,這就如同好的疾病不如壞的藥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