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賸》~ 卷上 (6)
卷上 (6)
1. 記性
汪訒庵云。金正希先生。嘗言人之記性皆在腦中。凡人外見一物。必有一形影。留在腦中。小兒腦未滿。老人腦漸空。故皆健忘。愚思凡人追憶往事。必閉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於腦之意也。(出於本草備要辛夷注。)王惠源醫學原始亦云。人之一身。五藏藏於身內。
白話文:
汪訒庵說,金正希先生曾經說過,人的記憶力都在腦中。每個人看到一樣東西,一定會留下一個影子在腦中。小孩腦袋還沒長好,老人腦袋逐漸空虛,所以都容易健忘。我認為,人們回憶過去的事,一定會閉上眼睛睜大眼睛,然後仔細思考,這就是把精神集中在腦中的意思。
王惠源在《醫學原始》中也說,人體有五臟,藏在身體內。
止為生長之具。五官居於身上。為知覺之具。耳目口鼻聚於首。最顯最高。便與物接。耳目口鼻之所導入。最近於腦。必以腦先受其象而覺之。而寄之。而剖之。而存之也。故云。心之記。正記於腦耳。黃庭內景。亦言腦為泥丸宮。元神居焉。是必有本。何惑之有。予按荷蘭說。
人之精神在於腦中。故人斷頭立死。亦與內景之說符矣。而五雜俎。談薈。載頭斷而不死者數則。此皆人妖耳。
白話文:
身體的存在是為了生長。五官位於身體上,是知覺的工具。耳朵、眼睛、嘴巴和鼻子集中在頭部,最顯著、最高處,方便接收外界事物。耳朵、眼睛、嘴巴和鼻子傳送的信息距離大腦最近。大腦必須先接受這些信息的影像,然後產生感覺,並將其儲存起來。因此,古人說:“心靈的記憶,歸根結底是儲存在大腦中。”《黃庭內景經》也提到大腦是“泥丸宮”,元神居住在此。這必然有其依據,無需懷疑。我查閱了荷蘭人的說法,印證了這一點。
2. 解剖藏府
朱載堉律學新說云。岐伯曰。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蓋太古時風俗淳樸。死則棄之於野。初無衣衾棺槨之葬。故使為醫術者。可得剖而視之。亦無所禁。後世聖人。取諸太過之象。始制棺槨。由是之後。國有殘毀屍體之禁。無敢剖而視之者。
白話文:
朱載堉在律學中的新說中說:岐伯說,一個人有八尺高,皮肉都在身外,可以用度量衡器來測量,或者切開來觀察。如果他死了,可以解剖來看。因為在古代,風俗淳樸,人死後就棄屍野外,最初沒有用衣物、被褥、棺材、靈柩來安葬。因此,當時學醫的人可以解剖屍體觀察,也沒有人禁止。後世聖人,取法於過於奢華的行為,開始製作棺材、靈柩。從此以後,國家禁止殘害屍體,沒有人敢解剖屍體來觀察了。
以此推之。知彼醫經。其來之遠。又奚止於三代而已。此說非也。趙與峕賓退錄云。廣西戮歐希範。及其黨。凡二日。剖五十有六腹。宜州推官靈簡。皆詳視之為圖。以傳於世。王莽誅翟義之黨。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導其脈。知所始終。云可以治病。
白話文:
以此類推,可知中醫經典的悠久歷史,絕不僅僅止於夏商周三代而已。這種說法並不正確。趙與峕的《賓退錄》中記載,廣西斬殺歐希範及其黨羽,前後共兩天,剖開了五十六具屍體。宜州推官靈簡仔細查看,並加以繪圖,傳遞於世。王莽誅殺翟義的黨羽時,派太醫、尚方以及熟練的屠夫共同解剖屍體,測量五臟六腑的尺寸,並用竹筵引導血管脈絡,瞭解其始末,號稱可以以此治療疾病。
然其說今不傳。又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載存真圖一卷。皇朝楊介編。崇寧間。泗州刑賊於市。郡守李夷行遣醫並畫工往視。決膜摘膏肓。曲折圖之。盡得纖悉。介校以古書。無少異者。比歐希範五藏圖過之遠矣。實有益醫家也。又聞見後錄。載無為軍醫張濟能解人。而視其經絡。
白話文:
然而,他的理論如今已經失傳了。另外,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中記載有《存真圖》一卷,是由皇朝楊介編纂的。崇寧年間,泗州在市集上公開執行刑罰,郡守李夷行派遣醫生和畫工前去查看。他們切開薄膜取出了胸中病竈,並將其形狀詳細地畫了下來。最後,楊介將其與古籍對照,發現完全一致,甚至比歐希範的《五臟圖》更為詳細,對醫界非常有益。此外,《聞見後錄》中記載,有一位名叫張濟的無為軍醫,能夠通過觀察他人的經絡來判斷疾病。
則無不精。因歲飢疫人相食。凡視一百七十人。以行針。無不立驗。按明程式亦嘗解倭人。檢視藏府。詳見其醫彀中。近世斯邦醫家。亦好剖解。驗以荷蘭內景書。頗極精微。然有益於外科。而無裨於內科矣。
白話文:
這樣做的話,沒有不神效的。因為當時發生饑荒和瘟疫,人們互相殘食。我一共看過一百七十人,都用針灸治療。沒有不立即見效的。據明代的記載,也曾解剖過倭人,檢查過他們的內臟。詳細記載在《醫彀》一書中。近世以來,我國的醫家也喜歡剖解,並通過荷蘭的《內景書》驗證。這樣的方法在外科方面很有用處,但在內科方面卻沒有什麼幫助。
3. 少腹
王冰注氣交變大論云。少腹謂臍下兩傍髎骨內也。劉熙釋名云。自臍以下曰水腹。水汋所聚也。又曰少腹。少。小也。比於臍上為小也。病源候論。以少腹為𦣀腹。未詳何義。
白話文:
王冰在《氣交變大論》注釋中說,少腹是指肚臍下方兩側的髎骨內側。劉熙在《釋名》中說,肚臍以下的地方叫水腹,是水液聚集的地方。又說少腹,少就是小的意思,比肚臍上面的小。不過《病源候論》中將少腹稱為𦣀腹,具體什麼意思還不清楚。
4. 玉房
病源候論。玉房蒸。男則遺瀝。女則月候不調。又曰。精藏於玉房。交接太數則失精。玉房未知何處。明李君實紫桃軒雜綴云。銅人針灸圖。載藏府一身俞穴。有玉環俞。不知玉環是何物。張紫陽玉清金華秘文。論神仙結丹處曰。心下腎上。脾左肝右。生門在前。密戶居後。
白話文:
它連接起來像一個環。它潔白如棉花。直徑約為一寸。包裹著身體的精華。這就是玉環。醫書中記載的各種骨蒸中,有玉房蒸。也就是玉環。它的位置正對著肚臍。是人體生命脈絡的根源。根據現代的針灸圖,玉環被畫成一個白色的環。
其連如環。其白如綿。方圓徑寸。包裹一身之精粹。此即玉環也。醫書論諸種骨蒸。有玉房蒸。亦即是玉環。其處正與臍相對。人之命脈根蒂也。按今針灸圖。玉環作白環。
5. 性命之根
陸文量菽園雜記云。回回其俗善保養者無他法。惟護外腎。使不著寒。見南人夏著布褲者。甚以為非。恐涼傷外腎也。云夜臥當以手握之令暖。謂此乃生人性命之本根。不可不保護。此說最有理。張文潛明道雜誌云。洛陽劉幾年七十餘。精神不衰。體干清健。猶劇飲。予素聞其善養生。
白話文:
陸文量在《菽園雜記》中記載:回回人養生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保護好外腎,避免受寒。他們看到南方人在夏天穿單薄布褲,就認為非常不妥,擔心涼氣會傷害外腎。回回人認為,晚上睡覺時要用雙手搓揉外腎,讓它保持溫暖。他們相信外腎是人體生命之根,必須加以保護。這個說法很有道理。
張文潛在《明道雜誌》中記載:洛陽人劉幾,年過七十,但精神依然矍鑠,身體健壯,還能豪飲。我聽說他很善於養生。
因問之。曰。暖外腎而已。以兩手掬而暖之。默坐調息。至十息兩腎融液如泥。瀹入腰間。此術至妙。馮夢禎快雪堂集。與何民部書云。昨視丈病體。大都虛火上騰。火降即安矣。弟所善方士張君善用救命索。其法惟緊縛外腎。雖垂絕之症。可以立蘇。現有一人。症與丈同。
白話文:
我因此請教他,他說道:「只要溫暖外部的腎臟就可以了。」於是用兩隻手捧著腰部進行溫暖,靜坐調息。大約十次呼吸後,兩腎融化成液體,好像泥漿一樣,流入腰間。此法精妙無比。馮夢禎的《快雪堂集》中與何民部的信中記載道:「昨天查看您的病情,主要是虛火上浮。火氣下降後就安寧了。我有認識一位醫術高明的方士張先生,他擅長使用救命索。此法只要緊緊縛住外部腎臟,即使是奄奄一息的重病,也可以立即甦醒。現在有一個人,症狀和您相似。」
行此法而愈。試驗非一。特為送致諸。努力珍護。以待平復。祝允明蘇譚云。口瘡無問新舊。遇夜臥。將自己兩睪丸。以手櫪緊。左右交手。揉三十五遍。每夜睡覺。輒行之。愈於服藥。諸書所載如此。予聞北人冒雪而行。必以稻稈打揉包外腎。必不凍死。又人多誤撲損外腎立殞者。
白話文:
遵循這個方法就能痊癒。實際驗證的案例不止一個。特意寄給你,請小心收藏,等到病情完全康復。祝允明送給蘇譚雲。無論是新發作的還是老口瘡,在睡前用自己的雙手緊緊抓住雙睪丸,左右手交替,揉搓三十五次。每次睡覺時都這麼做,效果比吃藥還好。各種醫書中都是這麼記載的。我聽說北方人冒雪趕路時,一定要用稻草包裹在睪丸外面揉搓,這樣就不會被凍死。還有人因為誤傷外腎而突然死亡。
乃其為性命之本根明矣。然宮刑男子割勢。勢。外腎也。(韻會云。外腎為勢。刑德經云。勢。陰核也。折骨分經云。外腎。睪丸也。李時珍綱目人部。載人勢。為陰莖。未見所本。)所謂宦者去其宗筋是也。而騸馬。䆠牛。羯羊。閹豬。潔雞。善狗。淨貓之屬。(事物紀原云。
白話文:
古代漢方醫書記載,閹割牲畜會讓牠們更容易肥胖。種植技術也有「騸樹」的方法,就是去除樹木的生長根源。動物被閹割後不致死去,就像被騸掉的樹不會枯萎一樣。
漢文始閹潔六畜。)亦皆劇其勢者。云此易肥焉。又種樹書有騸樹之法。人畜去其性命之本根。而不死者。猶樹木之騸。而不凋枯耶。予弱冠時。見一商家僕。年二十餘。陰囊腫痛十餘日。隱忍不語人。忽一日破裂。失血數升。昏冒困憊。吐蛔五條。湯藥皆嘔。予因與單甘草湯。
我年輕時,曾遇見一位商家的僕人,二十多歲,陰囊腫痛十幾天,一直隱忍不發。有一天突然破裂,失血好幾公升,昏迷不醒,非常虛弱,還吐出五條蛔蟲。喝了湯藥就吐。於是我給他喝生甘草湯。
白話文: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遇到一個商家的僕人,他二十多歲,陰囊腫痛了十多天,一直忍著沒有治療。有一天突然間破裂,流失了大量的血液,陷入昏迷,身體非常虛弱,還吐出了五條蛔蟲。他喝了藥湯就會吐。於是我就給他喝了生甘草湯。
而嘔止。家人以為便血。方其除穢見之。雙丸墜在於蓐上。家人驚惶。急邀外科療之。凡百日許而痊。尋歸其鄉於江州。後數年。問之江州人。乃云。渠今猶無恙。所墜睪丸。常綿裹藏於匣中。若寒日啟之。體忽惏慄。若誤置之於高處。眩瞀⿰目顛暈。苦楚叵耐。蓋彼此氣之相應也。
白話文:
枯骨寒而脛腳疼。柯古雜俎嘗記之。況於性命之根。理宜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