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蔭拙者

《醫賸》~ 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8)

1. 龍骨

陸深金臺紀聞云。郿縣河灘上。有亂石。隨手碎之。中有石魚。長可二三寸。天然鱗鬣。或雙或只不等。云藏衣笥中。能闢蠹魚。又平陽府候驛澮河。兩岸仄土上。皆婦人手跡。或掌或拳。儼然若印。削去之其中復然。又大同山中。有人骨。在山之腰。上下五六十丈。皆石耳。

惟中間一帶。可四五尺。皆髑髏。脛節齦齦然。關中之山。數處亦爾。予按倪氏本草匯言。龍骨非真龍之骨。晉蜀山谷。隨地掘之。要皆石燕石蟹之倫。蒸氣成形。石化而非龍化也。亦當以儼山所紀。推而知已。

白話文:

根據陸深在《金臺紀聞》中的記載,在郿縣的河灘上,到處都是石頭,隨便拿起一塊敲碎,裡面會發現像魚一樣的石頭,長度約二三寸,自然形成的魚鱗和鬚鬢,有的是雙數,有的是單數,數量不定。據說,將這種石魚放在衣服箱子裡,可以防止生蟲。

另外,在平陽府的候驛澮河兩岸的狹窄土地上,到處都能看到婦女的手印,有的是手掌印,有的是拳頭印,看起來就像印章一樣清晰。即使將這些手印刮掉,過後它們又會再次出現。

再者,在大同山中,有人骨散落在山腰,從上到下約五六十丈高,但除了這一段,其他地方都是岩石。只有山腰的那一段,約四五尺寬,到處都是頭顱骨和腿骨,骨頭的細節都還清晰可見。關中的山也有類似的情況。

我參考了倪氏的《本草匯言》,其中提到的龍骨並不是真正的龍的骨頭。在晉蜀的山谷中,隨處都可以挖掘到這種東西,實際上它們都是石燕、石蟹這一類的東西,由於地下的水氣蒸發凝結成形,最後成為石頭,而不是龍的化石。由此可見,應該根據嚴山的記錄,進一步瞭解這一點。

2. 蟾酥

蔣一葵長安客話云。太醫院,例於端陽日,差官至南海子,捕蝦蟆,擠酥以合藥,制紫金錠。某張大其事,備鼓吹旗旛,喧闐以往。或嘲以詩曰:抖擻威風出鳳城,喧喧鼓吹擁霓旌,穿林披莽如虓虎,捉得蝦蟆剜眼精。嘉興縣誌云:宮中用蟾蜍錠,於每歲端午日修合,各坊車蝦蟆至醫院者億萬計。

往時取用後率斃,蓋兩目俱廢,不能跳躍也。東山朱公(按朱彝尊年譜,高祖儒,字宗魯,號東山。)典院事,命止刺其一偏,得蘇者甚多。此事似微,然發念甚真,為德不淺。按內府酥黃丸,出於月令廣義,其方五月五日,以雄黃加硃砂少許,研末入真蟾酥,和陰乾。凡遇惡毒瘡初起,

以唾磨搽,微痛立止。紫金錠,用蟾酥,見於臞仙乾坤生意,其方,人言,巴豆,輕粉等凡十五味,與是齋諸方所載大異。王文謨碎金方,取蟾酥法,先將皂角三兩,煎水三沸,旋候冷,用大口甕或缸盛水,將癩蝦蟆不拘多少入中,以稀物覆之,勿令跳出,過一宿,其酥即浮水面。

若未浮,其酥即在身上矣。可用竹刀,刮下用之。又鮑叔鼎醫方約說:蟾酥乃治諸蒭之要藥也,制合得宜,傳服皆可用。蛤黽寶皮,即蟾皮也,大能收毒,外貼不可缺也。皆本草不載,故姑錄於此。

白話文:

根據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的描述,太醫院有個慣例,在端午節這天會派員前往南海子捕捉蟾蜍,然後從它們身上取得蟾酥來製藥,製作成為紫金錠。有些人將此事放大渲染,甚至配備了鼓樂旗幟,熱鬧地前往。有人以此為題寫詩諷刺:「抖擻著威風走出京城,鼓樂聲響震天,旌旗招展。他們穿越叢林,披荊斬棘,就像兇猛的老虎,只為了捕捉蟾蜍剜取它們的眼睛。」嘉興縣誌上記載,宮廷中使用的蟾蜍錠,都是在每年端午節這天開始製作,各坊市運送來的蟾蜍數量多到數以億萬計。

過去,這些被取用蟾酥的蟾蜍大多會死亡,因為它們雙眼都受損,無法再活蹦亂跳。直到東山的朱公(根據朱彝尊年譜,他的高祖父名儒,字宗魯,號東山)掌管太醫院事務,下令只取一邊的蟾酥,讓許多蟾蜍得以存活。這看似微小的事,卻出自真心,功德無量。根據內府的酥黃丸配方,出自《月令廣義》,其配方是在五月五日,將雄黃加上少許硃砂研成粉末,再加入真正的蟾酥,攪拌均勻後晾幹。碰到惡性腫瘤剛開始發病時,可以用唾液調和塗抹,可以立即止痛。

紫金錠的配方使用蟾酥,出現在《臞仙乾坤生意》中,配方包含人言、巴豆、輕粉等十五種材料,與其他地方記載的配方大相逕庭。王文謨在《碎金方》中記載了取得蟾酥的方法,首先用三兩皁角煎水三次,待水冷卻後,倒入大口的甕或缸中,放入不限數量的癩蛤蟆,用蓋子蓋上,但不要讓它們跳出。過一夜後,蟾酥就會浮在水面上。如果還未浮起,那麼蟾酥就在蟾蜍身上,可以用竹刀刮下來使用。

另外,鮑叔鼎在《醫方約說》中提到,蟾酥是治療各種疾病的必要藥物,只要製造得當,都可以安全服用。蛤鼈蟲寶皮,也就是蟾蜍皮,非常能夠吸收毒素,外用貼敷時不可或缺。這些知識都沒有被本草經典記載,所以這裡姑且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