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蔭拙者

《醫賸》~ 卷中 (6)

回本書目錄

卷中 (6)

1. 護項

人之惹風。必自風府。項間颯然。噴嚏隨出。次之以惡寒發熱。寒日宜護而避之。資生經云。岐伯對黃帝之問曰。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故為諸陽主氣也。然則風府者。固傷寒所自起也。北人皆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護其項。俗謂三角是也。予少怯弱。

春冬須數次感風。自用物護後無此患矣。凡怯弱者。須護項後可也。針灸聚英云。北人以毛皮裹之。今之護風領。南人怯弱者。亦以帛護其領。今護領。乃云。蔽垢膩。實存名亡矣。又朱輔溪蠻叢笑云。朱漆牛皮。以護頭項。名固項。蓋固項。即護領。不止北人為然。按道書。

以腦後為風窩。亦由此。

白話文:

[保護頸部]

人們若是受風,通常是從頸部的風府穴開始。當頸部感受到風吹,會馬上打噴嚏,接著可能出現畏寒和發燒的症狀。在寒冷的日子裡,我們應該保護好頸部,避免受風。在《資生經》中有記載,岐伯回答黃帝的問題時說:「太陽經,是所有陽經的歸屬,其脈絡與風府相連,因此它主宰著其他陽經的氣血。由此看來,風府穴正是外感風寒的起點。北方人通常用毛料包裹頸部,南方體質較弱的人,也會用布料保護頸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角巾。我小時候身體虛弱,

每到春冬兩季,總會因風寒多次生病。自從我開始使用物品保護頸部後,就不再有這樣的困擾了。凡是體質虛弱的人,都應該保護好頸部。《針灸聚英》一書中提到,北方人用毛皮包裹頸部,這就是現在的防風領。南方體質虛弱的人,也會用布料保護頸部。現今的防風領,雖然名稱已不被廣泛使用,但其實質意義仍舊存在。另外,朱輔溪在《蠻叢笑》中寫到,他們用紅色的牛皮包裹頭部和頸部,稱之為「固項」。由此可知,「固項」就是防風領,並非只有北方人才這樣做。根據道家的說法,

將腦後視為風窩,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

2. 賊風

醫壘元戎。俗云。賊風者。窗牖之風。非也。予按以窗牖之風。解經之賊風。固非也。然此攝生家之所最可避也。嘗閱明陳龍正幾亭外書云。孔隙風。名為賊風。何也。曰平面風。如開口之呵。檐下風。如嘬口之吹。呵溫而吹冷。吹已不可不避。況孔隙風乎。鐵之為物。方圓平厚。可坐可憑。惟刀錐不可近。薄與尖故。縫風如刀。隙風如錐。可謂能近取譬矣。

白話文:

在醫學領域裡,一般人常說的「賊風」,指的是從窗戶縫隙吹進來的風,但這種理解並不正確。雖然把窗戶縫隙的風解讀為古籍中的「賊風」的確是錯誤的,然而,這種風卻是養生之人應該極力避免的。

我曾經閱讀過明朝陳龍正所著《幾亭外書》中的一段描述,他提到孔隙間的風被稱為「賊風」,這是為什麼呢?他解釋說,平面上的風就像張開嘴巴輕輕呼出的氣息,而屋簷下的風則像是緊閉雙脣吹出的風,前者溫暖而後者寒冷,對於後者我們已經知道要避免,更何況孔隙間的風呢?

鐵作為一種物質,其形狀可以是方形、圓形,表面平整且有一定的厚度,可以供人坐或靠,但刀和鑽頭卻不能靠近它,因為它們太薄且尖銳。同樣的,縫隙中的風就像刀一樣,孔洞中的風則像鑽頭一樣,這樣的比喻十分恰當。

3. 露首溫足

予夜寢必覆被沒頭。否則不能穩睡。數十年以為常矣。內典云。欲得老壽。當溫足露首。又應璩詩。下叟前致詞云。暮眠不覆首。嘗日中坐地讀書。見頭上有影二三尺。蒸蒸如遊絲。蓋陽氣之從玄府上騰也。方知露首所以得壽。而下叟之言不偶然。然不能頓止。

白話文:

我晚上睡覺一定會把被子蓋過頭,如果沒有這樣做就無法安穩入睡,這樣的習慣已經持續了好幾十年。古籍上說,想要活得長壽,就應該讓腳保持溫暖,頭部則要暴露在外。在應璩的詩中有提到,有位老人曾這樣說:「晚上睡覺時不要蓋住頭。」他平時坐在地上讀書時,會發現頭頂上方有二、三尺的影子,看起來像是一團團的蒸氣,這就是人體的陽氣從頭皮毛孔向上蒸發的現象。這才明白為何暴露頭部可以讓人活得更久,而那位老人的話並非無稽之談。但是,我卻無法立刻改變自己蓋被子的習慣。

4. 羹上肥

瞥瞥如羹上肥。世人多不解。井金峨先生。嘗謂予云。瞥瞥財見難認之義。肥謂肉之脂液。浮乎羹面者。凡羹中有肉。則其面有小輪無數。光彩不定。瞥瞥然相逐。此即肥也。後予得數證以質。先生稱善。後漢郡國志。引博物記。記石腦油云。其水有肥。如煮肉洎。羕羕永永。

如不凝膏。脈經圖說曰。羹上肥。猶肥珠在於羹面。病源候論。有肥目候云。似羹上脂。致令目暗。外臺載範汪五淋方云。氣淋者。下如羹上肥。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瞥瞥如羹上肥」這個詞語,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它的意思。井金峨先生曾經告訴我,「瞥瞥」是指事物很微細、不易辨識的樣子,「肥」則是指肉類中的油脂,飄浮在湯面上的那一層。當你做湯時如果放了肉,湯面上就會浮著無數的小油花,這些油花光澤閃爍,彼此追逐,這就是所謂的「肥」。後來,我找到幾個例子去求證,先生認為我的理解是對的。在後漢郡國志中,引用了博物記的記載,描述石腦油的特性,說它的水質含有一種油脂,就像煮肉時飄浮在湯面上的油脂,呈現出一種濃稠而不凝固的狀態,彷彿永不停歇地流動。

脈經圖說中提到,「羹上肥」就像油脂珠粒漂浮在湯面上。病源候論中有一個名為「肥目候」的病症,其症狀就像是眼睛被一層油脂遮蓋,導致視力模糊。外臺祕要中記載了範汪的五淋方,其中提到「氣淋」這種疾病,排泄物的特徵就像湯面上的油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