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蔭拙者

《醫賸》~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茯苓

茯苓茯神。原是一物。別錄強判之耳。史記龜策傳。作伏靈。乃神靈二字互用。廣雅。茯神。茯苓也。太平御覽。引本草經。茯苓。一名茯神。可為證也。屈大均云。茯者伏也。神伏於土中而為苓。故曰茯苓。苓者靈也。神能伏則靈。蓋有見於此。大洲太田子通(澄元)有茯苓辨。甚為明確。

白話文:

茯苓和茯神原本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別錄》強行將它們分開了而已。《史記·龜策傳》記載為「伏靈」,說明「神靈」兩個字可以互相通用。《廣雅》中說「茯神,即茯苓」。《太平御覽》引用《本草經》記載「茯苓,一名茯神」,也可以作為證據。屈大均說:「茯」表示伏藏,「神」伏藏於土中形成茯苓,所以叫做茯苓。「苓」表示靈氣,「神」能伏藏,所以靈氣旺盛。大洲太田子通(澄元)寫過一篇《茯苓辨》,對此闡述得很清楚。

2. 薏苡枸杞

素問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所謂薏苡。非粳𥽇而何。予嘗多種粳𥽇。畦中或有變為薏苡者。因知二種原是一類。功用亦當不太遠。蘇頌云。枝無刺者。真枸杞也。有刺者枸棘也。時珍云。枸杞二樹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莖如杞之條。故兼名之。果如蘇之言。當曰杞。

白話文:

中醫經典《素問》中記載,枸杞的果實堅硬而圓滑,觸感如同薏苡子,排列緊密。所謂的薏苡,不正是粳米嗎?我曾經種植過很多粳米,在田地中偶爾會發現一些變異為薏苡的。因此,我知道這兩種植物本質上屬於同一類,其功效應該也相差不大。蘇頌說,沒有刺的是真正的枸杞,有刺的是枸棘。李時珍說,枸杞有兩種,一種是樹名,另一種是灌木名。這種植物的刺像枸樹一樣,莖像杞柳一樣,所以取名為枸杞。如果按照蘇頌的說法,應該叫杞纔是。

而不可曰枸杞也。予家園圃。亦多栽枸棘。時或有不生。棘者。知是猶薏苡與粳𥽇。寇氏衍義以枸棘。為枸杞一名。似是。

白話文:

不能稱它為枸杞。我家中的院子和花園也種植了很多枸杞,有時會有一些不結果的。這些沒有結果的枸杞,我知道它們就像薏仁和普通米一樣。寇氏在衍義中將枸棘解釋為枸杞的一個別名,這似乎是正確的。

3. 陳廩米

顏師古匡謬正俗云。本草有陳廩米。陶弘景注云。此今久倉陳赤者。下條有粳米。弘景又注云。此即今常所食米。前陳廩米。亦是此種。以廩給軍人。故曰廩耳。按陳廩米正是陳倉米。廩即是倉。其義無別。陶公既知已久入倉。故謂之陳。而不知呼倉為廩。改易本字。妄以廩給為名。

白話文:

顏師古在《匡謬正俗》一書中說:本草中記載有「陳廩米」。陶弘景註解說:這是指如今倉庫中儲藏已久的陳年赤米。下面有「粳米」一項。陶弘景再次註解說:這是指現在經常食用的米。前面所說的「陳廩米」也是這種米。由於用來供應軍隊,所以稱為「廩」。考證得知,「陳廩米」就是「陳倉米」,「廩」和「倉」的意思相同,沒有區別。陶弘景既然知道「廩」是存放糧食的倉庫,就應該知道「陳」是指存放時間長的意思,卻不知倉庫也稱「廩」,擅自更改本字,錯誤地以「廩給」為名。

殊為失理。萬安方云。性全按陳廩米者。日本人。皆謂在倉廩中經年者。誤矣。今如諸本草說者。廩軍。(地名)米。即雖新米。如陳米。入用藥尤佳。余州餘地米。必須用陳米也。但雖言陳米。不可用經兩三年之米。只經一年之米。宜用之。今不見蜀本草者。用經數歲之米。

白話文:

這樣非常不合理。萬安方說:「性全按陳廩米者,日本人。皆謂在倉廩中經年者。」這是錯誤的。現在像諸本草所說的,廩軍(地名)米,即使是新米,像陳米一樣,入藥使用效果尤佳。餘州餘地米,必須使用陳米。但雖然說是陳米,不可使用存放兩三年以上的米,只能使用存放一年的米。如今所見的蜀本草,卻使用存放數年的米。

大謬矣。予按大觀本草。所引蜀本草。與此大異。師古唐人。已為倉廩之廩。則蜀本文說難從焉。況廩軍得地名。他書所未見。不知性全何據云爾。

白話文:

這簡直胡說八道。我查閱《大觀本草》,所引用的《蜀本草》與這部書記載的大不相同。師古(唐代學者)已經指出,“廩”字應讀作“倉”,那麼《蜀本草》的說法就難以採信了。況且,“廩軍”這一名詞,在其他書籍中從未見過。不知道(作者)依據什麼說出這樣的話。

4. 滑石

本草載滑石。初取軟如泥。久漸堅。時珍云。今人亦以刻圖書。不甚堅牢。高士奇江村歸田集云。凍石。舊時處州山中。往往從璞中剖出。初本軟。見風結為石。故名曰凍。其色或淡白淡黃淡青。光澤可愛。以之鐫刻圖記。遠勝銅玉。近惟青田舊坑間尚有之。凍石絕不可得矣。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滑石。剛開採時像泥一樣柔軟。時間久了就會變硬。李時珍說,現在的人也用它來刻製書籍。但不太堅固。高士奇在《江村歸田集》中說,凍石。以前處州山中經常從石頭裡剖出來。剛開始很軟,接觸空氣後就凝結成石頭。所以取名為凍。它的顏色有淡白、淡黃、淡青等,光澤可愛。用它來雕刻圖案,遠勝於銅和玉。現在只有青田舊坑一帶還有,凍石已經絕跡了。

依此說。青田凍石蠟凍燈光之屬。乃與滑石一類。曩西湖田元長(善之)亦有此說。知其言偶相符焉。又袁慢恬書隱叢說云。湖廣山中多石膏。初生似膏液。漸凝如礬石。人家往往多采之。雍正中有人採石膏。至一處。見小穴中有人語。自謂前亦採膏人。偶遭山石崩隨。塞其出處。

白話文:

根據這個說法,青田凍石、蠟凍、燈光等物質,都屬於滑石這一類。過去西湖的田元長(善之)也持有這個說法。得知他們的說法偶爾吻合。另外,袁慢恬的《書隱叢說》中說,湖廣山區有很多石膏。剛開始像膏狀液體,漸漸地凝固成像礬石。人們經常大量採集。雍正年間,有人採集石膏,到了某一個地方,看到小洞裡有人說話。那人自稱以前也是採集石膏的人,偶然遇到山石崩塌,堵住了他出來的路。

於中不記年歲。朝夕食石膏之未凝者生。幸為出我。採膏者異之。聞之於官。官使人驗之果然。幕中有識者曰。不可驟使見風。恐其身僵成石。以服石膏日久故也。遂以粥飲於穴口漸進之。一二十日後。始出之外。膚如朽腐。後亦漸愈。二程遺書云。南中有人採石。石陷壓閉石罅中。

白話文:

不知過了多少年,這個人在洞穴裡過著以吃沒有凝固的石膏為生的生活。有人僥倖救了他出去。採石人覺得他很奇怪,便向官府報告了這件事。官府派人去驗證,果然是真的。洞穴裡有位有學識的人說:「不能讓他一下子見風,恐怕他的身體會僵硬得變成石頭。」這是因為他長期服用石膏的原因。於是,人們用稀粥一點點地喂他,漸漸地讓他適應外界。二十天後,他才走出洞穴。他的皮膚像腐朽了一樣。後來,他的身體也逐漸康復了。《二程遺書》中記載:南方有人採石,不幸被石頭壓住,困在了石縫中。

取石膏食之。不知幾年。後他人復採石。見而引之出。漸覺身硬。才見風便化為石。幕中人亦博識矣。又包汝楫南中紀聞云。大理石。初採時柔軟可卷。取出見風始堅勁。採石必諳畫理。臨採攜畫譜進壑。遇可點綴處。輒用指法。那移添湊。片片揭下。席捲懷出。故大者最難得。

據二書所載。則見風堅結者。不特滑石之類然也。

白話文:

有人吞食石膏,不知道過了好幾年。後來,其他人再次採石,發現了這個人,把他拉了出來。他漸漸感到身體變硬,只要接觸到風就會化成石頭。記載這件事的人也很博學。包汝楫在《南中紀聞》中也提到,大理石在剛採集時柔軟可以捲起來。取出後接觸風才會變硬。採集石頭的人必須瞭解繪畫原理。在採石時帶上畫譜,進入石洞。如果遇到可以點綴的地方,就用手指法,將石頭一點點揭下,捲起來帶出來。因此,最大的石頭最難得。

5. 龍骨

陸深金臺紀聞云。郿縣河灘上。有亂石。隨手碎之。中有石魚。長可二三寸。天然鱗鬣。或雙或只不等。云藏衣笥中。能闢蠹魚。又平陽府候驛澮河。兩岸仄土上。皆婦人手跡。或掌或拳。儼然若印。削去之其中復然。又大同山中。有人骨。在山之腰。上下五六十丈。皆石耳。

白話文:

陸深在《金臺紀聞》中記載:郿縣河灘上有一些破碎的石頭。隨便用手一敲碎開,裡面有石魚,長約二三寸,天然的鱗片和魚鰭,有成對的,也有單隻的。據說把它藏在衣物箱子裡,可以驅除蠹魚。

平陽府的候驛旁的澮河,兩岸的平坦泥土上,都是婦女用手印按出來的。有手掌印,也有拳印,就像印章蓋上去一樣。把這些印記削去,過後又會重新出現。

大同山中,有人骨埋在半山腰,上下五十到六十丈,都是石頭。

惟中間一帶。可四五尺。皆髑髏。脛節齦齦然。關中之山。數處亦爾。予按倪氏本草匯言。龍骨非真龍之骨。晉蜀山谷。隨地掘之。要皆石燕石蟹之倫。蒸氣成形。石化而非龍化也。亦當以儼山所紀。推而知已。

白話文:

只有中間一塊區域,大約四五尺,全部是頭骨和脛骨,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關中地區的山上也有好幾處這樣的景象。我查閱倪氏《本草匯言》,所謂的龍骨並不是真正的龍骨,而是晉代蜀地的山谷中隨處可挖到的石燕、石蟹一類的化石,因蒸氣作用而形成,是石頭化成的,不是龍化成的。我們應該根據儼山的記載,推想其他地方的情況也類似。

6. 蟾酥

蔣一葵長安客話云。太醫院。例於端陽日。差官至南海子。捕蝦蟆。擠酥以合藥。制紫金錠。某張大其事。備鼓吹旗旛。喧闐以往。或嘲以詩曰。抖擻威風出鳳城。喧喧鼓吹擁霓旌。穿林披莽如虓虎。捉得蝦蟆剜眼精。嘉興縣誌云。宮中用蟾蜍錠。於每歲端午日修合。各坊車蝦蟆至醫院者億萬計。

白話文:

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記載,太醫院每年端午節都會派官員前往南海子,捕捉蟾蜍。他們會取出蟾蜍的毒液混合藥材,製成紫金錠。某位官員大張旗鼓,派出了鼓樂儀仗隊,浩浩蕩蕩地前往南海子。有人嘲笑他道:「裝腔作勢出京城,鼓樂旗幟響連天。穿山越嶺如猛虎,捉了蟾蜍剜雙眼。」

根據《嘉興縣誌》的記載,宮中使用的蟾蜍錠是在每年端午節製作的。各個坊會將上億隻蟾蜍運送至太醫院。

往時取用後率斃。蓋兩目俱廢。不能跳躍也。東山朱公(按朱彝尊年譜。高祖儒。字宗魯。號東山。)典院事。命止刺其一偏。得蘇者甚多。此事似微。然發念甚真。為德不淺。按內府酥黃丸。出於月令廣義。其方五月五日。以雄黃加硃砂少許。研末入真蟾酥。和陰乾。凡遇惡毒瘡初起。

白話文:

以前刺盲兩眼的毒蟲後,毒蟲通常會死掉。因為牠們兩眼都瞎了,無法跳躍。東山的朱公(註:朱彝尊家譜記載,高祖叫朱儒,字宗魯,號東山)掌管醫院的事。他下令只刺盲毒蟲的一邊眼睛。很多毒蟲治好了。這件事看起來很小,但背後的發心很真切,對世人的恩德很大。據說內府的酥黃丸源自於《月令廣義》。製作方法是在五月五日,將雄黃和少許硃砂研磨成末,加入真蟾酥,攪拌均勻後陰乾。凡是遇到惡毒的外傷初起時,

以唾磨搽。微痛立止。紫金錠。用蟾酥。見於臞仙乾坤生意。其方。人言。巴豆。輕粉等凡十五味。與是齋諸方所載大異。王文謨碎金方。取蟾酥法。先將皂角三兩。煎水三沸。旋候冷。用大口甕或缸盛水。將癩蝦蟆不拘多少入中。以稀物覆之。勿令跳出。過一宿。其酥即浮水面。

白話文:

用唾液按摩患處。輕微的疼痛會立刻停止。製作紫金錠時,使用蟾酥。方法見於《臞仙乾坤生意》。據說,該方劑含有巴豆、輕粉等十五種藥材。這與《是齋諸方》中記載的配方有很大的不同。王文謨的《碎金方》中取蟾酥的方法是:

先取皁角三兩,煎水煮沸三次。然後等水冷卻。用大口甕或缸盛水。將癩蝦蟆(數量不限)放入其中。用布或其他物品覆蓋,防止其跳出來。過一夜後,蟾酥就會浮在水面上。

若未浮。其酥即在身上矣。可用竹刀。刮下用之。又鮑叔鼎醫方約說。蟾酥乃治諸蒭之要藥也。制合得宜。傳服皆可用。蛤⿰虫宝皮。即蟾皮也。大能收毒。外貼不可缺也。皆本草不載。故姑錄於此。

白話文:

如果沒有浮起,表示蟾酥仍在身上。可用竹刀刮下來使用。

根據鮑叔鼎的醫方約說,蟾酥是治療各種瘡瘍的重要藥物。只要配伍得當,無論是內服還是外用都可以使用。

蛤蟆皮就是蟾皮。它有很強的收毒作用,外敷時不可缺少。以上這些藥物,本草都沒有記載,所以在此一併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