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賸》~ 卷下 (1)
卷下 (1)
1. 紫色
五藏生成篇。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據宋王栐燕翼貽謀錄。及趙彥衛云麓漫抄。古之紫。赤汁染之。與朱相近。故論語云。奪朱。今之紫。起宋仁宗晚年。時謂之黑紫。又謂油紫黝紫。以古之紫。為淺紫。或北紫。或赤紫。予按經文。與烏羽對。與炲反。神農本草。紫草。紫芝紫石英屬。
白話文:
五臟的生成,起源於腎。就像用白布包裹著紫色一樣。
根據宋代王栍的《燕翼貽謀錄》和趙彥衛的《雲麓漫抄》記載,古代的紫色是用赤色的染料染成的,類似於朱紅色。因此《論語》中提到「奪朱」。
如今的紫色,起源於宋仁宗晚年。當時稱之為「黑紫」,也稱為「油紫」或「黝紫」。而古代的紫色則被稱為「淺紫」、「北紫」或「赤紫」。
我根據經文所寫,與烏鴉的羽毛相對,與紅色相反。在《神農本草經》中,紫草、紫芝和紫石英都屬於紫色。
皆以今之紫得名焉。爾雅。藐。茈草。郭璞注。可以染紫。本草陶注亦云。紫草即今染紫者。說文。紫。帛赤青色。邢⿱日内論語疏云。紫北方間色。北方正水黑。刻火赤。故紫色。則知不始於宋時也。本草素問。皆漢人所撰述。許慎亦漢人。意今紫古有焉。而後失染法。至於宋再得之者。
白話文:
所有名為紫的東西,都是從現在的紫草取得的顏色。
「爾雅」一書中記載:「茈草,可以染紫。」郭璞的註解中說:「可以染出紫色。」
本草綱目中的陶弘景註解也說:「紫草就是現在用來染紫色的植物。」
「說文解字」中記載:「紫,是一種介於紅色和青色之間的顏色。」邢昺在「論語疏」中說:「紫是北方間色,北方五行屬水,黑色;南方五行屬火,紅色。所以紫色的產生,是因為介於黑色與紅色之間。」
由此可知,紫色並非始於宋代。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都是漢朝人所撰寫的,許慎也是漢朝人。這意味著紫色在古時候就已經存在,只是後來失傳了染紫色的方法,直到宋朝才重新發現。
王趙博治之士。何不檢及於此乎。世婦女藏衣物於匣中。紫赤必分置之。不然。紫吸赤色變絳。家人亦數驗之。豈夫子所稱。亦今之紫。而其云奪者。其謂之與。是誠臆度。錄以徯後考。
白話文:
王趙博學多聞,何不檢視這件事呢?世上的婦女把衣物珍藏在箱子裡,紫色的和紅色的衣服一定是分開放的。不然,紫色的衣服會吸收紅色的顏色,變成深紅色。家人也多次驗證過。難道孔子所說的「紫奪朱」,就是現在的紫色嗎?而所謂的「奪」,指的是「與」嗎?這是我的臆測,記錄下來供後人參考。
2. 鶻突羹
先友奧州志茂吉卿(云旦)嘗問予曰。本草鯽魚附方。有鶻突羹。未審鶻突是何義。予書一紙。引援諸說以答之。今漫記於下。劉孟熙霏雪錄云。骨董乃方言。初無定字。東坡嘗作骨董羹。用此二字。晦庵先生語類。只作汩董。字學集要云。骨董以魚肉諸物。埋飯中。謂之骨董飯。
白話文:
我的已故朋友志茂吉卿曾經問我:「《本草》中鯽魚的附方中提到『鶻突羹』,請問『鶻突』是什麼意思?」我寫了一張紙,引述各種說法來回答他。現在隨手記在這裡:
- 劉孟熙的《霏雪錄》說:「『骨董』是一種方言,沒有確定的字。蘇東坡曾經做過『骨董羹』,用了這兩個字。」
- 朱熹的《晦庵先生語類》裡寫作「汩董」。
- 《字學集要》說:「『骨董』是用魚肉和其他食材埋在飯中,稱為骨董飯。」
和羹中。謂骨董羹。留青日札云。賣寶貨諸物兼備者。曰骨董鋪。村夫稱古董。謬矣。漁隱叢話。作谷董羹。通雅引名物考云。惠州有骨董羹。則鶻突羹耳。孫奕示兒編云。糊塗讀鶻突。或曰不分明也。鶻隼也。突起鹵莽之狀。金壺字考云。糊塗音忽突。成聊攝注傷寒論云。
白話文:
古代文獻中提到「和羹」,指的是一種叫做「骨董羹」的湯品。清代的《留青日札》記載,販售古玩、寶貨等物品的店鋪叫做「骨董鋪」。鄉下人則稱之為「古董」,這是不正確的。明代的《漁隱叢話》則將這種湯品寫作「谷董羹」。《通雅》引用《名物考》的說法,指出惠州的「骨董羹」實際上就是「鶻突羹」。孫奕的《示兒編》記載,「糊塗」可以讀作「鶻突」,意思是事物不清晰、不明確。鶻是隼鳥,突則表示鹵莽、草率。清代的《金壺字考》也認為「糊塗」的音讀與「忽突」相同。宋代的《成聊攝注傷寒論》也提到......
懊憹者。俗謂鶻突是也。蓋心中憒悶。不可名狀之義。品字箋云。骨指肉中之脆骨。董謂蓮之藕芽也。未知此說何據。
白話文:
「懊憹」在民間俗語中稱作「鶻突」。它表示心中感到煩悶鬱結,無法用言語形容。其中,「品字箋」一書中提到,「骨」指的是骨頭與肉之間的脆骨,而董氏則認為「骨」指的是蓮花的藕芽。但目前尚未有具體依據或文獻支持這些說法。
3. 藥用後竅
新齊諧。載回回病不飲藥。有老回回能醫者。熬藥一桶。令病者覆身臥。以竹筒。插入穀道中。將藥水乘熱灌入。用大氣力吹之。少頃腹中汩汩有聲。拔出竹筒。一瀉而病愈矣。按便秘不中用承氣輩。宜用蜜煎姜兌等者。以西洋唧筒。(名契里私打兒。)鹽水和蜜。入筒中。以筒嘴插臋竅。擠入直腸內。甚為捷速。
白話文:
《新齊諧》中記載,回族人得病不喝藥。有一位年長的回族醫師,熬了一桶藥。讓病人趴著,用竹筒插入肛門中。將熱藥水灌入,並用力吹氣。不久後,腹中發出咕嚕聲。拔出竹筒,病人瀉出一陣後就痊癒了。
對於不適合使用瀉藥(如承氣湯)的便祕,可以使用蜂蜜煎薑汁等藥物。也可以使用西洋灌腸器(又稱契裏私打兒)。將鹽水和蜂蜜加入灌腸器,將灌腸器嘴插入肛門,將藥液直接注入直腸內。這種方法快速有效。
4. 兒啼於腹中
玉芝堂談薈云。雞蹠集。王曇逸母孕時。腹中聞啼聲。宋孝武大明中。張暢妾懷孕而於腹中啼。聲聞於外。又後廢帝元徽中。車莞徐垣妻。懷孕亦然。曠園雜誌云。康熙三十八年。柏某分巡江西。有胥役吳敬婦。懷八月。腹中忽呱呱作聲。一時喧傳。時杭州有柴北溟。善醫。
白話文:
《玉芝堂談薈》記載:雞蹠集講述,王曇逸的母親在懷孕時,腹中能聽到啼哭聲。宋孝武帝大明年間,張暢的妾懷孕並在腹中啼哭,聲音傳到了外面。南朝後廢帝元徽年間,車莞的妻子徐垣在懷孕時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曠園雜誌》記載:康熙三十八年,柏某任江西巡撫,胥吏吳敬的妻子懷孕八個月,腹中突然發出呱呱的哭聲,一時傳得沸沸揚揚。當時杭州有位擅長醫術的柴北溟。
客柏署。柏因囑往視。見婦極委頓。而腹中作聲不止。舉家驚恐。柴坐定。審視良久。顧座間。有象棋一奩。隨手散傾於地。令人掖婦。逐一拾起納奩中。逾時拾至二十三枚。而聲止。按虞氏正傳云。臍帶上疙瘩。乃兒口中含者。因妊婦登高取物。脫出兒口。以此作聲。令妊婦曲腰。
向地拾物。使兒復得含入口中即止。柴乃用此術耳。不足為奇。予昔聞先慈言。予亦在先慈腹中。作聲者數次。
白話文:
客人生了個怪病。伯因著人找我去看診。我看到婦人身體極度虛弱,而且腹部不斷發出聲音。全家人嚇得到處亂跑。我坐下靜靜觀察了很久,回頭一看座位附近有一個象棋盒。我隨手打開棋盒並把棋子撒在地上。讓人們扶住婦人,一個一個把棋子撿起來放進棋盒裡。過了一會兒,撿到第 23 枚棋子時,腹部的聲音停止了。根據虞氏正傳記載,臍帶上的結塊,是胎兒在母腹中含在嘴裡的東西。因為孕婦爬高取物,導致胎兒口中的東西脫落,並因此發出聲音。讓孕婦彎下腰即可解決。
5. 茶功
名醫類案。載沈誠莊以茶治肅王疾事。何喬遠名山藏云。西番中國藩籬也。秦蜀產茶。茶性通利。疏胸膈底滯之氣。西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七修類稿亦載此事云。蓋以彼欲茶。不得則發腫病死矣。欲麝香。不得則蛇蟲為毒。禾麥無矣。殊不知貢易不通。則命死一旦。
白話文:
《名醫類案》記載了沈誠莊用茶治療肅王疾病的事情。《何喬遠名山藏》中說,西藏與中原是藩籬關係。秦蜀兩地出產茶葉。茶葉具有通利性,可以疏通胸膈中的滯氣。西藏人喜歡吃乳酪,一旦得不到茶葉,就會患上睏倦的疾病。《七修類稿》也記載了這件事,說西藏人如果長期喝不到茶,就會生病甚至死亡。他們還需要麝香,一旦得不到,就會被蛇蟲咬傷中毒。西藏缺乏禾麥,但是他們並不知道,貢品不通,導致他們隨時有生命危險。
安得不救也哉。滴露漫錄云。茶之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給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裸之熱。非茶不解。是山林草木之葉。而關係國家大經。諸書所記。皆以其盪滌胸中之膩也。而本草所未論及。故表而出焉。又國史補。載故老云。五十年前。多患熱黃。近代悉無。
白話文:
豈有不挽救的方法?《滴露漫錄》記載,茶是一種植物,自古以來,吐蕃都依賴它。因為他們以腥臭的肉食為主食,需要茶來幫助消化;青藏高原的燥熱,也需要茶來緩解。所以,茶這種山林草木的葉子,卻與國家的經濟命脈息息相關。各書記載,茶都可以幫助清除胸中的油膩。但本草書中沒有提及這一點,所以特此說明。此外,《國史補》中記載,老輩人說,五十年前,很多人都患有熱黃病,而現在幾乎沒有了。
而病腰腳者多。乃飲茶所致也。按茗見管子。茶出王褒僮約。及飛燕外傳。又吳孫皓賜茶荈於韋曜。蓋李唐以前。未大行於世也。唐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至陸鴻漸常熊伯。
白話文:
經常腰痠腿疼的人很多。這是喝茶造成的。根據記載,茶葉最早出現在《管子》中。茶葉是由王褒的僕人發現的。後來在《飛燕外傳》中也有記載。吳國孫皓曾經賜給韋曜茶葉湯。總的來說,在唐朝之前,茶葉還沒有在世人中廣泛流傳。唐朝開元年間,泰山靈巖寺有一位驅邪降魔的僧人,大力弘揚禪宗。學禪的人為了不睡覺,也不吃晚飯。他們都被允許喝茶。人們可以隨身攜帶茶葉,到處煮茶飲用。從此,喝茶蔚然成風。到了陸鴻漸和常熊伯的時代,喝茶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習俗。
茶道大行。(詳見封氏聞見記。)古時有扁鵲療黃經。點烙三十六黃經。知斯疾多。考本草。茗。清熱。解炙煿毒。今如本邦。亦罕患之者。豈茗飲行之驗歟。而相感志云。吃茶多。令人黃。後世亦有茶黃之稱。則與國史補之說相反。
白話文:
喝茶之風盛行。(詳細見於《封氏見聞記》)古代有扁鵲治療黃疸病,用烙鐵點灼三十六個穴位,說明這種疾病很常見。考究本草記載,茶葉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現在像日本這樣喝茶普遍的地區,也很少患有黃疸病。難道是喝茶的結果嗎?但《相感志》中說,喝茶過多會導致黃疸。後世也稱黃疸為「茶黃」,這與《國史補》所說的相反。
6. 若木瘡
三因方露宿湯方中。用若木瘡一掌大。人無辨其為何物焉。考程月溪釋方。露宿湯詩云。露宿青榴皮。椿根草果宜。杏仁甘草銼。烏梅薑片隨。知若木瘡。是椿根。奇效良方。亦無若木瘡。有椿根皮。而施氏續易簡。永類鈐方。作苦木瘡。王氏易簡。治痢藥中。有苦木桐。瘡桐音相近。
白話文:
在中醫古方「三因方露宿湯」中,有一味藥材叫做「若木瘡」,它有一掌大小。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查閱程月溪的方劑解說,露宿湯的詩中寫道:「露宿青榴皮,椿根草果宜。杏仁甘草銼,烏梅薑片隨。」得知「若木瘡」就是「椿根」。
儘管這是一個奇效的良方,但並不存在「若木瘡」這種藥材。實際上使用的是「椿根皮」。然而,施氏《續易簡方》和《永類鈐方》中卻寫作「苦木瘡」。王氏《易簡方》中治療痢疾的藥材中也有「苦木桐」,「瘡桐」的讀音與「椿根」很相近。
豈桐訛為瘡乎。百一選方。引泊宅編。載椿根止痢之功。當並考。(東醫寶鑑。露宿湯方云。苦木瘡。一掌大。即樗根白皮。)
白話文:
椿根是不是瘡上長出膿?《百一選方》引《泊宅編》記載了椿根止痢疾的功效,這一點值得探究。(《東醫寶鑑》中的「露宿湯」方劑記載,苦木瘡就像一個手掌大小,也就是樗根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