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堂治驗》~ 序
序
1. 序
甚矣。醫之難明也。夫人命雖系乎天。以七寸之匕生死八尺之軀。診候倉卒之際。辨冷暖於疑似之間。索虛實於冥漠之中。豈易易乎。其診與方合。病與藥值。而後可始與言醫而已。吾友匡輔。三世其業。既承家訓。猶以為不足。慨然負笈千里之外。得中神氏於京師學焉。數歲而歸。
白話文:
真是難以言喻啊!醫術的深奧難懂。人的生命雖然受控於上天,但醫師卻能憑藉著七寸長的針灸刀,掌控著八尺高的人的身體。在倉促的診斷過程中,從可疑的症狀中分辨冷熱,在茫茫玄虛之中探究虛實,豈能輕易辦到?醫生的診斷和藥方相符,病症和藥物相匹配,才能稱得上是懂醫術的人。我的朋友匡輔,醫學世家傳承三代。他承襲了家傳醫術,但仍覺得不夠。於是,他毅然背起行囊,遠赴千里之外的京師,拜中神氏為師學習醫術。幾年後才返回故里。
歸則言論纚纚可得而聽也。於才診六徵之技。陰陽不測之術。一循師家之規則。標幟傳響以為己有。唯其有之。是以似之。且言余初所志者。欲遍問洛諸名家。搜其帳秘。而營營逐逐。徒費神力。竟無所得。是以輯錄師家經驗之言。夜間燈下。稍稍謄一二紙。積日之久。集而成冊子。
白話文:
歸根結底來說,(醫家)的言論是可以聽到並理解的。在診病的六項檢查技術上,以及陰陽變化難以預測的醫術,(醫家)遵循師家的規範,將師傅傳授的醫理當作自己的知識。正因為他們掌握了這些知識,所以才能看起來像醫家。而且,我一開始的志向就是遍訪洛陽諸位名家,探求他們的祕方。但輾轉奔走,只會徒費心力,最終一無所獲。因此,我整理彙編了師家的經驗之談,在夜間燈下慢慢地抄錄一兩張紙。日積月累,最終集結成冊子。
其方則吾師神知所發。妙手所施。治驗之跡。瞭然可觀。獨意記寫綴敘滯澀脫略。恐不能宣其義。雖然文句之陋。青囊家素所不恥。況方脈之言以辭為勝哉。但如其事實毛舉纖微。苟可傳以為法者無遺漏也。於籲秘諸帳乎抑公諸世。與獨再三思之。懷其寶不如表章其言。令人免夭折之患。
白話文:
藥方的來源,是我恩師的神奇智慧所創,妙手施用,治療效果顯著可見。只是一直以來,我記載寫作時,語言表達總是滯澀脫漏,恐怕無法完整傳達其涵義。儘管文句拙劣,但青囊醫家一向不以此為恥。何況方劑的論述,以實際療效為重,豈在語言辭藻上求勝?只要能將實際治療的細微狀況一一陳述,讓後人能循著法度學習,絲毫不漏,那麼這些方劑,究竟是要深藏不露,還是公佈於世呢?我反覆思考多次,認為與其獨自珍藏,不如公開說明,讓後人免於夭折之苦。
遂刻示諸同門不窺室家之好者。若能隨余所選。斯繹斯取。思通半矣。其書上下卷。主名論候。無不具備焉。若夫金石奇疾。刲炙異病。汗於陰。下於陽。參附於沉。石黃於浮。無足異者。至吐以下劑。溫以冷藥。斷然不疑。則不可得而測知者。余嘗見其所著醫談。非溫補主攻擊。
白話文:
於是寫信將這些方劑通告給同門,讓他們不再覬覦別人的方劑。如果能按照我的選擇,思考然後選用,就能領悟一半的醫理。這本書的上、下卷,主要講述診斷病症的方法,沒有不俱備的。至於治療金石奇病、手術治療奇疾、在陰證用汗法、在陽證用瀉法、將參附用於沉證、石黃用於浮證等,這些都不足為奇。重要的是在嘔吐以下的各種證型中,溫證用涼藥、寒證用溫藥,判斷果斷而不猶豫,這就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我曾經看過他寫的醫學文章,不主張溫補而是主攻伐。
以張一己之說。竟不免自固之誹。自言其青年客氣所令。然今此書所錄。非復彼偏倚可驚。詭劇可畏之比。取矩於周漢。參朮於宋元。旁撫西洋之所傳。博採眾方。折中古今。以立一家之才。可謂熟夫用之用。而不熟不用之用者非邪。噫秦漢邈矣。張機氏以還。誰謂無張機氏。
白話文:
張一己的說法,難免有偏頗的批評。他自稱年輕氣盛,才導致了偏頗。然而,現在這本書所收錄的內容,並非以前他那些讓人生畏的偏頗和詭辯。他以周漢為準繩,參照宋元的醫術,同時還參考了西方的醫學理論,廣泛採集各種方劑,貫通古今,創立了自己的醫學體系。可以說,他是熟知應該使用的醫術,而不熟知不應使用的醫術。唉,秦漢時代已經遠去。從張仲景之後,誰能說沒有張仲景這樣的人才呢?
西州逖矣。誰謂東方乏其人。余也武人。雖未嘗存心於刀圭之技。於琴溪氏竊嘆夫醫之不難明矣。鄉者匡輔親炙之日淺矣。若能再遊而潤色。鴻業則十全之效。蓋有所期。是所望乎匡輔也。
享和癸亥季冬,同藩,生駒厚撰
白話文:
遠在西方的醫術如此高明。誰說東方沒有這樣的人才?我也是一個武人。雖然我從未專心鑽研醫術,但卻在琴溪氏的教導下,暗自感嘆醫術並非難以理解。最近,我與匡輔老師相處的時間很短。如果能再次拜訪,並在老師的指導下精進醫術,那麼我的成就必定會得到完美的提升。我這麼說是有所期待,也是寄希望於匡輔老師的。